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 AI 小模型训推场景中「一张卡跑一个任务」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华为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XPU 池化框架,可将单张 GPU 或 NPU 算力卡切分为多份虚拟算力单元,切分粒度精准至 10%。
这一技术实现了单卡同时承载多个 AI 工作负载,且通过弹性灵活的资源隔离技术,可实现算力单元的按需切分,「用多少,切多少」,使此类场景下的整体算力平均利用率提升 30%,提高了单卡服务能力,与此同时,虚拟化性能损耗控制在 5% 以内。
跨节点算力资源聚合,充分利用空闲算力
针对大量通用服务器因缺乏智能计算单元而无法服务于 AI 工作负载的问题,华为与厦门大学联合研发跨节点拉远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将集群内各节点的空闲 XPU 算力聚合形成「共享算力池」,一方面为高算力需求的 AI 工作负载提供充足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可让不具备智能计算能力的通用服务器通过高速网络,可将 AI 工作负载转发到远端「资源池」中的 GPU/NPU 算力卡中执行,从而促进通用算力与智能算力资源融合。
面对算力集群中多品牌、多规格异构算力资源难以统一调度的痛点,华为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打造Hi Scheduler 智能调度器。该调度器可自动感知集群负载与资源状态,结合 AI 工作负载的优先级、算力需求等多维参数,对本地及远端的虚拟化 GPU、NPU 资源进行全局最优调度,实现 AI 工作负载分时复用资源。即便在负载频繁波动的场景下,也能保障 AI 工作负载的平稳运行,让每一份算力都「物尽其用」。
随着 AI 对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资源管理效率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瓶颈。去年 7 月,英伟达以 7 亿美元完成了对以色列 AI 初创公司 Run:ai 的收购,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算力利用方式的讨论。Run:ai 的技术核心在于通过动态调度、GPU 池化和分片等技术优化 AI 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据报道,其平台能够将 GPU 资源利用率从不足 25% 提升至 8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