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英伟达AI-RAN组合拳: 投资诺基亚、开源Aerial平台、3GPP强力输出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0-30 08:51
作者: 溯溪而上
标题: 英伟达AI-RAN组合拳: 投资诺基亚、开源Aerial平台、3GPP强力输出
登山者1979 6G标准与技术探索
最近,英伟达投资诺基亚并合作AI-RAN平台的新闻引发行业震动。作为5G-Advanced和6G的核心方向,AI-RAN正从概念走向落地。 从英伟达一系列组合拳(投资诺基亚、开源Aerial平台、在3GPP强力输出AI相关提案)来看,它试图将未来通信网络彻底重塑为以GPU为核心的计算平台。
而这张宏大的6G蓝图背后人物故事也很drama:一位从Intel黯然离场、转身成为NVIDIA技术领袖Rajesh Gadiyar,所以先从他开始吧。
一、 从Intel CTO到NVIDIA AI-RAN旗手
帕特・基辛格在2021 年重返英特尔担任CEO。不到一年,在英特尔任职 22 年的原网络平台事业部(NPG) CTO Rajesh Gadiyar(主导英特尔在networking、基于x86架构的4G/5G 及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黯然离职,随后加入英伟达(Nvidia)担任电信与边缘业务VP,负责5G vRAN相关技术,以及AI、Cloud与 5G/6G融合。
“一朝天子一朝臣” 的故事,中外皆然,只是苦了那些在公司里的牛马 —— 要么因负责人离职导致业务停滞,要么因新管理层上任而被迫 “重复造轮子”,这点在此不展开。懂得都懂。
有趣的是: 在 2023 年英伟达 GPU 技术大会(GTC)上,Rajesh声称: “对于vRAN产业而言,摩尔定律死了, x86 架构已走入死胡同,CPU+ASIC性能和成本也不行,未来属于 GPU”。
并认为AI-RAN是一场"范式”变革,而变革将从三个维度展开:
- 深度融合AI:基于O-RAN标准开发AI解决方案(如RIC、SMO),并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网络性能的数量级提升。
- GPU加速:vRAN L1 GPU全卸载,并把GPU加速能力延伸至多小区调度、信道估计等功能上。
- RAN in the cloud:通过云端按需部署RAN,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多租户支持能力,帮助运营商降低资本支出,并灵活复用GPU基础设施支撑边缘AI等增值业务。
当然这番话也是延续了2022年老黄关于“Moore’s Law has ended“的言论,当时Intel立刻回应: “英特尔可通过先进封装技术这类创新技术,证明Moore’s Law还活着,而且还活着很好”。2023年Intel的联合创始人兼摩尔定律创造者Gordon Moore不幸离世。老黄这张嘴,实在有些drama。
而英特尔则流年不利,网络平台事业部(NPG)被重组到网络与边缘事业部(NEX),因此英特尔的 5G 解决方案业务归入 NEX 部门。并在2025 年 7 月宣布将分拆 NEX 业务,转而聚焦它核心业务(PC, data center)。当时行业内对NEX卖给谁有各种传言。
直到近期,英伟达宣布投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双方将联合开发AI infrastructure和PC专用芯片,目标是融合英伟达的AI计算技术与英特尔的x86生态系统。虽然英特尔NEX业务已非核心,但双方仍可能在此次合作框架下,探索AI-RAN的x86与GPU的融合。最终,那个男人头戴王冠又要回来了吗?Rajesh曾负责的技术方向,以另一种形式重回英特尔生态——只是这一次,Pat不在了。
二、 AI-RAN三大核心方向
大家都知道AI-RAN 的本质是 AI 与RAN的深度融合:
- AI for RAN:就是将 AI/ML 模型、算法和神经网络嵌入无线信号处理层,以此提升频谱效率、无线覆盖范围、容量和性能。说白了就是用AI替代传统的物理层处理和算法。
- AI and RAN: 类似于 CSP 的 IaaS/PaaS 服务,核心是 “共享底层计算资源(Multi-Tenancy)”。当然IaaS 是CSP(cloud service provider)对外提供的云计算服务,而 AI and RAN也很可能被电信运营商(CoSP)用来内部优化资源利用率、不一定直接对外提供服务。
- AI on RAN:本质是 AI 边缘计算,在网络边缘(RAN 层面)部署 AI 服务。
三、 2025年AI-RAN加速跑
2025年AI-RAN相关合作新闻不断,如下:
合作方 | 公告内容 | 发布日期 |
NVIDIA、Nokia | NVIDIA 投资 10 亿美元支持诺基亚开发 AI 原生 5G-Advanced 及 6G 网络;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发基于cuda的AI-RAN平台。(基于新型NVIDIA Arc Aerial RAN Computer (Arc - pro),号称支持6G的电信计算平台。诺基亚将把其5GRAN软件栈移植到这个平台上,T-Mobile US将于2026年开始现场试验。) | 2025.10.28 |
三星、软银集团 | 签署 AI-RAN 合作协议。(三星也是AI-RAN联盟创始成员,并且还是董事会副主席及AI-on-RAN工作组的主席。) | 2025.10.24 |
NVIDIA | 宣布开源 Aerial 软件,包括 Aerial CUDA 加速 RAN 及 Aerial 框架,预计 2025 年 12 月启动开源 | 2025.10.28 |
NVIDIA、Booz Allen、Cisco、MITRE、ODC、T-Mobile | 联合推出 “美国国产” AI-RAN 架构,共同开发 6G AI-Native 无线协议栈,并支持多模态通感(ISAC)业务。(Trump肯定很高兴。) | 2025.10.28 |
Vodafone(沃达丰)加入AI-RAN 联盟、 | AI-RAN 联盟成员数量突破 100 家,沃达丰成为新成员 | 2025.7.9 |
而技术落地也开始提速,比如:印度尼西亚运营商 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 成为东南亚首家部署 AI-RAN 的运营商,由 NVIDIA 和诺基亚联合支持,将分阶段实现印尼全域商用。
四、英伟达在3GPP组织中使劲推AI
在3GPP RAN和SA工作组会议中,英伟达也非常积极并有大量提案,专注提交AI/ML相关技术文档(TDoc),涵盖波束管理、CSI预测/压缩、定位、RAN架构等,比如在2025年的这些3GPP TDoc:
技术方向 | 典型 TDoc |
AI Based Beam Management | R1-2500686、R1-2503996、R1-2501938 |
AI Based CSI 预测与压缩(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R1-2500688、R1-2500689、R1-2503995、R1-2503998 |
AI 在定位增强中的应用 | R1-2500687、R1-2503997、R1-2501940 |
数字孪生网络(Digital Twin RAN) | S1-250971、S1-250882、S1-250087 |
AI as a Service via 6G | S1-250322、S1-250088 |
6G 空口技术展望与 RAN 架构智能化 | R1-2505519、RP-250092、R1-2505592、RP-250090 |
总的来说,英伟达不怎么参与传统RAN物理层(如波形、帧结构)之争,主要是以AI为核心,切入3GPP通信标准制定的核心舞台, 抢占6G AI定义的话语权,这样好为了它在未来 6G 网络中的 AI 算力底座做好布局。
五、主流运营商态度微妙
有些运营商对AI-RAN的保留怀疑态度,更倾向通过 O-RAN推动RAN解耦,而非拥抱 AI-RAN。比如Orange明确表示: “任何软件均可在任意硬件上运行” 仍是O-RAN的重要目标,对 AI-RAN 并不认同。其无线创新总监Atoosa Hatefi直言: 没有看到在 GPU 上运行无线接入网(RAN)软件的充分理由,尤其是从成本角度考量。Verizon首席技术官Yago Tenorio也声称:“AI-RAN我完全不看好,这是一种不必要的复杂方案,因为 GPU 的价格实在过于昂贵”。
其实国内运营商也提到过: "在基站中全面部署 GPU,成本将非常高昂,运营商难以接受"。而且更倾向于探索可以降低成本国产化替代方案。而且我记得在一次6G论坛中,某国内运营商在6G论坛坦言:若AI仅提升RAN的10%-15%性能,却需巨额GPU投资,ROI很难让人信服。
不管如何,各个主流运营商还是积极探索和试点AI-RAN方案,甚至最近Vodafone积极推进 Rapid RIC 平台,乃至直接就加入AI-RAN联盟。
结语
英伟达以投资、开源与标准输出强势切入电信领域,其成功与否,不光取决于技术先进性,还在于能否解决运营商的核心关切:性能提升是否足以覆盖GPU带来的额外成本。不管如何,AI还是方向,未来AI-RAN能否平衡性能与TCO,将决定5G-A/6G的竞争格局。
最终,这个浪潮将由技术革新、企业战略和人物故事共同推动。
附件: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0 (2025-10-30 08:49, 863.5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2MjczfDI1N2MwYTYzfDE3NjE4MzYwODJ8MHww
附件: 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1 (2025-10-30 08:49, 69.8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2Mjc0fDY1NmJiNDBkfDE3NjE4MzYwODJ8MHww
附件: 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2 (2025-10-30 08:49, 42.1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2Mjc1fGI0ZTYwMDFhfDE3NjE4MzYwODJ8MHww
附件: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3 (2025-10-30 08:49, 659.4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2Mjc2fGVmY2VlOTVifDE3NjE4MzYwODJ8MHww
时间: 2025-10-30 11:06
作者: laozhu
性能提升是否足以覆盖GPU带来的额外成本。
时间: 2025-10-30 16:06
作者: 不吹不黑
强力输出哦
|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