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Mind 长期与 Google Brain 在公司内部争夺资源和主导权,这种内耗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谷歌的脚步。而当年被谷歌重金「买下」的联合创始人 Mustafa Suleyman,在经历了内部的边缘化后最终离开,并极具戏剧性地在 2024 年加入了谷歌的死敌微软,成为了其消费者 AI 业务的负责人,调转枪口与老东家正面对垒。
收购后,DeepMind 迅速展现价值,不仅在AlphaGo项目中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震惊世界,还通过优化算法将 Google 数据中心的冷却能耗降低了 40%。
然而,这次收购也彻底激怒了马斯克,为日后 OpenAI 的诞生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从 GPU 依赖到自研 TPU
就在 Google 将 DeepMind 收入囊中,进一步巩固其在 AI 研究领域地位的同时,其内部也正悄然进行一场硬件革命。
AlexNet 的成功已经证明了 GPU 在深度学习训练中的巨大优势。Alex Krizhevsky 加入 Google 后,惊讶地发现公司内部仍主要依赖 CPU 进行模型训练,甚至自己买了 GPU 偷偷使用。
虽然 Google 内部早有人提出使用 GPU,但基础设施团队出于维护同构集群简单性的考虑一直有所抵触。然而,随着深度学习应用(如语音识别)的需求爆炸性增长,仅仅依赖 CPU 已难以为继。
Jeff Dean 甚至估算,如果所有 Android 用户每天使用几分钟语音识别,Google 就需要将现有数据中心规模翻倍才能支撑。他向负责基础设施的 Urs Hlzle 直言:「我们需要再造一个 Google。」
TPU 项目推进神速,15 个月内完成设计到部署,并巧妙设计成可替换服务器硬盘的形态。TPU 在 AlphaGo 对决中首次亮相并取得成功,此后成为 Google AI 基础设施的核心竞争力,为其提供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和战略自主权。
OpenAI 的诞生
Google 对 DeepMind 的收购,以及其在 AI 人才和算力上的绝对优势,让马斯克越发警惕。他担心 Google 会在 AGI 研发上形成垄断,并可能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这种担忧促使他在 2015 年夏天,联合时任 Y Combinator 总裁的 Sam Altman,在硅谷心脏地带的 Rosewood 酒店组织了一场旨在「策反」顶尖 AI 研究员的晚宴。
他们的目标是说服在 Google 和 Facebook 等巨头工作的研究人员,加入一个全新的、非盈利的、旨在为全人类福祉而开放研究 AGI 的实验室。
然而,面对 Google 提供的优厚待遇、顶级同事和无限资源,绝大多数受邀者都表示无法被撼动。唯一的例外是 Ilya Sutskever,这位 AlexNet 的共同作者、已在 Google Brain 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员,被 OpenAI 的开放、非盈利和「造福人类」的使命深深吸引。尽管 Jeff Dean 亲自出面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反聘方案(据传是双倍薪酬),Sutskever 还是毅然决定加入这个前途未卜的新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