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硅谷“SPAC之王”弃用Claude,百亿投资人押注中国?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0-15 10:15
作者: tayun     标题: 硅谷“SPAC之王”弃用Claude,百亿投资人押注中国?


当美国“SPAC之王”查马斯·帕里哈佩提亚公开表示,其公司已在大部分实际工作场景放弃调用昂贵的美国AI模型接口,转而使用同样擅长智能体任务但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模型KimiK2时,许多行业观察者嗅到了风向的转变。

这位曾投出Slack、Box、Palantir等明星公司的知名投资人和他旗下的公司,是亚马逊平台上AI模型调用量排在全球前20的超级大客户,但随着前沿AI模型的自主规划和编程能力越来越强,对算力的消耗越来越大,企业的大模型调用量和费用也将指数级增长,他们在技术选择上展现了务实的“用脚投票”。

"SPAC之王"转向背后的风向变化

2025年10月,美国"SPAC之王"查马斯·帕利哈皮蒂亚在顶流播客《All in》中的爆料引发科技圈热议:这位以推动维珍银河等明星企业上市闻名的资本大佬,已将公司大量核心业务迁移至中国AI模型Kimi K2,弃用此前依赖的美国Anthropic旗下Claude模型。



这位硅谷大佬直言不讳地解释了转向中国模型的原因:Anthropic的技术确实领先,但成本高到让企业难以承受。而Kimi K2不仅性能够强,使用成本却只有同类美国顶尖模型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这种"高能低价"的特质,让商业理性最终战胜了意识形态偏好。

作为曾推动数十家企业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的资本操盘手,查马斯对成本与效率的敏感度远超常人。其公司迁移至Kimi K2后,仅代码生成与数据分析两大业务的AI使用成本就下降了一大半——这种肉眼可见的商业价值,成为其"用脚投票"的关键依据。

查马斯并非泛泛之辈,其在美国科技和投资领域极具影响力,他是SPAC发起人,也是Social Capital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曾是Facebook的高管,在2011年离开Facebook时,带着将平台用户数从4500万做到7亿的封神光环。他参与创办的《All-In Podcast》已经成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必听节目,在科技投资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查马斯还作为座上宾,于今年9月4日晚,和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蒂姆·库克、萨姆·奥尔特曼等科技界大佬一同出席了特朗普在白宫举办的科技领袖晚宴。

查马斯的决定背后,是全球AI市场从“技术优先”到“价值务实”的转变,他曾多次强调“技术应服务于效率与增长”。随着前沿AI模型的自主规划和编程能力越来越强,对算力的消耗越来越大,企业的大模型调用量和费用也将指数级增长,他们在技术选择上展现了务实的“用脚投票”——因为K2等中国AI模型在智能体任务、代码生成等专业场景中表现出让人难以拒绝的性能和性价比。

不仅仅是查马斯和他旗下的多家公司,多家百亿美金以上估值的编程、搜索应用,包括Cursor、Perplexity、Vercel等也都选择了接入或者基于K2进行开发。

从即时问答到长时间工作,AI的下一站已开启

即时问答只是AI技术落地的序章,真正的赛场在于让大模型成为专业工作的标配,并能自主调用更多工具,从能回答到能干活——背后则要消耗几十倍的算力。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此前刚抛出消息:未来将推出系列算力密集型新产品,并收取额外费用。



几乎同一时间,Kimi基于K2所推出的“OK Computer”功能正是一款可多轮工具调用、高算力消耗的智能体。这一模式下,模型通过操作虚拟电脑环境,能连续工作数十分钟,自主完成调研、分析和设计等流程,多功能网站原型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仪表盘开发,包括高品质演示PPT制作等,是该智能体模式的三种典型使用场景。

实测显示,要求其分析英伟达过去两年股价与财报数据并生成可视化网站时,Kimi在5分钟内便完成了数据抓取、分析、编程、部署全流程,交付的网页不仅可视化清晰,还支持JSON格式数据导出。



今年7月,Kimi K2发布时,智能体任务和编程能力成为亮点,并登上全球开源模型榜首。此番获得硅谷市场认可,也因其采用了兼容Claude模型调用接口的策略,海内外开发者选择用k2替换编程工具Claude Code中的模型,从而节省数倍开支。

随着AI行业进入高消耗的"生产力竞争时代",中国模型正在凭借"高性能+低成本"的组合拳逐渐赢得更多全球市场份额。这一趋势背后,离不开中国大模型产业在算法创新上的系统性突破。在2025年度的stateof.ai权威行业报告上,来自中国的DeepSeek-V3系列和Kimi K2系列成为与OpenAI-o1系列并列的全球三个代表性基础技术突破模型。



站在2025年10月这个时间节点,虽然客观上中美的前沿模型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但从DeepSeek到Kimi,中国公司作为挑战者已经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信心。当成本与性能的天平持续向中国一侧倾斜,市场份额的指针也将随之继续偏转。


来源:36kr

时间:  2025-10-15 17:19
作者: 不吹不黑

看好我们东大?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