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雷军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但也只是怒了一下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1-17 09:59
作者: coffee198375     标题: 雷军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但也只是怒了一下

本帖最后由 coffee198375 于 2025-11-17 10:01 编辑

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今天,雷军一连发了好几条微博,言辞颇为激烈。「还没怎么见过雷军的微博带情绪。」一位爱范儿的同事说。雷军提到了自己在去年 4 月一次采访中说过的话——「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而这句话,经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解读为「小米汽车不重视安全」。
雷军反问,这句话和自己之前提到的「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是否矛盾?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他还附上了几张小米 SU7 发布之前,他谈论车身强度、电池安全等技术标准的旧微博截图。
在和网友的互动中,他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认为「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刻意将「好看」和「安全」这两个本不冲突的要素对立了起来。
这种将产品质疑引向舆论风向的应对方式,已经快成为雷军在面对争议时的一套连贯动作。
在成都 SU7 严重事故发生后,雷军的首次公开亮相是在 11 月 6 日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
台上的他没有选择直面那些关于产品安全的具体疑问,而是将话题引向了行业层面,呼吁大家要理性看待新势力的成长,并着重提出要「共同抵制『水军黑公关』」。又在同一天,雷军转发了一则小米 YU7 对比特斯拉 Model Y 的对比评测视频。
当有网友在评论区质疑「(小米)也就只敢和 Model Y 比」时,雷军以「您建议我们和哪款产品比比?」的口吻进行了回复。
诚然,人都是有脾气的。在雷军的视角下,自己的设计理念被「黑水军」断章取义,自家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在与主流竞品对比时都要被阴阳怪气。
这种挫败感可以理解,但当这种情绪开始主导公开回应时,一个本该是关于产品和安全理念的严肃讨论,就不可避免地被异化成了一场支持与抹黑的舆论站队。
失效的「数码圈打法」
很多人说,小米这两年把不少数码圈的公关方式带到了汽车圈。
然而,这套公关打法在跨界到汽车行业时,多少也有些水土不服。
究其原因,是用户对这两个行业的心理预期截然不同。手机是快消电子品,用户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发热、卡顿、死机,容忍度相对较高,大不了凑合用或者换一台。
但在汽车领域,用户面对的可能是失控、起火、碰撞后无法逃生,绝不存在「凑合」一说。这种信任阈值的差异,已经通过市场反应明确地表达了出来。
在相关事故发酵后,雷军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在半个月内粉丝减少超过 30 万,小米汽车的直播间也一度被大量负面评论淹没。
不可否认,黑水军是必然存在的,但这种大规模的舆情,很难简单地用「黑水军」来概括。
用户之所以对「好看还是安全」的讨论如此敏感,不只是因为网上的各种节奏,同样也是被几起真实的、触目惊心的事故点燃了。
从铜陵到成都的几起严重事故,都有一个令人不安的共同点:车辆在遭受严重撞击后,车门疑似无法打开,给救援造成了极大困难。
公众的疑问是具体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份关于车门的详细技术说明和对事故的复盘,但他们得到的,却是一个关于黑公关的指控。
实际上,不少用户对小米的信任早已在日常的营销中被逐渐消耗了。SU7 Ultra 的前机盖的风道只是风味设计,「16.8 亿种驾驶模式」只是几个核心参数的排列组合…… 这样的做法,让人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小米在其他领域的一些操作:比如宣传笔记本「比一元硬币还薄」,实际对比的是硬币竖起来的高度;宣传手机是「逆光之王」,又在右下角标注「是产品设计目标」。
这种在宣传上突出亮眼数字、再用不起眼的注释加以限定的做法,在消费电子领域或许可以一笑而过。
但在汽车领域,它很容易被用户理解为鸡贼。当一个品牌习惯了在话术上做文章,公众自然会怀疑它是否会在安全上打折扣。
这种长期积累的不信任感,恐怕才是这次微博情绪化回应背后,真正值得小米警惕的。
愤怒之外,更需要担当公众的焦虑和疑问,并不会因为雷军的解释而消失。这份愤怒,如果能被导向真正需要解决的地方,首先就应该落在公众最为关心的车门问题上。
比起被教育什么是断章取义,公众需要的是一份详尽的解释。比如,小米 SU7/YU7 的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甚至落水的极端情况下,到底如何保证能够开启?
在已经发生的事故中,这套机制为何失效?是设计缺陷、品控问题,还是特定条件下的局限?
更关键的是,针对存量车主,小米是否会提供改进方案?一份坦诚的公告,远比十条微博更能重建信任。
除了这些,小米更该借此机会,在安全这件事上扮演起领导者的角色。近期引起全网讨论的公安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0~100km/h)不少于 5 秒的默认状态」。
这项规定,恰好指向了当下高性能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隐患。雷军与其在微博上反复强调「安全是基础」,不如用行动来证明,公开支持并拥护这项国标草案。这才是「安全高于一切」的体现,也是小米汽车树立安全标签的关键一步。
解决了车门和加速,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摆在面前:车越来越快,但开车的人并没有。小米一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为车主推出的价格亲民的「精英驾驶培训」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只不过,这终究是一种依靠车主个人兴趣的动作,覆盖面有限,远不足以解决问题。更何况,高性能电车的普及是一个全行业现象,不止小米一家。
我们现行的 C1 驾照,既能开 90 马力的五菱宏光,也能合法驾驶 1548 马力的小米 SU7 Ultra。一个在驾校只学了「倒车入库」和「半坡起步」的驾驶员,根本无法处理 2 秒加速带来的 G 值,更不用提在高速下的紧急避险。
小米,作为这场「性能民主化」浪潮最大的受益者和推动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雷军作为行业领袖和公众人物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站出来,利用其社会影响力,主动呼吁和推动建立驾照分级制度。
这才是「押上全部声誉」的担当,从根本上帮助整个社会,安全地消化这场由技术爆炸带来的性能红利。
雷军的愤怒是真实的,但他这份愤怒所指向的对象,偏离了公众的关切。
他愤怒于被误解,可真正威胁他「最后一次创业」的,并不全是黑水军。
雷军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但不应该只是怒了一下。






时间:  2025-11-17 10:04
作者: coffee198375

雨田君营销还是最强的,最近股票跌得厉害要扭转风向。。。。
时间:  2025-11-17 10:17
作者: chenshengqu

营销过头反噬了
时间:  2025-11-17 11:59
作者: kandao

其实雷军营销完全没问题,人家是骗你了,但是这种套路骗,人家底线没违法。比如那些小字体,还有超强钢,那是玩文字游戏,瞬间刹停,明眼都知道不可能,但是人家没违法啊。再说了中国傻子多,你上他的当你活该啊,那只能说明你连在中国生存的基本常识都不具备,你买他的手机买他的车,赔上钱,还搭上条命,那是你就命该如此。没有任何值得惋惜的。雷军违法了,自然会有法律去制裁他,但是你看看那么多去告他,有几个去告倒他的。所以,我说责任不在雷军,而在于我们,在粪坑里生存就艰难,还自以为生活在蜜罐里。基本的认知都不具备,你不死谁死。还是老话说的好,傻子太多了,骗子都不够用,多么简单明了,人人都会说,可是能悟者几人?
时间:  2025-11-17 12:19
作者: 客家人

coffee198375 发表于 2025-11-17 10:04
雨田君营销还是最强的,最近股票跌得厉害要扭转风向。。。。

   不要啥都是营销,罗太君的营销更厉害,做的锤子手机和子弹app很快就嘎了,欠了一屁股债,靠直播带货才翻身。
   说小米汽车营销的,多去看看小米YU7的螺丝钉级别拆解,就能看出小米是真金白银的大力研发和造车,车也是用心做。设计也有很多独到之处。
   上一个受饱和攻击的是特斯拉,不过特斯拉没事,依靠的是过硬的产品品质,生存了下来。
   小米也受饱和攻击,说白了就是动了某些公司蛋糕,加上小米是真造车,真研发,担心造车也重蹈手机的路线,所以怕死了,才不停地抹黑。
时间:  2025-11-17 12:21
作者: 客家人

  说小米的营销,多去看下问界的财报,都是公开的,销售费用比例远高于小米,问界才是真的营销,铺天盖地的广告。
时间:  2025-11-17 14:01
作者: 看看夕阳

客家人 发表于 2025-11-17 12:21
说小米的营销,多去看下问界的财报,都是公开的,销售费用比例远高于小米,问界才是真的营销,铺天盖地的 ...

别人说小米,你扯问界,哈哈,真会找台阶下。
时间:  2025-11-17 15:40
作者: coffee19837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5-11-17 12:19
不要啥都是营销,罗太君的营销更厉害,做的锤子手机和子弹app很快就嘎了,欠了一屁股债,靠直播带货才 ...

客总别黑特斯拉了,销量都凉了,雨田君是不是用心做我不知道,客总是饱和攻击小米倒是真的。。。。
时间:  2025-11-17 15:41
作者: coffee198375

客家人 发表于 2025-11-17 12:21
说小米的营销,多去看下问界的财报,都是公开的,销售费用比例远高于小米,问界才是真的营销,铺天盖地的 ...

会营销是好事呀,客总否定雨田君的营销能力?。。。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