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将

注册:2005-7-7

爱心徽章,06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4 09: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即时通信,俗称网上聊天,正在步入企业市场,但是目前的公共即时通信平台并不能满足企业级需求。

“转正”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02年10月,Yahoo发布Business Messenger;

2002年11月,AOL发布Enterprise AIM Services;

2003年5月,Sun发布Sun ONE Instant Messenger;

2003年9月,IBM将Lotus Sametime集成进其新发布的Lotus Notes/Domino 6.5中;

2003年10月,MS发布Live Communication Server 2003。

以上产品全部定位于企业级IM服务器。IM,英文全称为Instant Message,权且翻译为即时通信。我们对它应该并不陌生,其实就是QQ、MSN之类的在线聊天工具。现如今,在互联网上被大量用户使用的IM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扮演供人娱乐的角色了,它正在大踏步挺进企业级应用市场。据来自IDC截至今年10月的数字,目前全球有6500万员工在工作时间使用IM交流。到200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5亿。IT厂商们自然不会对这个趋势视而不见,于是才有了篇首的不约而同。其实,除了这些IT巨头外,还有很多公司投身于此,希望在这块市场上分一杯羹,比如腾讯就于2003年9月发布了QQ服务器的企业级版本RTX。

实时协作

上个世纪90年代,四位以色列籍年轻人推出ICQ,IM首次出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IM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在中国,也培养了腾讯公司和OICQ网络文化。如今,IM已经不只提供简单的文本聊天功能。比如,MSN提供语音/视频聊天、传送文件、发送Email、多人聊天、在线感知(Presence Awareness)等等功能。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IM已经和www、Email等并列成为网民们最喜爱的网络服务之一了。

那么这种面向个人的、用于朋友在线沟通的网络服务又怎会和企业应用搭上关系呢?企业讲求效率,企业讲求合作。IM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两个目标。员工们可以通过IM的多方聊天功能召开在线会议;在IM会议室,某人可以加入或离开会议而不用担心影响其它人;随着会议进程的需要,可以随时邀请相关人员加入会议。这种IM在线会议不仅增加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会降低传统会议产生的种种成本。IM的另一功能——在线感知,让IM用户的状态(比如在线、离线、离开座位等)可以显示在网络上。通过在线感知,员工可以实时获知其同事是否在线,从而方便下一步动作。

企业级需要管理

其实,IM之于企业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由IM是为个人服务而产生的事实来决定的。比如,员工们利用IM闲聊时,会不像使用电话那样容易受到监督,因此IM闲聊会降低工作效率。再比如,很多员工在公司的电脑上安装了MSN或者QQ后,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原因是这些公共IM平台一般不对过往数据加密,员工在利用它们进行工作交流时,很可能导致公司机密外泄。另外,由于大部分企业防火墙产品尚未支持对IM消息扫描,结果会给病毒创造可乘之机。目前,已知的针对即时信息的蠕虫已经多达十几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企业正在寻求在自己内部构建专用IM平台,以便对IM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企业级IM服务器,管理员能够监视员工使用IM的流量和时间,并且可以根据身份认证机制控制员工使用IM的权限,比如限制一些用户在某时段使用IM,或者禁止某用户使用IM传送文件等。企业级IM服务器支持对消息内容加密,而且还可以根据管理员设置的规则过滤消息内容。当企业内部IM平台与外界连接时,企业级IM服务器还会对外界消息进行病毒扫描和垃圾消息屏蔽等操作。

在美国,金融证券行业的员工已经大量使用IM与同事或者客户进行交互。由于行业特殊性,SEC(美国证交会)和NASD(证券业协会)要求IM消息100%被保存,以备日后需要时查询。类似需求在政府、医疗保健等行业也存在。企业级IM服务器会保存所有消息,并且对外提供方便的查询检索接口。而且,消息归档库支持按公司部门分类,以防止越权查阅的现象发生。

基于这些企业级的需求,微软、雅虎、AOL以及中国的腾讯等IM运营商,纷纷推出IM服务器的企业级版本,而一些传统企业级应用方案提供商,比如IBM、HP、Sun、Oracle等,也在各自的产品中集成进IM功能。

除了这些产业巨头以外,巨大的IM管理市场也培育了许多专业的IM管理厂商。这些厂商的产品可以外挂至大公司的IM服务平台,从而为企业用户提供IM管理解决方案。IMlogic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它的IM Manager产品可以管理来自微软、雅虎、IBM、AOL以及Jabber等等公司的IM平台。
互联才能做大

早在个人级IM时代,用户就已发出要求IM运营商实现互联的呼声。但是出于商业利益的原因,此需求并未得到全部运营商的认同。然而,当企业拥有自己的IM平台以后,如何将这些IM平台互联,以实现跨企业的即时通信就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通过协议,可以实现不同厂商的IM服务器和客户端互通,IETF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但是,协议制订的过程往往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还与各厂商的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厂商们为了各自利益相互讨价还价,协议成熟尚待时日。当前,在IM领域有两个主要协议在竞争,SIMPLE和XXMP。SIMPLE,SIP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Leveraging Extensions,是SIP协议关于IM的扩展。因为此前SIP协议被广泛用于IP多媒体实时交互领域,SIMPLE将使IM能够与现存的大量SIP终端兼容,这是它一大优势,并且SIMPLE得到了微软和IBM等大厂商的支持。而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始于开放源代码IM平台Jabber。XMPP基于XML,全球有20万个IM平台支持XMPP,有1000万人使用。简单的接口加上坚实的用户基础是XMPP的优势。

由于两个标准相持不下,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各IM厂商正在寻求通过IM网关的方式完成互联。比如,路透社已经就平台互通问题与IBM、微软、AOL等厂商达成协议,这就意味着路透社的IM用户可以与上述厂商的用户同时进行在线交谈。路透社在互通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增加了人们的信心。目前,业界各家公司正在积极开发相应的项目。

如果我们清楚Email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IM目前正在沿着当年Email走过的道路前行。一样是企业在内部部署,一样是标准不统一,一样是通过网关完成互联。当SMTP协议出现后,Email才真正得到迅猛发展。所以,IM要想做大,统一标准势在必行。

外包是下一块蛋糕

个人级IM时代,IM的开发和运营集于一身,像人们所熟知的微软和MSN,以及腾讯和QQ。目前,绝大多数个人IM用户是不付费的,IM运营商看重的是由庞大用户群所带来的潜在价值。步入企业级时代,厂商们将盈利的希望寄托于向企业销售IM平台。当企业购买了这个平台后,也就意味着它即将扮演起IM的使用者和运营者的角色。而作为运营者,根据来自Email的经验,企业在IM平台上的花费将不仅仅限于初始的购买费用,维护升级、员工培训等等都将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支出。这笔庞大的费用将迫使企业考虑将IM外包。一份来自Yahoo的报告表明: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将IM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将比自己独立运营更合算。

另一个促使企业级IM回归的原因来自即时通信的跨终端跨网络发展趋势。即时通信从出生到现在,已经从简单的纯文本通信发展为融文本、语音和视频为一体的通信。而且一些IM运营商已经实现与电信运营商的互通,比如AOL日前就和Sprint达成协议,允许AOL的IM用户和Sprint的3G手机用户互相传送消息。随着3G的普及和移动网上数据业务的增多,PC、手机、PDA等多终端相互即时通信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企业级用户更是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企业本部与跑外员工之间的联系。为了实现这个需求,那些独自建设IM平台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电信运营商打交道,这又为企业增加了一层管理IM的麻烦。如果将IM业务外包,企业就不必再为此事劳神了,专业的IM运营商将为它们打理一切。据悉,中国电信已经亲自操刀上阵,建设面向企业级用户的IM平台VIM,预计明年会推出。相信如果IM运营商将上文提到的种种企业级需求一一满足, 让企业放心,这块市场一定兴旺。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7 06:20 , Processed in 0.13993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