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NGN浅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3-11-24 20:45
作者: xuesong     标题: NGN浅析

前言
IP宽带的实现,IP电话的低消费,无线3G规范的完成,IPv6的局部应用,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电信经营商。北美、欧洲电信业的私有化,既促进了行业内的竞争,又使得地球村的人们享受到网络的愉快。人们开始对信息网络向更高层次进行追求,促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奋起研究新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供应商也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网络产品,比如,软交换设备基于以太网的路由管理器、以时分网络为主体的智能光网络、无线宽带接入网、无线移动3G等。由此推出了下一代网络(NGN)的理念。
一、概念描述
所谓下一代网(NGN)是一个极其松散定义的术语,泛指一个不同于目前一代的,大量采用创新技术,以IP为中心同时可以支持语声、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一方面,NGN不是现有电信网和IP网的简单延伸和叠加,而应是两者的融合结果。所涉及的也不仅仅是单项节点技术和网络技术,而是整个网络的框架,是一种整体网络解决方案。另一方面,NGN的出现与发展不是革命,而是演进,即在继承现有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的平滑过渡。下一代网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术语,不同专业和背景的人实际都在应用。如果特指业务网层面,则下一代网指下一代业务网(例如对于数据网,则下一代网指下一代互联网;而对于移动网,则下一代网指3G网和超3G网;如果特指传送网层面,则下一代网指下一代传送网,特别是光网络。泛指的下一代网实际包容了所有新一代网络技术,而狭义的下一代网往往特指以软交换为控制层,兼容所有三网技术的开放体系架构。
从业务层面看,下一代网络将主要是以ATM/IP特别是IP为基础的分组化网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然而,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到分组化网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渡过程,因而在未来10-15年电信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同时支持两种网络,解决两网之间的互通以及各自业务和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最终完成由传统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电信网向分组化网的平滑过渡。而软交换将是完成这一过渡任务的关键。
  从基础传送网层面看,以WDM为基础的光网络将是理想的大容量网络,然而主要基于点到点通信的WDM光网络尽管容量有余,但组网灵活性欠佳,而能实现光层灵活联网功能的光联网将是理想的下一代光网络传送平台。
  简言之,下一代网络将是以软交换为核心,光联网为基础的融合网络。下一代网络必须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网络平台体系,有如下三大特点:
1) 采用分层的全开放的网络构架,具有独立的模块化结构;
2) 是业务驱动的网络,业务和呼叫控制完全分离,呼叫与承载完全分离。
3) 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的网络体系。
二、功能结构
1、NGN的功能模型
下一代网络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包含四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可包含子层或其它部分。不同平面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具体如下:
-应用平面:由应用和中间件两部分组成。其中中间件是GII定义的一些通用软件。典型的中间件组件如鉴权、计费、目录、安全、浏览、查找、导航、格式转换等。应用平面不仅向大众用户提供服务,还向运营支撑系统和业务提供者提供服务支撑。
-网络控制平面:提供端到端的呼叫/会话控制,对底层自动交换传送网络(ASTN)的控制以及信令处理功能。
-传输平面:包含网络的下三层功能,第一层的交换和传输,二层的转接和交换以及三层的交换和/或路由功能(可选)。
-管理平面:提供远程和本地管理能力。
此外,NGN体系还需具备与现有的电路交换网互通的互通功能(IWF)。
2、NGN的网络结构
下一代网络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采用标准的协议接口使其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具体的结构可分为:边缘接入层、核心传送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
  1) 边缘接入层主要指与现有网络相关的各种接入网关或终端设备。
  2) 核心传送层主要指宽带ATM交换机或IP路由器等骨干传输设备。
  3) 控制层完成呼叫处理控制、接入协议适配、互连互通等综合控制处理功能,提供应用支持平台。
  4) 业务应用层主要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能业务,实现业务的客户化。
  下一代网络的整体体系架构图可以描绘如下:

下一代网络结构示意图
三、软交换技术
作为NGN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模块,软交换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目前,我国已完成并颁布了《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YDC003-2001),明确规范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功能要求、业务要求、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协议和接口要求,计费要求和性能指标,并规定了与IP电话及智能网的互通要求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固网如此,移动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和设备规范的送审稿也于近日完成,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鉴权等方面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扩展。不难看出,在分组交换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软交换技术无论在固网还是移动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当中,作为网络的核心技术,发挥着重要的粘合作用。
Softswitch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 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Softswitch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 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Softswitch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 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Softswitch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完待续)

时间:  2003-11-24 20:49
作者: xuesong

谢谢管理员的器重,我将我在技术综合论坛正在发的文章移来为我们版块打打气。请大家支持把交换版快搞好。

时间:  2003-11-25 08:58
作者: xuesong

三、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采用的协议
在通信系统中,控制是通过协商解决的,相应地就必须有协议。在NGN体系结构中,软交换作为控制中心,正是通过支持H.248/MEGACO、SIP、SIGTRAN、BICC、H.323等多种协议实现的。
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协议:按照IETFRFC2543的定义,SIP是一种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终结多媒体会话或呼叫。这些多媒体会话包括Internet多媒体会议、远程教育、Internet电话等应用。SIP协议可在TCP或UDP之上传送,由于SIP本身具有握手机制,可首选UDP。据调查,支持SIP协议的厂商正大幅度增加。SIP协议已被广泛接受,是包括3G移动多媒体在内的多媒体业务与应用的核心协议。
H.248/MEGACO协议:该协议是ITU和IETF取得共识,共同推进的一种网关控制协议。在解决了H.323的复杂、伸缩性差等问题之后,H.248/MEGACO得到了厂商的广泛支持,成为下一代网络关键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SIGTRAN协议(信令传送协议):SIGTRAN是在IP网络中传递电路交换信令(主要是No.7信令)的协议,通过信令网关(SG)实现。在我国的规范中,信令网关用于No.7网与IP网的互通边缘,对信令信息进行中继、翻译或终结处理。
2、软交换硬件平台
软交换技术体现在物理节点上,即通常所讲的"软交换机"或"通信服务器",所谓的"软"是相对于电信网络以前的TDM电路交换设备中大多采用私有硬件平台而言的。传统PSTN网的交换机采用垂直、封闭和私有的系统结构,而软交换机实现了呼叫控制与媒体相分离,大多基于标准的、开放的系统结构。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因为传统的电信设备的设计正经历着由私有的设计方式向开放式模块化转变的过程。起初由各个设备提供商独立进行的所有硬件电路、软件代码的设计模式,随着电信业的竞争加剧,成本节省的要求以及开发周期缩短的压力而逐步改为外购的方式,即尽量采用第三方提供的开放商用产品,包括商用硬件平台、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而设备提供商的竞争逐步也转移到相应的软件功能竞争。目前,软交换机的硬件平台发展就顺应了这样的潮流,多采用业界标准的开放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使运营商能够灵活地实现新业务的开发, 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性能的飞速提高。例如采用SUN服务器平台,采用多处理器机制,软件基于Solaris操作系统,并通过SUN公司独有的Cluster技术实现系统的扩展,满足电信级应用中对系统处理能力及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时间:  2003-11-25 11:13
作者: zrdj

这片文章分析得很好。。我现在的工作也做的是这方面的,希望大家能够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时间:  2003-11-26 08:58
作者: xuesong

谢谢楼上的支持,我们可以多交流。
时间:  2003-11-26 09:00
作者: xuesong

三、软交换技术
3、软件功能模块
在软交换的软件功能组成方面,可比拟传统程控交换机"呼叫控制"功能模块,继承并实现以下几点:
(1)        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软交换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 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和综合接入网关等。支持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或MGCP协议来实现对媒体网关的控制,接入和管理。
(2)        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实现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3)        业务提供功能
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演进中,对终端用户而言,业务应当具有完全的继承性。因此软交换必须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以及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智能网业务。此外,新业务作为NGN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软交换需要提供可编程的、开放的API接口,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从而易于新业务的引入和开发。
(4)        互连互通功能
下一代网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网络,尤其是在现有网络向NGN的发展演进中,不可避免的要实现与现有多个网络的互联互通。包括PSTN网,PLMN网,SS7信令网,VoIP网,智能网,其它软交换网等等。因此需要软交换设备支持相应的信令与协议,例如中国ISUP,INAP,PRI,V5.2,MAP,从而完成与上述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5)        网管与计费功能
支持本地的维护管理,以及通过SNMP协议实现与网管中心的通信。实现维护、配置、业务统计、告警以及计费信息的采集等功能。

时间:  2003-11-27 10:08
作者: xuesong

三、软交换技术
4、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网络状况和业务需求,目前软交换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1)        分组中继(Packet Trunking)
针对用户数增加对汇接局、长途局容量需求激增以及传输带宽增加的情况,通过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分组中继叠加网络,利用媒体网关直接提供高速的分组数据接口大大减少传输网络中低速交叉连接设备的数量,对语音进行静音抑制和话音压缩,以及AAL2/ATM的可变速率适配,降低了网络传输成本和带宽需求(可以节省近60%的传输资源),从而满足对现有的长途局和汇接局的扩容要求。
(2)        本地接入(Packet Local Access)
在多种多样的接入方式条件下,例如DSL,Ethernet,Cable,Wireless LAN,双绞线等,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分组话音的本地接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仅完成了Class 5 端局的替代或新建,而且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数据和语音的综合业务。
(3)        多媒体业务 (Multi-media Services)
针对用户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利用软交换技术,将各种应用服务器上的新业务,在软交换设备的集中呼叫控制下,通过各种网关设备最终提供给广大终端用户,其中软交换直接控制着各种新业务的发放与实施,保证了业务在全网开展的及时性。另外,支持开放的API接口,通过与第三方应用服务提供商合作,开发并引入新的业务和应用。
(4)        3G核心网 (3G Core Network)
软交换技术不仅适用于固定网络,同样,在3GPP R4定义的3G无线核心网中,也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承载的分离。与固网相比,网络结构完全一致,但在移动性管理,安全保密,认证授权等方面,对软交换设备功能进行了相应的扩展。
5、软交换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不少厂家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试验,但新技术的应用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从目前厂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
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还是分区域选路结构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2)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
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要求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进一步确定。
(3)API没有成熟的产品
基于开放的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API接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开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和研发之中。
(4)QoS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
(5)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只提供话音业务,新的业务正在积极开发和试验
(6)多媒体业务尚需进一步开发
(7)网络安全问题
(8)第三方提供业务的模式问题
(9)业务可管理问题

时间:  2003-11-27 11:19
作者: 湘南风流人

软交换存在的问题还漏了一个:就是网络管理存在问题。
现在的SNMP网管是比较适合静态的设备管理,而软交换的
核心网实时性非常高,SNMP很难做到实时性和管理的可靠性。
只能期待SNMP的下一个版本。

时间:  2003-11-27 11:31
作者: xuesong

谢谢风流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时间:  2003-11-28 08:46
作者: xuesong

四、光联网
1、智能光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随着IP业务的快速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仅变得越来越大,而且由于IP业务量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对网络带宽的动态分配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的主要靠人工配置网络连接的原始方法耗时费力易出错,不仅难以适应现代网络和新业务提供拓展的需要,也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的新型网络概念--自动交换传送网(ITU-T SG13命名为ASTN)或自动交换光网络(ITU-T SG15命名为ASON)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利用独立的ASTN/ASON控制面通过各种传送网(包括SDH或OTN)来实施自动连接管理的网络,这种具有独立控制面的光网络称为智能光传送网,简称智能光网络。
在网络中引入ASTN/ASON的主要好处有:允许将网络资源动态地分配给路由,缩短了业务层升级扩容时间,明显增加业务层节点的业务量负荷;具有可扩展的信令能力集;快速的业务提供和拓展;降低维护管理运营费用;光层的快速业务恢复能力;减少了用于新技术配置管理的运行支持系统软件的需要,只需维护一个动态数据库,也减少了人工出错机会;还可以引入新的业务类型,诸如按需带宽业务、波长批发、波长出租、分级的带宽业务、动态波长分配租用业务、带宽交易、光拨号业务、动态路由分配、光层虚拟专用网(VPN)等,使传统的传送网向业务网方向演进。
作为网络敷设实例,美国AT&T公司已经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敷设了连接约100个城市的智能光网络,由约100台智能光交换机和800多台SONET多业务平台构成。前者主要完成以45Mbit/s为基础带宽颗粒的实时交换和动态指配,后者主要在网络边缘汇聚低速业务至2.5Gbit/s或10Gbit/s速率再经光交换选路通过网络,基于实时的信令和选路算法。新网络不仅减少了成本和指配出错机会,使运作流畅,增加了容量,也简化了网络结构层次,极大地缩短了企事业用户的高速电路指配时间,能有效对付网络大故障,快速恢复业务。
按照Frost & Sullivan公司最近的预测,尽管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总体呈低迷状态,但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全球光交换的市场将仍然从2001年的3.36亿美圆增加到2006年的60亿美圆,智能光网络将成为未来几年传送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市场机遇。
2、智能光网络的标准化框架和进展
目前涉及智能光网络标准工作的国际标准组织和准标准组织有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ITU-T),光互联论坛(OIF)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一套结构原理和要求,并由此开发控制面机制。
ITU-T作为唯一的全球电信标准的权威制定组织,正在全力推进这一重要领域的标准化进程。ITU-T采用的是传统的从上往下设计方法,主要负责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性能和设备功能要求以及物理层规范等,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标准。IETF则重在规范具体协议和信令,正在利用现有信令协议的扩展和修改来开发ASON控制面,包括RSVP-TE和CR-LDP,它倾向前者。起初,IETF的信令要求主要基于对等模型,即全平面结构,无明确的UNI和NNI概念,近来也覆盖客户-服务者关系结构,即重叠网模型,但其基本倾向仍然是对等模型。而OIF的位置处于两者之间,其规范试图结合两者,但更多地基于结构式方法,即重叠网模型,从ASTN/ASON控制面的结构原理和要求开始,主要规范UNI和NNI,目前已经完成UNI 1.0版本并演示了多厂家的互操作性,正在开发2.0版本,计划增强接口功能,NNI的规范工作也有进展。
在理论上三者的工作领域没有冲突,但实际上由于技术、文化和政治的差异,导致具体问题上的冲突,特别是ITU-T和IETF之间还有不少冲突的地方,正在协调解决。下面主要介绍ITU-T的标准工作状态。
目前,ITU有关智能光传送网的建议内容有:
*网络结构:G.871定义了光传送网建议框架结构,G.872定义了光传送网结构。
*传送面:G.709定义了光网络的网络节点接口,包括帧结构和开销规定,G.959.1定义了光网络域间物理接口,G.693定义了光网络的局内物理接口,G.798定义了传输网络设备功能描述,G.8251定义了OTN NNI的抖动和漂移要求,G.7041定义了通用组帧规程,G.7042定义了虚级联信号的自动链路容量调整方案,G.664定义了光传送网安全要求。
*管理面:G.874定义了OTN网元的管理,G.8741定义了光传送网网元信息模型,G.7710定义了公用设备管理功能。
*控制面:G.8070定义了自动交换传送网总体要求,G.8080定义了自动交换光网络结构,G.7713定义了协议独立的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信令,G.7713.1定义了基于PNNI 的DCM 信令,G.7713.2定义了使用GMPLS RSVP-TE.的DCM 信令,G.7713.3定义了使用GMPLS CR-LDP的DCM信令,G.7714定义了ASTN/ASON中的自动发现技术,G.7715定义了在ASON 网络中建立SC和SPC 连接选路功能的结构和要求,G.7716 定义ASON链路管理。
*数据通信网:G.7712定义了数据通信网的体系结构与规范。

时间:  2003-11-28 11:15
作者: 湘南风流人

继续努力
时间:  2003-12-2 12:02
作者: xuesong

四、光联网
3、信令及相关接口
(1)用户网络接口(UNI)
它是指用户和网络间的接口,是有效沟通两者的桥梁,必须有明确规范。该接口需要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每个用户端点的连接建立请求速率、连接请求参数、光通路端点的寻址方案、光通路客户的命名方案、保护要求的规定、安全参数和响应时间等。
从功能角度看,跨越UNI参考点的信息流应该至少支持呼叫控制、资源发现、连接控制和连接选择等四项基本功能,通常不支持选路功能。此外,像呼叫安全和认证,增强的号码业务等功能也可以加到这个接口参考点上。
(2)外部网络节点接口(E-NNI)
它是指属于不同管理域且无信任关系的控制面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有了标准化接口就可以将ASTN/ASON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子网,而每个子网可以独立管理而仍然能跨过多个管理域建立端到端连接,这对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实施ASTN/ASON十分必要。
从功能角度看,跨越E-NNI参考点的信息流应该至少支持呼叫控制、资源发现、连接控制、连接选择和连接选路等五项基本功能。
(3)内部网络节点接口(I-NNI)
它是指属于同一管理域或多个具有信任关系的管理域的控制面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该接口需要重点规范的是信令与选路,此外,还需要有一种手段允许信令为特定的正在建立的连接进行选路,这将涉及选路信息交换协议。其次,还需要能为路由选择提供可用的初步拓朴概况。
从功能角度看,跨越I-NNI参考点的信息流应该至少支持资源发现、连接控制、连接选择和连接选路等四项基本功能。
4、信令网
信令网借助在用户与网络之间以及不同网络实体之间传递与业务相关信息的方式来支持控制面。从现有网络情况看,信令主要是由客户层网络携带的,即ASTN/ASON信令网也应该基于共路信令,允许网络运营者开发分离的信令网。共路信令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很高的扩展性,信令链路的规模可以在经济上最佳化,可以实现高度的弹性以及信令消息栈的扩展比较容易等。
5、网络性能要求和特点
ASTN/ASON的网络性能要求和特点大体上有下述几个方面:
(1)可用性和误码性能
可用性和误码性能的概念既适用于单个连接和长观察时间的永久连接,又适用于多个连接和短观察时间的永久连接。然而,由于交换连接可能仅仅存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不是一个长期的稳态过程,不适用可用性和误码性能的概念。同样,传统的误块秒、严重误块秒和背景误块比等指标是针对一个月的观察时间规范的,因而原则上也不适用于交换连接。
(2)呼叫性能
客户/用户应该具备在中断或性能劣化的情况下恢复业务的能力。因此,衡量成功呼叫对发起呼叫比例的呼叫性能指标对自动交换网是一个重要参数,必须科学规范。
(3)传输延时
通常,恒定比特率信号通过设备的传输延时很小,网络的传输延时主要是由光信号通过光缆传输所经历的延时所主宰。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自动交换网总是选择最短路径,因此对整个网络的传输延时的影响很小。

时间:  2003-12-2 12:14
作者: xuesong

四、光联网
6、IP层与光传送层的融合及网络的演进结构
(1)IP层与光传送层的融合
在网络的演进过程中,利用MPLS和流量工程可以保证网络负荷均衡,使路由器间链路的使用最佳化。再进一步则可能需要将MPLS扩展到光传送层。所谓GMPLS就是一种将MPLS流量控制面技术与光交换技术相结合的新思路,将标记交换的概念扩展至包括波长选路和交换的光通道,让业务流来控制连接,使之不仅支持分组交换,而且还支持时分交换(时隙是标记 ,例SDH)、频分交换(频率或波长是标记,例WDM)和空分交换(端口是标记,例OXC)。
目前ITU-T倾向规范通用要求,并未特别规定采用某一种协议。例如就信令协议而言,ITU-T同时接纳了三种信令,即受限的路由标记分配协议(CR-LDP),资源保留协议(RSVP),专用网络节点接口(PNNI)。具体实施时则多数制造商选择了RSVP,也有少数制造商选择了CR-LDP,PNNI和修改的MSPRing。这种规范结果实际上将选择的压力转移到了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身上。
(2)网络的演进结构
IP层与光传送层的融合由于技术背景的不同所导致的融合思路也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两种基本网络演进结构,即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尽管两者都是以IP为中心的控制结构,都将应用简化的MPLS信令和基于下一代光网状网结构,但在管理应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基本反映了计算机界和电信界的不同思路。
*重叠模型
重叠模型又称客户-服务者模型,是ITU和光互联论坛(OIF)等国际标准组织和准标准组织所支持的网络演进结构。这种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将光传送层特定的控制智能完全放在光传送层独立实施,无须客户层干预,客户层和光传送层将成为两个基本独立的智能网络层,而光传送层将成为一个开放的通用传送平台,可以为包括IP层在内的所有客户层提供动态互联。为此,这种模型有两个独立的控制面,一个在核心光网络,即光网络层,而另一个在客户层,具体集中体现在用户-网络接口(UNI)处, 即边缘客户层设备与核心光网络之间,两者之间不交换路由信息,独立选路,各自都有独立的拓扑。核心光网络为网络边缘的客户提供波长业务。
这种模型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统一透明的光传送层平台,支持多客户层信号。其次,让客户层特定要求通过接口送给光服务层,由光网络层来完成客户的连接要求可以屏蔽光传送层的网络拓扑细节。第三,这种模型允许光传送层和客户层独立演进,这样光传送层可以不受制于由摩尔定律所限定的18个月翻番的IP层发展速度。第四,采用子网分割后,运营者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又可以在网络其他部分引入新技术,不为原有基础设施所累。第五,采用这种方式后在网络运营商和客户层信号间有一个清晰的分界点,允许网络运营商按照需要实施灵活的策略控制和提供灵活的SLA。最后,这种模型比较容易在近期实现多厂家光网络中的互操作性,迅速实施网络商用化敷设,这对网络运营者十分重要。
这种模型的缺点是功能重叠,两个层面都需要有网管和控制功能。其次是扩展性受限,存在N2问题。还有,管理两个独立的物理网的成本较高,带宽利用率较低,存在额外的帧开销。最后,由于两个层面存在两个分离的地址空间,因此需要复杂的地址解析。
总的看,目前这种模型最适合那些传统的已具有大量SDH网络基础设施而同时又需要支持分组化数据的网络运营商。
(2)集成模型
集成模型又称对等模型或混合模型,是IETF所支持的网络演进结构。这是一种集成的方式,基本思路是将IP层用于MPLS通道的选路和信令略作修改后直接应用于光传送层的连接控制。
这种模型的基本特点是将光传送层的控制智能转移到IP层,由IP层来实施端到端的控制。此时光传送网和IP网可以看作一个集成的网络,维持单个拓扑,光交换机和标记交换路由器具有统一的选路区域,两者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换所有信息并运行同样的选路和信令协议,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和流量工程。敷设统一的控制面可以消除管理具有分离的、不同的控制和操作语义的混合光互联系统而带来的复杂性。
然而采用这种模型时光网络层主要支持单一的客户,难以支持传统的非IP业务,失去了对业务的透明性。其次,为了实现路由器对光传送层的全面控制,必须对客户层开放光传送层的网络拓扑等细节,这在多数情况下是行不通的。第三,光层面的物理大故障(例如光缆切断)会导致光开关的频繁动作,不仅使路由器选路工作量负担过重,还会影响路由稳定性。第四,采用集成模型后,网络运营商无法提供灵活的策略控制和分级的域管理体制。第五,光层网元在选路和保护恢复方面与IP层有明显的不同限制,对形成统一的选路和保护恢复控制有相当的难度。最后,这种模型使IP和光传送层之间有大量的状态和控制信息需要交换,从标准化的角度较难实现光传送层的互操作性。
从总体来看,这种模型较适合那些新兴的同时拥有光网络和IP网的ISP运营商,从长远看,也适合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
从功能上看,支持重叠模型所需的功能是支持集成模型所需功能的子集,只要从管理上对对等模型的拓扑共享功能实施止能,同时保持其连接信令功能就可以从集成模型导出重叠模型。因此,与分别为两种模型规范两套不同协议相比,制定一套具有足够灵活性的控制面协议同时支持两者是更有效的方法。届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运营商的需要使能其中一种协议即可。

时间:  2003-12-2 15:17
作者: DaPanDa

潜力帖,持续关注中~
软交换我有很多要学习的~
时间:  2003-12-3 08:51
作者: xuesong

五、标准化过程
NGN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在讨论的热点技术,也是国外许多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包括ITU-T的第11和16工作组, IETF的IP Telephony工作组、信令传输工作组(Sigtran)、媒体网关控制工作组(Megaco),ETSI 的Tiphon,国际软交换协会(ISC),3GPP,3GPP2,MPLS论坛,ATM论坛,DVB,DSL论坛,PARLAY等的研究工作重点。ITU-T认为NGN是全球基础设施GII的具体实现,NGN代表了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其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网络互通和业务互通是NGN研究的关键内容,NGN的体系架构将是层次化的,其控制和管理之间的界面日益模糊,在技术上将解决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NGN是全球基础设施GII的具体实现,ITU-T 第13研究组将开始准备和组织NGN标准化项目的实施,2002年11月将完成项目的定义阶段。2004年全面定义有关NGN的内涵、相关的网络体系模型和实施导则。
1、ITU-T和ETSI认为, 有关NGN应研究以下关键的技术领域:
(1)体系结构和协议:研究确定NGN网络体系和参考模型;研究NGN的协议分层体系, 以体现NGN业务和网络分离的特性;研究基于GMPLS的控制和协议体系;研究光VPN的体系结构和协议;考虑使用通用的参考模型来标识运营商内或运营商间支持NGN所需要的通信流程;定义与传统终端所需要的互通功能;定义BICC协议用于中继层面;确定跨越异构网络如何支持端到端业务、呼叫控制和用户移动性。根据终端软件升级机制和版本协商等因数定义NGN类终端的功能。
(2)网络控制和端到端的QoS:研究和定义QoS业务量工程要求;研究基于GMPLS/以太网传送的OAM和链路控制协议;完成用于话音的端到端QoS等级,研究用于端到端多媒体业务QoS的等级要求及其各自媒体组件的QoS等级要求;研究如何使用网络低层的QoS机制获得高层QoS;研究运营商间网络低层QoS控制机制;研究QoS的端用户规则;研究传输网规模对QoS的影响和接入网上传输呼叫对QoS的影响等。
(3)业务平台:定义包括API和代理因素的业务要求和业务控制体系;完善跨越多网络的业务互联和用户漫游所需要的业务支撑和提供机制;开发支持用户控制和客户化业务的机制,研究用户移动性的业务平台的影响等。
(4)网络管理:实现NGN网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由于NGN是基于开放式接口并且允许不同种类的业务进入一个网络,网络管理必须在多厂商和多业务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有必要定义适用于NGN要求的基本网络管理业务和接口(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业务量和路由管理等);研究光网络的FCAPS(故障、配置、计费、性能、业务)模型;完善和增强核心网络管理的体系等。
(5)网络安全:NGN网络的一个特点是开放式接口增多,安全性方面的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有必要开发NGN的安全性体系和操作安全性导则;开发NGN所需的特定安全性协议,API和工具, 例如加密、信息摘要和数字签名等。
(6)其它问题 :研究会晤和呼叫管理(包括用于计费、统计和故障监视的可靠的事件记录等),研究支持紧急呼叫业务和优先服务的机制, 研究NGN网络的编址等。

时间:  2003-12-4 08:55
作者: xuesong

五、标准化过程
2、我国有关NGN标准研究情况
NGN技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架构,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结合新一代通信业务支撑网络技术的标准研究,将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和IP研究组于2000年开始制定NGN网络的相关标准。
(1) 在NGN框架体系研究方面
已开始研究NGN框架体系,内容包括确定NGN网络体系和参考模型、NGN的协议分层体系、NGN组网技术、协议兼容性、NGN业务模型、NGN QoS、NGN综合网管、NGN网络的编址、网络互通和业务互通、NGN网络安全要求等。
(2) 在组网设备方面
已经完成以下设备的标准制订: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ATM中继媒体网关技术规范;
-IP中继媒体网关技术规范;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技术规范;
-媒体网关控制器技术规范;
-信令网关设备技术规范;
-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高端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
-高端路由器设备测试规范等。
目前正在进行以下设备标准的制订: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MG技术规范;
-支持移动业务的MG技术规范;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修订版)(支持多媒体和移动业务);
-基于软交换的应用服务器接口技术要求;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IAD)技术要求;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技术要求;
-ATM交换测试规范;
-IP智能终端技术要求;
-软交换设备测试规范;
-ATM中继媒体网关测试规范;
-IP中继媒体网关测试规范;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测试规范;
-媒体网关控制器测试规范;
-信令网关设备测试规范;
-IP智能终端测试方法;
-支持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等。
(3) 在组网协议方面
已经完成以下协议的标准制订:
-H248协议技术要求;
-BICC协议技术规范;
-SCTP协议技术规范;
-M3UA协议技术规范;
-M2UA协议技术规范;
-M2PA协议技术规范;
-IUA协议技术要求;
-V5UA协议技术要求;
-MPLS协议总技术要求等。
目前正在进行以下协议标准的制订:
-MGCP协议技术规范;
-SIP与H323协议互通技术要求;
-PARLAY协议技术要求;
-H248协议测试方法;
-MGCP协议测试规范;
-BICC协议测试规范;
-SCTP协议测试规范;
-M3UA协议测试规范;
-M2UA协议测试规范;
-M2PA协议测试规范;
-IP VPN技术规范;
-IP VPN 测试规范;
-IP Sec技术规范;
-IP Sec测试方法。
(5)        在IP v6方面
目前正在进行以下标准的制订:
-IP v6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IP v6 技术要求- IP v6 ;
-IP v6 技术要求-网络与地址结构;
-IP v6 技术要求-OSPF协议;
-IP v6 技术要求-BGP协议;
-IP v6 技术要求-支持计算机移动部分等。

时间:  2003-12-5 08:37
作者: xuesong

六、业务
由于NGN的分组化、开放式、高带宽、多种媒体流统一承载等特性,使NGN能够和电子商务、教育、医疗、娱乐、休闲、自动控制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新的工作、生活方式。通信的对象也由单纯的人与人扩展为人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物与物等。未来网络的业务的含义比今天的通信业务的含义将有较大的扩展,有些业务已经超出单纯通信的范畴。
1、NGN业务特点
如果将具体的业务抛开,将其特性进行总结,可以将未来的业务特性归结为以下的五个特点:
*多媒体特性明显
目前通信带宽的制约随着NGN网络的建设而消失,人们需要在语音沟通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信息。例如可视电话在人们进行语音交流的同时,还可以看到对方的相貌和表情。通过网络举行WEB会议,人们不需要专业的设备,计算机加上摄像头以及终端软件就可以进行远程会议。视频点播(VOD)目前已经广泛地开展,将来通过网络来收看电视节目(PAY TV)和电视教学也将被广泛地应用。
多媒体特性的另一个表现为语音识别和语音文本的
双向转换,人们可以从电话中收听E—mail,也可以将会议的录音直接转换为文本进行存贮。
NGN中发展最快的特性将是多媒体特性,同时多媒体特性也是NGN最基本、最明显的特性。
*日益完善的开放性
随着NGN网络的建设,人们可以更加广泛地利用网络,对网络业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除了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普遍业务之外,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业务提供商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特定用户群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业务,而这一点恰恰是对网络运营商在业务运营上的补充,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NGN价值链,这样就需要网络具有标准的、开放的接口。由专业软件公司或者电信运营商自身开发的程序可以方便地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OPEN API加载到网络上,为用户快速提供多样的定制业务。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OPEN API是PARLAY,作为开放的标准接口,PARLAY是由网络设备提供商开放给应用软件提供商的。它的接口能力覆盖了呼叫控制、用户交互、消息、移动业务、连接管理等。总的来讲PARLAY是网络和资源能力的API的封装,应用软件提供商可以用PARLAY所提供的资源对网络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生成新业务的目的。
*业务提供个性化
个性化业务是指针对某一个特殊群体的业务,如针对某个公司、某所大学或某个城市开展的业务。例如一个跨国公司对于某项决策需要多人会签,这些人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各自意见并进行电子签名,既可以提高效率,又使资料保存更加方便。这个业务的个性化表现为会签的群组会经常改变,会签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完成,这类业务除了要求实时性外,其内容还需要进行加密。这样的业务公司还需要具有自助管理的功能,公司可以对会签的人员进行定义,加密的方法也可以由公司进行设定。
电子商务将依赖于NGN的个性化的业务,个性化的业务反过来也会推动电子商务。一些大公司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一些个性化业务,这样会促进个性化业务的种类。个性化业务的提供将给未来的运营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虚拟业务将逐步发展
虚拟业务是将个人身份、联系方式以至于住所都虚拟化。举例来讲,张三的手机是13903307805、办公室电话是8787655、家庭电话是6750876,那么他的朋友为了和他联系方便,要记住三个号码,而且这些号码由于各种原因还会更改。虚拟号码具有和通信设备的物理端口的无关性,例如张三申请了一个虚拟号码888997000,那么无论什么时间或者他的手机号码是否变更,你都能和他联系。而且在上班时间你拨打虚拟号码,会接通张三办公桌的电话,下班时则会接通家里的电话,当电话无应答时会接通手机。
虚拟家庭使你可以在办公室、下班路上或电影院中对家中的电器进行控制。你可以设定在到家前一小时冰箱中的肉开始解冻,到家前半小时空调开始启动,也可以设定在下午5点钟计算机通过网络提醒你输入行程表,一边计算机安排家中的电器。虚拟社区可以使有相同爱好或信仰的人们即使身处异地,也像邻居一样方便地交流。
*业务的智能化
NGN的通信终端具有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网络业务和终端特性结合起来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业务。同时用户可以将多种业务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业务;用户也可以通过业务门户进行简单的选择和配置生成个性化的业务。
例如在开放式办公环境中,员工的座位并不固定,员工在上班时通过网络设置办公桌的电话号码以及电话的特性。这样无论他坐在哪个办公桌都可以使用个人固定的电话号码,他也可以设定自己喜爱的通信方式,如可视电话或PC PHONE等。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或者在某个时间段将呼叫转接给秘书处理,这类个人路由策略业务将在未来的NGN中被广泛应用。
业务的智能化还表现在通信和自动控制、智能终端的配合上,智能型的通信业务将和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时间:  2003-12-8 08:29
作者: xuesong

六、业务
2、NGN业务的发展步骤预测
NGN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推动力主要是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NGN网络建设的初期,它能提供的业务主要是基于分组话音和简单的无QoS保证的多媒体业务;随着NGN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成为通信的主流业务,对多媒体业务的QoS要求也日益提高,有QoS保证的多媒体业务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在NGN逐步完善后,由于其标准性、开放性的特点,第三方业务提供商将会给网络提供丰富的业务,其中个性化、虚拟化的业务将爆炸性地增长,同时通信和贸易、自动控制、教学、医疗的结合也会更加紧密,通信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一阶段:分组话音及简单的多媒体业务为特征
目前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分组网络的建设具有“低成本、高带宽、多业务综合承载”的特性,人们对低成本的长途通信和高带宽的多业务承载有很高的需求,加上多运营商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大大地促进NGN网络的发展。在NGN网络建设和发展的初期,能够给运营商带来丰厚利润的仍然是话音业务,和PSTN话音业务所不同的是NGN的分组话音以其“低成本”更具有竞争力。在这个阶段话音会和Internet相结合,开展诸如Click To Dial、ICW、Web Phone等业务;在多媒体业务提供方面,会提供廉价但无QoS保证的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等,没有QoS保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这个阶段IP网络自身无法提供理想的QoS保证。
在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特点是PSTN和分组网络形成互补,PSTN不具有高带宽、低成本的特性,分组网络不具有广覆盖、QoS保证的特性。因此两者会形成互补,例如在分组语音的承载上,本地可能走分组网,长途可能走PSTN;或者发端走分组网,接收端走PSTN网。
第二阶段:有QoS保证丰富的多媒体业务为特征
随着分组网络自身的完善,网络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提供具有QoS保证的通信;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从“成本为主”转变为“成本质量并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QoS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使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控制、高质量会议电视等应用得到飞速发展,通信给许多的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电子商务在这个阶段才真正地普及开来,运营商的通信收入由话音为主转变为多媒体收入为主,对电子商务的支撑给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由于电子商务除了涉及网络运营商外还会涉及业务运营商、接入运营商、内容运营商等多运营商,这样会导致两个巨大变化:
其一,网络开放性大大提高,PAR-LAY一类的OPEN API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二,通信网络新的价值链将逐步替代今天的简单通信价值链。
第三阶段:个性化、虚拟化业务为特征
高利润的电子商务以及远程医疗等宽带应用吸引了众多的业务提供商为其设计个性化、专业化的业务;同时虚拟运营商的出现使企业或个人不必面对多个网络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可以提高企业或个人的办事效率。
由于个性化、专业化业务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必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沟通,这样就会形成虚拟办公室,业务供应商又会根据虚拟办公的需求开发出更适合的软件,这样虚拟化社区、虚拟校园等多种业务也将广泛地开展。同时通信业也将产生一定的变化,未来的通信业的含义也比今天的通信业含义更加广泛。

时间:  2003-12-9 08:47
作者: xuesong

六、业务
3、NGN业务应用
  网络的开放和融合带来业务的百花齐放,综合分析NGN的业务应用,大体分为以下几类,而且这些业务之间互有融合,并非完全独立。
 (1)分组话音和增强特性
  实现传统交换机基本语音业务和增值业务,同时具备更具性价比的IP特性,典型应用包括IP Centrex、Call Wait、Call Park、Call Transfer、Conference Call、Privacy Manager。
· IP Centrex业务
  以低成本提供丰富应用,提供广域Centrex,可实现商业客户分散机构的语音互连;
· Privacy Manager业务
  提供客户设置隐私保护机制,对未登记的匿名电话,通过语音播放姓名的方法,提示被叫确认是否接通本次呼叫。
 (2)协同工作、融合业务
  NGN将数据、语音、视频融为一体,因此多种媒体协同工作业务是NGN的天然产物,典型应用包括Unified Messaging(UM)、Instant Messaging(IM)、One Number Link to You (ONLY)、Click to Dial (CTD)。
· UM业务
  融合了Email、Voice Mail、Voice、Video、SM、Fax等多种媒体,客户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接收Email、SM、Fax、Voice Mail,也可以查看动态图象,随之可能出现可视、可听的多媒体Email;
· IM传统
  结合移动消息、Internet消息和固定消息,使移动用户、网上用户和固定终端用户通过多媒体进行聊天,协同工作业务可使商业客户之间进行语音或文本交流,实现互推网页、PowerPoint胶片传送等实时业务;
· ONLY业务
  实现客户无论在办公室、出差或上网,无论携带的是电话、手机、计算机或传呼机,都可通过一个号码完成呼叫;
· CTD传统
  可使PC成为无处不在的通信工具,Phone to PC、PC to Phone、PC to PC将成为人们熟悉的通信方式,取代传统的Phone to Phone方式。
 (3)Video、Streaming 业务
  NGN使传统电话网上无法实时传送的图象、流媒体业务的实现成为可能,典型应用包括VOD、Pay TV、E-Learning、E-Hospital、Video/Streaming/Web等多种形式。
· VOD业务
  可实现网上查询、浏览、播放影片,该业务可能直接导致DVD、VCD、录象机淡出市场;
· Pay TV
  使数字节目进入家庭,影片的图象、音色非模拟电视所能比拟,节目内容数字化后可破除节目源的垄断,用户可根据兴趣选择喜爱的频道,甚至付费频道;
· E-Learning
  实现家庭教育,内容可随个性调整,自行控制内容进度,可以语音或Text方式进行练习或考核;
· E-Hospital
  病人、医生虽不在同一地点,但可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不同医院甚至不同国家的专家会诊;
· Video/Streaming/Web
  可在家中或办公室召集、参加会议,会议的图象、声音、幻灯片、文本交谈和文件可同步传送给每位参会者,动态图象以Streaming方式进行传递。
 (4)利用高带宽带来的商业应用
充裕的带宽资源不仅会吸引客户更愿意停留在网上,同时也能促进网上商业活动的繁荣。
  高带宽和集中呼叫信令/媒体控制使NGN网络成为IP Call Center的最佳承载体,没有硬件排队机、交换机,加上统一的路由和排队功能,使网络呼叫中心成为NGN的天然产物。Text Chat、护航浏览、电子白板、CTD、视频话务员则又成为增强型特性。
  B2B、B2C E-Business模式在宽带网上具有三维模仿能力和真人服务能力,从而对大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IDC发展成为企业服务的主流,安全、可靠、集中控制是NGN Business的主旋律。
  Game从家庭模式走向互连群体范畴,作为软件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宽带网游戏更逼真、高速,使网络游戏等娱乐形式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接受和参与。
 (5)针对管理的应用
配置、计费、安全管理是网络可运营、可管理和应用发展的永恒业务话题。  VPN将从CPE模式过度到IP VPN,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商业客户分支机构如同存在于一个安全的网络之中,但客户不需购置、建设、管理和维护任何互连网络设备。
Network配置自动化带来业务的个性化,用户可通过Internet、电话等方式更改设备功能,而流量、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则可实现这些参数的图形显示界面。
  从上述业务应用可以看出,NGN具有丰富的业务能力,从而为运营商带来持续赢利的能力,这些业务的实现得益于开放、融合的业务架构。在NGN中,软交换提供了访问数据库、第三方应用平台和服务器接口等,支持各种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第三方应用。NGN接口采用开放协议(如SIP、API),为了方便业务开发,还提供了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支持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

时间:  2003-12-10 08:36
作者: xuesong

六、业务
4、NGN业务的开发模式
  在NGN中,开放、融合的业务架构改变了业务提供和业务开发模式,这种改变可快速提供新业务。在以往的业务开发模式中,业务的开发是一种"垂直型"模型,与下层网络紧密结合:
· 业务的发布与网络结构有关,不同的网络可能需要发布不同的版本;
· 不同的网络之间,业务交互困难,业务融合难度大;
· 业务实现复杂,开发周期长,投资收益低,不利于第三方开发。
  NGN引入了新型业务开发模式,业务的开发呈现"水平型"结构,业务与下层网络松耦合:
· 符合协议标准的业务,可发布于任何网络,只需一个版本;
· 具有快速、易用、灵活、动态的业务开发环境;
· 通过SIP、API(如Parlay)协议,使业务间具有良好的集成关系;
· 开发难度和周期大大减少,投资收益高,第三方开发者只需要了解SIP、API,而不需深入了解电信网络知识。
  业务开发模式的改进和快速业务提供能力,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益处:
· 将互联网开发模式引入电信领域;
· 吸引数目庞大的ASP/ISV,快速扩展新业务,提高商业收入;
· 业务架构的易用性使业务开发周期大大减少,成本降低;
· 通过多方参与,降低商业风险;
· 业务架构具有"防火墙"功能,提供完善的访问和鉴权机制,保护核心网络。
由于ASP/ISV具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可开发出特色业务,对于业务开发者来说,他们只需了解开放的接口(这一接口屏蔽了电信网络的复杂的特性知识),即可开发出独立于具体网络的业务,带来高收益和低花费等优点,扩大市场规模。

时间:  2003-12-12 08:37
作者: xuesong

七、设备情况
1、 西门子的SURPASS解决方案
(1)SURPASS解决方案主要涉及的设备
1)软交换hiQ9200。hiQ9200基于分布式结构实现,由呼叫控制模块。信令处理模块、MGC模块和IP信令网关模块构成,基于其专用平台,总线多机框结构实现。hiQ9200的处理能力为4~16M次BHCA,控制110 000-240 000个中继通道。hiQ9200可实现信令网关的功能(信令网关也可单独实现)。
2)SIP服务器hiQ6200。提供对SIP用户的管理,能同时管理100 000个SIP用户,并提供和软交换之间基于SIP协议的通信。
3)应用服务器hiQ4000。基于Sun平台,面向第三方开放的API,并可提供开放业务子模块和功能子模块以保证第三方进行各种程度的开发。对外提供CORBA接口,计划提供PARLAY和JAIN接口。
4)信令网关hiS700。完成不同网络之间的信令转换,支持1500条信令链路,2 Mbit/s高速信令链路100条,呼叫处理能力500 000 MSU/s,支持多信令点编码最大为32个。
5)媒体网关hiG1000。完成VoIP的同时可以作为拨号接入服务器使用,每机柜支持2 400个DS0中继接入(2002年支持13 020个DS0)。
6)综合接入网关hiA7500。提供POTs、ISDN,xDSL、V5和PRI等用户的接入,并支持软交换通过MGCP的管理,并具有内部交换功能,面向数据网可提供ATM或者IP接口。
7)NGN网络管理系统。NetManager统一网络管理系统负责对SURPASS相关NGN设备的统一管理。
(2)SURPASS的特点
1)电信级的业务特性。主要表现在核心设备的处理能力满足电信级业务的需求,SURPASS hiQ9200的处理能力目前为400万次BHCA,支持240 000条中继和120 000次并发的呼叫,支持250 000个H.323用户。2002年能升级到1600万次BHCa。
2)设备的可靠性。核心设备本身采用备份机制,达到99.999%的电信级要求,在网络方案中也可以提供1+1冗余设计。
3)话音/数据融合的业务。话音/数据融合的业务能够使在NGN中的用户充分感受到增值业务为自己带来的便利,刺激市场的发展,帮助运营商尽快收回投资。
4)丰富的业务种类,SURPASS方案中除了能提供对于以前PSTN融合的解决方案以外,同时还提供基于H.323和SIP的数据终端(包括电话终端和IP PBX),并提供这些终端和PSTN之间互通的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商业、个人)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3)设备应用情况
目前SURPASS已经签定的项目总数为46个,其中商业合同36个,试运行项目10个,如Swisscom、Qwest等。

时间:  2003-12-15 08:36
作者: xuesong

七、设备情况
2、 阿尔卡特的NGN方案
(1)阿尔卡特NGN方案主要涉及的设备
1)软交换A1000/A2000。A1000软交换基于分布式结构实现,由包括信令、呼叫处理、网关管理和控制功能等相关的控制单元(CE)组成,采用cPCI组成要素,背板总线多机框结构,A1000围绕管理、呼叫控制、信流服务、测量业务、监控与集成控制节点6个基本机架建造。A1000的处理能力为5M次BHCA,如用于长途传输可控制大到338 000条中继通道,如用于本地应用则可控制1 100 000条线路和将近110 000条中继通道。与其他厂家设备比较,阿尔卡特的A1000更像集成全部控制管理层面功能的“大熔炉”。A1000主要完成传统电信的CLASS4和CLASS5功能,并实现信令网关的功能。A2000是其计划在2002年推出的软交换设备,主要是完成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如对SIP相关呼叫的支持,对固定/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并提供开放的API。
2)系列接入网关设备。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网关接入设备,包括住户网关(RGW)、接入网关(AGW)、企业网关(CGW)、无线网关,中继网关(TGW)。以下主要介绍中继网关和综合接入网关。
·7505MG:是支持IP中继媒体网关设备(IP Trunking Gateway),最多支持8 000个DS0中继,支持ISDN PRI接入,支持H.248和MGCP相关协议。
·7510MG:2002年第4季度计划推出的媒体网关设备(Universial Media Gateway),支持IP接入核心网,支持4~16 k个的DS0接入能力,其软件特性与亨505MG相同。
·7670MG:2002年计划推出的ATM中继媒体网关接入设备,支持ATM接入到核心网,支持AAL1和AAL2的接入。
·Lifespan-1540接入网关:是支持多种能力的综合接入网关设备,支持IP/ATM接入核心网,支持模拟用户线接入(480POTS),计划在2002年支持ISDN PRI/BRI接入(最多2000个用户),支持V5接入,同时计划支持Modem POOL和FAX over IP功能。该设备基本上是更靠近用户端的受软交换控制(支持H.248)的综合接入网关设备,组网原则为分散式布置。
(2)设备应用情况
阿尔卡特NGN主要在欧洲一些国家得到应用(如挪威等)。

时间:  2003-12-16 08:50
作者: xuesong

七、设备情况
3 、北电网络的NGN方案
(1)北电网络的NGN方案主要涉及的设备
1)软交换CS3000。CS3000是一个独立的软交换平台,用于支持长途话音业务,基于Sun的商用NETRO平台(如Sun NETRO T 1400),具有容错能力和冗余备份能力。CS3000支持H.248协议用于控制媒体网关,支持BICC和SIP-T协议用于与其他软交换设备的互通。CS3000的单节点处理能力为300K次BHCA,在其解决方案中,可以最多由25个节点组成一个CS3000域,处理能力可以达到7.5M次BHCA。
2)软交换CS2000,CS2000基于cPCI平台,是机架插卡式结构,负责控制本地业务中继接入、PRI接入和V5接入业务,同时支持IAD业务的接入。CS2000支持500k次BHCA的处理能力,支持4000个DS0中继或6400个用户线接入。
3)交互式多媒体服务器(IMS)。IMS基于Sun的商用NETRO平台(如Sun NETRO T 1400)来实现。IMS基本上实现与SIP呼叫相关的功能、多媒体业务控制功能和提供第三方API的功能。
4)信令网关(USP),USP支持M3UA、M2PA和工TP协议,最多支持216个64kbit/s的No.7LINK,在平均每消息长度29字节和0.8 Erlang条件下,支持的信令处理能力达220MSU/s。
5)通用话音服务器(UAS)。UAS基于Motorola CPX8216t平台实现,负责产生信号音和通知音。
6)中继和接入媒体网关(PVG)。PVG支持PSTN/ISDN中继接入,支持ISDN PRI接入和V5接入,接口包括E1、STM-1和STM-4接口,PVG 7480最多支持7680个DS0中继接入,PVG 15000最多支持13440个DS0中继接入。PVG目前支持通过ATM接入到核心网,支持PVC、SVC和SPVC。PVG支持H.248和MGCP。
7)NGN网络管理系统。Succession NGN系统由Preside MDM网络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其CS300、CS2000和IMS等设备同时具有单独的网络管理系统。
(2)设备应用情况
北电网络NGN的用户包括FRANCE TELECOM、BT和EUR0COM等。
时间:  2003-12-17 08:47
作者: xuesong

七、设备情况
4、 中兴通讯的NGN解决方案
(1)中兴通讯的NGN解决方案主要涉及的设备
1)Netune SS1000,即中兴软交换机,提供呼叫处理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以及应用系统支持功能,支持H.248、MGCP以及SIP接入,可与应用服务器配合提供增值业务。核心的系统协议处理板(SPC)单板处理能力为180K次BHC,单个机框可配置13个协议处理板(采用12 ∶1备份)/单机框可处理200万个用户,现有硬件结构设计支持3个单框系统的直接扩展,超过3个单框,可通过扩展接口再进一步扩展。
2)Netune TG3000。中继媒体网关,负责完成PSTN/ISDN中继侧的话音/传真与分组侧话音/传真媒体流的转换,单系统最大容量可达1680路中继/1680路IP电话用户接入。
3)Netune AG2000。接入媒体网关,负责完成PSTN/ISDN用户线侧的话音/传真与分组侧话音/传真媒体流的转换,单系统最大容量可达3840线/960路的IP电话用户接入。
4)Netune SG7000。信令网关,通过M3UA/SCTP/UDP取代MTP或SCUA/SCTP/UDP取代SCCP+MTP来实现信令转换功能的,最多可支持32条链路。
5)IAD 500/600综合接入设备,为用户提供基于IP的数据、话音的综合接入,目前支持H.248媒体控制。IAD500只提供话音接入,其网络侧接口为10/100 Mbit/s以太网口,用户侧接口为1~48个不等的Z接口;IAD600系列提供话音与数据综合接入,其网络侧接口为100 Mbit/s以太网口或光口,用户侧接口为1~48个不等的Z接口及RJ45接口。
6)DB数据库服务器,提供软交换的配置数据和相应MIB,支持SNMP。
7)附属设备。包括媒体服务器、AAA服务器、策略服务器和公用数据库服务器等,分别提供资源。计费/鉴权/认证、OSS策略和路由/用户属性抛址解析等服务。
(2)中兴通讯软交换体系特点
1)标准的网络体系。中兴通讯为中国软交换设备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其软交换体系符合中国通信行业标准。
2)综合的网络解决方案。中兴通讯软交换体系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组网形式,是小区、商业用户、居民单元、家庭和长途等应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3)支持设备的综合接入。中兴通讯软交换体系结构支持现有PSTN/ISDN、PLMN、IN和Internet中各种协议,从而支持种类众多的设备的综合接入。
4)强大的业务能力。中兴通讯软交换体系结构通过和现有SCP互通,设置独立的应用服务器以及在内部直接实现等3种方式快速提供新型业务。
5)基于策略的OSS。中兴通讯软交换体系结构提供全新的,集中、实时、智能化的、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Operating Support System,OSS)机制。
(3)设备应用情况
目前已经与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合作,在宁波、广州等地进行城域网实验并取得较好成绩。

时间:  2003-12-18 08:42
作者: xuesong

七、设备情况
5、 Sonus的软交换解决方案
(1)Sonus的解决方案主要涉及的设备
1)GSX 9000。提供中继媒体网关功能和呼叫控制功能,基于Sonus专用软硬件平台,采用多处理板和分布式处理结构,由电路服务器、电路适配器、分组服务器,分组适配器、信令处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管理适配器以及定时适配器几大模块组成,模块问通过ATM总线互连,单机可支持8064个DS0中继接入,最多可同时处理8064个VoIP呼叫,特色是支持OSPF协议。
2)SGX 2000。基于Sun Netra平台,提供信令网关功能,负责终结No.7低层协议和将高层的ISUP和TCAP消息转接给GSX 9000或PSX 6000,其单CPU处理能力为720000次BHCA。
3)ASX 5000。基于Sun Netra平台,提供5类软交换功能,支持H.323、SIP以及MGCP接入,计划支持H.248接入,其单CPU处理能力为90 000次BHCA。
4)PSX 6000。软交换基于Sun Netra平台,为GSX 9000和ASX 5000提供策略信息。业务信息和路由及路由相关业务,不负责维护呼叫状态,可与应用服务器相结合提供增值业务。PSX 6000可灵活支持多种路由策略,其与SIP代理服务器相配合的分域组网理念比较适合组建大规模网络。单CPU处理能力为360 000次BHCA。
5)Insight EMS。基于Sun Netra平台,是Sonus网管平台,支持标准例览器访问接入,为OSA网元提供操作、运营、维护和配置支持。
(2)特点
独特的组网方案。软交换体系将路由与呼叫控制相分离,软交换机PSX 6000只负责提供路由及相关服务,降低了ASX、CSX的负荷,改善网络性能,组网结构灵活,但其网关设备具有呼叫处理的功能,其独特的分域组网理念可满足大规模网络的组网需求。
(3)设备应用情况
已经与Global Crossing、中国网通等运营商合作。

时间:  2003-12-19 10:02
作者: xuesong

结束语
  NGN具有丰富的应用前景,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在NGN统一网络上,可融合通信、信息、电子商务、娱乐等业务,实现互动梦想,新型语音、数据、图像融合业务将层出不穷,改善人们沟通和生活的方式。
NGN网络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业务驱动网络,那么NGN到底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应用业务呢?从目前NGN的资料来看,NGN除可以提供现有PSTN网上的业务外,其还可提供诸如统一消息、即时消息、在Web上打电话、开网上会议等等业务。但这些业务实际上有多大的吸引力呢?就拿统一消息来说,国内业务领域目前已经有数十家可提供UMS(统一消息系统),先不谈UMS有多少用户用,统一消息不用NGN的技术都可实现,等到NGN出现,它如何从原有市场上将用户争过来呢?同样,在Web上打电话,开网上会议等业务将来也很难吸引用户。
现在许多厂家并不提NGN能提供什么样的业务,而是将宣传侧重点放在NGN可以提供开放的接口上,其原因在于NGN通过软交换技术实现了业务与控制,呼叫与承载的分离。也就是说将来业务开发商和网络提供商可以按照一个标准的协议或接口进行开发,快速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这看起来很美,大家按照规则各干各的活,各赚各的钱。但这真能实现吗?
问题就出在这个规则上,NGN业务协议有SIP、PARLAY等,有的厂商支持SIP,有的厂商支持PARLAY,这样就要求业务开发商两个标准都能支持,而且SIP、PALAY两个标准本身很简单。以SIP举例,SIP整个协议仅有36个消息头,6种请求方式,这样给在SIP上开发业务的厂商留有很大余地,用A方式实现,是遵守SIP协议,用B方式实现,也是遵守SIP协议,实质上这将导致标准协议变成了私有协议,大家都是遵守标准协议,但就是通不了。这个致命的缺陷使NGN不仅难以成为“下一代网络”,反而有倒退的可能。
根据以上的分析,NGN本身不仅不能提供什么特别的业务,反而隐含着开放的接口实质上不开放的缺陷。那么,在为老百姓提供更便宜的业务方面,目前的NGN有何优势呢?
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必须清楚NGN面临的情景,即我国交换机市场经过多年的竞争洗礼,整个市场利润已经很薄,价格也比较低,老百姓打电话已经非常便宜,而且会越来越便宜。而作为NGN从技术上是将原来用硬件实现的功能换成软件实现,其开发成本不可能低,再加上又是新进入市场,其价格也低不下来。并且NGN的业务成本还要考虑到终端。如果不同客户想仍通过原有的PSTN话机使用NGN业务,必须加上附加的设备。这就如同用户安装ADSL,必须装个ADSLMODEM,才可进行宽带上网。目前这个附加的设备价格不菲,千元左右。
除了价格以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互联互通。拿金卡工程说,从1993年开始启动,到今年初才宣布发行银联卡,并且到现在只在几个大城市才能使用。拿短消息举例,2000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就都可以发短消息了,但直到现在移动的手机还不能给联通的手机发短消息,联通的手机也不能给移动的手机发短消息。而作为NGN业务要启动,要与原有的PSTN网络、信令网、智能网、接入网、数据网、移动网等等互通,要与这个那个运营商互通,并且这个互通还要建立在各个厂商的设备互通的基础之上,这是个何其浩大的工程,老百姓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本来NGN兴起的时候是很有前景的,但经过几年实践证明NGN的“钱”景令人堪忧。前些时候,使用软交换技术的全美第四大本地运营商McLeoUSA和著名的全球IP电话提供商GlobalCrossing已经宣告破产,用软交换提供长途话音的Level3公司经营状况也是举步维艰。给准备采纳NGN的运营商敲响了警钟。在拉美,Telefonica、巴西电信、CTBC等运营商对设备供应商进行测试后,得到的结论是NGN在技术、标准和产品成熟度方面仍然不能满足大规模运营的要求,因而放缓了NGN的建设脚步。
NGN,到底是newgenerationnetwork———新一代网络,给运营商带来滚滚财源,给老百姓带来各种享受,还是newgamblenetwork———一场新的世纪豪赌,给大家画的一张巨饼呢?对于任何运营商来说,这都是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陷入新的泡沫圈套,将自身的优势转变为劣势。


时间:  2003-12-19 10:05
作者: xuesong

花了20多天终于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全部放了上来,感谢大家有耐心把它读完。谢谢
时间:  2003-12-22 23:17
作者: zhangboone

哈哈,你要多发表这样的文章!
时间:  2004-2-4 19:08
作者: lzqsoft

我以前在学校做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NGN的。就我个人认为:目前称之为NGN的只不过是软交换而已,是把目前的语音和数据聚合在一起。实际上软交换只是NGN的第一个阶段,作为NGN核心的ASON远远没有成熟。再说,NGN本身来说就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就连itu-t也没有对之做详细的定义。按照学术界的说法,NGN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电网的融合,而目前的研究只是着重于计算机和电信网的融合。再者,3G如何纳入NGN的范畴呢。因此,业界目前所作的,准确的说是开拓软交换技术。(待续)
时间:  2004-2-5 12:08
作者: 湘南风流人

目前的NGN侧重于核心网的软交换,也应该说是电信网中最复杂的部分,如果这部分解决好
了的话,进一步就是传输网的下一代,演进是一步一步来的,不可能一下子都做得很成熟,
软交换不仅仅是把语音和数据融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将传统的电信网体系结构重新构
造,为提供更丰富更广泛的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我认为NGN的核心并不是ASON。

时间:  2004-2-9 13:17
作者: lzqsoft

NGN的演进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交换层次的软交换,一个是传输网络层次的全光通信网.未来的承载网络基于全光网络是无须质疑的,电交换逐步向光交换过渡.也就是说软交换是第一个阶段,ASONS是第二个阶段.当然,软交换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电信网络的体系架构.
时间:  2004-2-10 17:30
作者: xuesong

网络融合也是NGN演进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或者也可以称作一个层次。现在数字电视、3G的成熟,必将使网络融合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一个重点。
时间:  2004-2-24 17:14
作者: jrwu

留影先,看不懂
时间:  2004-3-8 18:33
作者: suky

能不能推荐一些书给我看看,我对软交换、NGN有比较大的兴趣,谢谢!
时间:  2004-3-8 20:14
作者: 拔剑四顾

实际上对于NGN的概念并不仅仅应定义在软交换及ASONS的层面,最新的ITU-T对NGN提出了一组相当广泛地解释,有哪位对相关内容比较了解的可以给大家介绍介绍。
时间:  2004-4-2 12:07
作者: duncen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指出,泛义的NGN包容了所有新一代网络技术,狭义的NGN就是指软交换。在国内,人们往往把NGN与软交换联系在一起,甚至将它们等同起来。实际上,由国际上有关NGN的研究与行动可以看出,NGN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时间:  2004-4-5 18:23
作者: coppermine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4-4-8 15:41
作者: Rhapsody

863系列得里面有2本,一本是软交换得,一本是voip得
时间:  2004-4-9 11:21
作者: jufu88

我推荐看看赵慧玲的几本关于ngn的书
下一代电信网的关键技术  这本书也不错
时间:  2004-4-12 22:48
作者: jinlong5

好!就是不太懂
时间:  2004-4-14 16:26
作者: winter

确实NGN包括的范围太广了,包括软交换、ASON。IPV6等等。我不太懂传输,但是我决的软交换不可能独立发展,必须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才行。现在运营商上软交换的问题,经不起探讨,问题太多!!尤其是IP Qos的问题,如果使用NGN提供的业务相对与传统方式提供的业务质量相差很大,没有多少用户肯掏钱的。如果使用ATM做传输成本又太贵!!而且业界现在不是普遍认为IP才是发展趋势的么?如果使用了ATM还有一个过渡的问提。而且目前比较成熟的软交换技术只能够提供窄带的NGN化,不能提供更丰富的业务也是一个问题,部署NGN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了!!!
时间:  2004-4-15 15:52
作者: GavinLiu

这篇文章真不错!
NGN肯定要学的,懂得越多越好,因为这是必然趋势。
时间:  2004-4-21 12:21
作者: reaload

好东西,非常感谢

看了不谢,怎么好意思呢?呵呵

时间:  2004-6-15 10:20
作者: beary

帅帅的牛帖!楼主辛苦了
时间:  2004-6-15 10:48
作者: 真实的谎言

NGN没大家想像的怎么早会到来

时间:  2004-6-21 15:49
作者: yuqiang

楼上老兄对NGN协议熟悉吗?交流交流?

时间:  2005-5-18 09:55
作者: 原来的我

好,希望楼主多发一些类似的东西!
时间:  2005-5-20 07:43
作者: rendaiwen

好,顶!!!!!!!
时间:  2005-6-2 18:31
作者: hxqgyy

高人呀
时间:  2005-6-3 08:14
作者: 原来的我

好东西 ,大家看啊!
时间:  2005-6-3 13:00
作者: No.23

NGN一个提了,又被忘记,现在又提了的话题
时间:  2005-6-3 13:46
作者: bluestrip

看起来太费劲了。
时间:  2005-6-4 10:47
作者: wzhj1213

希望楼主多发这样的帖子,也让小弟我长长见识
时间:  2005-6-5 11:17
作者: jiangxiwei

           

--------------------------------------------------------------------------------

   大 中 小 第52楼


看起来太费劲了。



同意
时间:  2005-6-5 17:28
作者: 风成秀吉

发展趋势 值得学习!
时间:  2005-6-7 19:00
作者: china_eagle

详细啊,收藏之.
时间:  2005-6-10 15:10
作者: micjake

8错,学习.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