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相关部门近期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专家:迈出商业运营第一步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8-25 14:18
作者: chzh4719     标题: 相关部门近期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专家:迈出商业运营第一步

作者/ IT时报 钱立富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7月下旬以来,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明显提速。

从7月27日至8月17日,短短二十余天时间,中国星网GW星座已成功将五组低轨卫星送入太空,发射间隔从此前的1-2个月大幅缩短至3-5天,累计发射卫星数量也从7月之前的34颗大幅提升至目前的72颗。

国内券商机构分析认为,星网计划正进入密集发射阶段。美国媒体亦评论称:“这标志着中国在与SpaceX星链竞争的宏伟计划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IT时报》记者获悉,相关部门近期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卫星互联网领域一位资深技术专家表示:“牌照的发放,意味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出第一步。但要实现像星链那样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仍需2~3年左右的时间。”

1、前所未有的速度

GW星座和千帆星座是我国正在推进的两个万星低轨星座,分别由中国星网公司和具备上海国资背景的上海垣信建设运营。按照远景规划,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组网卫星总数分别将达到1.3万颗和1.5万颗。

在2024年2月、8月、10月使用长三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高轨卫星后,同年12月,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以“一箭10星”方式顺利入轨,标志着中国星网正式进入批量组网阶段。先前发射的高轨卫星,作为低轨卫星星座的补点。

2025年上半年,中国星网先后于2月11日(一箭9星)、4月29日(一箭10星)、6月6日(一箭10星)将低轨02至05组卫星发射升空。平均每39天发射一组卫星的节奏,显得较为缓慢。

然而自7月起,中国星网的发射节奏明显加快。在7月27日至8月17日的22天内,连续完成5批卫星发射,这一速度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提速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为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要求。“虽然空间轨道和频率资源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但这些资源极其宝贵,不允许‘只圈地不种地’现象的发生。ITU因此做出相应规定,比如在提交星座计划后的第9年须发射总数10%的卫星,否则项目可能面临削减甚至取消。”该专家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GW星座于2020年9月向ITU提交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规划发射1.3万颗卫星。这意味着2029年9月前,中国星网需发射约1300颗卫星,任务仍相当艰巨。

另一方面,中国星网或计划于今年完成一代星座组网。“一代星由100多颗卫星组成,将优先满足外交等核心领域需求,确保紧急情况下可使用自主卫星互联网系统。目前GW星座二代星的技术体制尚未完全论证完毕。”该人士补充道。

2、牌照发放进入倒计时

在低轨卫星加速组网的同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国内卫星互联网牌照何时发放”——也日渐明朗,答案预计是“年内”。

今年7月底,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促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其中一项具体措施即为“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

针对“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举措,一名通信业专家在近期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透露,工信部将在近期向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式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进一步推动电信运营商扩大新兴业务范畴,拓展新的增长点。

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多年来独家运营我国自主建设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并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今年5月,中国电信与老挝通信公司ETL联合在万象发布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标志着其正式走向海外。

中国移动亦积极布局卫星领域,去年发射了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中国移动01星”,搭载了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据我所知,中国移动目前正在和一家民营卫星企业商谈合作,这家民企已经发射了数颗卫星,组建了低轨卫星物联网通信一期星座。”上述卫星互联网技术专家说道。

“除了三家电信运营商,中国星网作为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肯定会拿到卫星互联网牌照,这是毋庸置疑的。上海垣信是‘千帆’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建设运营方,有上海国资背景,虽然有压力,应该也能拿到牌照”,这位人士说道。他所在的企业,目前与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都有合作,“在和上海垣信的合作中,我们应该会在年底前拿出DEMO样机。”

然而即便牌照落地,也只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起点。“可能还需两三年时间,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接入卫星互联网的需求。”上述专家强调。

参照物就是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2020年10月,在累计发射800多颗星链卫星之后,SpaceX才向公众用户开放了卫星互联网服务的测试申请。

2021年10月,在累计发射1800多颗星链卫星后,SpaceX宣布结束测试版服务,并正式转为商用。

“我们目前低轨卫星数量不够,应用终端也不丰富,离全面商用还有一段路要走,牌照发放只是开端。”上述人士说道。

3、高通量卫星暂挑大梁

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全面商用之前,目前我国主要依托高通量卫星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如亚太6D、中星26号。前者于2020年7月成功发射,是我国首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通信卫星,也是世界上首颗为移动载体通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后者于2023年2月成功发射,是我国首颗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主要面向航空、航海、应急、普遍服务、能源、林草等行业提供高速宽带网络通信和互联网接入等服务。

在近两年举行的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上,多家国内厂商展示了基于高通量卫星的不同规格、多场景卫星互联网服务解决方案。

有参展商向《IT时报》记者介绍,其卫星上网机连接亚太6D卫星,配套提供卫星流量服务,旨在让大众更便捷地使用卫星通信产品与服务。

总体而言,基于高通量卫星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并非面向所有普通消费者,而是侧重于满足特定场景下的联网需求,如户外旅游者在信号盲区的短时娱乐或办公。用户若想随时随地使用卫星互联网,仍需等待低轨卫星互联网走向成熟商用。


时间:  2025-8-25 14:24
作者: Ebates

给星链发牌就行了,国产的卫星上网还需要太长的时间等待
时间:  2025-8-25 14:28
作者: laozhu

基于高通量卫星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并非面向所有普通消费者,而是侧重于满足特定场景下的联网需求
时间:  2025-8-25 14:30
作者: Ebates

laozhu 发表于 2025-8-25 14:28
基于高通量卫星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并非面向所有普通消费者,而是侧重于满足特定场景下的联网需求

星链那80美元的价格,说实在的真不算多贵,用户就是普通消费者
时间:  2025-8-25 14:34
作者: laozhu

Ebates 发表于 2025-8-25 14:30
星链那80美元的价格,说实在的真不算多贵,用户就是普通消费者

说的主要是这种卫星容量有限,带宽有限,不适合大量使用
时间:  2025-8-25 14:45
作者: 拾忆暖冬

给星链发牌?
不可能的事情
星链的节点不在墙内
时间:  2025-8-25 14:46
作者: yrs999

再怎么折腾,也还是一个局域网。
时间:  2025-8-25 15:07
作者: youx

本帖最后由 youx 于 2025-8-25 15:12 编辑
Ebates 发表于 2025-8-25 14:30
星链那80美元的价格,说实在的真不算多贵,用户就是普通消费者

starlink 标准版终端 599美金,运费49美金
部分地区 可以签订12个月合约协议,终端5折 299美金。
部分地区 做活动直接,终端5折 299美金。
部分地区 贫穷国家或地区,终端5-7折 299-419美金。

starlink mini版终端 599美金,运费49美金 没有打折优惠
然后起步资费是roam版,支持移动漫游,50GB 49美金,

starlink 标准版终端  只支持车辆低速移动的移动漫游服务

starlink 固定版不同大洲 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 不同省 不同城市 价格不一样
标准版原价 60 90 120 150美金 下行270Mbps上传50Mbps
低速版打6.66折 40 60 80 120美金下行135Mbps上传25Mbps

低速版需要申请,但不是申请就一定能通过
卫星网络富余的区域 容易申请成功
卫星网络紧张地区域 基本不通过

另外流量写的无限量,但是也写了网络公平原则,流量大了会被动态限速
2020年刚发布的时候写的额度是1TB,之后官方没写








时间:  2025-8-25 15:16
作者: youx

laozhu 发表于 2025-8-25 14:34
说的主要是这种卫星容量有限,带宽有限,不适合大量使用

看 8 楼
时间:  2025-8-25 15:33
作者: 小四哥哥

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确实是个重要信号,但距离真正普及还有段路要走,毕竟终端和网络覆盖都还需要时间。
时间:  2025-8-25 18:20
作者: 涛哥v5

不吹不黑 发表于 2025-8-25 16:27
是吗???

星链在乌克兰测试成功,可以实现普通手机/卫星直联。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