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连载)通信职场十年感悟(最新更新“创业”,12月20日)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9-8 19:09
作者: 瑞士军刀     标题: (原创连载)通信职场十年感悟(最新更新“创业”,12月20日)

对所有发过的做一整理:

意义 1楼

兴趣 5楼

目标 46楼

学习 71楼

自信 85楼

人际关系 123楼

影响力 147楼

职业规划 173楼

通信的岗位-研发 235楼

再说研发-创新 287楼

咨询 320楼

规划设计 351楼

网络优化 539楼

客户经理 550楼

创业 596楼


看了本版很多职场人的经验之谈,有的属于纯传销式的忽悠(本人也参加过类似的老鼠会,很容易看出来);有的是借人之口;还有的是抱怨。人都有发表的欲望,我也谈谈。
       在通信行业里混迹了十年,只做到部门的中层,不喜欢成功不成功来衡量价值(说这话的人都不成功,呵呵)。真正的价值是在其中体验的过程,关系、见识、经验、收入等等一切。这一切的组合是我十年的全部。其实,技术发展与否,学到什么知识并没什么意思,有意思的是人的成长。王小波说过,做一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比成功更有趣。而有趣的关键是我们本身的感受。工作本身不重要,感受重要。
      1. 意义
        很多人都有抱怨:生活没有目标,事情没有意义。目标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不过有一种答案我很喜欢,生命的目标是什么,生命的目标不就是死亡吗?如果我们在晴朗的夜晚看星空,就有一种感受,宇宙眼中的我,如同我眼中的一粒尘埃一样没有意义。人类哪天消失了,海浪还是海浪,阳光还是阳光,地球也还是地球。所以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意义本身并不存在。意义是给人服务的,所以本来就不存在什么意义和目标,一切的目标都是消亡,或者热寂。很叔本华吧,那工作生活还有什么趣味呢?
       过程,过程才是永恒。就如同虚无主义的人说的那样: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存在是以过程而存在的,因此,过程才有意义。记得我们在做一个咨询研究,做了很长时间,结果客户的需求消失了,感觉是白白花了大把的时间,怨言、悲伤、愤怒接踵而至。其实仔细一想,真正有价值的并非达到的目标,而是过程。过程中结识了朋友,过程中体会了工作,过程中有了大量情绪的体验。
       过程最有趣。工作就是享受过程。生命的一切都是享受过程。
       体会过程这个事挺难,因为大量的过程带来的感受都是担心、悲伤、愤怒、鄙视等等,感受这个过程恐怕不是享受吧。那就做你感觉有兴趣的事吧。
       2. 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去吃饭,回来写)

[ 本帖最后由 瑞士军刀 于 2010-12-21 00:49 编辑 ]
时间:  2009-9-8 19:34
作者: 家园副管05

文采不错,言辞流畅,楼主的观点颠覆了很多口口相传的经验和道理,很感兴趣,请接着写,好观点好文笔当然会加精
时间:  2009-9-8 20:17
作者: aqing2009

你在写作文吗
时间:  2009-9-8 21:25
作者: yxylwtx

lz最近是不是有些消极啊,有些空泛
时间:  2009-9-9 00:09
作者: 瑞士军刀

继续写。
回复4楼,确实开始的帽子比较大,直接说人生的意义显得有点空虚。不过纲举目张,得先说大的,再往细了说。
回复3楼,不是作文,是很多原因,C114很多人进了通信圈都迷茫“我该如何规划”“我适合做什么”等等问题,一直带各种团队,团队成员也总会面临这些问题,包括我自己本身,也是在一次次犹豫、规划、选择中转了又转,表达出来供大家讨论吧。
       2.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这里提几个问题:
      1.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
      2.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经常听说有程序员转学MBA读经济,最后还是回来做程序员的;他们说他们对经济学更感兴趣。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工作中读研究生换专业,说自己其实感兴趣的是B,不是原来的A。结果是发现做B也没兴趣,回来做A又不赶趟了。我本人也有过转专业做别的的念头,以为自己对那些感兴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a. 想知道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
       b. 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c. 拿兴趣说事往往是我们逃避工作现实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借口;
       我有一个同事,属于高级程序员了,但他在开发完一个软件后,跟我提过他不想编程。可是他写起代码来十分投入,以至于忘我,从他的表情中能够看出他的兴趣还是代码,他所谓的“不想编程”可以翻译为“我需要休个假”。如果真的听他的,让他改方向去做市场忽悠客户,那恐怕对企业,对他个人,对客户都是灾难。
       所以当对那些编程、优化、规划、工程乃至市场、销售、维护感到厌烦想换换的时候,先想想真的是没兴趣吗?人就是这样,沉浸于其中,却不知道自己喜欢。我们被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因干扰的太厉害。
       那怎么找自己的兴趣呢?
       有人说我喜欢做医生,有人说我喜欢做老师,有人说我喜欢编程序,有人说我喜欢做销售……,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兴趣。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这件事时,到底是以目的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
       举个例子,如果说我想做程序员,是因为做这个行业能有稳定的收入,那就不是兴趣,因为这是目的导向。
                         而如果说做程序员只是很享受写几万行代码,并将代码实现的那种过程,享受那种连夜调试之后调通的感觉,那就是过程导向,这是真有兴趣。
       所以,话又说到第一部分了,还是过程有意义。
       回到开始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回顾一下我们的人生,从小时候开始,做哪些事是出于目的导向(比如:钱、讨好父母老师、逃避惩罚……),而做哪些事是过程导向(完全沉浸在过程中),大约能找到兴趣点(就是你的G点,呵呵),它不应该是一个行业,而应该是某一行为。比如:跟人聊天、玩游戏、看书、打球、打牌、开车、旅游……似乎里边没有工作耶?
       别忙,还没找到G点呢,只是找到了我们的敏感区,真正HIGH的地方得继续挖掘。
       回到开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为什么你对销售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网优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维护有兴趣?
       你可能会回答:“这些狗工作,谁TM有兴趣了”
       那我这么问:“为什么你对打麻将有兴趣?”你能回答上来吗?
       说句老实话,四个人打麻将,都对打麻将感兴趣,但这四个人的“G点”可以完全不一样。没有几个人是为了赢钱地
       A喜欢赢,每次他和了,他就会很爽。这是A,他喜欢“赢”。
       B不是,B是个女孩子,打麻将时很爱说话:“张三家如何如何?李四家如何如何?”,他喜欢“关心”
       C也不是,C总爱问为什么,他不在乎输赢,但他很想知道怎么输的,怎么赢的,他喜欢“钻研”
       D也不是,D戴了一个1克拉的钻戒,她出牌很有意思,出牌时要用左手甩一下再打牌,要让别人知道她戴了那东西,他喜欢“炫耀”。
       所以,同样感兴趣的事物,原因可以完全不一样,你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个原因是从小就会有的,是天生的,这是我们兴趣的“G点”。
       所以,有人说,我不想做网优,我喜欢做销售,那是没找到兴趣所在。如果你喜欢“炫耀”,做网优一样可以炫耀,炫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现在的社会给你好大的平台让你炫耀呢。(这里没有任何褒义贬义之分,一切兴趣都是中性的)
      当然,有的行当也确实需要特殊兴趣的人,如果找一个爱“钻研”的做销售,他可能拿不下单,不过或许他会研究出一套销售模型,让那些爱“关心”的人更方便去拿单。

       这是一个逻辑过程,遵循它你总能找到个把“兴趣”的。想想工作中做哪些事是完全不追求目的,只是享受过程的,哪怕短短的一瞬,不觉得很HIGH吗?然后深入挖掘一下,就找到了。

       另外,擅长和喜欢往往是一致的,因为喜欢就会一直做,做多了自然擅长。恐怕只有中国这种恶心的教育会造出擅长弹琴,但绝对不喜欢弹的人。

      PS,那天有人问我,为啥有的人五音不全,还特喜欢唱歌呢?我说,你看他是更喜欢唱歌还是更喜欢发泄呢?他是喜欢一个人唱还是喜欢一堆人一起时唱呢?他喜欢唱那种歌,摇滚还是抒情呢?……喜欢唱歌跟音乐有时一点关系都没有。

      下节写“目标”

[ 本帖最后由 瑞士军刀 于 2009-9-9 00:12 编辑 ]
时间:  2009-9-9 09:56
作者: austinwang

^_^,哥们,说的好
时间:  2009-9-9 10:12
作者: siree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好文章
时间:  2009-9-9 10:17
作者: fcfx

写的有点味道,跟进
时间:  2009-9-9 10:20
作者: coffee198375

生命的美不在目的,而在历程!
时间:  2009-9-9 10:20
作者: siree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这件事时,到底是以目的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
时间:  2009-9-9 10:34
作者: zakaza

继续!
时间:  2009-9-9 11:02
作者: onlyjim


时间:  2009-9-9 11:15
作者: newtonpaul

很不错啊
时间:  2009-9-9 11:23
作者: kino

mark下,很有趣的帖子。

楼主继续,期待下文。
时间:  2009-9-9 11:28
作者: 风清心远

说的好!
时间:  2009-9-9 11:43
作者: 阴险呢嘛

中层很不错了呀
时间:  2009-9-9 11:51
作者: zzhhll

敏感区、G点很形象的说明问题啊,见解独特
时间:  2009-9-9 11:53
作者: lcguoqiang

不错不错。看了很有感悟~
我也是一个享受过程的人,我觉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交到朋友,或者交不到朋友,但是可以让很多人乐乐呵呵把一个项目做完。
时间:  2009-9-9 11:57
作者: 晗霜雪

写的很好呀,学习了
时间:  2009-9-9 12:35
作者: 熊猫JJ

写得不错
时间:  2009-9-9 12:40
作者: caospace

我猜楼主是在国企
时间:  2009-9-9 12:51
作者: chady159

拜读了
时间:  2009-9-9 13:00
作者: zhenziqingkong

走进通信里做事情,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标,只想好好地干一番事业,先让自己定下来,其他的事情先不管。现在看来这是十分不理智的,一个人的智慧就应该如Lz所说的,目标、兴趣在何方,这才有走下去的意义哦
时间:  2009-9-9 13:02
作者: wvistam

有思想。。。有才。。。
时间:  2009-9-9 13:08
作者: jack834125

期待下文。。。。。。
时间:  2009-9-9 13:15
作者: yyzhang106

写得真好,我自己现在就刚好有这个问题,觉得自己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拜读了你的文章后,真的给了我很多启示,非常感谢~~
时间:  2009-9-9 13:32
作者: ghh_bigpan

受教了
时间:  2009-9-9 13:41
作者: 通讯人家     标题: 十年,意味着什么?

你算可以的了,有些人从零开始到中层,然后又被从中层回到十年前的起点,你现在还算是中层干部!! 十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生没有几十年的。好好地珍惜吧!!
时间:  2009-9-9 14:04
作者: stargazer_sun

没在首页 我就不发表言论了
时间:  2009-9-9 14:40
作者: geyong

楼主写的太好了,期待下文
时间:  2009-9-9 14:43
作者: top73


很好,给当前烦躁的我上了一堂课
时间:  2009-9-9 14:45
作者: ebenny

晚辈学习了!特别是目的导向与过程导向的分析,很感同身受!
时间:  2009-9-9 14:47
作者: zy507

言论没有了,本人低调。顶
时间:  2009-9-9 15:26
作者: zigelar

不多说了,等下文
时间:  2009-9-9 15:34
作者: hhxx201

"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说得很好
时间:  2009-9-9 16:01
作者: azalea

真有才,拜读了
时间:  2009-9-9 16:07
作者: handsome8828

lz写的很不错,很有收益。
给两点建议:
1.篇幅较长,最好现在word里面写完编辑下再放进来,在bbs里面编辑看起来不舒服;
2.每段或每个主题前加1~2句的概要或者说核心点。后面再展开描述。
时间:  2009-9-9 16:14
作者: 家园副管05

原帖由 handsome8828 于 2009-9-9 16:07 发表
lz写的很不错,很有收益。
给两点建议:
1.篇幅较长,最好现在word里面写完编辑下再放进来,在bbs里面编辑看起来不舒服;
2.每段或每个主题前加1~2句的概要或者说核心点。后面再展开描述。



你的《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也很赞,有空和我们分享下职场人生
时间:  2009-9-9 16:33
作者: perfectsel

能画饼又充饥的人能有几个?都是画饼的人招呼一帮看着墙上的饼流水,自己躺在一边啃兜里的饼。成功向来只属于小数人,因为大家都成功了也就无所谓成功了。经验只能参考,却不能复制。 小马过河,自己量量水深浅吧。
时间:  2009-9-9 16:42
作者: majiansile

写的很好,感谢分享
时间:  2009-9-9 16:52
作者: tangli171

感觉哥们哲学学的不错:)

一切的目标都是消亡
时间:  2009-9-9 17:02
作者: jackhasun

写的不错,有一点触动
时间:  2009-9-9 17:06
作者: 酷酷的鱼

“目标”在哪里呢~
时间:  2009-9-9 17:31
作者: xiaozi1223

说的很好,大哥!期待继续!
时间:  2009-9-9 17:48
作者: banyleader

写的很好啊,“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时间:  2009-9-9 17:59
作者: 瑞士军刀

3. 目标


    前几天看了《挪威的森林》,里边有一句话讲的很哲理:死不是生的对立,死是生的一部分。
       在一开始已经说过了,一切事物的目标都是消亡,生命的目标是死亡,真正有意义的是过程,那职业规划为什么还要谈目标呢?
      a。目标不是过程的对立,目标是过程的一部分。
       b
。过程是战略层面,目标是战术层面。

所以,之前对终极目标做了一番打击之后,现在还得搬回来。因为树立目标是人的本能,在心理学有个词能说明这种本能,叫“动机”。

    享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机。同时,仔细的分析你所享受的过程,你会发现,你享受的还是由你的行为产生过程后所发生的反馈。这种预期的反馈就是目标。我们说追求过程是追求反馈,而我们真实确定的目标包括了内心的反馈和外界的反馈。
    举个例子,我写这篇BBS,这对我个人而言很享受过程,我的兴趣在于“表达”和“炫耀”(再次注明,个人兴趣无所谓好坏,炫耀这个词是中性词)。那我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
1.把我心里要说的完整的表达出来。
2.得到读者的反馈。(这里再注明,对于纯喜欢表达的人而言,正反馈、负反馈都能带来兴奋;)
    好了,这里有两个目标,其实我们做的每个工作都至少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工作本身的目标状态,一个是后边的反馈(或者叫影响),当然还可能有给我们的好处(比如:挣到钱)。
    是后边那些反馈,那些持续不断的反馈让我们很HIGH。因此,我们享受过程,实际是享受过程当中很多小目标的达成以及所出现的反馈。
    那么职业目标是什么,职业目标就是享受过程中一系列小目标和小反馈的集合。如果你很喜欢赢,那追求事业的成功完全可以做职业目标。想赢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什么专业,只要能赢,那就会很HIGH
    但如果你的G点根本就不是赢呢,比如是“完美”。那职业目标就可能是:自己做一桌子无可挑剔的满汉全席(这个提法其实属于愿景),或者,将一个重病患者完全治好,至于别人能否做成能否做的更强,没有关系。对吧。
    所以,成功学的问题在于,它把我们所有的人当成了只有一种兴趣,只有一个地方有G点。
    我必须强调,成功学的干扰太过强大,我看到很多对我的回复都并不是完全是对我写的内容感兴趣,而是对我的岗位和职业感兴趣。
    我记得在面试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设想一下10年后的你”,这就是一个目标题。
    或者说,这是一个愿景目标题。那些能很清晰的回答问题的人,一般都会在录取候选人中。
    如果你想象不出10年后你所希望看到的你,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目标集。
    对于想进行职业规划的新手来说,这就是一个作业。想象一下10年后的你,描述一个景致,你在做什么,周围什么环境,你什么感觉,越细致越好。

    之后,目标自然建立而成,就是把你在10年后达到这个状态抽象一下啊。

    再次强调,这绝对不是成功学,你所希望10年后的你绝对不一定是作老板,或者做领导,很有可能是:提出一个有趣的软件架构,最终实现成软件;或者,在各个经理面前讲述产品,直接影响客户;或者,当网络出问题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又或者,生一堆孩子,看他们快乐的学走路,学说话;……
    以上是我对职业目标的看法。

过程是一个个小目标达成后的反馈。
目标就是一个个小目标的集合。
目标之前得有个愿景,它是你希望看到的一幅图。

下一节讲讲“担忧”。

[ 本帖最后由 瑞士军刀 于 2009-9-9 18:02 编辑 ]
时间:  2009-9-9 18:52
作者: jackeyhuang007

DDDDDDDDDDDDDDDDDDD
时间:  2009-9-9 20:58
作者: q490044157

写的很好啊
时间:  2009-9-9 21:11
作者: 305

很有思想,做个标记。
时间:  2009-9-9 21:27
作者: niuniu2009

学习,思考中。。。。。。。
时间:  2009-9-9 21:56
作者: fzytwusj

有你一半文采就好喽........
时间:  2009-9-9 21:56
作者: woodfog

以往心里隐约有的感觉,被LZ写出来了,还是多年经历的积淀,使得感悟能来得深刻。
尽管细节上有些东西还是说得有点似是而非,不过最后设想自己10年后的练习题很好,人们往往对10年后不想出现的的情况想得很多,真正10年后想达到的状态却想得很少
时间:  2009-9-9 22:02
作者: 永不消逝的电波


时间:  2009-9-9 22:48
作者: 瑞士军刀

4. 担忧


C114待了很多年,在论坛里边的文章背后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就是“情绪”。
情绪是能量的流动,心理学家将情绪分成了几大类,大约是: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羞愧、厌恶、释怀、惊奇、无聊。其余的情绪都是以上几类的组合,或者程度的不同。
如果你多看几篇C114的文章,你会发现里边最主要的情绪是“恐惧”,有的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但根源还是恐惧。
“我担心……”
“天天做维护,怎么办啊?”
“……出路在哪里?”
“……会不会有前途?”
这是C114里经常出现的句子。
担心,担忧,恐惧,很容易体会到。
在通信行里干这么些年,我也常常恐惧,担心项目做完了没的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完全生疏的工作(比如,从做规划转到做市场,转到做测试,转到做管理,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全新的),担心难以和某些同事相处,担心客户不满意,担心项目做失败了,……很多担心。
后来,读了一本书《心灵的七种兵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推荐大家都看看(绝对不是做广告,武志红确实写出了一些***)。
那些在C114表达担心的朋友们,他们希望有人就某个事给个方法。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是你的情绪,事情的方法解决不了情绪。所以给方法不能解除担忧,方法是后边的步骤。
我们说要战胜恐惧,但恐惧本来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打败恐惧就是打败自己。所以战胜恐惧,只是把恐惧藏在了心里,等它以后长大了,会更狂暴的吞噬自己。
那怎么办?《心灵的七种兵器》给了一个招,就是体验恐惧,沉浸在恐惧之中,这样你就会发现恐惧的原因,这种情绪就自然被接受。不信你试试。
我们总说,我们担心什么,担心做这行没出路,担心在这个企业钱少,担心做这事会失败,担心后边跟着另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我该怎么办?”
一问自己该怎么办,那就是感觉自己搞不定了,不是搞不定事,就是搞不定人。那什么是搞定呢?
搞定就是控制。
所以,很多话都可以翻译的,先翻译成“我担心A发生”,再翻译成“一旦A发生,我担心我控制不了”。
恐惧来源于控制。
可是真正的控制是不存在的,你一旦想控制了,就是制造了一个分裂。就自然会陷入恐惧。实际上,战胜恐惧本身,也是一种控制。
放弃控制吧。
放弃控制很难,有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是接受,接受你的一切情绪,接受恐惧,接受控制。
之后,是专注,专注于你所担心的工作。比如,担心开车出事故,那就专注的开车。
然后,是信任,如果是对人的恐惧,多给他一些信任。
信任,是团队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PS,在《心灵七种兵器》里边,作者提到,恐惧提醒你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愤怒,也许该是重新检视一下生活的排序了。

下节讲“学习”

[ 本帖最后由 瑞士军刀 于 2009-9-9 22:52 编辑 ]
时间:  2009-9-9 23:15
作者: lcz5601179     标题: 观点还挺与众不同的,支持你!!!!

观点还挺与众不同的,支持你!!!!
时间:  2009-9-10 03:30
作者: jiawei_liang

期待下文
时间:  2009-9-10 08:14
作者: 午后阳光

有思想!
时间:  2009-9-10 08:46
作者: ztehandset

从基层拼到主管层比的是责任心,执行力。
从主管层拼到中层比的是机遇人脉和综合素质。
从中层拼到高层比的是眼光和胆略和自信。

在工作中,管理团队过程中,往往神一样的对手或是目标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猪一样的队友。

10年成为中层,在国企里,应该算快的了,就算是在外企,这也绝对不算慢的。
根据调查,50%的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场人,在退休前,都可以混到一个manager的头衔,
问题是有的人用5年,有的人用10年,有的人用30年的时间,
用更快速度上去的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去积累更高的跳跃所需要的资源,人脉。
时间:  2009-9-10 09:49
作者: 瑞士军刀

哎。
如果很多朋友还是关心升到什么岗,有什么头衔的话。
我感觉挺失落的,我一直强调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
即便从成功学角度来说,这个岗位也是玻璃天花板了。那怎么办?
成功学害人,它只能逼着人一次次向上爬,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我只是想表达一下如何去体验真正的快乐。
而不是迷失在岗位与头衔的幻觉中。
另外,to 58楼
没有猪一样的队友,只有我们看他们的角度。
看过苏东坡跟佛印的故事吗?苏东坡眼里的佛印是坨大便,那他自己也是;佛印眼里的苏东坡是佛,那佛印自己也是。
他刚来的时候能力不行是他的责任,但是过几年他还不能成长,那就是团队负责人的责任了。

不过确实,有的团队成员早年的经历造成了他现在的人际关系很差。有时我也挺烦的,真的做到心胸宽广很难。

[ 本帖最后由 瑞士军刀 于 2009-9-10 10:13 编辑 ]
时间:  2009-9-10 12:33
作者: cya518

我做一切都是为了钱 因为现实逼得我不得不这样
时间:  2009-9-10 12:53
作者: sky8421

哲学韵味,有意思。
时间:  2009-9-10 13:15
作者: tianya101

写的有道理,十年啊,顶
时间:  2009-9-10 13:28
作者: rolarding

LZ别吊人胃口了好吗?
时间:  2009-9-10 13:54
作者: paul_80

没看懂,忽悠
时间:  2009-9-10 14:37
作者: zss_zhu     标题: 不错

关注
时间:  2009-9-10 14:46
作者: 中信证券丁奇

楼主的帖子不错
时间:  2009-9-10 15:46
作者: 沧海沙田

哎~~
就想看后面的
却来的太快............
时间:  2009-9-10 16:05
作者: ztehandset

基本同意楼主在59楼的回复。
但是:
职位越高,不一定意味是向钱看或是向权看。
对于我来讲,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更大的责任,更大的舞台,
在自己还年轻有活力的时候,带着自己的精英团队,和全球一流的企业同场竞技。
把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智慧,注入到团队的成功中,是多么让人快乐且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所说的猪一样的队友,基本不是自己直属团队成员,但是你永远无法保证,自己业务关联的其它部门(你的上游需求传递者,你的下游后勤支持人员)中,会有一些不上路的人在混日子。有时候,他们的一次不小心的失误,可能给你整个团队的努力带业毁灭性的影响。
时间:  2009-9-10 17:31
作者: ck-zx-110     标题: d

谢了, 愿兄弟多写些这类文章吧, “控制”  很赞同啊
时间:  2009-9-10 17:47
作者: 瑞士军刀

在写下一节之前,先对第3节目标做一增补。

       关于目标,有点话还没说完,但确实是工作这些年总见到的一个现象,我定义叫目标转移,心理学称为“执着”。这个现象导致了多少人不能释怀,不能快乐。而又有多少人似乎还沉在其中不知道原委。
       增补的就是这样一个略带荤的笑话:
       飞机失事,幸存一个男人落到了大沙漠,他很绝望。所幸不远处有个绿洲,有水有食物,大快朵颐之后就是保暖思淫欲了。结果没的做,正好一只母骆驼来到这个绿洲。
       于是他就想从后边上,结果够不着,于是他就堆小沙丘,站在沙丘上上。但是每当他要碰,那个母骆驼就往前窜一下,搞的他还得堆沙丘,再爬上去,但骆驼还是不配合。
       就这样绿洲周围出现了一连串沙丘。
       这时又一架飞机失事了,掉下一个美女,他看见了。赶紧过去,人工呼吸,带她来绿洲吃喝,美女非常高兴,身子躺在绿洲上娇媚的说:“哥,我愿为你做任何事,任何事!”
       这哥们马上正色道:“去,帮我把骆驼扶住。”
      ……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骆驼,我们又堆了多少沙丘
时间:  2009-9-10 18:52
作者: 瑞士军刀

5. 学习
到这节了就该谈谈具体操作的东西了,那些不喜欢看虚头八脑的忽悠的可以看看。
有本书叫《第五项修炼》,里边提到了学习型组织。于是中国的老板们就蜂拥的把自己的企业搞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里说的无非就是几条,企业和员工的愿景一致;员工改变心智,空杯,形成团队学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系统思考。国企里搞这个比较有水平的华为算一个。我所体会的学习还跟这个学习型组织不太一样。

角度
很多人跟我抱怨,“干这个项目什么都学不到”。估计不少人有这个感觉,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在熟悉了之后就是惯性操作了,似乎什么都学不到了。常常我也困惑于此。
多数情况并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看它的角度太定势了。
举个通信的例子,比如说网络优化,网优靠的是经验,做过两年的人就有经验了,这时就会烦,又老出差,就会觉得没得学了,觉得是不是要转管理或销售了。
其实如果你真的对“观察”和“钻研”感兴趣,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把网优经验积累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文档或者开发一个软件,甚至可以写书。有本书叫《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就是搞网优的人写的,挺有料的。再比如说,网优会经常出差,看各种设备,各种环境,各种机房。如果你爱好摄影,可以把整个环境、设备、机房、天线全部拍下来,也许会很有用。还有有意思的,网优中很多小改动都可以形成知识产权,华为那么多知识产权,好多就是网优出来的。你一年写5个知识产权,三年以后试试找工作,薪水不会太低。这些都是学习。(呵呵,把好多招都告诉各位了,我自己就没得玩了)
再比如开协调会,或者评审会,里边可学的东西多了。牛人都怎么表达的?他们什么表情,强调什么?怎么写的PPT?老学老学,你就会这么牛。
所以学习就是对事物多角度的看待,翻过来掉过去观察,然后总能找到可以学的地方。


另外,学习是两个字组成,学是模仿,习是练习。我们罪恶的教育制度让我们学的太多,习的太少。那种填鸭式教育都是模仿。甚至有教数学的老师让学生回去背解题步骤的荒谬事情。所以有的学生上学时分挺高,到了工作里就坏菜了。教育体系的原因。以后有小孩别太关心他的成绩,关心关心他喜欢什么,然后好好培养才是正果。
你看工作当中,全是靠熟练,因为工作要讲效率。同样一个活,别人干一星期,你干两天,那你给企业创造的就多,日久天长,你拿的自然就多。那你靠什么就干两天啊,靠熟练。熟练就是习来的。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时间堆出来的。
那怎么堆时间呢,第2节不是说了吗?找兴趣点。没任何兴趣点的堆时间肯定很没意思。那兴趣点做习,那肯定越来越强,这就是你的强项,以后就靠它吃饭。
“那弱项怎么办,怎么通过学习来补上?”
总有朋友问这个问题,并佐以木桶原理来辩解,说短板决定木桶的装载。
什么原理都有个范围,木桶原理可不是用在个人成长上地。
在个人成长上是完全相反。
尽最大可能加长你的长板,短板就别考虑了。


沟通
不论你做什么,沟通都要学。
你没发现那些个沟通好的人都活的很滋润。那些个喜欢沟通的人都很自在。
这个社会是人群社会,而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人不是大老虎,大老虎可以独来独往。人不行,打从猩猩那会就是群居动物了。既然是群居动物,那就必须得沟通。所以人天生就要沟通。
那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沟通,喜欢一个人搞呢?个人感觉是小时候体验过什么了,就是受什么刺激了。否则人人都会沟通,你要是出国发现美国人就都爱沟通,爱表达。所以在中国混比在美国混容易,在中国你会沟通,那你很容易挣的多。在美国人人都会,没招了吧?
还是得强调,沟通跟你的性格没关系,不是非得外向的人才沟通好,内向的人就不行。也不是说沟通就是忽悠。做销售的基本功是沟通吧,但你发现没有那些真正销售做的好的人,其实说话并不多,也不见得性格就外向。还是那句话,别被成功学忽悠了。
内向有内向的优势,内向说明你更在乎自己的感受,道家讲真正牛的人都比较内敛,庄子讲过呆若木鸡的故事就这意思。你看比尔盖茨的面相,是不是挺内敛的。


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话用在工作里简直就是速成武功秘籍。
现在学科都是综合学科。专精于一处、而臻极致的人肯定能活的不错。但是还一种人也很滋润,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来自其他行业,而且是一用就灵,至少是客户满意。这就是它山之石。
记得C114有个爱立信的兄弟写诗写的好的,他就说他是做通信里边写诗写的最好的,同时是写诗的里边最懂通信的。两边吃的开。
所以该学的多了,学不过来。
时间:  2009-9-10 19:03
作者: crazyboya

不错,享受生活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
时间:  2009-9-10 21:52
作者: xiaozi1223

大哥读万卷书!写万字文!小弟虚心学习!
时间:  2009-9-10 22:11
作者: x971419

原帖由 瑞士军刀 于 2009-9-8 19:09 发表
看了本版很多职场人的经验之谈,有的属于纯传销式的忽悠(本人也参加过类似的老鼠会,很容易看出来);有的是借人之口;还有的是抱怨。人都有发表的欲望,我也谈谈。
       在通信行业里混迹了十年,只做到部门的中 ...



不知道你的"如果我们在晴朗"到"或者热寂。很叔本华吧"是不是你自己写的,极似我三年前给一篇关于人力资源矛盾的文章做的注.怪啊!注本身找不到了,可惜.

你说的1.目标和意义这一段,在我所写的论中,归结为"经验论",指做事无论成败,或无论周围的他人它事做事成败,再或任何消息和新闻,哪怕生活中细微的瞬间,更何况经历许久的事,哪怕是败,最终也归结为经验.
且有另一个观点,即是演进"成者王,败者寇",成者不能从成事中汲取经验累加能力,没有高瞻长远,从全局来说也是败事.败者如果能做到这些,即是成者.但前提是将这些汲取的东西利用上,或传给下一个做事者.
所以目标和意义,在我来讲,即是经验的总结,而不是享受过程.过程只是经验汲取的一部分.

你说的2.兴趣.可以说在我的"天赋论"中.到现在位置最为害人的,还是这些年的教育.很少有人或有家长最后归结去找你所说的g点,也就是我的"天赋论".想追寻g点,几乎还是要在少年时代之前,靠家长指引,如果父母没有这方面能力,后天要花大力气自己去发掘.对于现在我所工作的原网通公司,管理者必然是没有能力去挖掘人的潜力,埋没人才和发掘人性是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关于你讲的目标,在这个变化极为令人惊愕,很难有人掌握规律的现实社会中,是很难确定的.想想十年前我认识的中年人,现在都快五十了,他们一生的目标几乎都错了.同时在十年前认识的二十几岁的人,也同样没有一个在快四十的时候记住当年的"目标".这要分两点讲
一个是我的"规律论".发现事物运行规律,仿佛是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但"起源论"作为"规律论"的第一要素,就要好发现的多.通过事物本质来掌握规律,似乎是可以锻炼的.人生目标在我看来,需要确定你目标的本质,在掌握目标的规律,最后就可以实现目标."规律论"本身是为掌握你所说的"10年后"所存在.如果成功学真的存在,那想当然的解释为,成功学就是掌握人和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且从掌握到掌控的过程.

过程,是从掌握到掌控
目标,是人和事物到达一定阶段所经历的规律
目标之前,就是目标的本质和起源

担忧和恐惧,就是对"规律论"不能掌握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任何人都会担忧和恐惧,就算亿万富翁并且被宠的子女,也会担忧和恐惧.当然这个举例有点俗,说白了这是在任何人心中存在的.如何发现本质,如何寻找源头,如何掌握人和事物,如何掌控人和事物,最终从过程总结经验,再去不断发掘源头,掌控,再总结经验,这就要说到学习了.



关于这位仁兄的学习讲述,我首先有个疑问...华为是国企么?无所谓了,无伤大雅.
    这里我举个例子.在2002年11月,华为工程师写过一篇小论文,大概是应广州局外线查修员的要求.一篇简单易懂且严谨的,关于dsl线路维护的东西.我本来想好好表扬下这篇文章,不过我想这里干过这工种的人都看过.这篇文章只要是管他电信网通查修员,哪怕花一个月时间反复学习理解,现在dsl业务哪至于是这种局面?
    同时更浅显易懂的一本小册,我们市公司发的dsl拨号业务的一篇外线工作手册,上面详尽且非常通俗的描述dsl业务各种无法通信的原因和解决手段.就不说看看复杂点的,需要有点通信专业吐血的"通信系统原理"基础,这本小册初中生我看都能看的懂.结果怎么样?现在这本小册最少我知道七八十个线务员,给了全不知道丢哪了.
这就是学习氛围,没有.公司目前的氛围就是,跟A处好还是跟B处好有利于工作还是发展之类的.

这就说到沟通.大家沟通都在酒桌,都沟通怎么喝怎么赌了.沟通技术?没有的事.沟通哲学问题?谁扯那工夫.沟通工作?谁也不敢讲,因为大家都在混.大家说话互相之间很少说实话,酒话居多.
火影忍者里有句话,是一个时代叫做"人与人互相理解的时代",我想太遥远了.最少在我的"自制论"中,人与人互相接触交往,首先做到"自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沟通,教化都无法进行,还怎么去感染别人一起学习进步呢?这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还是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翻译一下,就是学习而又实践,这是多么精彩的人生啊!如果人生总在不断学习,智商就会保持年轻.如果不断实践,就会不断与人和事物沟通,情商就会保持高昂.如果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就会不断遇到挫折,不断碰钉子,不断吃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再学习,在研究问题,再沟通,再实践,解决一个有一个问题.其实我认为精彩的人生就是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你说出任何一件事,无非就这三步.你们想想天天发生的事,难道不是么?

我非常重视实践.我们生命是有限的,学习这个东西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徒劳无功啊!实践,也只有实践做到检验.

有位c114网友说的好,正常人(指管理层)不会割掉自己的小jj的.还有位网友说,这就是社会的缩影.
在这个变化而又动荡的社会中,不锻造自己,就会被当作废铁.不断锻造了自己,可能会被当作废铁,却也多了分会被当作精钢的希望.




我也曾是,将来还会是这里抱怨群体当中的一员,但仍不能改变我确实是一个愿意讨论哲学问题的人.不亦悦乎?

[ 本帖最后由 x971419 于 2009-9-10 22:14 编辑 ]
时间:  2009-9-10 23:17
作者: guxiong108

工程啊!!!!!!!!!!
顶一个!
时间:  2009-9-12 12:49
作者: longyue1022

受教了
感谢分享
时间:  2009-9-12 21:01
作者: yongjian

谢谢,受教啦
时间:  2009-9-12 22:05
作者: xiaoguopla

我顶你!!只有懂得珍惜过程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
时间:  2009-9-12 22:22
作者: 都是你的错

这篇文章要好好琢磨一下,呵呵
时间:  2009-9-13 15:24
作者: dft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受教了,学到不少东西。
期待LZ的进一步发言!
时间:  2009-9-13 20:13
作者: nqzxf

我也是一个享受过程的人,我觉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交到朋友,或者交不到朋友,但是可以让很多人乐乐呵呵把一个项目做完
时间:  2009-9-14 13:24
作者: w1w2w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9-9-14 18:47
作者: 瑞士军刀

最近忙几个项目,同时有些内容的写法还没琢磨清楚。

后边在考虑讲点实在的。这里做一个批注。

之前讲的意义和价值啊、兴趣啊、目标啊、学习啊什么的其实都是“道”这个层面的。
其实,很多迷茫的人的问题都偏重于“术”这个层面。
术得靠道的指引,否则有了术,干半天,发现实现的都是狗屎,那就很悲哀。



后边将把更多的感悟放到“术”这个层面,讲点可操作的,但是肯定还得结合“道”。

后边会就自信、人际关系、通信职位、技术和个人品牌谈谈个人见解。

敬请期待,不容错过

ps,有人说就是想挣钱,挣钱可以过美好生活,可以买房子,开车子,出去旅游……。
赚钱这个问题,我也没想明白,我也想实现财富自由。
估计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就真升华到佛的境界了。
时间:  2009-9-14 23:28
作者: fptelen

很期待啊。楼主快写。
时间:  2009-9-14 23:37
作者: 瑞士军刀

5.自信
       在C114发的帖子里很大一部分都显示自己不自信,迷茫,不知下一步怎么办,……
       自信这个词有意思,我一直以为它是个褒义词,然后觉得自己应该自信,觉得别人不自信时很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己不自信时也很反感自己。但当我看了李子勋写的一篇文章以后,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自信是中性词。
       自信的反义词是自卑,自卑同样也是中性词。
       有人说,“要自信,但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这话说的跟放屁没什么区别。因为你根本没办法把握自信跟自负的度。
       所以自信,就一定表明自己的控制。关于控制我已经说过了。控制跟恐惧是一起的。自信,表明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控制好这件事这个人。而实际上你知道你自己也不过就是200多斤一个动物,说来说去还是上天控制了我们人自己。很多自信无非都是自我的幻觉。
       而自卑就很好,自卑表明自我觉察到,我们自己有时是没办法搞定事搞定人的。实际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敬畏感才能让人类不把自己玩死。所以自卑是内敛的表现,孔子讲不敢为天下先,道家讲“心斋”,都有点敬畏的成分。
       又说回心理学了,很自信的人心里往往藏了巨大的自卑,这两种对立的情绪往往同时出现在自己的心里。他们害怕不接受这种自卑,所以搞出一幅自信的面孔,结果极具破坏力。比如希特勒。
       最好的方式是觉察自己的自卑,承认他,找到原因,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接纳它,然后自卑也小了,自信也小了,但人本身却精神了,快乐了。这种状态叫“无执”。
        上边说的都是情绪的调整。

       当我们做了这种调整之后,心理就会很强大。你的影响力也就会产生。之后是操作的事情。

       对事物的信心来自经验,有经验的人知道事物的规律,他不盲目的控制,而是按照规律做事。
       经验和阅历、见识往往都是建立信心的好东西。
       经验怎么来的呢,前边讲了,来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练习之后时间堆出来的。
       那为什么有的人能习来,有的人不行呢?
       因为练习是从尝试开始,这带来了个人的改变
       而伴随改变而来的,是痛苦
       有了痛苦,我们就逃避
       逃避自然不会有经验了。
       还有一类人,痛苦来了,扛住,克服,战胜
       终有一天你扛不住的,因为痛苦来自你本身。扛谁呢?跟谁较劲呢?你自己。
       正解还是觉察接纳
       接纳改变所带来的痛苦,痛苦也就只是一种体验了。
       相比那些真正不幸的人生而言,工作中经验习得的痛苦又算的了什么?
       之后还会继续专注,专注是很厉害的武器,不疯魔不成活。
       专注与自我觉察的交替体验,经验就会出现。

       所以,当我们自卑时,觉察它并接受它,自卑和自信本就是水和鱼的关系。
       当我们需要通过经验而自信时,接受过程的痛苦。
       经验往往是这样的,你经过长时间的习得,自己并不知道已经拥有,只是突然某一天,别人会告诉你在某些方面很强啊(比如沟通、开发、优化),此时你已经炉火纯青了。
       什么?想要臻至境?又执着了不是?又跟自己较劲了不是?

[ 本帖最后由 瑞士军刀 于 2009-9-14 23:45 编辑 ]
时间:  2009-9-15 11:38
作者: flying1688

好贴
时间:  2009-9-15 13:39
作者: 网通169001

最令我感动的帖子
时间:  2009-9-15 13:44
作者: 网通169001

不知道怎样为你加分
时间:  2009-9-15 13:52
作者: kongjun     标题:

通信的都不能长时间啊
时间:  2009-9-15 14:21
作者: alexdream1

很受鼓舞啊,受教了
时间:  2009-9-15 14:59
作者: huafeng123

读了之后,有些感悟
时间:  2009-9-15 15:00
作者: sudysu

接纳
时间:  2009-9-15 15:16
作者: pxy1900

做个记号  慢慢学习
时间:  2009-9-15 15:20
作者: 家园副管05

原帖由 网通169001 于 2009-9-15 13:44 发表
不知道怎样为你加分


我知道,点击右上角的我要推荐
时间:  2009-9-15 15:33
作者: nqyao     标题: 实用性很强

明白了
时间:  2009-9-15 15:38
作者: wang_kx

强悍,分析的很好,感受很多。。谢谢分享
时间:  2009-9-15 15:58
作者: 670793386

一切在于控制,只有有序的人生,才是美妙的。
学会控制就走上了天堂,天堂不是地方,他是一条路,寻找在路上的感觉吧。。。。。。。。。。
时间:  2009-9-15 16:19
作者: 狂奔的蜗牛

学习了,决定多看几遍。
时间:  2009-9-15 17:14
作者: x971419

自信和自负,这是任何问题中都存在的如何制衡的问题,过犹不及,不过也会不及,这里涉及到我的两个理论,时空论和制衡论

时空论涉及到的,就是在做事时到什么度,要在时间,空间这些环境,以及由人和人性创造出的人文环境,以及由人文环境改变过的时空环境,去考虑度量.时空论自古至今都是人们想尽量控制住的东西.就像自信和自负,在做一件事,思考一个过程中,到底这样做是自信,还是自负,要看每一件事涉及到的人文环境和时空环境,这是发现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控制这些环境因素,也可能无法控制,顺其自然;最终就是解决这件事在所有环境基础上,到底做到什么度.

如果对于一个线务员来讲,很多时候都要定性到底是用户终端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业务问题.这里是自信好呢还是自负好呢?我觉得是谦虚好.相信线务员都会认可我吧,谦虚会得到客户的尊敬,以及从客户那里吸收到自身缺少的知识,在HP的管理学问中成为从睿智的客户那里学习.得到了人力资源,又得到了学习资源.这在做事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根据客户本身的"人性"问题,再看时间环境和地点环境讲话做事,能做好是不容易的.企业总宣扬要态度好,我可以这样讲,像三孙子一样态度好却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就是服务态度恶劣,要我来判断属于推诿狡辩.
那谦虚是什么?谦虚有时会被人看作是自卑,谦虚把握不好度,一样不是好事.

说到时空论,人性论,制衡论,想把握这些事,归根结底就是要多做事.做事就是做人,在每一件事上磨练自己,这就是楼主说到的"练习".
习,是学习的一部分,跟学一样.目前的教育手段都是从小学,长大习,我觉得晚了.从小不去实践,长大也不会养成实践的习惯.这跟从小不学习,长大后脑袋秀逗一样可笑.总说刚毕业的学生眼高手低,其实大可不必埋汰他们,他们知识欠缺"习"的机会.但以后的路如果自己不去实践,那就是自找苦吃了.

楼主所说的逃避,也仍然在制衡当中,我觉得有时当逃兵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也是为了未来的出拳而向后缓冲一下.

学与习,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是人一生当中锻炼精神,增加精神的"量",以包容更多事物.海之所以大,是因为吸纳了百川.<<尚书>>希望把这种自然现象,想象成人的精神.
时间:  2009-9-15 17:38
作者: x971419

讲到人际关系,我有几个原则,比如

比如这个世界没有和平,只有合作.要么合作,要么争斗,从事实角度讲,这就是本质.

比如孔子这句话吧.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喜欢并赞同.

比如爱.什么是爱?如果说爱情的爱,我觉得愿意生死与共的才是真爱;做事紧要顺序,先家后业的,也是爱.

比如什么是同学?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我觉得同学就当交流学术和经验,不管学习中还是毕业后.同学是最容易形成"朋党"的人力资源.

比如说道人力资源,社会上你尊重别人,别人尊重你.你尽力为别人做事,别人尽力为你做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人力资源.当然,与通道而行之的人,必然是同道中人啊.即使不能或干脆不愿一起做事,那人与人之间也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尊重,不是简简单单就学的会,做的好的.

比如对待父母,我认为,孝而不顺,且不可顺.顺是什么?顺从可不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做事的原则哦!有问题当解决,而不是顺从,不管是谁.那什么是孝呢?孝就是爱的一种,是在思想中最有分量的爱,是更高于爱情的爱,这种爱不包括顺从,是余世维先生讲到"紧急必要"做事原则中,最紧急而又必要的爱.

比如对待朋友,相信大家很多都看过friends.细细品味,那种朋友之谊,在点点滴滴,而不是杯杯瓶瓶.

txrjy这里,对待客户要如何呢?这里不需要爱,不需要友谊,这里更多是服务,我们该给予的给予,这是企业做事和个人做事的能力和尺度,这个话题是企业中运营管理要提到的.如何对待客户,还是喜欢HP某篇宣传中说道的,我理解为,和客户建立互相学习并给予帮助来获取利益的关系.



还是楼主高明,等楼主写完,好引导我的思路去继续写吧.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