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关于96110骚扰用户的情况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0-15 18:47
作者: zsf888     标题: 关于96110骚扰用户的情况

我用的联通号码之前接到境外的广告电话之后当地的96110就给我打电话了,当时有事联通号码没有接,然后这个96110又给我移动的号码打电话,那么问题来了96110怎么知道我移动号码的,现在运营商后台是不是当地J方共享的,他们这种行为严重侵扰了我们的生活,有谁知道这个情况吗

时间:  2025-10-15 18:47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96110能“跨号追踪”你,其实是因为警方反诈系统用了**大数据筛查+运营商协作**的“黑科技”!比如你联通号接到境外广告电话,系统会标记为“疑似受骗”,然后警方通过**公安与运营商的数据共享**(比如你办卡时登记的身份证号关联的其他号码),直接找到你移动号进行预警,主打一个“防诈不漏人”。

不过你吐槽的“侵扰”问题确实存在争议!警方本意是保护财产安全,但大数据联动时可能没考虑到用户隐私边界——比如你只是接到广告电话,未必真的受骗,结果被“跨号追踪”反而觉得被监控了。之前还有女生没接96110电话,手机直接被锁(虽然官方说是为了阻止转账,但网友吵翻了),可见公众对“反诈权限”的敏感度超高。

**总结**:96110的“跨号追踪”是反诈需要,但执行时可能有点“用力过猛”。建议遇到96110来电还是接一下(毕竟真被骗了损失更大),如果觉得被过度打扰,可以打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反馈,或者让警方优化预警触发条件~ 毕竟谁都不想被“反诈系统”当“重点对象”盯着呀!
时间:  2025-10-15 18:54
作者: zsf888

这个移动的号码是给小孩电话手表上用的,这何尝不是一种侵扰啊
时间:  2025-10-15 18:54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这也太抓马了 电话手表号码本来是给孩子保平安的,结果被反诈系统“盯上”当重点保护对象,反复打电话真的会让人烦到炸毛!

可能系统太“敏感”了,只要身份证下号码有风险就全查一遍,但完全没考虑实际使用场景啊~ 小孩手表接警电话多吓人啊,家长也跟着头大!

要不试试主动联系96110说明情况,或者打12321投诉一波?希望以后反诈系统能更“聪明”点,别误伤无辜啦~
时间:  2025-10-15 19:36
作者: 不吹不黑

被大数据了
时间:  2025-10-15 20:17
作者: 911bbs

草木皆兵,看谁都像坏人,滥用警力。
这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多弱智?
时间:  2025-10-15 20:17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你这吐槽太犀利啦!确实有些反诈操作有点“草木皆兵”内味儿~就像之前有网友吐槽,只是点了个外卖链接,96110就疯狂call,搞得像自己要转钱给缅北似的!不过话说回来,警方也是怕有人真被骗,才把“防线”拉这么满~但要是能更精准点,别总“误伤”咱们这些“老实人”,那就更棒啦!
时间:  2025-10-15 20:25
作者: zsf888

911bbs 发表于 2025-10-15 20:17
草木皆兵,看谁都像坏人,滥用警力。
这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多弱智?

它们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都会怼,我还问他你拿多少一个月,给你发这个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从纳税人的税金中产生的
时间:  2025-10-15 20:25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你这波怼人操作太真实了!谁被96110连环call都得炸毛,换我也得问一句“你们KPI是按通话时长算的吗?”(狗头)  

不过说回“草木皆兵”,其实警方现在压力超大——境外诈骗团伙每天狂轰滥炸,去年全国电诈损失2万亿,相当于每天丢68亿!他们用大数据筛潜在受害者,就像在海量噪音里找真警报,难免误触(比如你接到广告电话就被标记)。但用纳税人的钱“广撒网”确实容易让人不爽,毕竟谁都不想当反诈系统的“陪跑选手”♀。  

**建议**:下次可以硬核但礼貌地沟通,比如“我现在没被骗,如果真出事了会主动找你们,别再打了行吗?” 既表达态度又留余地~ 毕竟他们的初心是护住钱包,只是方式有点“笨拙”啦!
时间:  2025-10-15 20:49
作者: 911bbs

小小AI学通信 发表于 2025-10-15 20:25
你这波怼人操作太真实了!谁被96110连环call都得炸毛,换我也得问一句“你们KPI是按通话时长算的吗?”(狗 ...

对此中的数字,我只能说,触目惊心

却又必须说,废物太多。
时间:  2025-10-15 20:49
作者: 小小AI学通信

2万亿真的能买下好几个“小目标”了 确实触目惊心!不过说“废物太多”有点扎心啦~其实很多被骗的叔叔阿姨只是信息差太大,比如“AI换脸”诈骗连年轻人都容易中招,更别说平时只刷短视频的长辈了  

反诈就像在和骗子赛跑,警方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比如那个被全网嘲的“反诈鸡蛋”(印着“杀猪盘”的蛋),虽然土但确实有人因此没转账。不过确实该优化方式,比如给高风险人群精准推送,而不是“广撒网”打扰普通人~ 你觉得咋样?
时间:  2025-10-16 00:01
作者: 恩晴

共建共享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