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赚100亿,烧1万亿!OpenAI算力神话:英伟达撒钱、AMD送股、全硅谷陪跑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0-8 18:46
作者:
see122
标题:
赚100亿,烧1万亿!OpenAI算力神话:英伟达撒钱、AMD送股、全硅谷陪跑
新智元报道
编辑:定慧 好困
【新智元导读】2025年,OpenAI估值飙升至5000亿美元,超越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其背后是一场以算力为核心的「AI军备竞赛」:未来十年将部署20GW算力,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投入规模达1万亿美元。那么问题来了,钱从哪里来?
2024年,OpenAI营收大约为40亿美元,估值约为
1570亿美元
。
2025年上半年,OpenAI收入43亿美元,全年预测130亿美元,而估值是
5000亿美元
!
OpenAI的估值超过了马斯克的SpaceX,成为
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初创企业!
OpenAI,现在就是硅谷,乃至全球的「摇钱树」!
不管是美股的热钱,还是全球的资本,都盯着OpenAI的一举一动。
所有连线都表示与OpenAI在资金、算力、托管、芯片或业务上的关系。
连线旁的灰字是关系的性质(投资、托管、数据中心交易、定制芯片等)。
左侧偏资金 + 传统云/算力合同。
右侧偏芯片 + 多云托管 + 竞争对手。
现在,但凡沾上「OpenAI」概念,股价都是一飞冲天。
早一些的比如甲骨文(Oracle)、英伟达、CoreWeave,最近的比如独创「股换芯」的AMD。
要知道这些公司都是几千亿美金的市值,但是都是暴涨30%+以上。
现在的「OpenAI」不仅是AI的代名词,更是资本和未来的代名词!
现在,年收入只有100亿+美元的OpenAI,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
而与OpenAI算力相关的合作协议,已经超过了
1万亿美元!
英伟达、AMD和甲骨文在内的算力服务商、芯片制造企业都已经加入了奥特曼和他的OpenAI对未来的巨大押注之中!
AI巨兽的「口粮」:20座核反应堆
大语言模型(LLM),是贪婪的「算力吞噬者」。
它们每一次的训练、每一次的推理、每一次与全球用户的对话,都在消耗着海量的计算资源。
为了让ChatGPT变得更聪明、更快、更无所不能,OpenAI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场争分夺秒的「算力军备竞赛」。
本周一,芯片巨头AMD成为其最新盟友。
而在此之前,英伟达、甲骨文(Oracle)、以及数据中心新贵CoreWeave早已在OpenAI的合作名单上。
这些协议的目标惊人地一致:在未来十年内,为OpenAI提供超过
20GW
的算力!
20GW
是什么概念?
它约等于
20座大型核反应堆
的总发电量。
一座大型核反应堆大约能提供1GW的发电量
这是一个足以点亮一座中等规模国家的能量,而现在,它将被尽数灌注到AI模型的大脑之中。
并且!OpenAI并不是唯一一家在AI超级算力工厂竞赛中押注的企业。
Meta的Hyperion
,投资
100–500B亿美元
,规模
5GW
xAI的Colossus
,投资
30亿B
,规模
300MW
亚马逊的Project Rainier(Amazon)
,投资
110亿美元
,规模
2.2GW
微软的Fairwater(Microsoft)
,投资
73亿美元
(未给出功率规模)
据OpenAI高管内部估算,以当前市场价格,每部署1GW的AI算力,成本约为500亿美元。
简单的乘法,就可以得出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1万亿美元(500亿美元 X 20GW)。
根据Sherwood统计,截止到2029年,面向AI的数据中心投资「接近7000亿美元」!
其中,英伟达1000亿投给OpenAI,微软800亿美元投给自己,而他们需要的电量和GPUs如下:
Nvidia & OpenAI
:要建设10GW,相当于需要
500万块
GPUs
OpenAI & Oracle(Stargate)
:4.5GW,
200万
GPUs
Meta – Hyperion
:5.0GW,GPUs未披露
Meta – Prometheus
:1.0GW,
50万
GPUs(估算)
xAI – Colossus
:0.3GW,
23万
GPUs
xAI – Colossus II
:1.0GW,
55万
GPUs(估)
Amazon & Anthropic – Project Rainier
:2.2GW,GPUs号称为「数十万级」
Microsoft – Fairwater
:功率未知,GPU为「数十万级」
这些天文数字般的承诺,不仅将全球最大的几家科技集团的未来与OpenAI的命运紧密捆绑,也引发了一个最直接的疑问:
钱从哪儿来?
硅谷独特的金融炼金术
为了适应,或者满足这个天文数字般的无底洞。
硅谷「发明」了一套全新的金融炼金术:
一场「先上车,后补票」的循环游戏。
「
OpenAI根本不具备做出任何此类承诺的条件
,」 DA Davidson的分析师吉尔·卢里亚(Gil Luria)一针见血地指出。他预计,该公司今年的亏损可能高达100亿美元。
那么,一个正在「烧钱」的公司,如何撬动万亿级别的未来投资?
答案藏在硅谷信奉的古老法则与现代金融的精妙设计之中。
「硅谷信奉
「先做出样子,直到真正成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其部分精髓就在于让各方都投入切身利益。现在,许多大公司在OpenAI身上都押下了重注。」卢里亚补充道。
这不再是简单的「甲方采购、乙方供货」的线性交易,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循环交易和融资条款,大部分细节甚至尚未最终敲定。
让我们来解构这场金融魔术。
戏法一:供应商变投资人
据外媒测算,与芯片霸主英伟达的交易成本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
但玄机在于,作为回报,英伟达计划在未来十年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
这笔现金,又将被OpenAI用于采购英伟达的芯片。
这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英伟达的投资变成了自己的销售收入,推高了财报和股价;而OpenAI则获得了至关重要的芯片供应和资金支持。
与AMD的3000亿美元交易则更具想象力!
AMD没有直接给钱,而是给了OpenAI一份「金手指」——认股权证。
根据协议,如果项目达成某些目标(部分与AMD股价挂钩),OpenAI将有权以每股仅1美分的超低价,收购AMD高达10%的股份。
这是什么概念?
本周一收盘时,AMD的股价接近204美元。
这意味着OpenAI可以用几乎为零的成本,获得价值数百亿美元的AMD股票。只要AMD的股价因这笔超级大单而持续上涨,OpenAI就可以通过出售这些股票,轻松地为采购AMD芯片买单。
这精巧的设计让AMD的首席执行官苏姿丰也感叹:「这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结构,来之不易。」
戏法二:基础设施盟友共荣
与甲骨文的交易价值3000亿美元,而数据中心公司CoreWeave的协议价值也超过220亿美元。
他们将提供基础设施和云服务。
这些公司为OpenAI提供云计算和数据中心,而OpenAI的巨额订单也瞬间点燃了它们的市场价值。
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立竿见影地提振了所有参与者的股价。
上月与OpenAI的交易公布后,甲骨文的市值一夜飙升2440亿美元;本周一,AMD的股价大涨近24%,市值增加了630亿美元。
英伟达不仅是OpenAI的供应商,它自己也投资了CoreWeave。
而CoreWeave既是英伟达的客户,又是它的供应商,它甚至以自己拥有的英伟达芯片为抵押,筹集了超过120亿美元的债务。
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本闭环:巨头投资初创公司,初创公司用这笔钱购买巨头的产品,从而推高巨头的收入和股价,进一步增强其投资能力。
这场游戏的参与者,都在用未来为现在背书,用彼此的股价和市值互相支撑,共同吹起一个巨大的「AI气球」。
戏法三:我,英伟达,撒钱
芯片霸主英伟达除了高调投资OpenAI以外,并没有单押OpenAI,还继续到处撒钱!
此次
xAI
融资规模空前,
总额达200亿美元,超出此前计划两倍。
此次融资中,英伟达深度参与,
出资最高20亿美元,并以GPU为抵押参与融资。
老黄现在真的是把GPU当成硬通货,堪比AI黄金!
「星际之门」与债务高墙
除了与供应商的精妙协议,OpenAI的融资手段也同样大胆。
今年1月,OpenAI与软银、甲骨文等公司发起了一项名为「
星际之门
」(Stargate)的宏大倡议,承诺为OpenAI在美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高达
5000亿美元
。
目前,英伟达和AMD的新交易将如何融入这个计划,仍是一个谜。
为了给扩张输血,OpenAI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股权融资。
去年,该公司获得了
40亿美元
的银行贷款,并在过去一年里通过风险投资筹集了约
470亿美元
(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与最大支持者微软的棘手谈判)。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本月估值已达
5000亿美元
的初创公司,正准备进行新一轮数百亿美元的债务融资,专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奥特曼的「信仰之跃」
面对外界对其财务状况的重重疑虑,奥特曼曾从容地表示,实现盈利「
并非我首要考虑的十大问题之一
」。
这句看似「凡尔赛」的表态,揭示了OpenAI的核心哲学:
一场基于信仰的长期主义豪赌。
「但显然,总有一天我们必须实现高额盈利,」奥特曼补充道,「我们有信心也有耐心达成这一目标……眼下我们正处于投资和增长阶段,前提是我们能创造所有这些价值。」
OpenAI及其日益庞大的合作伙伴联盟,都在押注同一个未来:
AI的使用将持续呈指数级增长。
他们预计,通过推出新产品并将ChatGPT的付费用户数量翻一番,公司未来几年的收入将在目前120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倍增。
在刚刚结束的OpenAI DevDay上,奥特曼宣布目前全球月活人数达到8亿,增长空间依然存在。
然而,这场豪赌的风险也同样是指数级的。
一旦AI的增长曲线趋于平缓,甚至放缓,那么因这些交易所支撑起来的投资者热情和高企的股价,可能会像退潮般迅速消散。
一位硅谷资深投资人评论道:「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其资本密集程度远超谷歌或微软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而且它从创立之初就缺乏成本管控意识。」
他补充说,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和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都是在「公司濒临破产后才幡然醒悟」,开始对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成本削减。
OpenAI的万亿赌局,究竟是会缔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帝国,还是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像历史上那些最绚烂的泡沫一样轰然破裂?
时间,以及那20座核反应堆级别的算力,将给出最终的答案。
参考资料:
https://www.ft.com/content/5f6f78af-aed9-43a5-8e31-2df7851ceb67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0-07/musk-s-xai-nears-20-billion-capital-raise-tied-to-nvidia-chips
来源:网易
时间:
2025-10-8 21:59
作者:
不吹不黑
呵呵,有点意思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