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将

注册:2005-7-7

爱心徽章,06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0 09:3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国电信行业一直保持两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中成长最快、最富活力的行业;固定通信网用户和移动通信网用户超过3亿,成为当今世界上成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电信市场之一。截止2004年6月,全国累计发放的各类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已经超过了11000家。其中,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跨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达301家。如此众多的经营数量,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电信增值业务的繁荣与兴旺,说明了投资者对增值电信市场的看好和期望。

  但与基础电信市场相比,我国增值电信市场仍然非常脆弱,没有进入良性的健康的持续发展的轨道中。目前,我国有500多家持有ISP经营许可证,但是真正从事网络接入服务并形成预期规模、获得预期收益的公司,数量很少;即使形成一定规模,但获得预期收益和健康现金流的公司少的可怜。尽管短信业务、彩铃业务、网络游戏给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带来一支“强心剂”,但并不能改变增值电信业务服务商所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压力,面临着“运营模式”的艰难选择。


  一、增值电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诺基亚最近公布了针对电信业界41位决策者和40位业界专家的调查报告,几乎所有专家都承认电信市场的未来取决于增值业务,但也指出对人类(信息)行为研究和对电信需求的开发要比所想象得要复杂。至今,寻求一个可能成为“杀手锏式应用”(Killer Application)的电信增值业务项目非常困难。因此,有专家(如王煜全博士,Frost & Sullivan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认为电信增值业务正在遭遇“长坂坡”。

  市场特点一:增值电信业务成为基础电信运营商维持或提高ARPU值的重要手段,增进其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现有管制政策和价格体系下,增值电信运营商步履维艰。

  非基础电信业务服务商原寄希望于以宽带增值业务为主导的固定增值业务为增值电信市场发展核心业务和盈利点,这一信心和耐心逐渐丧失;而基础电信运营商却在增值电信业务发展中获得了较大收益,成为提高ARPU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值电信业务服务商来说,目前在固定网络上的增值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方面似乎还是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增值业务,增值业务的差异性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另一方面,固定增值业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多固定网增值业务的推出往往是电信运营商市场推广和营销的手段,通过与资费、网络互连、网络接入与其他业务的捆绑,推出不同的新的服务组合;即使是增值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新的增值电信业务(或组合),基础电信运营商也会利用其在基础电信网络和基础电信业务的优势,很快进入这种新的增值电信业务并获得市场优势,或者按照现有的网间互联和结算,也将获得新的增值电信业务收入中的很大比例。IP电话发展史就可以说明这点。

  一个难以接受、难以解释并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增值电信业务越来越复杂,用户的需求满足度越来越高,用户使用增值业务的次数和种类越来越多,应用时间越来越长,但运营商收入没有实质性的增长。曾经引起人们困惑的“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再次在相关领域出现:“进来的人想出去”,增值电信业务被视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外面的人想进来”,把增值电信业务视作“奶烙”。

  相比之下,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获得了巨大成绩,居于增值电信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信”,经营范围包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西、重庆、四川等十省(区、市))2004年中期报告简要公布,前半年因特网业务收入达66.02亿元人民币(比同期增长51.6%),占总收入8.2%(较同期增长2.4%);宽带用户达1089万户,较去年年底新增366万户,保持在宽带市场的主导地位。从中电信2003年报详细数据看,“增值及其他电信业务”收入项占总收入的6.6%,约78.17亿人民币;窄带拨号上网所带来的本地话通量为527亿分钟,较2002年下降26.6%,其中其它ISP用户带来的本地通话时长为142.05亿分钟。增值电信业务发展增进了基础电信运营商所承担的网络接入、电信流量长途传输、网络元素出租的收入。

  市场特点二:增值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客户资源和内容资源重要性凸现,并被资源控制方的关联的增值电信服务商瓜分,导致增值电信市场难以形成的骨干企业和规模经济。

  从业务角度看,以短信和电话信息服务业务为主要发展热点的CP(包括原来的ICP)经营者是目前中国增值业务中的关注焦点和效仿的榜样。

  短信技术起初作为网络内传递控制信号的方式而设计的,很快就被移植到移动通信网上当作移动用户传递信息、感情沟通的工具。因特网和通信网融合促进了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短信、聊天、定制新闻、收看天气预报、参与竞答游戏等,形成了被业界称为的“拇指经济”。我国手机短信的发送量在2003年实现了快速增长,突破了2200亿条,其中中国移动2003年的短信发送量达到1700亿条,中国联通的短信发送量也超过500亿条,手机短信增值服务市场的规模超过200亿元。

  传统的增值电信业务--电话信息服务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电信2003年年报公布,电话信息服务业务全年实现通话量13.35亿人民币,较2002年增长了112.9%。例如,各种考试成绩的电话查询、列车时刻表、气象预报、电话聊天、参与竞答游戏等成为电信信息服务业务的内容,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和因特网逐步融合,业务逐步雷同并激烈竞争。

  短信和信息服务的爆炸式发展改善了许多门户网站和信息服务商的财务状况,他们对基础电信企业的依赖性日益增强。2004年信息产业部《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赋予了在“短信息产业链”中具有龙头地位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一要中止没有信息服务许可证的信息服务经营者的接入;二要建立约束机制,加强信息服务经营者约束和在服务商违约的责任。例如,搜狐在中移动中止合作一年的严惩后,2004年第三季度搜狐网无线增值服务营收同比下滑了30%,其他非广告业务下滑了21%,股价处在20美元以下,导致搜狐网总裁古用锵辞职。

  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的控制者及其关联者可能成为增值电信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信息中心、协会、行业研究机构、统计机构以及其他信息控制者,设立相应行业的专业网站,并控制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信息发布权。规模较大、用户较多、分布较广、对某项(或多项)增值电信业务需求较大的集团公司也设立相应的企业网站。例如,中国手机气象短信用户已经超过600万,气象预报短信服务,成为一些网站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大网站的气象信息无疑都来自于国家气象局或省级气象局。国家气象局颁布《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其结果自然是将这块蛋糕收入控制囊中。以定制天气预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CP或ICP缺乏相应的实力显而易见了:信息资源匮乏、脆弱的盈利模式或者增加成本购买相关信息。

  因此,目前增值电信企业在规模上出现断档现象,中型规模的、具有综合经营能力的增值电信企业没有形成气候。市场上真正盈利的增值电信企业有只有两类,第一类是搜狐、网易等以增值业务起家的门户网站,且为数不多;第二类是拥有一定信息资源或/和客户资源、服务于非常明确细化客户群、难以成长起来的规模相当小的增值电信企业。

  市场特点三:随着新技术发展、网络技术升级和集成能力提高,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界限模糊。一些增值电信业务由于业务应用的复杂化、用户渗透率提升、市场规模增大和市场效益显著,悄然蜕变为基础电信业务,大量商业机会也变得模糊。

  基于IP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推升了通信网提供增值电信业务的能力,目前各种在开放的因特网上提供的增值业务逐渐引入到传统的电信网络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将使电信网络能更加灵活地提供各种业务,传统电信网络提供的基础电信逐步在因特网上进行商用,增值电信业务种类增多,出现所谓的“增值电信业务”与“基础电信业务”之间界限模糊,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融合和界限模糊。

  随着宽带技术发展,网络电话(VoIP)被普遍认为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并将对现有的语音业务运营格局和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本地网络电话或PC-PC的IP电话未列入2003年4月1日执行的新调整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简称“目录”)。网络电话的业务性质是目前监管政策制定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即宽带电话在电信业务分类中应该划为基础电信业务还是划入增值电信业务。如果列为基础电信业务,网络电话市场进入的门槛就抬高,网络电话经营许可证将向信息产业部申请并获批准。若宽带电话列入增值电信业务,市场进入的门槛将降低,更多增值服务商都有机会运营宽带电话,势必令通信网络投资、互联互通、号码资源、网间结算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变化;在市场格局上,较小的运营商也有机会和大运营商同场竞争。

  业务融合和界限模糊将导致增值电信业务对基础电信业务和电信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增强,导致电信主管部门对新电信业务管制加强。

  市场特点四:一方面,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将成为电信市场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电信产业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系统集成、网络维护、网络互联业务将会快速发展,增值电信运营商依附于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价值链,该价值链的竞争能力和其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关系的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增值电信业务及其服务商(包括虚拟电信运营商)是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增值业务是对基础业务的延伸与开发,增值业务的增长将会促进基础业务的发展,二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更多是合作共赢关系。增值电信业务处于电信产业价值链的下游,其典型特征是以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手段。一个完整的电信业务价值链包含电信设备制造商、支撑技术供应商、内容开发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接入服务供应商、应用平台供应商、电信网运营商等参与者,提供个性化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支持,并按照各自力量对价值从新分配。

  当前,基础电信运营商凭借其在通信基础设施、用户规模、业务组合等方面形成的市场优势逐渐向上游或下游环节延伸,向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延伸,并在某些业务领域获得主导地位。例如,中移动以“移动梦网”构建业务价值链、运营模式和合作体系,中电信以“互联星空”平台提供开放的因特网应用平台,中网通与IDG合资设立增值电信业务公司“九州在线”,中联通先后与美国高通公司和韩国SK成立了联通博路公司和联通时科公司。

  基础电信运营商把增值业务运营商看作一种特殊类型的客户,而非合作伙伴。例如,接入中电信因特网的内容/应用供应商,委托中电信代收信息费是最佳的选择,需要付给中电信代收服务费和网络资源使用/租赁费;即中电信收益模式为接入服务费、代收服务费和资源使用费之和;中移动与内容/应用供应商之间采用信息费(15:85)分成模式。内容/应用供应商的信息费收取问题也是它们的头疼的问题。

  市场特点五:香港、澳门和外国投资者投资增值电信业务持谨慎态度,投资规模增长趋势减缓,甚至某些电信业务出现负增长。

  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所附服务贸易减让表中承诺,加入2年后,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中外合资增值电信企业,无数量限制,取消地域限制,外资比例不超过50%。分别自2003年10月1日和2003年10月18日起,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企业,经营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信息服务业务等5种增值电信业务,在合资经营这5项增值电信服务业务的企业中拥有股权不得超过50%,与内地合资经营这5项增值电信业务的企业无地域限制。

  当前,中国增值电信市场全面向外国投资者和港澳投资者开放,并未象以前所预料的大量外资涌入电信市场。相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我国电信政策体系完善,按照我国加入WTO议定书减让表中的承诺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违反外商投资电信业务种类、经营区域和股权(或股份)比例规定的投资受到清理。当前,外商投资电信业务的重点放在电信设备制造、专利技术交易、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研发以及新的电信业务开发上,而不是电信业务运营上。

举报本楼

本帖有 5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13:38 , Processed in 0.20324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