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列兵

注册:2011-10-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9 16:33: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层位于MAC层之上,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每个RLC实体由RRC配置,并且根据业务类型有三种模式: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确认模式(AM)。

对于透明模式和非确认模式,RLC实体是单向的,各自拥有一个发送实体和一个接收实体,独立地完成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而对于确认模式,RLC实体是双向的。虽然仅有一个实体,但却被划分为接收侧和发送侧来完成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功能。并且它们彼此是能够互相沟通的。
对于所有的RLC模式,CRC校验在物理层中完成。并将校验结果和对应的数据间接地传递到RLC层。




RLC三种模式的实际操作如下:

透明模式:发送实体在高层数据上不添加任何额外控制外协议开销,仅仅根据业务类型决定是否进行分段操作。接收实体接收到的PDU如果出现错误,则根据配置,在错误标记后递交或者直接丢弃并向高层报告。实时语音业务通常采用RLC透明模式
非确认模式:发送实体在高层PDU上添加必要的控制协议开销,然后进行传送但并不保证传递到对等实体,且没有使用重传协议。接收实体对所接收到的错误数据标记为错误后递交,或者直接丢弃并向高层报告。由于RLC PDU包含有顺序号,因此能够检测高层PDU的完整性。UM模式的业务有小区广播和IP电话
确认模式:发送侧在高层数据上添加必要的控制协议开销后进行传送,并保证传递到对等实体。因为具有ARQ能力,如果RLC接收到错误的RLC PDU,就通知发送方的RLC重传这个PDU。由于RLC PDU中包含有顺序号信息,支持数据向高层的顺序/乱序递交。AM模式是分组数据传输的标准模式,比如www和电子邮件下载。




RLC TM/UM/AM模式的性能比较
在现阶段,RLC层能够支持三种模式:TM/UM/AM。究竟选择那种模式主要取决于无线承载的QoS。对此简要如下:
TM/UM主要是为实时业务而设计。因为对于某些实时业务来说,主要的目标是要求最小时延,而允许一定的数据损失。为了满足这样要求,RLC必须支持立即递交。如果在实时业务中采用RLC重传,则由于无线接口和Iub接口存在较长的往返时延,从而在RLC中引起较大的时延,将会严重降低业务的QoS,同时也增加了额外的buffer开销。
AM主要是为非实时业务而设计,其特性与TM/UM不同。非实时业务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时延,但要求更高的传输质量。因此在AM模式中利用ARQ重传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于是AM RLC需要一些额外的功能和参数来实现重传,以提供非实时业务所要求的QoSRLC重传的代价是增加了时延。一次重传的时延不超过150ms
总之,对TM/UM/AM模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业务特性决定的。
 TM/UM:对时延敏感,对错误不敏感,没有反馈消息,无需重传。所以常常用于实时业务(如会话业务,流业务);
 AM:对时延不敏感,对错误敏感,有反馈消息,需要重传。所以常常用于非实时业务(交互业务,后台业务)。
但是,对于某些业务却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对时延敏感、要求立即递交、出错时不必重传但却需要反馈报告,以便了解状态信息。又例如,基于ROHC的实时IP分组业务(ROHC的具体内容RFC 3095PDCP),它虽然是实时性业务,但同时需要反馈信息来调整压缩算法。目前TM/UM/AM都不能满足这样的业务特性要求。因此,现在也有很多关于是否需再增加一种新的RLC传输模式来支持这样的业务的研究。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5 10:03 , Processed in 0.12171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