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小米的猴性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0-20 10:40
作者: coffee198375
标题: 小米的猴性
昨天雷军发声,聊了一通黑公关,没有提及此前不久发生的成都车祸。
事实上,这起车祸当时虽然再次把小米推上了热搜,但也一如既往,热搜对小米车主和准车主的口碑似乎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不过,小米汽车的确存在危机,甚至是根源性的,或已形成路径依赖的弊病。友商没摸住这个重点,小米自身也缺乏意识或内部讳言,但真实的小米用户对此感知明显。
关于小米的现状和趋势,本文有以下4点判断:
1、 成都车祸不会给小米和雷军造成多大麻烦。
2、小米的性能以及相关联的性价比,正在被友商追平或超越。
3、小米爱向强者致敬,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这让它与品牌演讲所宣传的个性、年轻、奋斗等关键词背道而驰,目标用户会渐行渐远。
4、交付量越大,用户身边会有更多真实车主,他们的口碑影响力会渐渐大于雷军及小米销售。理性权衡会渐渐大过冲动消费。
一
池州高速车祸曾经把雷军搞自闭,在公众面前消失了一段时间,然后还发表了内部讲话——翻译一下,就是想不通。
而到了这次成都车祸,雷军不会再想不通了,而可能只会让他和决策层“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车祸后起火,门打不开,这是电动汽车乃至燃油车的通病,充其量只是打破小米神话而已——然而自池州车祸后,小米本就不再具有安全神话。
小米的“安全神话”本身也是事故背书出来的:
当初在南京南站附近上了崎岖马路牙子的su7,电池冒烟无爆燃,然后南京消防官兵响应极快,居然把火给灭了;
b站两位赛道类up主堂主和教主,都曾因为su7max刹车皮磨完撞墙,其中教主是在150km/h时速下操作车辆钟摆撞墙。两起赛道事故下车辆都没有起火,车门也第一时间落窗、开锁,两人都未受伤;
还是一位b站up主,用su7和其他品牌车对撞,得出了su7不如对撞车安全的结论,结果后来被发现视频造假,在电瓶上动了手脚——但又没干利索,人为断电的过程被记录了下来。该up主后来吃牢饭去了,对撞车品牌则发微博做切割。
……
像对特斯拉一样,早期友商把舆论引导在刹车上,然而结果也像打特斯拉一样,刹车归根到底没能成为一个问题,赛道工况下的磨刹车皮乃至刹车过热压根不是普通车主能感知到的范畴。su7始终没改刹车皮,销量依然一路长虹。
从雷军的视角看,风口浪尖的隐藏式门把手、机械锁、砸窗、电池,小米相比友商没有少做什么,甚至还多做了一些。10月13日事故当天就有媒体采访了现场救援者,根据其叙述,车门因为挤压变形而打不开。网友远程判断门有没有挤压变形,这是很没见识的事(但也只能祝福善良的网友,一辈子都不要遭遇这种长见识的时刻)。
小米车门内侧有机械锁,但在车门变形卡死的情况下,外部或是内部,乃至有没有机械锁,都已经不重要了,消防队赶到后选择了直接破拆车门。以小米的车身高度,能破窗,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就一定能够到机械锁,但是能破窗了,也就能尝试把驾驶员从窗户拽出来了。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关键问题,能不能破窗,以及破窗效率。
路人救援者使用砖块、灭火器难以砸开玻璃,有人因此诟病小米用双层夹胶玻璃,殊不知这反而在给雷军加buff——su7因为使用单层玻璃一直被友商诟病不够良心,被媒体质疑隔音,到了后来发布换了双层夹胶玻璃的su7ultra和yu7,雷军公开提起注意到双层夹胶玻璃在发生事故时难以打破,因此配了个更高效的破窗锤。有些言论过于反智,以至于这里要提醒一个事实:发生事故时车门变形,车窗打不开,这不是小米或电车才有的问题,自从有封闭车厢的汽车起,一百年来都是个问题——破窗锤不是小米发明的。
双层夹胶玻璃在以前是给高配豪车用,现在各大新能源车企卷配置把它卷到了20万乃至10万价位。如果这次事故能引起行业、公众对过于追崇双层夹胶玻璃的反思,倒是很有价值。不过从大的结果我认为不会有变化,也就是能让销售在介绍自家采用单层玻璃车型时更有底气——这个推测是有依据的,因为即使是单层玻璃,贴膜也会让车窗更难破拆,即使破开一角,其他部分还会粘连在一起,严重影响窗口拖司机的效率。但是,大多数私家车都选择了贴膜,而且很多人连前三角都不留。可见细节安全问题只有在小米发生车祸时,才会被在意。
在这起事件中,关注小米的(无论是因为爱还是恨)大抵上都是有记忆的,如前所述,只要不是揣着恶意,都会知道从门把手,窗户到电池,小米没有比友商少做什么。无论是新势力、老势力,无论是电车,油车,没有哪家车企敢说一定能比小米做得更到位,因为其他品牌的旗舰车型大抵上都和小米用了一样的行业领先供应商的产品和方案;没有哪个友商负责人,在这种超速至150到200码碰撞翻滚的事故下,敢拍胸脯保证自家车型不起火、能开门——而在事实上,这次事故迄今为止也没有哪个车企高管敢站出来说怪话。
有媒体就此事故咨询专家,讨论隐藏式、无机械结构门把手应不应该召回,那么从小米的视角,大抵上是无所谓,甚至会乐见其成。此前上热搜的池州高速事故,连锁掀起了一场反对过度宣传智驾的风暴,但最后销量受影响最大的不是小米。如果要就门把手问题搞召回,那么小米的几个主要友商损失一定会比小米大。
这起事故反而最值得让广大车媒思考:
公众总归是更习惯1+1=2的叙事,喜欢从A一定会导向B的思维模式,觉得某项技术必然能走向某种结果。而从实际结果看,电池倒置也好,车身刚度也好,隐藏电瓶也好,还有门把手、破窗锤,各种被动防御、主动安全……任何技术在面对事故时,都只是概率减伤而不是按比例硬减伤——同一款车,有时200不死人,有时60就死人;有时起火,有时不起火;有时门卡住,有时没卡住;有时20米高桥上掉下来车都烂了但一个人没死,有时候翻沟里看着车身完好无损但人全没……都是概率,不是保险。
有担当的媒体,有义务强调这些事实,而不是顺应和讨好公众的思维懒惰。
二
作为一次酒驾超速事故,成都车祸并不能体现多少车企责任,如果非要说暴露了什么问题,那也不是小米独有的问题。小米现在的确有不合时宜之处,但借这场事故火力全开,恐怕友商难以得偿所愿,小米的真正问题反而被忽略。
此前acw曾发表过一篇小米不能一直心安理得享受他人的破风,听起来似乎只是道德层面的指责,其实它直接关乎小米的利益,更关乎用户的感受和口碑。
我今年大概引用过3次李斌的一个金句,就是传言他在年初内部会上摔杯子时说的话:“我们差的不是4万块(指定价),是让年轻人觉得开蔚来不酷了!”
因为这句话直指品牌溢价乃至品牌立足的核心。
蔚来被唱衰要进icu不止10个季度,但就现在这个节点看,它毫无疑问还是酷的,而且随着乐道L90和新ES8的热销,证明了它不仅酷,而且还有性价比了。
而小米如果不酷了,理性看待它的话,在友商新品迭出,配置卷到极致的2025第四季度,它还撑得起当前的售价吗?
小米之所以“酷”,有三驾马车,其一是性能领先及相应的高极限、高可靠性,以及性能领先拿到的一个又一个“第一”“最速”提供的情绪价值;其二是外形讨喜;其三是雷军的感染力,或营销力,随便怎么说也好——其个人魅力赋予小米的情绪价值。
此前友商的车要么性能强但外形不被大众认可,要么外形好看但纯买菜,性能又强又好看,就想多卖二十万。但现在形势已经在起变化,50万价位,30万价位,20万价位,都有了强有力的竞争者。如果再看性价比,就配置而言,在2025第四季度,小米的30万价位大抵上只相当于友商的20~25万价位,而小米的订单量远大于交付量,不敢轻易改款降价。
如果说性能和外形是小米的工程和设计团队能肝上去的部分,在“第三驾”,雷军所能做的,只剩下保持高度自律不塌房了。
三
雷军自身毫无疑问是勤奋努力的励志典范,这实际上也是他历次发布会演讲的主题,他演讲的对象也大抵上是“脚下有路,眼里有光”,为生活和梦想而奋斗的偏年轻群体。
然而励志演讲的效果,总是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与演讲者自身高度相关,二是受时代旋律,大环境潜移默化影响。
su7的成功让小米股价在年初攀上高峰,雷军一度以4400亿人民币财富估值,超越农夫山泉钟睒睒、字节跳动张一鸣,成为中国首富。钟睒睒和张一鸣都不会给用户做励志演讲,哪怕张一鸣其实比雷军还励志,当雷军已经是亿万富豪时,张一鸣还在为买不起iphone4而烦恼。
还有一位首富很喜欢给公众做演讲,一开始被认为是励志演讲,后来风向开始起变化,他从被无数人追着喊的“爸爸”,变成了长居扶桑轻易不回国的千千万万个中国富豪之一——哪怕他自己从始至终没变过。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盛极必衰,过犹不及。这不是玄学,也不是道德上的劝勉,是群体心理学,也是两千年来中国社会与权力的结构使然。
雷军勤勉地为小米亲自出镜,如劳模一般,无论是因为自愿,还是有被架着的感觉,客观结果就是——首富的姿态再谦卑,也很难挡得住环境的变化。
毋庸讳言,这两年的环境变了,且一年比一年更……不利于讲励志故事。
雷军的成功既是他个人素质,也是时代机遇。雷军取得第一桶金的时代,无数个成功创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这两年,小米汽车是为数不多,乃至堪称罕见的创业成功案例。
脚下有路的人眼里不一定有光,而为生活而奋斗的年轻人,可能选择了零跑、比亚迪,可能选择了涅槃重生后的小鹏,也可能选择了更便宜的合资车。
因为对于真正承担着生活重担的人来说,就像当初张一鸣对iphone4的观感——小米汽车虽好,但太贵了。他们也不是不想或没有绝对的能力买一辆,作为给自己的犒赏,但一想想肩头上又承担着生活乃至家庭重担,横向一看,觉得这价格有点华而不实。不一定是小米华而不实,算是张扬的小米和牛马的自己,这个组合会显得华而不实吧。
于是事儿就闭环了。
又要品牌走高,拉高溢价,又要励志,这其实是矛盾的。
小米每次都拉来对标的保时捷,是一个老钱品牌,它和奔驰一样,从来不讲励志故事,它们的经销商更是恨不得给客户拼命讲贵族故事。另一个每次都被拉来对标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是个纯极客,阿斯伯格症患者,即使跑去美国联邦政府里任职了一段时间部长,也没有展现任何儒家社会里所推崇的情商,更不用谈对公众励志。
从某种意义上,雷军需要严重感谢“江浙沪独生女”这个群体,她们直接购买或推动了家庭对小米的购买决策,真实比例可能不止于四成。
这个群体当然不仅限于江浙沪,大致上是一个全国范围双职工到中产家庭里,婚前婚后被家人始终呵护得很好的人群集合概念。她们不一定了解圈速的意义,但知道是第一;她们偏感性,看车极关注外形,也关注卖车的人长得顺不顺眼,干不干净;她们不是汽车爱好者,圈子里没有机械崇拜,友商的黑料投放对她们的触达率很低;她们对价格一般也没那么敏感,因为她们会是最晚感知到家庭财富缩水的人。
四
小米汽车的初心,或者说工程团队,也许是勇于开创,追求极致的。
但在取得成功以后,小米展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路径依赖——中性一点说,过于爱向强者致敬。
小米内部大概认为这样最安全,但是不知雷总还记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向用户推销小米汽车的个性化、可自定义性的——16.8亿种驾驶模式。
举一个车主最近可以明显感知的点,窥一斑见全豹。
上个月小米汽车更新了1.10.0系统,把哨兵模式改掉了。原来小米的哨兵激活是伴随闪灯的,现在不闪了。
除了偷盗、故意破坏,哨兵模式对于防止日常的开门杀,以及对开门杀取证,有很明显的价值。
闪灯或不闪灯,都有其应用场景。
用户把车停在家庭熟悉的固定车位,旁边是固定的邻居,如果是有所了解,素质良好,一般是设置为“家”关哨兵省电。
在公司之类的车位,车位不固定,但属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群体,被开门杀概率有,但不算高,且关闭闪灯也比较低调。
在陌生环境,很拥挤的车位乃至临时停车位,哨兵闪灯极有必要——因为人群素质参差不齐,未知风险极大。有人靠近时闪灯,算是一种事先警示:我录着像呢。虽然还是防不住坏人、小人、缺心眼的人,但是能提醒有基本公德素质的人。
1.10.0更新把哨兵激活的闪灯关掉了,而且无法自定义打开。
这就让人非常不理解,留一个开关,工程师技术上做不到吗?车机会卡爆炸吗?UI美工会很难做吗?
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su7发布时特斯拉的哨兵是闪灯的。现在特斯拉的哨兵不闪灯了,于是小米也不闪灯了。
特斯拉敢随便开关闪灯,它敢去掉换挡杆,以及随便就去掉转向灯杆——因为它还敢去掉转向灯杆后再加回来。特斯拉也敢不给30万的车外后视镜盲区灯和防眩目,也敢再把盲点灯给加回来——哪怕是用低成本的小红点灯。
特斯拉敢,这种反用户逻辑甚至显得很酷。因为它第一个这么做,所以显得很酷。而小米是亦步亦趋,一点儿都不酷。
这不是单独小米汽车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为小米集团的路径依赖。
小米17是公开致敬苹果17的,这毋庸赘述。在软件层面,小米手机也在失去自己的东西。
最开始的MIUI,自定义权限很高,DIY功能强大,小米的软件工程师经常从论坛汲取营养。而现在的小米手机系统,不仅自定义性不如以前,而且比以前冗余。有一个很离谱的问题,自从去年系统更新出现后,到现在都不改。将一张图片或其他链接分享到微信,在小米手机里要比其他安卓机多一步,因为系统更新后将微信对话和微信朋友圈又集成了一个图标,用户必须先点进微信图标,再选择对话还是朋友圈。
这种弱智逻辑大概也是对某个强者的亦步亦趋,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一年了都不改。我们身边用小米和红米的人没有变少,但是喜欢“玩”手机的爱好者开始大量转投一加,以及以前压根瞧不上的蓝绿厂。公允地说,蓝绿厂这几年已经完全摆脱了极客玩家此前鄙视的“厂机”印象,从拍照到可玩性都经常超过小米。这未必是蓝绿厂进化太快,而是小米进化太慢,或是已经成为出货量top的它,在守成的压力下丢失了自己。
五
小米的这种路径依赖,是主动的因时而变,因势决策,还是它原本就是小米基因里的东西?
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到底是小米内部一直存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一会儿东风压倒西风,一会儿西风压倒东风;还是小米的企业文化是一遇到顺风局就飘,就会忘乎所以,现了集体爱走捷径的猴性?
再或者他们只是有点不知所措,乃至有恐惧,所以只求自己最认为的稳?
小米汽车是否已经到了要守成的阶段?
如果那30多万订单都能交付,毫无疑问,小米汽车就是处在这个阶段——它大抵上会变得保守,因为拥有的多,会恐惧丢失,会输不起。
我不禁想起了多年以前,我还在大众软件杂志社时,曾经亲眼见证小米刮过的一些风——低俗风,浮夸风。某款手机的官方宣传语“双茎头”;小米游戏平台某款手游首充过10亿的流水。那会儿小米的底线说灵活也灵活,说不灵活也不灵活——那就是“和尚摸得我也摸得”,但我肯定不是最过分的那个。
显出了相当的猴气。
小米汽车现在面对的是花了20万,30万,乃至50万以上人民币用户的市场,面对对手时与其猴气,不如多拿出些虎气。su7 ultra遇到的挫折,已经很值得他们反思,巨大的流量黑天鹅事件下,还掩盖了哪些不足,或者某些所谓的在潜滋暗长的“共识”,被视为是智慧,其实是毒瘤?爆发出来会要命。
我想,应该先把眼睛从对标对象转移回用户真实的声音上开始。
时间: 2025-10-20 10:41
作者: coffee198375
市值一个月跌了三成。。。。
时间: 2025-10-20 11:14
作者: 为别人打工的人
这要是在霉国,估计索赔起码几十亿
时间: 2025-10-20 12:20
作者: 客家人
说白了,就是小米的大发展,动了某些公司的蛋糕,所以招hei。
满嘴安全,背后全是利益,特别是小米手机和汽车,和某司是直接的竞争关系。
时间: 2025-10-20 15:35
作者: 不吹不黑
客家人 发表于 2025-10-20 12:20:43
说白了,就是小米的大发展,动了某些公司的蛋糕,所以招hei。 满嘴安全,背后全是利益,特别是小米...
客家人,又洗地来了
时间: 2025-10-20 16:05
作者: oooooooo
客家人 发表于 2025-10-20 12:20 
说白了,就是小米的大发展,动了某些公司的蛋糕,所以招hei。
满嘴安全,背后全是利益,特别是小米手 ...
要是没得说就别念经了
时间: 2025-10-20 16:49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5-10-20 17:05 编辑
甩尾的概率,出事故的概率,自燃的概率
按文中所说,连教主都驾驭不了而甩尾,成都也甩尾了,就是不知道概率大不大?
===========
公众总归是更习惯1+1=2的叙事,喜欢从A一定会导向B的思维模式,觉得某项技术必然能走向某种结果。而从实际结果看,电池倒置也好,车身刚度也好,隐藏电瓶也好,还有门把手、破窗锤,各种被动防御、主动安全……任何技术在面对事故时,都只是概率减伤而不是按比例硬减伤——同一款车,有时200不死人,有时60就死人;有时起火,有时不起火;有时门卡住,有时没卡住;有时20米高桥上掉下来车都烂了但一个人没死,有时候翻沟里看着车身完好无损但人全没……都是概率,不是保险。
时间: 2025-10-20 16:52
作者: h6881011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5-10-20 12:20 
说白了,就是小米的大发展,动了某些公司的蛋糕,所以招hei。
满嘴安全,背后全是利益,特别是小米手 ...
我觉得Vivo应该是自己做的蛋糕自己吃,否则也会动了客总说的“某些公司”的蛋糕!
==========================================================
【Omdia: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 vivo重返第一 华为排名第二】
C114讯 10月16日消息(颜翊)Omdia 的最新研究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同时竞争格局愈发胶着,头部厂商排名差距持续收窄。
从厂商份额来看,vivo以1180万台的出货量重回第一,占据18%市场份额。
华为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出货量1050万台,市场份额为16%。
时间: 2025-10-20 18:31
作者: coffee19837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5-10-20 12:20 
说白了,就是小米的大发展,动了某些公司的蛋糕,所以招hei。
满嘴安全,背后全是利益,特别是小米手 ...
客总就是雨田君最大黑粉,加油。。。。
时间: 2025-10-20 18:32
作者: coffee198375
oooooooo 发表于 2025-10-20 16:05 
要是没得说就别念经了
挺好的,都知道是啥货色。。。。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