通信人家园

标题: 也来说说ASON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6-1-15 01:55
作者: superzhou     标题: 也来说说ASON

看了上一个介绍HW ASON的帖子,我也来介绍一下。我是做研发的,角度可能不同。

首先是一个图,一个3节点的网络。分别是BJ,GZ,SH
a1,a2 b1 b2 c1 c2都是drop side,可以想像成银行什么的用户。
图上的连线都是光纤物理连接,细线代表 2.5G (sts-48或者stm-16)
粗线代表10G光纤sts192/stm64
如图是3条10G (3, 4, 5) 2.5G的5条(1w 1p 2w 2p, 6)
在NE上设置2个APS 1:N保护 1w和1p  2w-2p
深色的当working, 浅色当protect

由于距离长短不同,加一个权重参数weight,如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5 2:33:08编辑过]


时间:  2006-1-15 04:47
作者: superzhou

现在假设一个用户从北京接入,需要连接到广州容量(a1-a2)是2个stm1/sts3.
那么我们为他建立一个SNC(sub network connection)
SNC有几个可选的保护等级,由高到底排列排上面的拥有低级保护的所有保护
VLSR-这个是改进的BLSR,或者相当与APS1+1的环,这里就不介绍了
APS-包括1+1 1:N
unprotect-没有专门的保护,但有mesh保护
protect only,这是最低的,只能在VLSR/APS的保护线上跑

时间:  2006-1-15 04:56
作者: superzhou

上面的几级保护可能有点象HW的砖石黄金什么吧。
VLSR和APS的保护速度都在10ms内,具体就不说了。

假设用户a1-a2需要的是aps保护,建立SNC的时候只要设定add side(a1)和drop side(a2)所在的卡
位,和所在的time slot,NE就会自动建立一条连接,自动选择路由,并建立沿途需要的交叉连接(cross connect), 显然,这个自动选择的路由会是BJ-1w-SH-2W,因为只有这路线全程有APS保护。该SNC会在这2.5G的通道上占6个time slots,共300M左右
时间:  2006-1-15 05:18
作者: superzhou

假如砍断光纤1w,aps自动启动,1p接替1w,路线变成bj-1p-sh-2w-gz
再砍断光纤2w,aps自动启动,1p接替1w,路线变成bj-1p-sh-2p-gz
砍断光纤1p,1段的aps保护全没有了,mesh保护启动,路线会变成bj-5-gz
因为连接5的weigth比走3 +2p的weight要低。
再砍光纤5,路线变成bj-6-gz
砍6,路线变成bj-3-sh-4-gz
....
总之,只要物理上还有连接,mesh保护就会不断的保护下去。
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与,系统自动处理,当然traffic hit是有的,
比aps高,大概几百毫秒。

其他的保护方式,例如BLSR,SNCP等这套系统都支持,这里就不多说了。


整个网络的NE节点可以不断增加,即插即用,NE会发现对方,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NE之间的通讯协议叫OSRP, 现在在营运商那里节点数最大的已经超过一千.

我对ASON这个词接触不久,还要向大家学习。


时间:  2006-1-15 07:07
作者: fallleaf

详细介绍一下控制平面吧。
超过1000个router的网络,路由收敛速度如何
时间:  2006-1-15 08:52
作者: myheart527

呵呵,辛苦楼主
学习到
时间:  2006-1-15 08:56
作者: fallleaf

呵呵。楼上的,已经到中将了。不过你的信息量几乎为零。在闲聊区可以尽情灌水,在专业区就别灌那些无聊的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5 8:59:54编辑过]


时间:  2006-1-15 11:01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fallleaf在2006-1-15 7:07:00的发言:
详细介绍一下控制平面吧。
超过1000个router的网络,路由收敛速度如何


基本上,snc的路由是由出发点的NE负责控制管理的。
我没直接管理过1000个节点,这个数字是AT&T的实例。
不太明白你指的收敛速度是指路由路由运算速度还是,traffic hit的时间

另外,这些节点不属于router,因为他们互相连接的同熟一个网络。
按sonet/sdh的叫法,还是叫path terminal,或者network element合适。
时间:  2006-1-15 11:29
作者: fallleaf

以下是引用superzhou在2006-1-15 11:01:00的发言:

基本上,snc的路由是由出发点的NE负责控制管理的。
我没直接管理过1000个节点,这个数字是AT&T的实例。
不太明白你指的收敛速度是指路由路由运算速度还是,traffic hit的时间

另外,这些节点不属于router,因为他们互相连接的同熟一个网络。
按sonet/sdh的叫法,还是叫path terminal,或者network element合适。

可能理解有误,我把控制平面看作一个router组的网
时间:  2006-1-15 12:04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fallleaf在2006-1-15 11:29:00的发言:
可能理解有误,我把控制平面看作一个router组的网


可以说得具体点吗?
时间:  2006-1-15 15:06
作者: Soloman

他的意思应该是具有ASON控制平面的光NE,在处理MESH恢复时,其行为很像IP网路里面的路由器吧。不过一个MESH的恢复,应该都要在2秒内完成吧。
时间:  2006-1-15 15:40
作者: windsmile     标题: [原创][转帖][灌水]

以下是引用fallleaf在2006-1-15 11:29:00的发言:
可能理解有误,我把控制平面看作一个router组的网


不一定吧,控制平面消息的传递有纤内和纤外两种,而纤内又分带内和带外。
现在还没有单纯用IP网连接控制平面的吧?
再说就当是用IP网连接控制平面,也不会有所谓的router吧,仅仅是用FE口等将控制平面(工控)连接起来吧。

DCN现在还鲜有讨论,大家都发表一下看法啊
时间:  2006-1-15 19:34
作者: 文盲

superzhou是CIENA的吧,呵呵。看你说话的方式看出来的。

所谓收敛速度来源于网络拓扑变化时,引起的Traffic变化,甚至路由黑洞的避免。不过目前ASON用的都是显式路由,问题应该不太大。


时间:  2006-1-15 20:10
作者: bigo

CIENA??superzhou真的是那里的??
时间:  2006-1-15 23:08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5 19:34:00的发言:
superzhou是CIENA的吧,呵呵。看你说话的方式看出来的。

所谓收敛速度来源于网络拓扑变化时,引起的Traffic变化,甚至路由黑洞的避免。不过目前
ASON用的都是显式路由,问题应该不太大。



是不是出现NE增减时,由于节点列表更新不及导致一些路由不存在,产生类似
死锁的现象?
时间:  2006-1-15 23:16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15 15:40:00的发言:

不一定吧,控制平面消息的传递有纤内和纤外两种,而纤内又分带内和带外。
现在还没有单纯用IP网连接控制平面的吧?
再说就当是用IP网连接控制平面,也不会有所谓的router吧,仅仅是用FE口等将控制平面
(工控)连接起来吧。

DCN现在还鲜有讨论,大家都发表一下看法啊

纤内又分带内和带外是指什么呢?

如果按我对以上描述的理解,那么我们NE用的控制平面应该是纤内传递的,NE
间用OSRP协议联系,如果两个NE之间没有光纤连接,是不能发现对方的。
同时PC管理程序用IP网连接NE.

时间:  2006-1-15 23:18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bigo在2006-1-15 20:10:00的发言:
CIENA??superzhou真的是那里的??


呵呵,才入行。
时间:  2006-1-16 19:36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superzhou在2006-1-15 23:16:00的发言:
纤内又分带内和带外是指什么呢?

如果按我对以上描述的理解,那么我们NE用的控制平面应该是纤内传递的,NE
间用OSRP协议联系,如果两个NE之间没有光纤连接,是不能发现对方的。
同时PC管理程序用IP网连接NE.

带内就是现在大家都用的,用SDH的DCC通道来传递控制消息(与净荷在同一纤内);而带外呢应该参考OTN,它有个OSC(光监控信道)的概念,也就是说用OSC来传控制消息,与净荷不在同一纤内,所以叫带外。

这个只是IETF的Draft中的说法,通常研发中大家并不这样说。
时间:  2006-1-16 21:57
作者: 文盲

楼上的,IETF有你说的这个draft么?把标准号给我看看,呵呵
时间:  2006-1-16 23:48
作者: Soloman

带内就是现在大家都用的,用SDH的DCC通道来传递控制消息(与净荷在同一纤内);而带外呢应该参考OTN,它有个OSC(光监控信道)的概念,也就是说用OSC来传控制消息,与净荷不在同一纤内,所以叫带外。

这个只是IETF的Draft中的说法,通常研发中大家并不这样说。
-------------------------------
我怎么觉得DCC是带外的,而你说的OSC是带内的。我理解的带内是指控制消息和信令占用了原来可以用来传输业务的带宽,所以叫带内。而DCC这种,本来就是用来传输控制信令的,就算不用,业务也不可能利用它来传输,所以叫带外。所谓带,就是用于传输业务的带宽。

时间:  2006-1-16 23:55
作者: xhp2nj

学习中
时间:  2006-1-17 11:36
作者: 文盲

ASON有什么好的,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不就是个大ADM么?

ASON的智能路由,你能做过路由器么?ASON的多处断纤恢复,你能做过FRR么?
时间:  2006-1-17 15:23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6 21:57:00的发言:
楼上的,IETF有你说的这个draft么?把标准号给我看看,呵呵

应该是这个:draft-ietf-ccamp-gmpls-recovery-analysis-04.txt
时间:  2006-1-17 15:25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Soloman在2006-1-16 23:48:00的发言:
 带内就是现在大家都用的,用SDH的DCC通道来传递控制消息(与净荷在同一纤内);而带外呢应该参考OTN,它有个OSC(光监控信道)的概念,也就是说用OSC来传控制消息,与净荷不在同一纤内,所以叫带外。

这个只是IETF的Draft中的说法,通常研发中大家并不这样说。
-------------------------------
我怎么觉得DCC是带外的,而你说的OSC是带内的。我理解的带内是指控制消息和信令占用了原来可以用来传输业务的带宽,所以叫带内。而DCC这种,本来就是用来传输控制信令的,就算不用,业务也不可能利用它来传输,所以叫带外。所谓带,就是用于传输业务的带宽。


这个我的确没往那个方向想过,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
时间:  2006-1-18 12:58
作者: snow.chen

以下是引用superzhou在2006-1-15 5:18:00的发言:

整个网络的NE节点可以不断增加,即插即用,NE会发现对方,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NE之间的通讯协议叫OSRP, 现在在营运商那里节点数最大的已经超过一千.


网络规模确实对控制平面的能力是个考验,据我所知,运营商节点数最大的也不过100多个节点,AT&T有上千个节点吗?质疑!

ASON NE实际是增加了控制平面的原DXC或OXC,并不是真正意义的Router,只不过借用了IP的一些自动路由机制而已。

NE之间的信令协议有PNNI, CR-LDP和RSVP-TE之分,路由协议一般都用OSPF协议。
时间:  2006-1-18 16:24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7 11:36:00的发言:
ASON有什么好的,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不就是个大ADM么?

ASON的智能路由,你能做过路由器么?ASON的多处断纤恢复,你能做过FRR么?


这是通信网中完全不同层的东西。不同层的东西它的功能和特点肯定不一样。ASON借鉴了一些三层的技术,是为了把底层做的更好,但从来没有人说要取代三层的设备。所以这个还是别比了。
时间:  2006-1-18 17:46
作者: 文盲

楼上的,我来问你,底层做的好用的是光电子技术,和三层有什么关系呢?

再如是说,你用了三层之后,完成的作用不是和路由器一样了么?寻路,自动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17:47:25编辑过]


时间:  2006-1-18 21:08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8 17:46:00的发言:
楼上的,我来问你,底层做的好用的是光电子技术,和三层有什么关系呢?

再如是说,你用了三层之后,完成的作用不是和路由器一样了么?寻路,自动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17:47:25编辑过]


你可能对ASON有误解了,我需要整理一下思路回答你的问题,完全写出来可能就是篇长篇大论了。“底层做的好用的是光电子技术,和三层有什么关系呢?”底层做的好并不仅仅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丛传输速度和容量角度来说,现在的光传输网络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在市场的需求。但是现在的光网络并不是没有突破可寻:纯光域的交换,纯光域的监控等等,这些都依赖于光电子(器件)技术的革命。但在现在通信网络结构日益扁平化的今天,通信网在垂直层面上日趋简化,不可避免的水平面上结构会更复杂。要使我们日趋复杂的光网络更可靠,并不仅仅是光电子技术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更好的控制手段。ASON引入控制平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控制平面采用GMPLS来实现,是对MPLS技术的一个借鉴并加以扩展。
“再如是说,你用了三层之后,完成的作用不是和路由器一样了么?寻路,自动发现。”
这句话也不能这样说,控制平面的作用不可能和Router一样,具体你可参考前面网友的回帖。
时间:  2006-1-18 21:31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snow.chen在2006-1-18 12:58:00的发言:

网络规模确实对控制平面的能力是个考验,据我所知,运营商节点数最大的也不过100多个
节点,AT&T有上千个节点吗?质疑!

ASON NE实际是增加了控制平面的原DXC或OXC,并不是真正意义的Router,只不过借用
了IP的一些自动路由机制而已。

NE之间的信令协议有PNNI, CR-LDP和RSVP-TE之分,路由协议一般都用OSPF协议。


呵呵也许我用节点表的说法比较好。
OSRP协议和GMPLS,PNNI的关系,google一下不难找到。
至于AT&T的问题,信不信由你了。2002年mesh网刚建立的时候就100多个了。
时间:  2006-1-19 00:48
作者: 文盲

windsmile,我问你,路由器传送的对象和ASON传送的对象不一样么?也许你会说ASON还要兼顾TDM,但是TDM将来会有多少呢?虽然是语音,但是语音一样可以跑在ip上啊。那么ASON和路由器所传送的东西就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呢?

控制平面的概念不是传送提出来的,他的思路早在7号信令时代就有了。既然同样是去寻址,同一层面的事情,为什么需要两种不同的设备完成2次呢?IETF的GMPLS思路是要求把边缘化的SONET设备和核心网的ROUTER分发在同一平面上,说的彻底一些,就是要求原来没有全网智能思路的SONET设备能够像路由器一样识别全网情况。这本身就说明,是ASON不得已向router靠拢。

还有,我很想听听你怎么解释控制平面实现与路由器不一致的说法。顺便说一下,路由器有FIB和RIB两个base,通俗一点就是,人家老早就有了2个平面。
时间:  2006-1-19 01:22
作者: Tonylu


呵呵,楼主也很专业呀。

可惜最近一直在外出差,太忙了也没法上网,现在在机房跑上来看看,马上又要去干活了。
时间:  2006-1-19 07:28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17 15:25:00的发言:

这个我的确没往那个方向想过,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


昨天查了一下文档,in-band指用SONET/SDH的over head来传送,和你说的钎内带内差不多
out-band是用外部的IP数据网来传送。

可能各个公司的定义都不同吧。
时间:  2006-1-19 07:46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9 0:48:00的发言:
windsmile,我问你,路由器传送的对象和ASON传送的对象不一样么?也许你会说ASON
还要兼顾TDM,但是TDM将来会有多少呢?虽然是语音,但是语音一样可以跑在ip上
啊。那么ASON和路由器所传送的东西就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呢?

控制平面的概念不是传送提出来的,他的思路早在7号信令时代就有了。既然同样是去寻
址,同一层面的事情,为什么需要两种不同的设备完成2次呢?IETF的GMPLS思路是要求
把边缘化的SONET设备和核心网的ROUTER分发在同一平面上,说的彻底一些,就是要
求原来没有全网智能思路的SONET设备能够像路由器一样识别全网情况。这本身就说
明,是ASON不得已向router靠拢。

还有,我很想听听你怎么解释控制平面实现与路由器不一致的说法。顺便说一下,路由
器有FIB和RIB两个base,通俗一点就是,人家老早就有了2个平面。


呵呵,学习中。
上次也看过一个帖子,是比较3G和winMax无线网的。
我觉得长远的难说,短期内ASON还是不会给取缔了,毕竟这是一项改进,也
和原来的东西兼容,即使BT的那么激进的网络改造,也没有扔掉SDH.

举两个例子,不知道恰不恰当。
1,前段时间,美国政府给IP电话公司定了deadline,要求他们在技术上实现对911电话
拨打者的物理位置,结果一直无法实现,只是IP电话公司让用户填了个表,写上
他们用电话的地点。
2,有客户要求提供每条线路会用到的硬件设备(板卡等),包括mesh保护时会用到的设备,
精确到 timeslot, 目的是为了在财务上精确计算每条线路的成本。
时间:  2006-1-19 08:37
作者: 文盲

superzhou,我对BT的情况也了解过一些,BT发标的时候,对厂家提出了在单节点同时作MPLS和OC两种信号的交叉要求,我当时就曾经纳闷,怎么两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可能在单独的设备上实现呢?

现在看来,其实也简单,因为假如你要在SONET设备上作label交换,困难了,因为整个体系架构已经设计好了,改造可能不大。相反的,在ROUTER上作要简单多,因为我只是需要增加一个光背板,再加一颗芯片即可,只是物理层上变一下,对传统的体系改动不大。

你说到的两个例子,具体我不清楚,不好说什么。不过time slot的概念,ROUTER里面也有,不过我们称之为channlized而已。
时间:  2006-1-19 09:38
作者: fallleaf

高,实在是高
时间:  2006-1-19 09:48
作者: cacti

以下是引用superzhou在2006-1-19 7:28:00的发言:

昨天查了一下文档,in-band指用SONET/SDH的over head来传送,和你说的钎内带内差不多
out-band是用外部的IP数据网来传送。


差不多,DCN主要采用2种消息传送方式:光纤内方式和光纤外方式。
光纤内方式如SDH中的DCC,OTN中的GCC,光监控信倒OSC中的通信开销;
光纤外方式一般制外部的IP网络或专用电路,和承载业务信息的光纤链路是分开的。
时间:  2006-1-19 10:34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9 0:48:00的发言:
windsmile,我问你,路由器传送的对象和ASON传送的对象不一样么?也许你会说ASON还要兼顾TDM,但是TDM将来会有多少呢?虽然是语音,但是语音一样可以跑在ip上啊。那么ASON和路由器所传送的东西就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呢?

控制平面的概念不是传送提出来的,他的思路早在7号信令时代就有了。既然同样是去寻址,同一层面的事情,为什么需要两种不同的设备完成2次呢?IETF的GMPLS思路是要求把边缘化的SONET设备和核心网的ROUTER分发在同一平面上,说的彻底一些,就是要求原来没有全网智能思路的SONET设备能够像路由器一样识别全网情况。这本身就说明,是ASON不得已向router靠拢。

还有,我很想听听你怎么解释控制平面实现与路由器不一致的说法。顺便说一下,路由器有FIB和RIB两个base,通俗一点就是,人家老早就有了2个平面。

没有那个技术会把自己定义成为一个终结技术,ASON也一样。ASON定位是下一代传送网,它的传送平面采用SDH或WDM(现在做的都是SDH),ASON引入(注意是引入不是提出,从来没有人说控制平面是ASON提出的)控制平面,体现的是控制与承载的相分离(这是通信网发展的趋势),目的是使我们的光网络更可靠。
“IETF的GMPLS思路是要求把边缘化的SONET设备和核心网的ROUTER分发在同一平面上”这句话也不敢苟同,呵呵。作为主体的承载技术,SDH是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但迄今还没有比SDH更可靠,更严谨的承载技术出现。再加上已有大量应用的SDH和MSTP设备,所以SDH还是有生命力的,ASON的提出也是其对自我的一个完善,借鉴Router的优点,实现更好的全网控制。
还有前面提到的WDM,就算将来SDH边缘化了,但WDM呢。谁来取代它在承载网的地位?但怎样使它更可靠呢?Router吗?没有人会认为,肯定还是ASON。
ASON是借鉴Router中的技术,而不是向Router靠拢。“控制平面实现与路由器不一致的说法”这个也没有谁说,因为具体的实现,ASON还不能说已经实现,路还长着呢。但要真正比起来,我想ASON定义的功能比Router还要多呢。呵呵

还有,讨论这么多,兄台能否把Router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的技术给兄弟们扫扫盲啊,因为好像我们现在是在拿一个不太成熟的技术和已经很成熟的技术在比较,或许比较一下他们的趋势和未来更有意义。


时间:  2006-1-19 10:38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superzhou在2006-1-19 7:28:00的发言:

昨天查了一下文档,in-band指用SONET/SDH的over head来传送,和你说的钎内带内差不多
out-band是用外部的IP数据网来传送。

可能各个公司的定义都不同吧。

呵呵,这个其实没有定论的。没有in-Fiber和Out-Fiber之说吗?
时间:  2006-1-19 10:45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superzhou在2006-1-19 7:46:00的发言:

呵呵,学习中。
上次也看过一个帖子,是比较3G和winMax无线网的。
我觉得长远的难说,短期内ASON还是不会给取缔了,毕竟这是一项改进,也
和原来的东西兼容,即使BT的那么激进的网络改造,也没有扔掉SDH.

举两个例子,不知道恰不恰当。
1,前段时间,美国政府给IP电话公司定了deadline,要求他们在技术上实现对911电话
拨打者的物理位置,结果一直无法实现,只是IP电话公司让用户填了个表,写上
他们用电话的地点。
2,有客户要求提供每条线路会用到的硬件设备(板卡等),包括mesh保护时会用到的设备,
精确到 timeslot, 目的是为了在财务上精确计算每条线路的成本。

兄台的实际经验真是丰富,无限羡慕中啊,以后多多指导小弟啊,读书读到现在,终于快毕业了。以后各位兄弟多多提携小弟,多谢多谢了。
时间:  2006-1-19 10:51
作者: cacti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19 10:38:00的发言:
呵呵,这个其实没有定论的。没有in-Fiber和Out-Fiber之说吗?


有的!
时间:  2006-1-19 11:51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19 10:38:00的发言:
呵呵,这个其实没有定论的。没有in-Fiber和Out-Fiber之说吗?


呵呵,我觉得这个只是一个分类描述的小问题,不太重要。
时间:  2006-1-19 11:57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19 10:45:00的发言:
兄台的实际经验真是丰富,无限羡慕中啊,以后多多指导小弟啊,读书读到现在,终于快毕
业了。以后各位兄弟多多提携小弟,多谢多谢了。


过奖了,我接触telecom也只是几个月,很多基本的东西都不懂。
就是看了几章SONET的书,最近做stm1e才开始接触sdh,连sdh的alarm还没分清。
大家互相学习。
时间:  2006-1-19 12:04
作者: 文盲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19 10:34:00的发言:
没有那个技术会把自己定义成为一个终结技术,ASON也一样。ASON定位是下一代传送网,它的传送平面采用SDH或WDM(现在做的都是SDH),ASON引入(注意是引入不是提出,从来没有人说控制平面是ASON提出的)控制平面,体现的是控制与承载的相分离(这是通信网发展的趋势),目的是使我们的光网络更可靠。
“IETF的GMPLS思路是要求把边缘化的SONET设备和核心网的ROUTER分发在同一平面上”这句话也不敢苟同,呵呵。作为主体的承载技术,SDH是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但迄今还没有比SDH更可靠,更严谨的承载技术出现。再加上已有大量应用的SDH和MSTP设备,所以SDH还是有生命力的,ASON的提出也是其对自我的一个完善,借鉴Router的优点,实现更好的全网控制。
还有前面提到的WDM,就算将来SDH边缘化了,但WDM呢。谁来取代它在承载网的地位?但怎样使它更可靠呢?Router吗?没有人会认为,肯定还是ASON。
ASON是借鉴Router中的技术,而不是向Router靠拢。“控制平面实现与路由器不一致的说法”这个也没有谁说,因为具体的实现,ASON还不能说已经实现,路还长着呢。但要真正比起来,我想ASON定义的功能比Router还要多呢。呵呵

还有,讨论这么多,兄台能否把Router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的技术给兄弟们扫扫盲啊,因为好像我们现在是在拿一个不太成熟的技术和已经很成熟的技术在比较,或许比较一下他们的趋势和未来更有意义。


首先建议兄弟去多学习一下路由交换技术本身的精髓之后,再判断“ASON定义的功能比Router还要多”这句话,说的彻底一点,除了目前网络的安全性之外,无论在业务灵活性,网络提供能力,QOS分级制度上,ROUTER都要比ASON强。即便是ASON(或者说传统的SONET)所一直攻击router的保护恢复,一旦RFC3469实现之后,IP本身就在MPLSTE上并不弱于ASON/SONET。ASON说到底还只是承载网,怎么可能比IP网功能更多呢?IP网不但可承载,还可作业务,智能性也更高,不然ASON为什么要引入IP的控制平面呢?

你或许可以这么说,原来SONET没有智能,现在我引入智能,那么ASON比SONET更强了。但是问题是,假如我家已经有了吸尘器,我还有必要在原来的笤帚上加一个发动机么?原来就有了好的IP网,ASON再上就有点多余。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只要是IP业务,就没有必要硬上ASON。

我承认WDM的确无可替代,但WDM解决的是大容量问题,和ASON什么关系呢?IP一样可以跑在WDM上,何必中间还要加ASON呢?而且路由器集成波分的情况现在也逐渐普遍,CRS就是一例。IP负责选路,WDM负责传送,不是很好么?加上ASON的话,按照现代网络分层原理,同一功能一般只需在一个层次实现,多重重叠加只会造成冗余。

最后答一位网友在别的帖子回我的问题,ITU SG15现在的重点越来越偏向以太网传送这个特点,而SG13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IP传送网的概念。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而在传统的传送领域,以RAMAN为首的各种等光电子监控性能在逐渐上来,讨论ASON的只是那些为了ASON而ASON的纯传输人。SG本来就是个发展过程,我相信SG15今后会越来越偏向光电子层面,网络层面只会越来越去配合。

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明,ASON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好那么重要,或许也不是大家所希望的传输的救命稻草。
时间:  2006-1-19 13:20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9 12:04:00的发言:

首先建议兄弟去多学习一下路由交换技术本身的精髓之后,再判断“ASON定义的功能比Router还要多”这句话,说的彻底一点,除了目前网络的安全性之外,无论在业务灵活性,网络提供能力,QOS分级制度上,ROUTER都要比ASON强。即便是ASON(或者说传统的SONET)所一直攻击router的保护恢复,一旦RFC3469实现之后,IP本身就在MPLSTE上并不弱于ASON/SONET。ASON说到底还只是承载网,怎么可能比IP网功能更多呢?IP网不但可承载,还可作业务,智能性也更高,不然ASON为什么要引入IP的控制平面呢?

你或许可以这么说,原来SONET没有智能,现在我引入智能,那么ASON比SONET更强了。但是问题是,假如我家已经有了吸尘器,我还有必要在原来的笤帚上加一个发动机么?原来就有了好的IP网,ASON再上就有点多余。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只要是IP业务,就没有必要硬上ASON。

我承认WDM的确无可替代,但WDM解决的是大容量问题,和ASON什么关系呢?IP一样可以跑在WDM上,何必中间还要加ASON呢?而且路由器集成波分的情况现在也逐渐普遍,CRS就是一例。IP负责选路,WDM负责传送,不是很好么?加上ASON的话,按照现代网络分层原理,同一功能一般只需在一个层次实现,多重重叠加只会造成冗余。

最后答一位网友在别的帖子回我的问题,ITU SG15现在的重点越来越偏向以太网传送这个特点,而SG13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IP传送网的概念。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而在传统的传送领域,以RAMAN为首的各种等光电子监控性能在逐渐上来,讨论ASON的只是那些为了ASON而ASON的纯传输人。SG本来就是个发展过程,我相信SG15今后会越来越偏向光电子层面,网络层面只会越来越去配合。

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明,ASON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好那么重要,或许也不是大家所希望的传输的救命稻草。

其实这个讨论已经叉了,我已经不止一次说了,ASON只是为了日益复杂的光网络更可靠,更好控制。这个工作Router不会去做把,谁来做呢,所以传输人定义了ASON。ASON的传送平面是SDH或WDM,它并没有在层结构增加层。或许你的意思是控制平面的功能可以在第三层中去实现,但这其实还是个传输问题,ASON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或许以后的发展的确如你所说,但现在ASON的工作肯定会是以后的基础。
时间:  2006-1-19 14:13
作者: 文盲

恩,你的意思是ASON控制平面是为了对“光网络本身的优化”,是对NE的操作和管理,以及原有TDM业务的优化。而IP业务本身不依靠光网络的控制平面,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时间:  2006-1-19 15:10
作者: fallleaf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9 14:13:00的发言:
恩,你的意思是ASON控制平面是为了对“光网络本身的优化”,是对NE的操作和管理,以及原有TDM业务的优化。而IP业务本身不依靠光网络的控制平面,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我认为正确
时间:  2006-1-19 15:20
作者: 文盲

但是这样的话,控制平面本身能力岂不是弱化很多,符合ASON原来面向业务的思路么?
时间:  2006-1-19 15:24
作者: fallleaf

4
时间:  2006-1-19 16:59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9 14:13:00的发言:
恩,你的意思是ASON控制平面是为了对“光网络本身的优化”,是对NE的操作和管理,以及原有TDM业务的优化。而IP业务本身不依靠光网络的控制平面,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控制平面控制的是光网络内的所有链路资源,实现对资源更好的控制。至于具体上什么业务,控制平面肯定管不到吧。控制平面引入后,光网络增加了对交换连接的支持,这也只是更灵活,更快速的分配资源。

说到业务,不管是现有正在跑的还是即将上马的3G,其承载都还是依赖于光网络吧。讨论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ASON并不如你所说是一无用的技术,而你所说的IP技术也并不如你所说的那么完美。正如前面所说,没有任何一个技术会是完美的,都需要不断的缝缝补补才行。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9 17:01:03编辑过]


时间:  2006-1-19 21:18
作者: superzhou

其实控制层真的是什么都能用的,除了IP连接,我大部分时间用的
用的是串口,呵呵,另外有时候是TL1,好像很少在这里见到关于TL1的讨论。

另外,盲流,想问你一个问题,现在高端的路由器的uplink口是有保护的吗?
我现在一直不清楚两个互相保护的千兆光纤口是连一个router还是两个。
因为平时我都是连接smart bits的,谢谢。
时间:  2006-1-19 22:03
作者: 文盲

HEHE,TL1本身属于OSS部分,偶也不是很懂啊。不过用TL1,还算是智能嘛?呵呵

第二个问题看你怎么作。常见的如果做VRRP,可以接两个不同的。但是对于纯2层连接,做链路捆绑,接一个也是可以的。
时间:  2006-1-20 01:21
作者: Soloman

首先建议兄弟去多学习一下路由交换技术本身的精髓之后,再判断“ASON定义的功能比Router还要多” 这句话,说的彻底一点,除了目前网络的安全性之外,无论在业务灵活性,网络提供能力,QOS分级制度上,ROUTER都要比ASON强。即便是ASON (或者说传统的SONET)所一直攻击router的保护恢复,一旦RFC3469实现之后,IP本身就在MPLSTE上并不弱于ASON/SONET。 ASON说到底还只是承载网,怎么可能比IP网功能更多呢?IP网不但可承载,还可作业务,智能性也更高,不然ASON为什么要引入IP的控制平面呢?

你或许可以这么说,原来SONET没有智能,现在我引入智能,那么ASON比SONET更强了。但是问题是,假如我家已经有了吸尘器,我还有必要在原来的笤帚上加一个发动机么?原来就有了好的IP网,ASON再上就有点多余。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只要是IP业务,就没有必要硬上ASON。

我承认WDM的确无可替代,但WDM解决的是大容量问题,和ASON什么关系呢?IP一样可以跑在WDM上,何必中间还要加ASON呢?而且路由器集成波分的情况现在也逐渐普遍,CRS就是一例。IP负责选路,WDM负责传送,不是很好么?加上ASON的话,按照现代网络分层原理,同一功能一般只需在一个层次实现,多重重叠加只会造成冗余。

最后答一位网友在别的帖子回我的问题,ITU SG15现在的重点越来越偏向以太网传送这个特点,而SG13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IP传送网的概念。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而在传统的传送领域,以 RAMAN为首的各种等光电子监控性能在逐渐上来,讨论ASON的只是那些为了ASON而ASON的纯传输人。SG本来就是个发展过程,我相信SG15今后会越来越偏向光电子层面,网络层面只会越来越去配合。

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明,ASON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好那么重要,或许也不是大家所希望的传输的救命稻草
-----------------------------
哥们,你的问题在于认为ASON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个一个商业问题。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运营商都愿意一下子把自己的网络换成IP+WDM的,他们出于各种原因,希望继续沿用原来的光网络。既然如此,搞传输的产家为什么不能提出现在光网络的演进方案呢?虽然这个方案可能借用了很多IP的东西,而且使得网络功能和IP网有很大的重叠,甚至可能ASON的性能比不上IP网络,但是这些都是泛泛而谈的东西,具体到某一个运营商的网络,很可能就是ASON比IP+WDM更有竞争力。

至于网络各个层之际的功能重叠造成的浪费,呵呵,这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回顾通信网络的发展历史,这种叠床架屋的事情,还会少吗。运营商做出决策的时候,从来考虑的不是以网络最终是否最优的,而是当前我能承受什么样的成本。

你可能觉得我上面说得和你讨论的不是同一个问题,你是在讨论ASON和IP+DWM技术上的比较。但是我觉得你想争论的其实就是ASON的存在基础是什么。我觉得ASON存在的基础,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商业。
时间:  2006-1-20 09:31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19 22:03:00的发言:
HEHE,TL1本身属于OSS部分,偶也不是很懂啊。不过用TL1,还算是智能嘛?呵呵

第二个问题看你怎么作。常见的如果做VRRP,可以接两个不同的。但是对于纯2层连接,做链路捆绑,接一个也是可以的。



TL1和智能没有什么关系吧,只是一种控制语言。支持TL1是为了
和以前的管理兼容,有的营运商是完全用TL1来设置他们的机器的。
时间:  2006-1-20 13:18
作者: 文盲

商业问题也存在啊。

举例来说,国内运营商用的骨干网上多数SONET设备目前都不支持ASON吧,你不会和我说升级一下软件就支持了吧?那么你ASON的网络就是必须新建的。投资肯定不小吧,呵呵。
时间:  2006-1-20 14:41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20 13:18:00的发言:
商业问题也存在啊。

举例来说,国内运营商用的骨干网上多数SONET设备目前都不支持ASON吧,你不会和我说升级一下软件就支持了吧?那么你ASON的网络就是必须新建的。投资肯定不小吧,呵呵。


我不清楚用IP做骨干网承载是否已经有了大规模商用的实例,抑或是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实验网存在。如果没有,这就还是一个代验证的问题,IP的所有缺陷都可能存在。如果里面存在哪怕10%的风险,我想运营商也不会很放心的把骨干承载交给它。
讨论这么多,其实谁都没有找到更好的代替SDH(ASON)的骨干承载技术。就是即将上马的3G,其CN域将组一个全IP的结构,但其承载呢,ATM吗?是不是又一个POS的故事。而RAN域呢,是不是还是E1在打圈圈。

我真的还很青涩,虽然说了很多,其实说这些我特没底,我知道各位都是经验丰富的前辈,仅仅是和大家讨论,呵呵,说错了大家别笑话我,期望各位兄台多加指点。
时间:  2006-1-20 15:02
作者: YBSUNSHINE

   不行了,太多了,我都看晕了
时间:  2006-1-20 15:08
作者: 文盲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20 14:41:00的发言:
就是即将上马的3G,其CN域将组一个全IP的结构,但其承载呢,ATM吗?是不是又一个POS的故事。而RAN域呢,是不是还是E1在打圈圈。


呵呵,既然是全IP的结构,为什么承载还要用ATM呢?R4的model不是已经摆出来了么。即使POS又怎么样呢,POS虽然用了SONET的底帧,但是就能算SONET技术么,他的提供者并不是SONET设备啊,而是IP设备啊。IP设备不需要SONET那么多的运维开销。RAN呢,RAN也是ATM和IP可选啊,谁说是用TDM E1呢。
时间:  2006-1-20 16:09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20 15:08:00的发言:

呵呵,既然是全IP的结构,为什么承载还要用ATM呢?R4的model不是已经摆出来了么。即使POS又怎么样呢,POS虽然用了SONET的底帧,但是就能算SONET技术么,他的提供者并不是SONET设备啊,而是IP设备啊。IP设备不需要SONET那么多的运维开销。RAN呢,RAN也是ATM和IP可选啊,谁说是用TDM E1呢。


“即使POS又怎么样呢,POS虽然用了SONET的底帧,但是就能算SONET技术么,他的提供者并不是SONET设备啊,而是IP设备啊。”对这句话真的无语了,呵呵。

“RAN呢,RAN也是ATM和IP可选啊,谁说是用TDM E1呢。”RNC和NodeB之间的连接在国外都是用ATM,在中国ATM肯定是不可能了,所以才有IMA等技术的出现。这意味着什么呢,RAN域还是离不开SDH的。呵呵

时间:  2006-1-20 16:10
作者: 担板汉

举例来说,爱立信的CN解决方案是一篮子集成解决,叫PBN,就没什么SDH/MSTP/ASON的事,这已经是很现实的了。

这个贴非常好,我也学到不少知识,要是有时间,很想好好整理一下,以利于讨论出个结果

时间:  2006-1-20 16:12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担板汉在2006-1-20 16:10:00的发言:
举例来说,爱立信的CN解决方案是一篮子集成解决,叫PBN,就没什么SDH/MSTP/ASON的事,这已经是很现实的了。

这个贴非常好,我也学到不少知识,要是有时间,很想好好整理一下,以利于讨论出个结果

兄台,能不能把那个资料给我看看呢?多谢
时间:  2006-1-20 16:42
作者: fallleaf

呵呵,都别争了。两个层面的东西,不要搞混淆了。术有专攻,各司其责。
时间:  2006-1-20 19:23
作者: bigo

这个东西怎么这么热闹????????ASON很强吗??
时间:  2006-1-20 20:58
作者: 文盲

以下是引用windsmile在2006-1-20 16:09:00的发言:
“即使POS又怎么样呢,POS虽然用了SONET的底帧,但是就能算SONET技术么,他的提供者并不是SONET设备啊,而是IP设备啊。”对这句话真的无语了,呵呵。
“RAN呢,RAN也是ATM和IP可选啊,谁说是用TDM E1呢。”RNC和NodeB之间的连接在国外都是用ATM,在中国ATM肯定是不可能了,所以才有IMA等技术的出现。这意味着什么呢,RAN域还是离不开SDH的。呵呵


呵呵,我也是无语啊。POS能算是传输技术么?你有见过ROUTER宣传说,hi,我能做POS,所以我能保护倒换么?你有见过ROUTER说,hi,我能做POS,所以我能作全MSOH和RSOH么。按照你的意思,沾了传输的边就算传输,那么router和SWITCH那么多的光接口,都算传输咯?

“在中国ATM是不可能的,所以出现了IMA”,呵呵,建议你去翻翻3GPP上引入IMA的意义这块,看看人家是不是因为中国有了那么多SDH才定义了IMA。N年前定义3GPP的时候,难道人家预见到了中国那么多的SDH?呵呵,不要因为IMA的作用中有能分拆E1这点就武断的说,HI,IMA是为SDH准备的。IMA的作用还多的很。
时间:  2006-1-20 21:04
作者: superzhou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20 13:18:00的发言:
商业问题也存在啊。

举例来说,国内运营商用的骨干网上多数SONET设备目前都不支持ASON吧,你不会和我
说升级一下软件就支持了吧?那么你ASON的网络就是必须新建的。投资肯定不小吧,呵
呵。


我想国内不会有设备跑sonet吧,
对于现有的光纤网络是不需要重新建设的,只要更新一下核心节点
就可以了,而且这些新的NE都是向后兼容的,原来的UPSR,BLSR等都还是支持的。
不会存在你说的问题。
时间:  2006-1-21 00:33
作者: Soloman

商业问题也存在啊。

举例来说,国内运营商用的骨干网上多数SONET设备目前都不支持ASON吧,你不会和我说升级一下软件就支持了吧?那么你ASON的网络就是必须新建的。投资肯定不小吧,呵呵。
------------------------------------
呵呵,从SDH设备升级成ASON,和去掉所有的SDH设备,换成运营商不熟悉的IP+WDM网络,那个变革更剧烈一些?你说TDM设备以后退网后,ASON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问题是现在TDM在未来的很多年里,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消失的干干净净,而运营商又有新的需求要加到现有的光网络里面来,那么怎么办呢?至于到时候TDM真的全部退网了,我估计ASOn也上了不少的,到时候ASON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很简单,保护投资就是最好的存在理由。
时间:  2006-1-21 00:51
作者: Soloman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20 20:58:00的发言:

呵呵,我也是无语啊。POS能算是传输技术么?你有见过ROUTER宣传说,hi,我能做POS,所以我能保护倒换么?你有见过ROUTER说,hi,我能做POS,所以我能作全MSOH和RSOH么。按照你的意思,沾了传输的边就算传输,那么router和SWITCH那么多的光接口,都算传输咯?

“在中国ATM是不可能的,所以出现了IMA”,呵呵,建议你去翻翻3GPP上引入IMA的意义这块,看看人家是不是因为中国有了那么多SDH才定义了IMA。N年前定义3GPP的时候,难道人家预见到了中国那么多的SDH?呵呵,不要因为IMA的作用中有能分拆E1这点就武断的说,HI,IMA是为SDH准备的。IMA的作用还多的很。

呵呵,兄弟,你以为router有一个POS接口就算是可以替代SDH的传输设备了?恐怕你对POS接口提出的目的没有搞清楚吧。现在的网络,router的POS口出来,是接到SDH的传输网络上的,POS不过为了使router的信号可以更方便的加载到SDH网络上而已。

如果你想router彻底代替SDH网络,那么应该从POS接口出来后,不要接任何的SDH设备,直接一根光纤接到另外一个router的POS口上。总之,IP总是一个网络层的东西,只要运营商不愿意放弃从物理层面上对网络的管理,总是需要一个传输网络的。而从SDH演进到ASON,也是很自然的事。
时间:  2006-1-21 01:40
作者: 文盲

IP OVER DWDM不成熟么?那么你现在在家里上电信的ADSL,从广州到上海的出口电路是怎么出去的?呵呵,运营商究竟是不熟悉ASON还是不熟悉IP OVER DWDM,你可以去运营商那里做个调查看看。

呵呵,POS是为了和传输对接?兄弟你一定没有做过数据的网络,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我建议你先去咨询一下相关的数据同事,为什么我们做POS。如果仅仅是为了传输对接,FE/GE光口又便宜又好,MSTP一接就好,还用的着又贵又麻烦的POS?POS当然用来ROUTER对接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不作倒换,不作开销而已。
时间:  2006-1-21 11:55
作者: Soloman


IP OVER DWDM不成熟么?那么你现在在家里上电信的ADSL,从广州到上海的出口电路是怎么出去的?呵呵,运营商究竟是不熟悉ASON还是不熟悉IP OVER DWDM,你可以去运营商那里做个调查看看。

呵呵,POS是为了和传输对接?兄弟你一定没有做过数据的网络,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我建议你先去咨询一下相关的数据同事,为什么我们做POS。如果仅仅是为了传输对接,FE/GE光口又便宜又好,MSTP一接就好,还用的着又贵又麻烦的POS?POS当然用来ROUTER对接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不作倒换,不作开销而已。
------------------------------------------------------------------
我说的IPoWDM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在DWM上传IP数据,而是说放弃其他的SDH网络,用IP+WDM来构建整个传输网络。虽然Cisco使劲在推这种技术,但是接受的并不多。相反,ASON虽然概念上是新的,但是不过是以前的SDH网络加入一些东西而已。

关于POS,我多请教一下,MSTP不过是2001年以后才热起来的,在这之前,router是怎么连的?POS出来,直接上DWDM,然后从那边下来,又直接进入router?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当年我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那个教育网节点到北京的线路,是租用的一条43M的带宽的线路?WDM设备不是只作波长汇聚吗?难道还可以做这种SDH带宽的汇聚?
时间:  2006-1-21 12:14
作者: superzhou

发现不懂的东西好多哦。

不过我知道两个Router中间放两个东东就够了,
放DWDM也好,放SONET/SDH的NE也行。

对了,不知道这里做数据的有人用smartflow吗?

时间:  2006-1-21 14:50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21 1:40:00的发言:
IP OVER DWDM不成熟么?那么你现在在家里上电信的ADSL,从广州到上海的出口电路是怎么出去的?呵呵,运营商究竟是不熟悉ASON还是不熟悉IP OVER DWDM,你可以去运营商那里做个调查看看。

呵呵,POS是为了和传输对接?兄弟你一定没有做过数据的网络,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我建议你先去咨询一下相关的数据同事,为什么我们做POS。如果仅仅是为了传输对接,FE/GE光口又便宜又好,MSTP一接就好,还用的着又贵又麻烦的POS?POS当然用来ROUTER对接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不作倒换,不作开销而已。

呵呵,又忍不住来多嘴两句。前面我说了,ASON的传送平面有两个,SDH和WDM。我也说了,该怎样使WDM网络更可靠或这更具可管理性,肯定不会是Router,Router能选路由,但它能选波长吗?能选光纤吗?这里只强调一点,ASON不仅仅针对SDH,同样针对WDM。
我还记得兄台提过RAMAN,RAMAN技术源于SRS(受激拉曼散射),现在较为成熟的产品是SRA,SRA解决了EDFA噪声大,增益不平坦,放大波长范围有限等问题,仅仅是光放大技术
上的改进而已,并没有解决光域的监控问题。
时间:  2006-1-21 16:36
作者: 文盲

TO windsmile:

你怎么知道ROUTER不支持GMPLS LAMBDA bundle。举例来说,CRS为什么要用四个RP,为什么不用IOS用XOS,为什么要集成OTU,呵呵,我们的roadmap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呵呵。你知道lucent当年第一个做出来的全光选路产品叫什么么?Lambda router,呵呵。

我提Raman的意思是,光电子本身的技术如何在网络层面的使用会是SG15下一个研究重点,而不是不停的去模仿数据的协议。

TO soloman:

接受的不多么?那么163,169,CN2,CMNET是怎么开起来的?呵呵,为什么中国电信骨干WDM系统上70%的流量都会被IP占据?

我不清楚你们学校是用cernet还是chinanet上去的,想来应该是cernet吧。我记得当年我们学校就是router直接拉光纤去接旁边省内唯一的重点,再由那个学校连到清华去的。如果你们用的是chinanet,01年三扩的时候,容量已经扩充到了oc-3。
PS:你那个43M的线路,还是PDH吧,呵呵。
时间:  2006-1-21 20:04
作者: windsmile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21 16:36:00的发言:
TO windsmile:

你怎么知道ROUTER不支持GMPLS LAMBDA bundle。举例来说,CRS为什么要用四个RP,为什么不用IOS用XOS,为什么要集成OTU,呵呵,我们的roadmap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呵呵。你知道lucent当年第一个做出来的全光选路产品叫什么么?Lambda router,呵呵。

我提Raman的意思是,光电子本身的技术如何在网络层面的使用会是SG15下一个研究重点,而不是不停的去模仿数据的协议。

TO soloman:

接受的不多么?那么163,169,CN2,CMNET是怎么开起来的?呵呵,为什么中国电信骨干WDM系统上70%的流量都会被IP占据?

我不清楚你们学校是用cernet还是chinanet上去的,想来应该是cernet吧。我记得当年我们学校就是router直接拉光纤去接旁边省内唯一的重点,再由那个学校连到清华去的。如果你们用的是chinanet,01年三扩的时候,容量已经扩充到了oc-3。
PS:你那个43M的线路,还是PDH吧,呵呵。

盲兄真的是才高八斗,有意思,受教了。还有,如果不是商业机密的话,ROADMAP能否给小弟学习下。
时间:  2006-1-21 21:02
作者: fallleaf

以下是引用文盲在2006-1-21 16:36:00的发言:
TO windsmile:

你知道lucent当年第一个做出来的全光选路产品叫什么么?Lambda router,呵呵。

不明白,Lambda router有什么特定含义?
时间:  2006-1-22 13:28
作者: Soloman

不明白,Lambda router有什么特定含义?
------------------------
lucent的Lambda router根现在的GMPLS,ASOn什么的根本不搭界!那玩意90年代末期研制的,那时候这些什么GMPLS,ASON之类的概念都还没有呢。

另外,Lambda router的思想也和现在的网络发展的方向不一样,他是用微电机技术来对整个光波进行交叉的,跟现在的IP网的router更是没有什么联系。
时间:  2006-1-22 13:52
作者: Soloman

TO soloman:

接受的不多么?那么163,169,CN2,CMNET是怎么开起来的?呵呵,为什么中国电信骨干WDM系统上70%的流量都会被IP占据?

我不清楚你们学校是用cernet还是chinanet上去的,想来应该是cernet吧。我记得当年我们学校就是router直接拉光纤去接旁边省内唯一的重点,再由那个学校连到清华去的。如果你们用的是chinanet,01年三扩的时候,容量已经扩充到了oc-3。
PS:你那个43M的线路,还是PDH吧,呵呵。
----------------------------------
呵呵,首先,有一个笔误,我搞错了,不是43M,而是10M。 我们学校就是cernet一个区的中心节点,在2000年3月之前,和北京全国主节点的连接就是10M的带宽,2000年3月扩容后到了155M。我只是不太相信,当年cernet会为了一个155M的线路,就单独拉一根光纤从北京到我们那里?1000多公里啊。为什么不上当时已经又的SDH传输网路?

我只是想说,POS的提出是为了通过已有的SDH网络来传输IP数据,那个年代,数据网和传输网还是很分明的。至于什么IP直接上WDM,那也是这些年传输设备越来越便宜后,才流行起来的。

现在的IPoWDM也就是在骨干网上用用,到了城域网,波分设备就推广的很慢,我想可能是性价比方面不太占优势把。另外,请教一下,象城域网里面用的那种小router(呵呵,不知道怎么称呼才好),他们的各个出口的带宽是多少?难道都是10G,2.5G这么大的?如果是155M这类的,应该是上到SDH设备上进行汇聚,利用现有的SDH网络才更具有成本优势把。

老兄是cisco的吗?我记得你们WDM和SDH,IP之类融合的冬冬,好像是叫16425之类的吧。CSR之类的roadmap,如果是公开的资料的话,是否可以拿到论坛上来大家讨论讨论。cisco是准备吧IP+WDM融合到一起,来构建未来的网络,但是我知道有些厂家准备吧ASON+IP融合起来,这就是厂家间的对赌了,我们这些搞传输的就等着看谁最后能赢了,呵呵。
时间:  2006-1-22 17:27
作者: 文盲

Lambda router的思路是用光波长交换,问题选用哪个波长,控制层面有个关键的算法,呵呵,你以为有个MEMS就算是波长交换啦?呵呵。
PS:谁说90年代末没有GMPLS/ASON的思路存在,你知道ODSI论坛是哪一年成立的么?

POS的提出可以解决传统router设备传输距离短,容量小的现象,尤其在GE光口还不是特别普遍的情况下。这和利旧SDH并没有太大关系。至于你说的利用SDH传输网,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但这和最早提出POS的目的并不一致,就如同现在GE的PHY层也有仿效SDH结构的,但是它和SDH根本没关系。

设备出口带宽完全要看需求,比如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端口就很可能大。而小城市,用POS直接互联后,不仅可以在大城市做汇聚,还可收敛用户。

呵呵,没听说过什么16425和CSR,IP与WDM的融合早在2000年就有了。只是那时候IT泡沫太重,全光网又不成熟,就不了了之。你说ASON好我想完全是从传输角度出发找条活路吧,呵呵。至于厂家间的事情,你怎么说呢?cisco也没说准备把IP+WDM融合,我只是就事论事。比如你买了HW的ROUTER,HW巴不得你再买它的ASON,当然会和你说一大堆router+ASON的好处,反正多卖一点是一点么。问题是你究竟需不需要?
时间:  2006-1-22 18:57
作者: Soloman

差了一下MPLS是1999年的东西,2001年GMPLS提出,说起来90年代末也是有了这个思想了。

对于你说的POS,你的意思是说现在的IP网络,router间的互连,无论是干线,还是那些边缘网络,都是扯光纤直接互连上去的吗?我觉得找个太浪费光纤资源了,虽然现在光纤便宜,呵呵。
如果一个小城市的出口就是155M,难道也扯一根光纤?我不是搞运营的,那些运营商的兄弟说说具体网络是什么样。

至于ASON,那个不是传输自救的东西,你也说了,ASON提出的时候,是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正是传输风光之时,想不到自己以后会那么落魄,哈哈。真正传输自救的东西,是现在的那些什么MSTP之类的东西,呵呵,都是死命的往数据业务上靠,呵呵。

至于cisco,我怎么觉得他的眼里只有IP和WDM呢,因为推城域波分和ORADM最卖力的也是它,呵呵。

时间:  2006-1-22 19:35
作者: 文盲

ORADM是什么东西?是ROADM么?呵呵。是谁说CISCO推ROADM最卖力呢?呵呵,ROADM推的最卖力的是NT和LU。
时间:  2006-1-23 00:52
作者: Soloman

呵呵,不好意思,俺向来对缩写都是随便乱写一通的。

不过对ROADM,肯定不会是lucent什么最买力的,因为我听lucent做这方面的人说过,他们的那个冬冬是OEM别人的,实在是有些自己的老主顾要这个东西了,赶鸭子上架的。

说cisco推这个东西,是因为看到过一个评论,说这方面cisco做的最好,呵呵。至于NT,不了解。
时间:  2006-1-23 08:36
作者: 文盲

ROADM属于子系统器件,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呢?你问问爱立信和华为,它们有没有自己做基站设备的天线呢?呵呵。如果要自己做才算好的话,告诉你,cisco那玩意也是代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8:37:09编辑过]


时间:  2006-1-23 19:04
作者: Soloman

我说的不是器件,ROADM还有一个意思是指从DWDM发展过来的,上下波长的ADM设备,我不知道我说的算不算专业,毕竟没有做个这个东西。
时间:  2006-1-23 20:02
作者: 文盲

ROADM核心就是一个如何上下波的器件,外面怎么包封,怎么安装到相关设备只是很简单的东西。cisco那个就是代工的,32波的,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20:02:39编辑过]


时间:  2006-1-23 20:27
作者: Soloman

呵呵,这样。 国内的公司好像还没有这种产品,看样子也是没有什么市场的。
时间:  2006-1-23 20:54
作者: 文盲

市场是很大的,关键是怎么把价格降下来.......我个人是很痛恨OTM背靠背的......不过现在也就只能这么用......
时间:  2006-1-23 21:01
作者: Soloman

那就是没有市场啊,呵呵,感觉中国的运营商对成本很敏感的,现在也没有听说那里用了这种设备
时间:  2006-1-24 17:28
作者: leif

这个问题只所以讨论的如此激烈是不是因为这是在传输板块呀?
呵呵
时间:  2006-1-24 17:29
作者: leif

这个问题只所以讨论的如此激烈是不是因为这是在传输板块呀?
呵呵
时间:  2006-1-24 20:53
作者: Soloman

算是把,因为网络的融合和扁平化好像是必然的方向,所以传输网在找出路
时间:  2006-3-29 08:57
作者: 静月禅思

按现在的网络发展趋势,传输网络逐渐向业务网演进,承载安全性要求高,需求相对稳定的专线电路需求;IP网下沉到承载层,完成NGN、3G-CN的承载。说白了IP网在核心层的优势难以取代、MSTP在接入层的优势同样难以取代。ASON目前还不是十分成熟,有技术上的问题(不支持2M,将来也很难支持),有应用上的问题(接口不完善导致应用模式单调),将来是否会大范围使用,把ASON推向城域网络(汇聚层、接入层)还没有定论,还需要等待市场去驱动。总之,ASON的提出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是否还有市场需求。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