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20-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8 15:3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云计算其实就是“网络即计算机”这种理念的一种实现: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本地计算终端,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所有的计算资源只集中分布在全球各处的几个大型数据中心之内,所有的终端都连接到这些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是网络中最为关键的节点。
对于云计算,大部分人都承认,其改变了传统的IT交付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数据和流量都开始集中在数据中心内部,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正在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倾斜。对于这种现象,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数据大集中。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金融行业的业务处理之中,而今,数据集中或者数据整合的趋势已经开始向众多行业进行拓展。虚拟桌面的应用,无疑就是最好的佐证之一。
数据的集中处理,也就是将大部分的数据处理工作全部交给数据中心。毫无疑问,无论是从成本节省的幅度还是可管理性上,都要远远高于将业务数据留在本地客户端的做法。然而,这却对数据中心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流行,这些节点面临很大的数据交换压力,由此推动了核心交换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为了能够支撑起云计算的架构,我们在未来还会见到交换规模更为大型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这一市场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计世资讯高级分析师丁震表示。
云计算之于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就好像是在一壶温水下点起了一团旺火。
核心交换机哪儿变了?
就拿2012年6月华为发布的产品华为CE12800数据中心交换机举例。
1.数据中心网络的技术路线
八年年,业界对与数据中心网络的技术路线,存在很多争议。最主要的有两大流派:稳健型的“二层派”和颠覆型的“一层派”。“二层派”的思路是在传统网络架构上进行优化,核心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具备独立功能,Spine+Leaf的模式来组网,基于通用的标准协议实现互联互通。“一层派”的玩法比较激进,裁剪接入交换机的功能,只把它们作为“端口扩展器”,这种“子交换机”不能独立工作,需要一台功能强悍的“母交换机”来配合。“子母”交换机组合起来,变成一台超级交换机,这就是当年很火的“一层架构”。最终,华为选择了“二层”架构,保持系统的开放性,给客户选择权。
2.正交架构
我们知道,交换机的板卡,主要分为三大类:主控卡、线卡、交换网板。主控卡相当于交换机的大脑,线卡主要提供各种不同速率的端口,而交换网板则提供线卡间高速互联的能力。如何把这三种板卡“物理的”连在一起呢?需要一个载体,这就是背板,在“正交架构”出现之前,主流的架构是“无源背板”技术。“扒开”这种交换机瞧一瞧,我们会发现,各种卡都是插在背板上的,大家通过背板这个“中介”,完成彼此的连接和互通。
这种架构是过去的主流,但随着数据中心交换机对速率和扩展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弊端就表现出来:要想实现超高速的数据传输,链路要尽可能短,尽量减少中间路径,故障点越少越好。如果能不绕道长长的背板,而是让线卡和交换网板直接连接,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瓶颈。于是,就有了划时代的正交架构。
拿CE12800举例,所谓正交架构,就是前面的线卡和主控卡横着插,背面的交换网板竖着插,两者相互垂直,板卡相交的地方采用“正交连接器”直接相连,不再通过“漫长”而“坎坷”的背板走线。这种方式,距离更短、故障点更少,能够搭建起超高速通信的“立交桥”。
3.在软件上的变革
业界首个实现集群的业务通道和控制通道物理分离,可靠性更高;
业界首个将“1虚多”虚拟比实现到16的数据中心交换机;
业界首个在同一平台实现CSS集群和M-LAG技术的完美组合;
拥有归一化软件平台,使得一套板卡可以支持所有软件特性;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应用的涌现,存储(存储介质从HDD到SDD/NVMe)和计算(CPU到GPU甚至AI芯片)性能都得到了百倍提升,数据中心网络也需要更大带宽和效率支撑AI业务。400GE光接口已经开始踏上数据中心交换机的舞台,随之而来的,则是在功耗密度、高速互联、硬件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挑战。
而现在,数据中心交换机新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准备推动新的AI时代。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3 20:21 , Processed in 0.11220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