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浅谈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9-3 16:29
作者: force_an
标题: 浅谈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
最近一直被“低空经济”这个词刷屏。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园区巡检……场景美好得让人兴奋,这无疑是我们通信行业又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但热闹背后,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支撑这一切的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究竟建得怎么样了?
在我看来,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几个核心挑战:
1. “通感算”一体化的深度协同之困
低空网络不是简单地把地面基站信号“往上打”。它要求通信、感知、算力深度融合。现在的网络能否实现广域、连续、可靠的低空覆盖?通感一体基站的大规模部署成本、标准统一、算力调度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这不仅是设备问题,更是网络架构的深刻变革。
2. 空域管理的“数字交警”系统缺失
成千上万的无人机在天上飞,不能靠目视。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UTM(无人交通管理)系统作为“数字交警”,进行实时空域分配、冲突避让、航线规划。这个系统如何与现有网络结合?是运营商来建,还是多方合作?数据安全和传输时延如何保障?这都是商用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3. 商业模式的“灵魂拷问”
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由谁买单?是向无人机运营商收费,还是向政府收取服务费?用户愿意为“网联无人机”的服务支付多少溢价?目前看来,清晰的、能形成闭环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这直接影响着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和速度。
破局的一点浅见:
标准先行: 运营商、设备商、无人机厂商必须坐下来,共同推动低空覆盖、终端入网、感知数据交互等标准的统一,避免未来出现“孤岛”。
场景驱动,分步建设: 不必追求一步到位的全域覆盖。可以优先在无人机物流航线、工业园、港口等热点区域进行重点连片覆盖,验证技术,跑通模式,再逐步推广。
共建共赢的生态: 运营商手握网络和云资源,应主动开放能力平台,吸引无人机应用开发商、算法公司、服务集成商共同参与,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自己包揽一切。
时间: 2025-9-3 19:19
作者: 不吹不黑
机遇与挑战都有吧
时间: 2025-9-3 19:37
作者: 911bbs
招,投标
市场化
不能养庸人,不能养懒人,更不能养八旗子弟。
可以围绕通信管理局。如果它干不了,就正好把它裁撤掉。
时间: 2025-9-4 12:26
作者: ran2cn
有点深奥,在空中不会像在城市马路上的汽车,要分红绿灯和车道,现有的5G也能满足,延时大了可以改为5G-A吧。
时间: 2025-9-4 15:08
作者: jjxjjx
时间: 2025-9-4 16:46
作者: 锦云堂
第一,标准先行?运营商为了向上覆盖连片的空域,天量的硬件固投,接入的终端数不到地面手机数百分之几,账算不过来,没有商业闭环,标准何用?
第二,分步建设,和第一点一样,账算不过来,运营商按科技创新搞几个试点可以,然后就不会有然后。
第三,共建生态,这点认同但不看好,前提是划好边界,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碰的边界,得从上到下步调一致,问题是,甲方当惯了,边界感不会那么清晰,往往看着是好事,最终一地鸡毛。
时间: 2025-9-4 21:02
作者: 没事来看看
现在产业界的分歧还是挺大的,
时间: 2025-9-4 21:57
作者: wycx
近一年多来一直在跟进这方面工作,就目前而言,各方的技术方案距离真正规模商用还有不少差距,需求也不太明确,而且国家发改委近期敲定的18字原则(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也给甚嚣尘上的低空经济泼了一通冷水,毕竟安全无小事!从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角度出发,低空肯定是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但正如版主所言,还需要多方撮合协同与磨合,还需要更多时间与实践,需要多行业共同努力!而不是一开始就在疯狂圈地抢蛋糕!
时间: 2025-9-5 09:20
作者: xh1028
wycx 发表于 2025-9-4 21:57 
近一年多来一直在跟进这方面工作,就目前而言,各方的技术方案距离真正规模商用还有不少差距,需求也不太明 ...
理解很深啊,目前商业场景还未闭环。前期测试的很多也都打了水漂
时间: 2025-9-5 09:33
作者: sdjninghu
这么说吧,从最基础的逻辑上,都告诉你这个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目前从物理角度上,无法实现此类功能。
如果想要实现你说的这个功能,最可能实现的路径是,单机自动驾驶,然后再配合上无线联网。仅此而已。和运营商的关系一点也不大。
这里面最最核心的就是单机自动驾驶,没有了这个,所有的幻想中的什么狗屁无人驾驶都不可能实现。也包含什么低空、什么自动驾驶。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