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关于RRU的些问题,难道就没人知道吗?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4-22 23:48
作者:
ly344518292
标题:
关于RRU的些问题,难道就没人知道吗?
请问:1、TD项目BBU+RRU组网模式中,关于RRU级联的过程中到底运用到了些什么样的尖端技术,换句话说是怎么实现RRU级联的。其信号模式又是如何:光信号直接进入RRU1实体转换成其他信号然后又在RRU1的输出端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到RRU2的?还是直接在进入RRU1之前就有类是功分的形式将输入光信号分成两路?如果是前者,其具体的转换模式是怎么样的?如果是后者,那么能否将光信号转换成若干路、对其衰耗又有怎么具体的影响?
2、在若干个RRU级联的组网方式中,完成光信号传输的光纤是怎么传输各个RRU中的数据的?如果是每个RRU占有不同的带宽或是频谱的话,那么在室内分布系统中,各RRU使用的频率都是一样的情况下又是怎么样去完成的?
3、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公式:组网RRU级联总距离L=2.5-0.5N 其中N=M-2 M为BBU上一个光口出来级联的RRU数量。如果按这样的一个公式算下去的话,那么似乎级联的RRU越多,其总体的传输距离就会越近,如此会不会和增加RRU级联数目从而来完成较大覆盖面积的理念想冲突?或者说RRU是否就是和直放一样只是起到一个放大信号的作用,跟容量没关系的设备?
4、BBU+RRU、干放和射频拉远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又是什么?主要想了解工作模式和其产生的效果?
非常感谢各位大侠能帮小弟解决以上问题~!感激不尽~!
时间:
2009-4-23 08:59
作者:
sxsxxgcsjybc
不动移动,尤其是3G,帮你顶1下
时间:
2009-4-23 15:45
作者:
zluo
问得好!
时间:
2009-4-23 15:46
作者:
zluo
可惜我暂时不能回答
时间:
2009-4-23 17:06
作者:
无聊_逛逛
关注,TD
时间:
2009-5-4 11:40
作者:
cdma1xdj
基带BBU(BuildingBasebandUnite室内基带处理单元)集中放置在机房,RRU(RemoteRadioUnite远端射频模块)可安装至楼层,BBU与RRU之间采用光纤传输,RRU再通过同轴电缆及功分器(耦合器)等连接至天线,即主干采用光纤,支路采用同轴电缆。由于信号通过光纤传输时损耗很小,整体降低了系统的馈线损耗,因而减少了对干线放大器的依赖。
对于下行方向:光纤从BBU直接连到RRU,BBU和RRU之间传输的是基带数字信号,这样基站可以控制某个用户的信号从指定的RRU通道发射出去,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对本小区其他通道上用户的干扰。
对于上行方向:用户手机信号被距离最近的通道收到,然后从这个通道经过光纤传到基站,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不同通道上用户之间的干扰。
BBU+RRU方案对于容量配置非常灵活,可按容量需求,在不改变RRU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前提下,通过配置BBU来支持每通道从1/6载波到3载波的扩容。理论与实践证实该方案具有下列特点:独特的多通道算法实现空间隔离,可以降低干扰;覆盖和容量可独立规划;降低对干线放大器的依赖;基带容量可实现共享,扩容能力大;光纤无损耗,主干布放简便,RRU部署灵活。但是缺点是需增加光电转换单元,且光纤较容易损坏,需要采用铠装。
时间:
2009-5-4 15:35
作者:
kerrkuo
为什么联通让我们把RRU和BBU放在机房阿!!!还不是太懂啊,学习中!!!
时间:
2009-5-4 15:45
作者:
yuhua2010
BBU都是在室内哦
只有RRU在室分站的话是安在机房,宏站的话就是安装在外面的
时间:
2009-5-5 08:48
作者:
hhpffg
好问题,关注!!!
时间:
2009-5-7 15:48
作者:
传输
有人希望再详细解释下
http://www.txrjy.com/viewthread.php?tid=329524&extra=page%3D1
时间:
2009-5-8 00:46
作者:
lqlchk
好强悍的问题啊!
时间:
2009-5-8 11:05
作者:
tiantang319
嗯~以前还真没有考虑过,现在问到了。真想知道……
时间:
2009-5-8 14:20
作者:
tiantang319
我有问了一下下。听说是通过CPRI-E 和CPRI-W实现BBU级联,传输的是光信号。具体就不知道了~~
时间:
2009-5-11 13:37
作者:
xiejiwang222
我刚干这不久,有是有说的不对的请指出来。
我感觉是
光信号直接进入RRU1实体转换成其他信号然后又在RRU1的输出端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到RRU2的,这样BBU 的压力就会很小 。
您的第3个问题我想从室分来说,由于外部施工的困难,跳线,馈线的衰减,很多情况是不能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的,级联是为了让光纤来减小跳线和馈线的衰减,减小工程的困难度。
时间:
2009-5-11 13:38
作者:
xiejiwang222
我刚干这不久,有是有说的不对的请指出来。
我感觉是
光信号直接进入RRU1实体转换成其他信号然后又在RRU1的输出端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到RRU2的,这样BBU 的压力就会很小 。
您的第3个问题我想从室分来说,由于外部施工的困难,跳线,馈线的衰减,很多情况是不能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的,级联是为了让光纤来减小跳线和馈线的衰减,减小工程的困难度。
时间:
2009-5-11 13:40
作者:
xiejiwang222
我刚干这不久,有是有说的不对的请指出来。
我感觉是
光信号直接进入RRU1实体转换成其他信号然后又在RRU1的输出端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到RRU2的,这样BBU 的压力就会很小 。
您的第3个问题我想从室分来说,由于外部施工的困难,跳线,馈线的衰减,很多情况是不能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的,级联是为了让光纤来减小跳线和馈线的衰减,减小工程的困难度。
时间:
2009-5-11 16:59
作者:
zluo
标题:
目前只能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
1、TD项目BBU+RRU组网模式中,关于RRU级联的过程中到底运用到了些什么样的尖端技术,换句话说是怎么实现RRU级联的。
~由CPRI演进而来的Ir接口。
其信号模式又是如何:光信号直接进入RRU1实体转换成其他信号然后又在RRU1的输出端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到RRU2的?还是直接在进入RRU1之前就有类是功分的形式将输入光信号分成两路?如果是前者,其具体的转换模式是怎么样的?如果是后者,那么能否将光信号转换成若干路、对其衰耗又有怎么具体的影响?
~前者。过程比较复杂,简要说明如下:
RRU级联时,下行C&M信号广播发送,每个RRU根据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来识别、获取属于本RRU的C&M数据。只有在级联功能可用时,RRU才将其下级级联光口打开,所以无须担心衰耗。
2、在若干个RRU级联的组网方式中,完成光信号传输的光纤是怎么传输各个RRU中的数据的?
~相关内容学习中。其实光纤上已经是选择性收发之后的信号,复杂的地方在于电路里的信号。稍后具体答复。
如果是每个RRU占有不同的带宽或是频谱的话,那么在室内分布系统中,各RRU使用的频率都是一样的情况下又是怎么样去完成的?
~学习中,还请稍候。
3、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公式:组网RRU级联总距离L=2.5-0.5N 其中N=M-2 M为BBU上一个光口出来级联的RRU数量。如果按这样的一个公式算下去的话,那么似乎级联的RRU越多,其总体的传输距离就会越近,如此会不会和增加RRU级联数目从而来完成较大覆盖面积的理念想冲突?或者说RRU是否就是和直放一样只是起到一个放大信号的作用,跟容量没关系的设备?
~第一次听说!掩面......之前见到的要求是:BBU与RRU之间单级拉远距离不小于10KM,RRU之间级联数不小于6个,距离不小于40KM。
4、BBU+RRU、干放和射频拉远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又是什么?主要想了解工作模式和其产生的效果?
~以后学透彻了再慢慢道来。
时间:
2009-8-18 00:02
作者:
ljwan
我也不太明白,自己理解的,RRU就相当于一个载频,那样问题就简单了,常见每个载频上都有尾纤和BBU 是连到一块的,BBU+RRU基本可以理解为长距离的光缆相对于载频上的尾纤,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转到载频上了,
时间:
2009-8-18 00:03
作者:
ljwan
级联就不懂了!
时间:
2009-10-26 19:20
作者:
fly_fish
标题:
发个组网教程你吧
发个组网教程你吧
时间:
2009-10-29 15:07
作者:
wentingjvshi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TD的好资料
拜读
谢谢
时间:
2009-10-30 10:23
作者:
泰麒
好资料!谢谢了!
时间:
2010-5-10 22:45
作者:
byf0427
最近同设备商打交道颇多,资料很有用,谢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