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2-8-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5 16:5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 王俊煜
  内容导读:通过开放内容平台做成一个大生态系统,王俊煜想清楚了,但他能做到吗?
  7月22日,在豌豆荚实验室大会议室,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正式发布了百宝袋功能。就像机器猫哆啦A梦从兜里能变出很多神奇的东西一样,他希望该功能也能给用户带来无限的内容。
  从2年前上线第一款产品至今,豌豆荚终于在手机助手软件领域找到了差异化竞争的灵感。新发布的百宝袋功能,直接开放了豌豆荚的内容接入平台,无论是软件应用还是其他互联网资源都可以通过扩展接入的方式,方便地在豌豆荚的平台上推广自己的内容或提供服务。
  这与之前91手机助手和腾讯手机管家等产品提供电子书、视频、音乐等下载服务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豌豆荚开放了内容接口,而竞争对手使用了固定的内容来 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百宝袋试图将豌豆荚打造成一个内容分享平台。通过用户及第三方开发者自身生成的海量内容,产生粘性,再不断吸引更多的用户,最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而手机助手软件本身就是手机获取内容的一个入口,被看作是新的管道。一旦这个管道聚集了最大的流量,那么这个入口的价值会更加庞大。
  曾经的高考状元、在谷歌(微博)工作过3年的王俊煜,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移动互联入口?
  生态化雏形
  5000万的装机量、20多亿的应用下载数。尽管没有中国市场的Android终端的确切数字,豌豆荚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已是不争的事实。“在Android系统的手机助手市场,我们毫无疑问是第一名。” 王俊煜自信地说。
  一直以来,王俊煜都试图通过对产品的频繁改造,获得自身的增长。其产品更新速度远远高于同类产品。就拿今年2月份发布豌豆荚2.0来说,仅在今年的第二季度,豌豆荚就发布了189项改进,平均每天的改进数量超过了2个。这些改进优化了用户体验,豌豆荚一步步地累积着用户的口碑。目前,豌豆荚有90%的流量来自于口碑。
  尽管口碑和用户规模已经不错,但是豌豆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来自最大竞争对手91手机助手的压力,得益于母公司网龙的应用程序商店——安卓市场和众多的游戏应用,91手机助手正积极的构建跟应用开发者共同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
  同时,随着Android手机终端数地不断攀升,大量资本涌入手机助手领域,其中就有着令创业者谈虎色变的腾讯和奇虎360。腾讯正将其手机管家与其他腾讯产品相捆绑;奇虎360则与91手机助手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容易被模仿的行业里,微创新不再是出奇制胜的法宝了。如何脱颖而出?只能通过商业生态系统来加强用户黏性。商业生态系统本质上是规模经济,能够引入更多的人流,人流才能够带来更多的现金流。从人流引到现金流,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和移动互联网公司关注的焦点。
  百宝袋便承担了扩展生态系统的重任。百宝袋的内容聚合功能,也扩展了豌豆荚经常提到的“广义搜索”的内容。普通网站内容的收纳,再加上此前的25万应用的收纳,豌豆荚越来越类似于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努力地团结各方面能够团结的力量。除了传统的应用程序商店,还包括独立开发者和普通用户。7月21日豌豆荚举行第4届Hack Day的编程比赛(每年举行两次),27支工程师队伍中有1/4的工程师来自其他公司。
  为了方便独立开发者,豌豆荚2.0版本才采取WebKit内核(开源的浏览器引擎)。除了能够大规模地支持HTML5语言,豌豆荚2.0版本让开发者只要用一行代码就能够让用户方便地获取内容。
  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豌豆荚的用户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户发现好的内容可以提交插件,如果通过了豌豆荚的简单审核,就会显示在百宝袋的用户界面上,豌豆荚5000万的用户都能够看到该内容。
  豌豆荚希望整个生态系统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Mall。除了应用商店和豌豆荚在互联网上搜索内容外,开发者可以直接提交内容。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内容,开发者也多了个推广自己产品的渠道。
  为了让用户在Mall有更愉悦的体验,豌豆荚正在进行页面图标的修改,让不同的APP图标在豌豆荚上显示出同样的风格,因为Android系统的应用并不像苹果手机上的应用图标一样呈现出四角锐化和有阴影的独特风格。同时,在应用推荐方面,豌豆荚也打算引入社交,让用户从好朋友的选择中去寻找有用的应用。社交的加入,最终将使豌豆荚的生态完整化。
  商业与隐忧
  从入口到完整的生态,王俊煜所做的豌豆荚,看起来越来越像时下很多移动浏览器在做的事情。对此,王俊煜表示,移动浏览器要的是流量变现,豌豆荚强调的是应用推广。这是指商业模式上的不同。但一个困境是,豌豆荚的商业模式还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
  “应用推广收入在未来应该是比较小的部分,选择权在用户手里,如果用户全部是看朋友推荐,那就不可能有广告。其实也不知道最终的收入是怎样的构成,但我们觉得目前的产品形态不是最有爆发力的形态。”这同样也是王俊煜困惑的问题。
  关于最终的最有爆发力的产品形态,王俊煜坦言目前仍在探索阶段;豌豆荚现在关注点并不在盈利,仍然是产品和技术。豌豆荚目前的花销绝大部分来自于前2轮的融资,好在其投资方创新工场、DCM等没有在盈利上给予压力。下半年,王俊煜表示会尝试应用软件分成模式的创收渠道。这与现在的很多平台型公司的模式有些相似,比如社交网站的游戏分成模式等。
  最终,豌豆荚是否会与这些平台公司展开竞争?此外,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必然要面临盗版、侵权等诸多不安定因素。王俊煜是否做好了管理一个生态系统的准备?豌豆荚的成长依旧充满悬念。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5 13:52 , Processed in 0.12694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