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12-11-962

通信理论技术专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0 20:35: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ICIC/SFR是华为提出的LTE三大基础特性之一, 其他两个为MIMO和FSS.ICIC的主流技术手段是软频率复用:系统频段划分成三个或者更多的部分,一部分用一个高的功率门限, 用于整个小区. 其他的设置相对低的功率门限, 只用于小区内部. 软频率复用的技术本质是, 牺牲小区边缘的可获得带宽,带来SINR的提升. 从信息论可以证明, 复用因子为3的情况下, 小区边缘的频段可以实现正交, 能够获得最大的小区边缘容量. 也就是说复用3和复用1比较,虽然带宽只有1/3, 但是获得的SINR的提升能够弥补带宽的损失, 从而获得容量的增益. 但是LTE的外场实验结果却不是很理想。
SFR方案很简单,无非是划分成两个频段,用高低功率发射,LTE产品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外场却看不到稳定的增益。 问题在什么地方? 是SFR方案有缺陷么?
LTE R8下行有CRS和PDCCH,也就是公共参考信号和下行控制信道。这两个信道用全功率发射,并且CRS同时也作为测量用信号,全时发射。 在做ICIC的时候,只降低了PDSCH的发射功率, CRS和PDCCH的功率不能降,对邻区的干扰依然存在,而且还很大。这种干扰的作用与网络配置有关系。如果配置成同步网,相邻小区的CRS和PDCCH就互相撞起来,带来信道估计误差和信令错误。信道误差被引入到数据解调,形成间接干扰。如果配置成异步网,CRS和PDCCH就会打在邻区的PDSCH上,形成直接干扰。因此,目前的LTE产品实现,只是在形式上采用了SFR的方案,在降低了了小区边缘的可获得带宽的同时,而由于CRS和PDCCH干扰的存在,SINR的提升不足以弥补带宽的损失,这是问题的所在。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业界已经注意到了CRS和PDCCH的干扰问题,目前标准正在进行的CSI-RS和ePDCCH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那是R11以后的事情了。即使通过CSI-RS和ePDCCH解决了问题,还要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R8的兼容性,因此在R8的协议框架下解决才是根本之道,能否做到呢?
答案是能,而且很简单,就是采用多载波组网。SFR可以把一个载波划分成三段,也可以使用三个载波,在物理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如果用一个载波组网,就存在R8的标准限制,无法解决CRS和PDCCH的干扰问题。而采用三个载波组网,每个载波的CRS和PDCCH功率可以独立控制,可以和PDSCH一同降低功率,因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解决方案。同时,PDCCH也采用了SFR方案,其容量问题也得到解决。
对于多载波组网会有两个质疑:一是峰值速率问题,二是频谱效率问题。 如果运营商本来就规划了三个载波,如香港,是不存在峰值速率问题的。 这个问题发生在本来只规划了一个20M载波,如果划分成四个5M的载波,在UE不支持CA的情况下峰值速率就会降下来,会不会影响到运营商的宣传? 其实圈里人都知道,峰值速率只是一个宣传噱头,在实际场景当中发生的概率不超过万分之一,我这样说已经很保守了。既然是一个不会发生的噱头场景,继续采用就是了,如果要求证,就让他到某个屋子里面去体验峰值速率就好了。 第二个疑问是多个载波之间的保护频段会不会带来频谱效率的降低。我查了LTE协议,在5M带宽以上,可用PRB的数量是与带宽成正比的,也就是说,LTE标准的基准假设是采用等Q值的滤波器,也是符合一般性的理解。因此这个问题也不存在。
LTE在设计之初就定位成一个宽带系统,支持10M,20M的系统带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个载波实现组网已经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多载波组网是一个被抛弃的过气技术,成为一个思维死角,这也是为什么LTE产品线多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当然,最重要的原因的还是没有理解SFR的技术本质。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4 06:30 , Processed in 0.23369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