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WDM波分复用技术讲座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4-12-16 15:07
作者: shujuren     标题: WDM波分复用技术讲座

WDM波分复用技术讲座
第一讲 WDM技术的基本原理
   目前,WDM(波分复用)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光缆干线和一些省内干线已开始采用WDM系统,并且国内一些厂商也正在开发这项技术。为帮助读者了解和熟悉这一新技术,我们组织了该系列讲座。第一讲是WDM技术的基本原理;第二讲介绍WDM系统中应用的光电器件的种类及其主要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情况;第三讲介绍WDM系统的技术规范,特别是信息产业部刚刚制定发布的16(8)×2.5Gb/s WDM系统规范,并予以较详细的说明;第四讲主要是关于WDM系统管理方面的要求,以及WDM和SDH网管系统的关系;第五讲是关于WDM系统测试方法和相关仪表;第六讲主要探讨采用0ADM组环的技术,另外还将讨论基于OXC和0ADM的全光网技术。
1 概述
  在过去20年里,光纤通信的发展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光通信网络也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平台。就我国长途传输网而言,截止到1998年底,省际干线光缆长度已接近2O万km。光纤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80年代末的PDH系统,90年代中期的SDH系统,以及近来风起云涌的WDM系统,光纤通信系统自身在快速地更新换代。
  波分复用技术从光纤通信出现伊始就出现了,两波长WDM(1310/1550nm)系统80年代就在美国AT&T网中使用,速率为2×1.7Gb/s。但是到90年代中期,WDM系统发展速度并不快,主要原因在于:(1)TDM(时分复用)技术的发展,155Mb/s—622Mb/s—2.5Gb/s TDM技术相对简单。据统计,在2.5Gb/s系统以下(含2.5Gb/s系统),系统每升级一次,每比特的传输成本下降3O%左右。正由于此,在过去的系统升级中,人们首先想到并采用的是TDM技术。(2)波分复用器件还没有完全成熟,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和光放大器在90年代初才开始商用化。
  1995年开始,WDM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基于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1550nm窗口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Lucent率先推出8×2.5Gb/s系统,Ciena推出了16×2.5Gb/s系统,试验室目前已达Tb/s速率,世界上各大设备生产厂商和运营公司都对这一技术的商用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WDM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有了较广泛的应用。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1)光电器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EDFA的成熟和商用化,使在光放大器(1530~1565nm)区域采用WDM技术成为可能。(2)TDM10Gb/s面临着电子元器件的挑战,利用TDM方式已日益接近硅和镓砷技术的极限,TDM已没有太多的潜力可挖,并且传输设备的价格也很高。(3)已敷设G.652光纤1550nm窗口的高色散限制了TDM10Gb/s系统的传输,光纤色度色散和极化模色散的影响日益加重。人们正越来越多地把兴趣从电复用转移到光复用,即从光域上用各种复用方式来改进传输效率,提高复用速率,而WDM技术是目前能够商用化最简单的光复用技术。
  从光纤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看,所应用的技术都与光纤密切相关。80年代初期的多模光纤通信,所应用的是多模光纤的850nm窗口;80年代未、90年代初期的PDH系统,所应用的是单模光纤1310nm窗口;1993年开始的SDH系统开始转向1550nm窗口;WDM是在光纤上实行的频分复用技术,更是与光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的WDM系统是在155Onm窗口实施的多波长复用技术,因而在深入讨论WDM技术以前,有必要讨论一下光纤的特性,特别是光纤的带宽和损耗特性。
2 光纤的基本特性
  由于单模光纤具有内部损耗低、带宽大、易于升级扩容和成本低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从80年代未起,我国在国家干线网上敷设的都是常规单模光纤。常规石英单模光纤同时具有1550nm和1310nm两个窗口,最小衰减窗口位于1550nm窗口。多数国际商用光纤在这两个窗口的典型数值为:1310nm窗口的衰减在(0.3~0.4)dB/km;1550nm窗口的衰减在(O.19~0.25)dB/km。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了在1380nm有一个OH-根离子吸收峰导致损耗比较大外,其它区域光纤损耗都小于0.5dB/km(据报道已有公司推出了ALLWAVE全波光纤,消除了这一损耗峰峰值,使整个频带更加平坦)。现在人们所利用的只是光纤低损耗频谱(1310~1550nm)极少的一部分。以常规SDH 2.5Gb/s系统为例,在光纤的带宽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大约只有0.02nm左右;全部利用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放大区域带宽(1530~1565)nm的35nm带宽,也只是占用光纤全部带宽(1310~157Onm)的1/6左右。
  理论上,WDM技术可以利用的单模光纤带宽达到200nm,即25THz带宽,即使按照波长间隔为0.8nm(100GHz)计算,理论上也可以开通200多个波长的WDM系统,因而目前光纤的带宽远远没有利用。WDM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带宽,而光纤本身的宽带宽、低损耗特性也为WDM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3 WDM技术原理
  在模拟载波通信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电缆的带宽资源,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通常利用频分复用的方法,即在同一根电缆中同时传输若干个信道的信号,接收端根据各载波频率的不同,利用带通滤波器就可滤出每一个信道的信号。
  同样,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光的频分复用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接收端采用解复用器(等效于光带通滤波器)将各信号光载波分开。由于在光的频域上信号频率差别比较大,人们更喜欢采用波长来定义频率上的差别,因而这样的复用方法称为波分复用。   所谓WDM技术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根据每一信道光波的频率(或波长)不同可以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把光波作为信号的载波,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将不同规定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再由一波分复用器(分波器)将这些不同波长承载不同信号的光载波分开的复用方式。由于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可以看作互相独立(不考虑光纤非线性时),从而在一根光纤中可实现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双向传输的问题也很容易解决,只需将两个方向的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波长传输即可。根据波分复用器的不同,可以复用的波长数也不同,从2个至几十个不等,现在商用化的一般是8波长和16波长系统,这取决于所允许的光载波波长的间隔大小,图2给出了其系统组成。

  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要想深刻理解WDM系统的本质,有必要对传输技术的发展进行一下总结。从我国几十年应用的传输技术来看,走的是FDM-TDM-TDM+FDM的路线。开始的明线、中同轴电缆采用的都是FDM模拟技术,即电域上的频分复用技术,每路话音的带宽为4kHz,每路话音占据传输媒质(如同轴电缆)一段带宽;PDH、SDH系统则是在光纤上传输的TDM基带数字信号,每路话音速率为64kb/s;而WDM技术是光纤上频分复用技术,16(8)×2.5Gb/s的WDM系统则是光域上的FDM模拟技术和电域上TDM数字技术的结合。
  下面列出了几种传输技术实现方式:
  .明线技术,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4kHz;
  .小同轴电缆6O路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4kHz;
  .中同轴电缆1800路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4kHz;
  .光纤通信140Mb/s PDH系统,TDM数字技术,每路电话64kb/s;
  .光纤通信2.5Gb/s SDH系统,TDM数字技术,每路电话64kb/s;
  .光纤通信N×2.5Gb/s WDM系统,TDM数字技术+光频域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64kb/s。
  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每个波长通路通过频域的分割实现,如图3所示。每个波长通路占用一段光纤的带宽,与过去同轴电缆FDM技术不同的是:(1)传输媒质不同,WDM系统是光信号上的频率分割,同轴系统是电信号上的频率分割利用。(2)在每个通路上,同轴电缆系统传输的是模拟信号4kHz语音信号,而WDM系统目前每个波长通路上是数字信号SDH 2.5Gb/s或更高速率的数字系统。

4 WDM技术的主要特点
    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增加几倍至几十倍。
    使N个波长复用起来在单模光纤中传输,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大量节约光纤。另外,对于早期安装的芯数不多的电缆,芯数较少,利用波分复用不必对原有系统作较大的改动即可比较方便地进行扩容。
    由于同一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波长彼此独立,因而可以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完成各种电信业务信号的综合和分离,包括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以及PDH信号和SDH信号的综合与分离。
    波分复用通道对数据格式是透明的,即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一个WDM系统可以承载多种格式的“业务”信号,ATM、IP或者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信号。WDM系统完成的是透明传输,对于“业务”层信号来说,WDM的每个波长就像“虚拟”的光纤一样。
    在网络扩充和发展中,是理想的扩容手段,也是引入宽带新业务(例如CATV、HDTV和B-ISDN等)的方便手段,增加一个附加波长即可引入任意想要的新业务或新容量。
    利用WDM技术选路来实现网络交换和恢复,从而可能实现未来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光网络。
    在国家骨干网的传输时,EDFA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长途干线系统SDH中继器的数目,从而减少成本。距离越长,节省成本就越多。
5 WDM和DWDM
  人们在谈论WDM系统时,有时会谈到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WDM和DWDM是同一回事吗?它们之间到底有那些差别呢?其实,WDM和DWDM应用的是同一种技术,它们是在不同发展时期对WDM系统的称呼,它们与WDM技术的发展历史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80年代初,光纤通信兴起之初,人们想到并首先采用的是在光纤的两个低损耗窗口1310nm和1550nm窗口各传送1路光波长信号,也就是131Onm/155Onm两波分的WDM系统,这种系统在我国也有实际的应用。该系统比较简单,一般采用熔融的波分复用器件,插入损耗小;没有光放大器,在每个中继站上,两个波长都进行解复用和光/电/光再生中继,然后再复用在一起传向下一站。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人们的理解中,WDM系统就是指波长间隔为数十nm的系统,例如1310nm/1550nm两波长系统(间隔达200多nm)。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实现几个nm波长间隔是不大可能的。
  随着1550nm窗口EDFA的商用化,WDM系统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不再利用1310nm窗口,而只在1550nm窗口传送多路光载波信号。由于这些WDM系统的相邻波长间隔比较窄(一般(1.6nm),且工作在一个窗口内共享EDFA光放大器,为了区别于传统的WDM系统,人们称这种波长间隔更紧密的WDM系统为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所谓密集,是指相临波长间隔而言。过去WDM系统是几十nm的波长间隔,现在的波长间隔小多了,只有(0.8~2)nm,甚至<0.8n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其实是波分复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由于DWDM光载波的间隔很密,因而必须采用高分辨率波分复用器件来选取,例如平面波导型或光纤光栅型等新型光器件,而不能再利用熔融的波分复用器件。

  在DWDM长途光缆系统中,波长间隔较小的多路光信号可以共用EDFA光放大器。在两个波分复用终端之间,采用一个EDFA代替多个传统的电再生中继器,同时放大多路光信号,延长光传输距离。在DWDM系统中,EDFA光放大器和普通的光/电/光再生中继器将共同存在,EDFA用来补偿光纤的损耗,而常规的光/电/光再生中继器用来补偿色散、噪声积累带来的信号失真。
  现在,人们都喜欢用WDM来称呼DWDM系统。从本质上讲,DWDM只是WDM的一种形式,WDM更具有普遍性,DWDM缺乏明确和准确的定义,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来认为所谓密集的波长间隔,在技术实现上也越来越容易,已经变得不那么“密集”了。一般情况下,如果不特指1310nm/1550nm的两波分WDM系统,人们谈论的WDM系统就是DWDM系统。

6 总 结
  过去无论PDH的34Mb/s-140Mb/s-565Mb/s,还是SDH的155Mb/s-622Mb/s-2.4Gb/s,其扩容升级方法都是采用电的TDM方式,即在电信号上进行的时间分割复用技术,光电器件和光纤完成的只是光电变换和透明传输,对信号在光域上没有任何处理措施(甚至于放大)。WDM技术的应用第一次把复用方式从电信号转移到光信号,在光域上用波分复用(即频率复用)的方式提高传输速率,光信号实现了直接复用和放大,而不再回到电信号上处理,并且各个波长彼此独立,对传输的数据格式透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WDM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光通信时代的“真正”到来。


时间:  2004-12-16 15:08
作者: shujuren     标题: 第二讲 WDM系统中的光电器件

第二讲 WDM系统中的光电器件
  WDM系统本质上是光域上的模拟系统,WDM技术第一次把复用方式从电域转移到光域,在光域上用彼长复用(即频率复用)的方式提高传输速率,光信号实现了直接复用和放大,而不再回到电信号上处理,因而大大增加了光电器件,而且光模拟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器件的特性。相对于SDH系统,WDM系统增加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光放大器等器件,另外对激光器信号的波长准确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我们分3部分介绍WDM系统中的光电器件,即激光器、波分复用器和光放大器。
1 激光器
  过去SDH系统工作波长是在一个很宽的区域内,而WDM系统的最重要特点是每个系统采用不同的波长,一般波长问隔为100GHz或2OOGHz,这对激光器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准确的工作波长外,在整个寿命期间波长偏移量都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避免不同的波长相互干扰。即激光器必须工作在标准波长、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光放大器,WDM系统的无再生中继距离大大延长。SDH系统再生距离一般在50~6Okm,由再生器进行整形、定时和再生,恢复成数字信号继续传输。而WDM系统中,每隔8okm有一个EDFA,只进行放大,没有整形和定时功能,不能有效去除因线路色散和反射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系统经50O~60Okm传输后才进行光/电再生,因而要求光源的色散受限距离大大延长。由过去的5O~60km提高到6O0km以上,这对光源的要求大大提高。总体上,应用在WDM系统上的光源有2个突出特点:(1)比较大的色散容纳值。(2)标准而稳定的波长。
  1.1 外调制技术
  对于直接调制来讲,单纵模激光器引起的啁啾(Chirp)噪声已成为限制其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即使采用a值较小的应变型超晶格激光器,在G.652光纤上传输2.5 Gb/s的色散受限距离也只有120km左右。这对于国家干线WDM系统要求的5OO~60Okm是不够的。从原理上讲,很难消除直接调制带来的Chirp噪声,人们把眼光转向了外调制。
  与直接调制不同,在外调制情况下,高速电信号不再直接调制激光器,而是加载在某一媒介上,利用该媒介的物理特性使通过的激光器信号的光波特性发生变化,从而间接建立了电信号与激光的调制关系。在外调制情况下,激光器产生稳定的大功率激光,而外调制器以低啁啾对它进行调制,从而获得远大于直接调制的色散受限距离。目前,投入实用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吸收型外调制器,一种是波导型铌酸锂马赫一曾德尔调制器。
  1.1.1 电吸收外调制器(EML激光器)
  电吸收外调制器是一种强度调制器,也是第一种大量生产的钢镓砷磷(InGaAsP)光电集成器件。它将激光器和调制器集成到一片芯片上。EML激光器芯片的激光器段工作于恒定功率或CW模式。输入信号加在调制器上,因此调制器像一个开关,让光通过或把光关断。这使得产生的信号的啁啾声(Chirp)非常小,囚此可以在标准的光纤上传播非常长的距离,并且信号的失真很小,典型的EML激光器支持超过600km的距离。
  电吸收外调制器的最突出的优点是体积较小,集成度好。另外驱动电压低,耗电量小,在已有的WDM陆地系统中,绝大部分公司的产品都采用了这种类型的外调制器。
  1.1.2 马赫-曾德尔(Mach一Zehnder)外调制器
  马赫-曾德尔波导型外调制器也是一种强度调制器。它使用单独的一个单纵模DFB激光器和一个外调制器。激光器也工作于连续波(CW)状态,在外加调制电场的情况下,由于银酸锂(LiNbO3)良好的电光效应,使波导的折射率发生改变,通过波导的光的强度相应发生变化,实现波导输出的光幅度调制。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在原理上其啁啾参数可以为零,因而调制速率极高,几乎不受光纤色散的限制,调制线宽很窄,消光比高。缺点是调制器与偏振矿态相关,激光器和调制器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保偏光纤。在10Gb/5以上超高速WDM系统传输时,MZ外调制器成为克服光纤色散影响的主要手段。
  1.2 波长稳定技术
  WDM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光波分复用器处输入的信号均为固定波长的光信号,各个通路的信号波长不同,而且对中心频率偏移有严格规定。如对于8×2.5Gb/s WDM系统,通路间隔选择2OOGHz,到寿命终了时的波长偏移不大于±20GHz。相邻两个通路如果波长偏移过大,就会造成通路间的串扰过大,产生误码。就目前技术而言,最简单的方法是依靠稳定激光器的温度和偏流保证。但这种方法无法解决由于激光器老化、温度变化引起的波长变化。当波长精度要求较高时,需要使用更严格的波长控制技术。   使用波长敏感器件对可调制连续波光源的波长进行控制的原理如图1所示。波长敏感器件的输出电压随LD发射光波长变化而变化,这一电压变化信息经适当处理可用来直接或间接控制LD发射的光波长,使其稳定在规定的工作波长上。

2 波分复用器件
  波分复用器件是波分复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同光源波长的信号结合在一起经一根传输光纤输出的器件称为合波器,如图2(a)所示。反之,经同一传输光纤送来的多波长信号分解为个别波长分别输出的器件称分波器,如图2(b)所示。有时同一器件既可作分波器,又可以作合波器。

  WDM器件有多种制造方法,目前已广泛商用的WDM器件可以分为4类,即角色散器件、干涉滤波器、熔锥型波分复用器和集成光波导型。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1 光栅型波分复用器
  光栅型波分复用器件属于角色散型器件。当人射光照射到光栅上后,由于光栅的角色散作用,使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不同的角度出射,然后经透镜会聚到不同的输出光纤,从而完成波长的选择作用,如图3所示。

  总的来看,光栅型WDM器件具有优良的波长选择特性,可以使波长间隔缩小到数nm到0.51nm左右。另外,光栅型器件是并联工作的,插入损耗不会随复用信道的增多而增加,己能实现32~131个波长的复用,但对温度稳定性要格外注意。以16通路WDM为例,由于光源在1550nm波长的温度系数大约为0.4nm/℃,环境温度变化30℃就足以引起约0.4nm的波长偏移,对于通路带宽仅0.31nm的情况将至少导致3dB的失配损耗,其严重性可见一斑。因而采用温控措施是必要的。

  除上述传统光栅器件外,近来一种利用紫外光将折射率光栅刻在光纤芯区的光纤光栅受到了很大重视,如图4所示。据报道其性能甚佳,带内频响很平坦,带外抑制比很高,插入损耗不大,性能十分稳定,156Onm的温度系数为0.Olnm/℃,滤波特性滚降斜率优于15odB/11m,带外抑制比可以高达50dB。
  它具有理想的滤光特性、便于设计制造、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可制作成倍道间隔非常小的带通、带阻滤波器。目前已广泛用于WDM系统中。
2.2 介质簿膜滤波器型波分复用器
  光滤波器有两类,一类为干涉滤波器,另一类是吸收滤波器,两者均可由介质薄膜(DTF)构成。DTF干涉滤波器由几十层不同材料、不同折射率和不同厚度的介质膜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起来,每层的厚度为V4波长,一层为高折射率,一层为低折射率,交替叠合而成。当光入射到高折射率层时,反射光没有相移。当光入射到低折射率层时,反射光经历18O°相移。由于层厚1/4波长(9O°),因而经低折射率层反射的光经历36O°相移,与经高折射率层的反射光同相叠加。这样在中心波长附近,各层反射光叠加,在滤波器前端面形成很强的反射光。在这高反射区之外,反射光突然降低,大部分光成了透射光,据此可以使之对一定波长范围呈通带,对另外波长范围呈阻带,从而形成所要求的滤波特性。利用这种具有特定波长选择特性的干涉滤波器就可以将不同的波长分离或者合并起来,如图5所示。


  采用DTF干涉滤波器型WDM器件的主要优点是设计与所用光纤参数几乎完全无关,可以实现结构稳定的小型化器件,信号通带较平坦,与极化无关,插入损耗较低,温度特性很好,可达0.OOlnm/℃以下,但通路数不会很多,目前可达16路。
2.3 熔锥型波分复用器
  熔拉双锥(熔锥)型光纤耦合器,即将多根光纤在热熔融条件下拉成锥形,并稍加扭曲,使其熔融在一起。由于不同光纤的纤芯十分靠近,因而可以通过锥形区的消失波耦合达到所需要的耦合功率。熔锥型WDM器件制造简单,更易于批量生产,因而应用更广泛。
  熔锥型WDM器件的特点是插入损耗低(最大值<5dB,典型0.2dB),无需波长选择器件,此外还具有较好的光通路带宽/通路间隔比和温度稳定性,不足之处是尺寸稍大,复用波长数少,隔离度较差(20dB左右),一般不用在目前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
2.4 集成光波导型WDM器件
(图略)
  集成光波导型WDM器件是以光集成技术为基础的平面波导型器件,具有一切平面波导技术的潜在优点,诸如适于批量生产、重复性好、尺寸小,可以在光掩膜过程中实现复杂的光路、与光纤的对准容易等等,因而代表了一种先进的WDM器件技术。目前平面波导型WDM器件有各种实现方案,其中一种称为龙骨型的平面波导WDM器件较有前途。器件由2个星形耦合器经M个非耦合波导构成,耦合波导不等长从而形成光栅,两端的星形耦合器由平面设置的两个共焦阵列径向波导构成。这种波导型WDM器件通路数大、紧凑、易于批量生产,但带内频响尚不够平坦,图6所示为一个龙骨型平面波导WDM器件的结构原理。
2.5 各种WDM器件的性能比较
  表1是各种WDM器件主要特性的比较结果,需要注意特性参数是随波长数不同而变化的,表中数值只是大致范围,仅供参考。
表1 各种WDM器件性能比较
器件类型        机理        批量生产        通路间(nm)        通路数        串音(dB)        插入损耗(dB)        主要缺点
衍射光栅型        角色散        一般        0.5~10        4~131        ≤-30        3~6        温度敏感
DTF型        干涉/吸收        一般        1~100        2~32        ≤-25        2~6        通路数较少
熔锥型        波长依赖性        较容易        10~100        2~6        ≤-(15-45)        0.2~1.5        通路数少
集成光波导型        平面波导        容易        1~5        4~32        ≤25        6~11        插入损耗大

  在合波器上,8~16路WDM系统,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了无源的星型光耦合器作为波分复用器的合波器,有的采用1:n,有的出于线路保护的考虑,采用了2:n耦合器,一路输出接工作通路,另一个接保护通路。这主要是因为简单、便宜,相互间隔离度好。缺点是引入的损耗大,以1:8耦合器为例,可以达10dB左右。而在解复用器上,对于8~16路的WDM系统,现在的厂家大部分选用了DTF干涉滤波器解复用器或平面波导型解复用器;而对于16路以上的WDM系统,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大多都选用平面波导型复用器,因为该类型复用器的损耗与通路数无关。
3 光放大器
  在WDM系统中,光放大器有3种应用:发送侧波分复用器之后放大信号的光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线路上的光放大器  线路放大器,接收侧解复用器之前的光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迄今为止,人们已研究成功3种光放大器,即半导体激光放大器、非线性光纤拉曼放大器和掺稀土元素的光纤放大器。掺稀土元素的光纤放大器又可分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其中,EDFA适合于长波长1550nm窗口的光信号放大,而PDFA适用于1310nm窗口的光信号。目前已经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在WDM系统应用的就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3.1 光放大器原理
  一个典型的EDFA由掺铒光纤、泵浦源和波分复用器组成。其中掺铒光纤提供放大,泵浦源提供足够强的泵浦功率,波分复用器将信号与泵浦光混合,掺铒光纤放大器构成如图7所示。
(图略)
  EDFA是利用激光泵浦石英光纤中掺铒离子(E3+)的受激辐射来实现对155Onm波段光信号的放大。由于光放大器有很宽频带一般在15301nm~1565nm,这给采用EDFA的光系统提供了“透明”特性,放大与信号码率和信号格式无关,而且能把各波长信号光同时放大。
  泵浦源有两种,即98Onm和148Onm。980nm泵浦源可以保持较低的噪声系数,而148Onm泵浦源有着更高的泵浦效率,可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相对于980nm,大3dB左右)。在实际的线路放大器应用中,对于8路WDM系统,大多采用98Ollm,这是因为G.652光纤的WDM系统主要是色散受限,而非损耗受限,因而采用1480nm会增大系统功率衰耗,提高EDFA的输出功率并没必要;采用98Onm获得最佳的噪声系数反而有利干系统性能。但是对于16路以上的WDM系统,则采用了1480nm的泵浦源。这是由于较大的分路比减少了可用功率范围,必须采用功率更大的泵浦源。也有的公司采用了两级泵浦,1,级采用98Onm,一级采用1480nm泵浦源。既改善了噪声系数,又增大了输出功率。但是,出于激光安全性和光纤非线性的考虑,输出光功率一般限制在十17dBm以下,这也是激光器3A的安全要求。
3.2 EDFA的增益平坦度
  EDFA的增益。波长特性不平坦导致不同波长的接收光功率差异。对于多级级连EDFA系统尤其重要。在多波长级联EDFA系统中,信号频带内的ASE(放大的自发光辐射)噪声在每个EDPA得到累积,累积的ASE噪声还会由于Kerr效应给信号带来相位上的噪声,扩展了信号频谱,EDFA级联数目较多时,多级级联后的EDFA的增益曲线极不平坦,可选用的增益区减小,各波长信号的增益不平衡,必须采取均衡措施。
解决增益均衡的途径首先是实现增益谱的平坦。
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滤波器型和本征型两类:滤波器型是在EDFA中内插无源滤波器将153Onm的增益峰降低,或专门设计其透射谱与掺饵光纤增益谱相反的光滤波器将增益谱削平,但结构工艺都较复杂,附加损耗大,输出功率会减校本征型是采用高铝掺杂光纤或氟化物光纤。这类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无需制作和引入附加元件,掺铝光纤还可以增大放大器的放大频谱范围。但氟化物光纤与石英光纤材料的不共性招致放大器工艺和可靠性的诸多麻烦。
3.3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均衡技术
  EDFA的增益均衡是一个重要问题。WDM系统是一个多波长工作系统,当某些波长信号失去时,由于增益竞争,其能量会转移到存在的信号上,使其它波长的功率提高。在接收端,由于电平的突然提高会带来误码,而且在极限情况下,当8路波长中7路丢失时,所有的功率都集中到一个波长上,功率会达到+17dBm左右,这又会带来强烈的非线性或接收机过载,也会带来误码。
  EDFA的增益控制技术有许多种,典型的有控制泵浦源增益的方法,EDFA内部的监测电路通过监测输入和输出功率的比值来控制泵浦源的输出,当输入波长某些信号丢失时,输入功率会减小,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会增加,通过反馈电路,降低泵浦源的输出功率,保持(输出/输入)增益不变,从而使EDFA的总输出功率减少,保持输出信号电平的稳定。
  另外,还有饱和波长的方法。在发送端,除了8(16)路工作波长外,系统还发送另一个波长作为饱和波长。在正常情况下,该波长的输出功率很小,当线路的某些信号失去时,饱和波长的输出功率会自动增加,用以补偿丢失的各波长信号的能量,从而保持EDFA输出功率和增益保持恒定。当线路的多波长信号恢复时,饱和波长的输出功率会相应减少,这种方法直接控制饱和波长激光器的输出,速度较控制泵浦源要快一些。 4 总结
  本讲介绍了WDM系统中主要光电器件:激光器、波分复用器和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模拟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器件的特性,因此这些光电器件的性能对wDM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要想深入理解WDM系统,我们也必须熟悉和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时间:  2004-12-16 15:09
作者: shujuren     标题: 第三讲 WDM系统技术规范

第三讲 WDM系统技术规范
  随着WDM系统的大规模建设,对标准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WDM系统不像SDH系统那样有严格统一的规范。主要原因在于SDH系统是ITU-T先制定了标准规范,各大厂商再根据标准去制造产品,而WDM系统的发展却恰恰相反,是各厂商先有产品,而且规范不一,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到现在为止ITU-T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因此,为了使引进产品和国内自行开发的产品具有统一性,制订我国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在制定我国WDM规范时,必须先确定波分复用系统的通道数目。从最近几年看,16(8)波长的应用将是第一步。从各个公司现在推出的产品看,几乎全是间隔为100GHz的16波分系统。这主要有以下原因:(a)现实的需要性,以2.5Gb/s系统为例,16波分单向就可达到40Gb/s的传输速率,这足以满足未来几年的业务需求;(b)技术的可行性。当前波分复用器件和激光器元件的技术都满足16个波长以上的复用。有鉴于此,我们所考虑的主要是用于干线系统的1550nm的16通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从当前应用上看,WDM系统只用于2. 5Gb/s以上的高速率系统。因而在制定规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了基于2.5Gb/s SDH的干线网WDM系统的应用,承载信号为SDH STM-16系统,即2.5Gb/s×N的WDM系统。对于承载信号为其他格式(例如IP)的系统和其它速率(例如10Gb/s×N)暂不作要求。
  在WDM系统规范中,只考虑了点到点的线性系统。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建设的WDM系统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点到点的系统,而且大部分没有采用OADM。在有业务上下的节点上,采用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背对背方式,因此我们规范的都是点到点的线性系统,而没有考虑环型或其它应用。
1 集成式系统和开放式系统
  WDM系统根据其分类,可以分为开放式WDM系统和集成式WDM系统。

  集成式系统就是SDH终端设备具有满足G.692的光接口:标准的光波长、满足长距离传输的光源(又称彩色接口)。这两项指标都是当前SDH系统不要求的。即把标准的光波长和长受限色散距离的光源集成在SDH系统中。整个系统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增加多余设备。但在接纳过去的老SDH系统时,还必须引入波长转换器OTU,完成波长的转换,而且要求SDH与WDM为同一个厂商,在网络管理上很难实现SDH、WDM的彻底分开。集成式WDM系统如图1所示。
  开放式系统就是在波分复用器前加入OTU(波长转换器),将SDH非规范的波长转换为标准波长。开放是指在同一WDM系统中,可以接入多家的SDH系统。OTU对输入端的信号没有要求,可以兼容任意厂家的SDH信号。OTU输出端满足6.692的光接口:标准的光波长、满足长距离传输的光源。具有OTU的WDM系统,不再要求SDH系统具有G.692接口,可继续使用符合G.957接口的SDH设备;可以接纳过去的SDH系统,实现不同厂家SDH系统工作在一个WDM系统内,但OTU的引入可能对系统性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的WDM系统适用于多厂家环境,彻底实现SDH与WDM分开。开放式WDM系统如图2所示。

  图3是一个波长转换器0TU。该器件的主要作用在于把非标准的波长转换为ITU-T所规范的标准波长,以满足系统的波长兼容性。现在已商用的产品中,使用的依旧是光/电/光(O/E/0)的变换,即先用光电二极管PIN或APD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用该电信号对标准波长的激光器重新进行调制,从而得到新的符合要求的光波长信号。

  对于集成系统和开放系统的选取,运营者可以根据需要。在有SDH系统多厂商的地区,可以选择开放系统,而新建干线和SDH制式较少的地区,可以选择集成系统。但是现在WDM系统采用开放系统的越来越多。
2 工作波长区的选择
  对于常规G.652光纤,ITU-T G.692给出了以 193.1THz为标准频率、间隔为100GHz的41个标准波长(192.1~196.1THz),即1530~1561nm。但在实际系统中,考虑到当前干线系统应用WDM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容,全部应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在整个EDFA放大频谱1530~1565nm内,级联后的EDFA的增益曲线极不平坦,可选用的增益区很小,各波长信号的增益不平衡,必须采取复杂的均衡措施,并且当前业务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的容量。综合各大公司的材料,1548~1560nm波长区的16个波长更受青睐,西门子和朗讯都采用了这一波长区。在1549~156Onm波长区间,EDFA的增益相对平坦,其增益差在1.5dB以内,而且增益较高,可充分利用EDFA的高增益区,见图4。在多级级联的WDM系统中,容易实现各通路的增益均衡。另外该区域位于长波长区一侧,很容易在EDFA的另一侧153O~1545nm开通另外16个波长,扩容为32通路的WDM系统。

  16通路WDM系统的16个光通路的中心频率应满足表1的要求,8通路WDM系统的8个光通路的中心波长应选表:中加*的波长。
序号        中心频率(THz)        波长(nm)
1        192.1        *1560.61
2        192.2        1559.79
3        192.3        *1558.98
4        192.4        1558.17
5        192.5        *1557.36
6        192.6        1556.55
7        192.7        *1555.75
8        192.8        1554.94
9        192.        *1554.13
10        193.0        1553.33
11        193.1        *1552.52
12        193.2        1551.72
13        193.3        *1550.92
14        193.4        1550.12
15        193.5        *1549.32
16        193.6        1548.51


表1 16通路和8通路WDM系统中心频率
  WDM系统除了对各个通路的信号波长有明确的规定外,对中心频率偏移也有严格规定。通路中心频率偏移定义为通路实际的中心频率与通路中心频率标称值的差值。对通路间隔选择100GHz的16×2.5Gb/s WDM系统,到寿命终了时的波长偏移应不大于±20GHz。
3 光接口分类
  由于现在应用的WDM系统都是用于干线长途传输,因而我国只选用有线路光放大器的系统,不考虑两点之间的无线路光放大器的WDM系统。现阶段我们只考虑确定8波长和16波长的应用。


对于长途WDM系统的应用,我们规定了3种光接口:即8×22dB,3×33dB和5×30dB系统。其中22dB、30dB和33dB是每一个区段(Span)允许的损耗,而前一个数字8(5,3)则代表区段(Span)的数目。
  图5为8×22dB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由8段构成,每两个LA之间的允许损耗为22dB,BA和PA分别是功率放大器和预放大器,LA是线路放大器。假设光纤损耗以0.275dB/km为基础(包括接头和光缆富裕度),22dB对应于8Okm的光纤损耗,则8×22dBWDM系统可以传输8×80km=640km的距离,中间无电再生中继。
  80km比较符合我国中继段的情况,可以满足大部分地区中继距离的要求。目前干线的中继段距离大多在50~60km。另外8×22dB系统技术上相对成熟,可靠性高,性能好,光信噪比(OSNR)比3×33dB和5×30dB要好4~5dB。因此可作为干线传输和省内二级干线传输的优选系统。
  考虑到西北地区有可能出现超长中继的情况,增加了3×33dB系统(可以传输3×120km=360km),以适应某些沙漠地区超长中继距离的需要。另外由于5×33dB的实现尚需要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中继距离80km和120km以外,我们引入每区段(Span)损耗30dB(传送距离为100km左右)、5个Span的系统,即5×3OdB系统,作为长中继距离,多段数的补充,也是5×33dB的替代。这样使每个区段(Span)的距离由2种(80km、12Okm)增加到3种(80km、10Okm和12Okm),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
  在WDM系统中,目前的8通路系统不能被升级为16路系统,除非该8路系统是配置不完全的16通路系统的子集,否则都不能直接升级,即没有前向兼容性。这就要求运营者在建设WDM系统时,应对本地业务量发展有着正确的估计,以选择合适的通路数。
4 光接口参数
  在ITU-T G.692建议中,对于点到点WDM系统的光接口参数几乎为零,为了增加可操作性,我们重点参考了几家大公司的产品标准,制定了较详细的系统接口规范,增加了标准化程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考虑到高功率条件下的非线性效应和光信噪比要求,合理地选择入纤功率,并对开放系统和集成系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开放的WDM系统中,对于OTU在发送端、再生中继器和接收端的不同应用,分别给出了具体指标。考虑到维护人员的需要,对EDFA增加了在线监测口的要求,以方便日常的维护测试。
  针对WDM系统的模拟性质,我们特别制定了WDM系统接收端光信噪比(OSNR)数值,对于8×22dB的系统,其光信噪比为22dB;而对于5×30dB和3×33dB,则要求分别为21dB和20dB。因为系统的OSNR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区段(span)的损耗。区段(span)的损耗越大,则最后系统的性能越差。由于篇幅所限,参数的具体内容在此不详述。
5 性能要求
  目前,WDM系统还缺少一套衡量其传输质量的标准。虽然光信噪比(OSNR)可以衡量系统传输质量,但还存在一定缺陷。当光信噪比(OSNR)很高时(>22dB),系统的质量可以保证(一般BER<10-15)。当OSNR工作在临界状态,例如15~17dB时,OSNR就很难定量地评估信号传输质量;再考虑到信号脉冲传输中出现的波形失真,有时OSNR较高时相应的误码率有可能较差。因而承载信号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在电域上进行评估。   实际上国家骨干网的WDM系统是基于SDH系统的多波长系统,因而其网络性能应该全部满足我国SDH标准规定的指标,包括误码、抖动和漂移。WDM系统在一个光复用段内,只有一个电再生段,没有任何转接,因而不能用通道指标进行衡量,暂定采用复用段指标进行要求。该指标与具体WDM系统光复用段长度无关。
  开放式WDM系统引入了波长变换器OTU,OTU应具有和SDH再生中继器一样的抖动传递特性和输入抖动容限。
6 光监控通路(OSC)要求
  与常规SDH系统不同,WDM系统增加对EDFA监视和管理。由于在EDFA上业务信号不进行上下,无电接口接入,只有光信号的放大,而且业务信号的开销(如SDH)上也没有对EDFA进行控制和监控的字节,因而必须增加一个电信号对EDFA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控。现在经常采用的是在一个新波长上传送检测信号。
  对于使用线路放大器的WDM系统需要一个额外的光监控通路,这个通路能在每个线路光放大器处进行上下。光线路放大器EDFA的增益区为1530~1565nm,光监控通路必须位于EDFA有用增益带宽的外面,我们规定采用1510nm波长。
  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见表2。
监控波长        1510nm
监控速率        2Mb/s
信号码型        CMI
信号发送功率        (0~7dBm)
光源类型光谱特性        MLM LD待研究
最小接收灵敏度        -48dBm

表2 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
7 WDM系统的保护
  WDM系统线路保护主要有两种保护方式:一种是基于单个波长、在SDH层实施的1+1或1 :n的保护;另一种是基于光复用段上保护OMSP,在光路上同时对合路信号进行保护。
  7.1善于单个液长,在snl1层实施的1+1保护

  这种保护系统机制与SDH系统的:1+1MSP类似,所有的系统设备都需要有备份。如图6所示,SDH信号在发送端被永久桥接在工作系统和保护系统上,在接收端监视从这两个WDM系统收到的SDH信号状态,并选择更合适的信号。这种方式的可靠性比较高,但是成本也高。与此原理相一致,还可以实现基于单个波长,在SDH层实施的1:n保护。
  另外一种方式是基于单个波长、同一WDM系统内1:n路的WDM系统中,n个波长通道作为工作波长,1个波长通路作为保护。但是实际系统中,光纤、光缆的可靠性比设备的可靠性要差,只对系统保护,而不对线路保护,实际意义不太大。
  7.2光复用段(OMSP)保护
  这种技术是只在光路上进行1+1保护,而不对终端设备进行保护。在发端和收端分别使用1×2光分路器或光开关,在发送端对合路的光信号进行分离,在接收端对光信号进行选路。

i+i图7是采用光分路器和光开关的光复用段保护方案。在这种系统中,只有光缆和WDM的线路系统是备份的。人们也可以用N:2的耦合器来代替复用器和1:2分路器。相对于1+1的全保护,该方法减少了成本。光复用段保护只有在独立的两条光缆中实施才有实际意义。
8 安全要求
  对于含光放大器的WDM系统,安全特别重要。因为一般情况下,光放大器系统工作在高功率情况下,有的已经在光纤安全功率极限的边缘。ITU-T建议规定:单路或合路入纤最大光功率电平为+17dBm。对链路切断情况下可能引起的强烈“浪涌”效应更应加以重视,必须保证系统能够及时关闭泵浦源和系统,以防止对系统造成损害。
  8.1 光“浪涌”的产生
  使用EDFA放大光信号,当输入光功率迅速增大时,由于EDFA的慢增益动态效应会产生光浪涌,输出光功率出现“尖峰”,特别是对级联EDFA的情况下,其峰值功率可以到数十瓦,其原理如图8所示。

  在光缆突然被切断或其它原因导致信号丢失时,如果泵浦源不关闭,泵浦源还处于泵浦“状态,使高能级“泵浦”状态下的离子浓度达到最大。这时,当信号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如果一个较高功率的信号进入掺饵光纤,将引起几乎所有的亚稳态离子发生受激辐射翻转,使EDFA的输出达到一个最大值[+30dBm(IW)以上]。这种高功率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烧坏”光连接器和接收机。
  8.2 光浪涌的防止(Optical surge prevention)
  采用图8所示的方法可以防止光浪涌。当光缆切断或其它原因引起LOS被检出时,当时间积累到一定长度,应减小直至切断向EDFA馈送的泵功率。而当链路恢复时,应待光信号恢复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向EDFA泵功率。对于WDM系统,只有当所有主通路的光信号都丢失时才启动EDFA自动功率关断(APSD)进程。APsD实施时,不影响并且能保持所有OSC(光监控通路)功能的实施。
9 单纤双向传输
  与单纤单向WDM相比,单纤双向WDM系统可以减少光纤和线路放大器的数量。但双向WDM设计比较复杂,必须考虑多通过干扰(MPI)、光反射的影响,另外还需考虑串音、两个方向传输功率电平数值、OSC传输和自动功率关断等一系列问题。
  从现在得到的资料看:大部分公司都是采用单纤单向系统。单纤双向WDM只适用于光缆对比较紧张的情况,目前只有Nortel采用了这种技术。单纤双向在于线中应用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它只适用于光纤芯数极少的地区,而通常干线的芯数都在24芯以上。这种技术适合在一些边远地区采用,而边远地区的业务量似乎尚不能达到N×2.5Gb/s超高速容量,真正实施的可能是622Mb/s或155Mb/s系统的简单两波分或类似系统。
  对于单纤双向系统,我们没有完全予以禁止,但也并不提倡。在光纤芯数可以满足要求时,最好仍采用单纤单向的WDM系统,只有在那些光纤芯数极少的地区,才有必要考虑采用单纤双向系统。
1O 总结
  当前,WDM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今年内,许多厂商的32×2.5Gb/s系统都将投入商用,另外N×l0Gb/s的WDM技术也发展很快,我们目前制定的规范仅仅对当前引进和建设的16(8)×2.5Gb/s WDM系统参数进行了具体规定,对于16通路以上的WDM系统的光接口参数还没有规范。但是许多普遍性原则,例如WDM分层结构、光接口分类、保护以及安全要求等在多通路WDM系统中仍将适用。另外我们也会加快32×10Gb/s(2.5Gb/s)和其它拓扑结构的WDM系统(如WDM环网)的标准化,以满足国内迅速发展的WDM技术的要求。

时间:  2004-12-16 15:10
作者: shujuren     标题: 第四讲 WDM系统网络管理要求

第四讲 WDM系统网络管理要求
  在传送网体系结构中,SDH和WDM是分属于不同逻辑“层”的系统,它们之间是客户层/服务层之间的关系。WDM系统管理的传输资源是波长光通道(带宽、信号格式不确定),SDH系统管理的传输资源是VC-4(12)通道。WDM网络提供的光通道可以直接支持各种业务网。从WDM技术角度看,SDH和其他业务网一样只是它的客户信号,所以SDH和其他业务网的网管系统都应独立于其承载层  WDM网管系统,WDM网络管理系统应与SDH彻底分开。
1 WDM与SDH网管系统的关系
  SDH和WDM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建立在光纤这一物理媒质上,利用光纤作为传输手段的技术。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WDM是更趋近于物理媒质层(光纤、光缆)的系统,它是在光域上进行的复用,现在是点到点的应用,以后加上OXC、OADM构成“光传送网”。而SDH则是电路层实施的“光同步传送网”技术,它提出了一整套传送网的国际标准,规定了复用方法,还描述了组网原则。相对于WDM技术而言,SDH与PDH、ATM信号一样,都只是WDM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也就是讲,SDH和WDM之间是客户层与服务层的关系。现在WDM技术的应用似乎只有一个客户  SDH系统,但实际上它具有承载多客户信号的能力。
  当前WDM系统承载的客户层信号都是SDH,也就是N(8,16)×2.5Gb/s(10Gb/s)SDH的系统,但这并不是说WDM系统只能承载SDH信号。WDM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与业务无关,对业务透明。它可以承载各种格式的信号,既可以承载标准的SDH信号,也可以承载其它任何不受限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因而WDM的网络管理系统也应与其传送的信号的网管分离。WDM系统的网管系统独立于其承载系统的网络管理,对现在的干线工程来讲,就是独立于SDH的网管系统。WDM系统的网管系统只负责对光线路系统的管理,这包括波分复用器、光放大器、监控信道等。SDH网管系统负责管理ADM、中继器等设备的配置、故障和性能管理,而不涉及光传输系统。
  另外WDM系统是未来光网络的一部分。随着光网络的迅速发展,其开销和网管信息会越来越多,其网管系统也会日益庞大。为了适应未来庞大的光网络系统,现在有必要建立独立的WDM网管系统。这一系统与SDH网络层管理系统平行,在更高层上再考虑两个网管系统的相互关系。
2 WDM网音系统配置
  现阶段WDM系统至少应设置自己独立的网元管理系统(EM)层,具有在一个平台上管理EDFA、波分复用器、波长转换器(OTU)和监控信道的功能,对设备进行性能、故障、配置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在WDM系统EM管理系统的配置上,既可以一个WDM光复用段(即SDH再生段)设置一个EM管理系统,也可以相邻几个光复用段采用一个EM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在已建设的WDM系统干线中,在网管系统配置上,我们采用了每个省设置一个网元管理系统EM的方法,实行分段管理。即每条干线在其经过的所有省份都分别设置了一个EM管理系统,负责对本省的EDFA、WDM终端站等网元进行管理。如京—汉—广干线,在其经过的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都设置了EM网管系统。与SDH干线不同的是,没有配置可以管理整条干线的子网管理系统(SNM),因而无法从整体上了解整条干线工作的情况,现在各厂家都还没有开发出WDM的SNM网管系统。
  在一个开放的WDM系统中,可以承载多家SDH设备,这在实际的工程中已有应用,以广东—汕头的8波长WDM系统为例,虽然该WDM系统是大唐电信提供的,但承载的SDH系统,既有大唐电信的设备,也有西门子的SDH设备,两家的SDH系统通过波长变换器连接到WDM系统中。因此WDM系统的网元管理系统应独立于其所承载的SDH设备。
  对于既能提供SDH设备,又提供WDM系统的厂家,当WDM的网元和SDH的网元具有相同的Q接口时,SDH和WDM可以采用同一网元管理系统。现在各厂商一般对自己的SDH和WDM产品都采用同一网管系统,在一个网管平台上实现对自己SDH、WDM设备的统一管理。但必须注意的是,其WDM网管系统必须可以分离并独立运行,具有承载其他厂家SDH系统的能力。
  当前,对于SDH、WDM的网管系统,可以采取物理集中维护管理的方法,即SDH和WDM的网络管理平台建在同一机房里,以方便故障的处理。当出现故障时,会出现如何划分WDM和SDH系统职责的问题,一般说来,WDM系统的网管系统负责端到端的波长路由、光缆线路和光信号质量的监测,不涉及业务层信号格式石DH网管负责的是端到端VC-4和VC-12通道的性能监测及与SDH设备相关的告警。
3 网元管理系统
  网元管理系统承担授权区域内各网络单元的管理,并提供部分网络管理功能,被管理网络中的各网元均应由一个管理软件和硬件平台进行管理。在工作站的用户窗口界面上应能监视被管理的区域网络,并能显示被管理的整个网络拓扑结构。通过WIMP(窗民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的人机接口,网元管理系统应能监视和控制到整个被管理网络中的每一个网元,告警和事件记录追踪至WDM系统的每一块电路板。
  图2给出WDM系统网元划分的逻辑示意图,一个虚框内可看作一个WDM系统的网元。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除EDFA、光监控通路外,网元还包括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对它们的控制也要统一纳入WDM系统的网元级管理。这样,就明确划分了SDH系统和WDM系统的网元管理界限,一个面向SDH系统终端设备,另外一个面向WDM线路系统设备。

  WDM系统的网元与网元之间通过光监控通路OSC中的DCC通道互连,并传递监控网管信息。光监控通路工作在151Onm波长,速率为2Mb/s,其中在2Mb/s的帧结构中,我们规定了类似SDH系统D1~D12的DCC数据链路,专门用来传输WDM系统的网管信息,因而OSC中的DCC通道是WDM网管信息的物理承载层。另外,在2Mb/s的帧结构中,我们还定义了2个字节用来承载EDFA中继站之间的公务电话,从而解决了EDFA线路放大器站无法联络的问题。
  网元管理系统(EM)应同时具有Q接口和Q3/CORBA接口。EM与网元连接通过Q接口,EM与上级管理系统相连的接口为Q3/CORBA。
4 网元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
  WDM网元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
4.1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应能对传输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改正以及路径测试。
4.1.1 告警功能
  网元管理系统应该至少能支持下列告警功能:
  —可利用内部诊断程序识别所有故障并能故障定位至单块插板,   —能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如时间、来源、屑性及告警等级等。
  —应具有可闻、可视告警指示。
  —告警历史记录应便于查看和统计。
  —能够设置故障严重等级。
  —激光器寿命预告警。
  在WDM系统中,故障管理必须监视的告警参数:
  (a)光发射单元告警参数(SDH)终端
  —激光器输出光功率值不足或过载
  —输入信号丢失(LOS)
  —发送器劣化
  —激光器发送失效
  —激光器寿命告警
  —调制器输出光功率告警(采用惺酸惺调制器时)
  (b)OTU
  —激光器输出光功率值不足或过载
  —输入信号丢失(LOS)
  —发送器劣化
  —激光器发送失效
  —激光器寿命告警
  —调制器输出光功率告警(采用锤酸惺调制器时)
  —光输入信号电平过高或过低
  (c)光放大器
  —输入合路信号丢失
  —输入单波长丢失
  —泵浦激光器偏流过高
  —泵浦激光器温度过高
  —监测失效。
  (d)接收单元0DU
  —输入合路波长信号丢失
  —单个波长丢失
  —分波器温度控制告警(对采用温度敏感的分波器件)
  (e)光监控通路
  —激光器发送失效
  —光信号丢失
  —光信号帧丢失
  —光信号帧丢失
  (f)外部事件告警管理功能(例如无人中继站的开门告警和火警告警等)。
4.2 性能管理
  故障管理中必须监视的基本参数也是性能管理必须监视的参数,此外,性能管理还至少有以下管理功能:
  —能对监控信道OSC的误码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并能以ASCII码文件形式传给外部存储设备。
  —能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
  —能同时对性能监视门限进行设置(如泵浦源功率、激光器偏置电流)。
  —能存储和报告监控通路15min和24h两类性能事件数据。
  —能报告“当前”和“近期”两种性能监视数据。
4.3 配置管理
  网元配置:
  —网元(包括各组成单元NE)的初始化设置。
  —建立和修改网络拓扑图。
  —配置网元状态。
  —NE的状态和控制。
  —实际网络的配置应能按用户请求以图形方式在网元管理系统屏幕上完成。
  当前点到点WDM系统的配置功能还较少,由复用器/解复用器背对背方式实现波长上下,没有波长直接上下和交叉连接能力,配置功能很弱。随着OADM和0XC的引入,其配置功能会大大加强。 4.4 安全答理
  —安全管理应至少能提供下述管理功能:
  —操作级别及权限划分。
  —用户登录管理。
  —口令管理。
  —操作记录。
  —安全检查,如核查口令。
  —安全告警。
  —未经授权的人不能接人管理系统,具有有限授权的人只能接入相应授权的部分。
5 本地维护终端LCT
  本地维护终端LCT提供对所供设备的本地维护能力,其管理能力符合4项中有关网元的管理功能。在没有网元管理系统的WDM终端站,可以只配备LCT对WDM系统进行常规测试、维护。有些厂家的LCT具有远端接入能力,可以查看远端网元的工作情况,这在实际维护中有一定益处。运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LCT是否具有远端接入功能。
6 网元管理系统数据通道的保护
  WDM系统的承载量很大,其保护也十分重要。当某光纤段中光监控通路双向都断路时(如光纤段的两根光纤都断开时),网元管理系统将无法获取网元的监控信息,网管对整个WDM系统无法进行配置和实时的性能监测。为防止这种情况带来的严重后果,WDM系统必须具有对监控通路(OSC)的保护功能,有必要对网元管理系统的数据通道保护。
  一般的方法是除了光监控通道(OSC)中DCC通路承载网管信息外,在WDM系统的两个终端站还可以提供DCC通道的保护路由DCN(数据通道网),DCN可以为X.25、IP或数据专线,现在厂家大多采用IP或数据专线作为DCC的保护路由。这样,即使线路中的两条光纤都被切断,设在WDM系统终端站的EM管理系统仍可通过DCN和OSC中的DCC访问到线路系统中的任何网元。如图3所示。

7 结 语
  WDM网络管理系统是对WDM系统及光网络的最大考验,失去了电信号的接入,运营者比较难于评估信号质量和系统传输性能,在光域上加入开销和光信号处理技术还待发展。在功能完善的WDM网管系统出现之前,WDM系统还不能被称作一个成熟的光传输系统。
  现在各厂商WDM系统的网管系统都还不尽完善,且功能相差甚远,这在很大程序上与TTU-T缺少明确统一的规范有关,另外与WDM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相信随着ITU-T“光联网”建议的成熟和光开销处理技术的发展,WDM系统的网管系统会逐步完善起来。

时间:  2004-12-16 15:10
作者: shujuren     标题: 第五讲 WDM系统测试及仪表

第五讲 WDM系统测试及仪表
1 概述
  随着国内多条干线WDM系统的开通,WDM系统测试和维护成为大家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WDM系统是一种光域的模拟系统,可看作平行许多光通路,每个采用稍微不同的光波长,共享一种传输媒质  光纤的系统。它与SDH系统在测试参数和方法上有较大差异,除了常规数字系统的误码和抖动外,模拟量特别是光域的模拟量测量大大增加,例如光通道功率、中心波长、串音、光信噪比等。另外WDM仪表,特别是光谱分析仪、多波长计的应用也有一些新参数。
2 WDM系统中测试的物理量
  在常规SDH系统中,主要是进行数字信号的性能测量,如误码、抖动性能等,监测的模拟量基本上限制在发送机的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等。而在WDM系统中,需要测试的模拟量就大大增加,如光信号波长、发送光功率、接收光功率和信号的光信噪比等,对光信号波长、光信噪比和串音的测试是WDM系统所特有的,而且在多个测试点还需要进行重复测试。WDM系统增加的主要测试参数有:
  .波长中心频率和波长间隔:测量每个通路波长的精确值,以确定DFB激光器的漂移,保证相邻波长不发生串扰。
  .光信噪比:确定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噪声的测量必须基于通路之间的噪声电平。   .串音:由于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不完善带来的串扰,确定器件带来的通路间相互干扰。
  .功率:各参考点合路的总功率、各路的功率
  .光监控通路,光监控通路的误码、抖动等。
  下面分别进行具体介绍,而对于与常规SDH系统类似或可参照的测试量则不再赘述。
2.1 通路中心频率和中心频率偏移
  WDM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光波分复用器处输入的信号均为固定波长的光信号,各个通路的信号波长不同,而且对中心频率偏移有严格规定,通路中心频率偏移定义为通路实际的中心频率与通路中心频率标称值的差值。如对于8×2.5Gb/s WDM系统,通路间隔选择200GHz,到寿命终了时的波长偏移不大于±20GHz。理想情况下,光信号的脉冲宽度应无限接近于0,但实际产生的脉冲都有一定的宽度,相邻两个通路如果波长偏移过大,就会造成通路间的串扰过大,即一个通路的脉冲边带串到另一个通路的脉冲边带上,使被串通路的信号光特性和功率等发生变化,造成系统OSNR下降,产生误码影响传输性能,因此通路中心频率成为WDM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通路中心频率定义为在该参考点测得的光信号的实际中心频率,在多个参考点都需要逐通路地进行测试。

  如图1所示,在图中的参考点已MPI-S、R'、S'、MPI-R和R都需要测量每个通路的中心波长,并与系统指标相比较是否相符。
  通路间隔指相邻波长间的频率差别(或波长差异),我国规范的WDM系统是等间距的系统。对于8×2.5Gb/s WDM系统,通道间隔为200GHz(1.6nm),而对于16×2.5Gb/s WDM系统,通道间隔为100GHz(0.8nm),相邻两波长中心频率之差就为通路间隔。
2.2 光信噪比(OSNR)
  光放大器是WDM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DFA在1545~1560nm波长范围的增益较平坦,EDFA输出的放大信号中有ASE噪声,即信号是叠加在ASE噪声上的,因此单纯测量每通路信号的光功率并不能完全反映系统的工作情况,有可能信号光功率很高,但ASE噪声也与它相当,实际上信号的劣化已很明显,但光功率反映不出来,所以在WDM系统中引入了光信噪比的概念。每通路信号的光信噪比定义为通路内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即 ,S与N均在光有效带宽Δv内测
量。光信噪比的定义是在Δv=0.1nm带宽内光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的比值。光信号的功率一般取峰峰值,而噪声的功率一般取两相邻通路的中间点的功率电平。光信噪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对估算和测量系统的误码性能和实际工程设计和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OSNR在多个参考点都需要逐通路地进行测试,如图1所示,在图中的参考点MPI-S、R’、S'、MPI-R都需要测量每个通路的OSNR,监测其是否与系统指标相符。
2.3 光放大器和波分复用器件
  对光放大器需要进行测试的项目较多,主要有如下指标:
  .输入功率范围;
  .输出功率范围;
  .工作带宽;
  .小信号增益;
  .饱和输出功率;
  .噪声系数;
  .EDFA平坦度。
  对光放大器的测试比较复杂,需要集成化平台,一般并不常见,而用分离设备搭设平台测试则误差过大,因此对光放大器的某些参数只能进行验证,根据给定的输入条件,观察光放大器的输出是否符合要求,这也是目前情况下较为现实的一种做法。其中实际测量较多的是EDFA的平坦度,因为级联EDFA的WDM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光放大器的平坦度,比较平坦的光放大器,容易实现各通路的增益均衡,反之则需要复杂的系统设计。光放大器噪声系数也非常重要,对于WDM系统的光信噪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该指标测量起来十分复杂,且随着输入功率的变化而改变,因而日常维护不需要测试。
  波分复用器件也是WDM系统引入的新器件,将不同光源波长的信号结合在一起的器件称为合波器。反之,经同一传输光纤送来的多波长信号分解为个别波长分别输出的器件称分波器,有时同一器件既可作分波器,又可以作合波器。对波分复用器的测试项目包括。
  .插入损耗;
  .隔离度;
  .极化相关损耗;
  .温度特性;
  .通带特性(通路的3dB带宽和1dB带宽)。
  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是隔离度。该指标的大小对信道的串音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相邻通路的隔离度应在25dB以上,非相邻通路的隔离度应在30dB以上。
  波分复用器和光放大器的测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涉及到器件的水平。一般的维护只对系统指标进行测试,而不会分离器件测试。 2.4 光监控通路
  光监控通路是WDM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传送的是WDM系统网管信息,因此这个通路的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WDM系统的运行状况,对该通路进行测试是必须的。对光监控通路的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发送光功率、发送波长、接收光功率、光谱特性和光监控通路的误码性能等,监控通路波长和监控通路的误码性能是比较重要的两个项目。其中对于采用G.704帧结构CRC-4校验的系统,可以实现在线的误码检测。
2.5 WDM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WDM系统承载的SDH系统中,相对于WDM系统,SDH只是它的承载信号,因而当衡量WDM系统传输质量时,必须以SDH 2.5 Gb/s的信号作为标准,除了测试SDH支路155Mb/s电接口的指标外,系统必须增加对2.5Gb/s误码和抖动的测试。在电域上最好以2.5Gb/s的群路传送信号为标准。配备的误码仪必须可以进行2.5Gb/s的误码和抖动测试。仪表具有2.5Gb/s的光口,输出信号为满负载的2.5Gb/s信号。HP37718A可以输出16个VC-4级联的2.5Gb/s满负荷伪随机序列,使我们衡量WDM系统传输性能时更有说服力。主要增加的指标有:
  .2.5Gb/s的BER性能;
  .2.5Gb/s的输出抖动;
  .2.5Gb/s的输入抖动容限。
  开放式WDM系统引入了波长变换器OTU,OTU应具有和SDH 2.5Gb/s再生中继器一样的抖动传递特性和输入抖动容限。这两项指标也是新增加的项目。
3 WDM系统测试仪表
  WDM系统测试仪表有些与常规SDH系统是相同的,如误码仪用于测量单通路的误码性能和抖动性能等,示波器用于测量脉冲眼图。但是WDM系统的有些测试项目与SDH系统不同,这就决定了仪表有其特殊性,如用光谱仪和多波长计来评估光信号的质量。在详细介绍这两种仪表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些仪表参数的定义。
  动态范围是指在强信号下测量弱信号的能力,即在特定带宽下同时测量比较强的光信号功率和相邻的比较低的ASE噪声的能力。例如,对于间隔10GHz的系统,仪表在测量光信号波长功率的同时,可以测量间隔0.4nm处比信号低30dB或35dB的ASE噪声电平。
  分辨率带宽:一般定义仪表为对单色测试信号的3dB响应带宽。分辨率带宽决定了仪表处理光通路间隔的能力。
  光灵敏度:定义为能定量测量的最小光功率。主要取决于仪表光检测器的水平。该值必须足够低,以测量光电器件的插入损耗和评估整个网络的信噪比。
3.1 多波长计
  多波长计多采用麦克尔逊干涉仪原理制造,它测量波长精度较高,绝对准确度可达0.005nm。特别适合于测量波长间隔小(100GHz或更小)的密集WDM系统,多波长计可以精确地确定DFB激光器的中心波长,以确认激光器是否正常工作。同时可以测量多通路的中心频率。它所测量的波长数目主要取决于干涉仪的物理精度和FFT(傅里叶变换)的能力,一般通路数在40~100左右,并且可以测量波长漂移。其缺点是动态范围小,测量OSNR时精度稍差,误差一般在1~2dB。但比起光谱分析仪一体积较小,操作比较方便。
  在WDM系统中测量通路中心频率和中心波长漂移时多采用多波长计,测量信号光功率电平时也可以使用。现在市场上商用化多波长计有HP 86120B和EXFO FTB-5320。表1是两种多波长计的性能比较。
表1 两种多波长计的性能比较
项   目        HP86120B        EXFO FTB-5320
波长范围(nm)        700~1650        1450~1650
波长精度(nm)        0.005        0.005
OSNR测试范围(0.1nm)(dB)        >35        >25
接收灵敏度(dBm)        -40        -30
电平测试范围(dBm)        -40~+10        -30~+10
电平测试精度(dBm)        ≤0.5        ≤0.5


3.2 光谱仪
  光谱分析仪是在实验室应用较多的仪表,它出现比较早,采用的技术比较多,有单光栅型、双光栅型,本来并不是专为WDM系统设计的仪表,WDM系统刚出现时,多用它测试信号波长和光信噪比。它的主要特点是动态范围高,一般厂家可达70 dB;灵敏度好,可以达到-90dBm;分辨率带宽小,一般<0.1nm。它比较适合于测试OSNR,另外测量波长范围大,一般在600nm~1700nm。但测量中心波长时精度稍差;体积也较大,一般适合在实验室、机房中使用,也适合在工程开通、验收中使用。
  各参考点通路信号光功率、各参考点光信噪比、光放大器各个波长的增益系数和增益平坦度的测试可以采用光谱分析仪,它在测量单个波长的光功率时精度较高,而且测量光信噪比也更准确,但使用起来相对较复杂,需要设置的项目多一些,如在测量0SNR时需要设置滤波器的带宽为0.1nm。另外它和宽带光源相配合,还可以测量波分复用器的通带特性。
  HP公司用于WDM系统测试的光谱分析仪为HP86143A,Anritsu公司为MS9710B,W&G公司的光谱分析仪为OSA-155。
4 结 论
  本文着重论述了WDM系统所特有的一些测试项目,如通路中心频率、光信噪比等,介绍了光谱仪和多波长计等新引入的测试仪表和相应的参数,并对各厂家的仪表性能进行了比较,但局限于篇幅,对具体的测量方法没有介绍。相信随着WDM系统在国内的广泛使用,这方面的经验会越来越多,人们也会越来越熟悉。

时间:  2004-12-16 15:11
作者: shujuren     标题: 第六讲 光波分复用技术

第六讲 光波分复用技术
-----WDM系统技术规范
  随着WDM系统的大规模建设,对标准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WDM系统不像SDH系统那样有严格统一的规范。主要原因在于SDH系统是ITU-T先制定了标准规范,各大厂商再根据标准去制造产品,而WDM系统的发展却恰恰相反,是各厂商先有产品,而且规范不一,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到现在为止ITU-T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因此,为了使引进产品和国内自行开发的产品具有统一性,制订我国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在制定我国WDM规范时,必须先确定波分复用系统的通道数目。从最近几年看,16(8)波长的应用将是第一步。从各个公司现在推出的产品看,几乎全是间隔为100GHz的16波分系统。这主要有以下原因:(a)现实的需要性,以2.5Gb/s系统为例,16波分单向就可达到40Gb/s的传输速率,这足以满足未来几年的业务需求;(b)技术的可行性。当前波分复用器件和激光器元件的技术都满足16个波长以上的复用。有鉴于此,我们所考虑的主要是用于干线系统的1550nm的16通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从当前应用上看,WDM系统只用于2. 5Gb/s以上的高速率系统。因而在制定规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了基于2.5Gb/s SDH的干线网WDM系统的应用,承载信号为SDH STM-16系统,即2.5Gb/s×N的WDM系统。对于承载信号为其他格式(例如IP)的系统和其它速率(例如10Gb/s×N)暂不作要求。
  在WDM系统规范中,只考虑了点到点的线性系统。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建设的WDM系统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点到点的系统,而且大部分没有采用OADM。在有业务上下的节点上,采用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背对背方式,因此我们规范的都是点到点的线性系统,而没有考虑环型或其它应用。
1 集成式系统和开放式系统
  WDM系统根据其分类,可以分为开放式WDM系统和集成式WDM系统。
  集成式系统就是SDH终端设备具有满足G.692的光接口:标准的光波长、满足长距离传输的光源(又称彩色接口)。这两项指标都是当前SDH系统不要求的。即把标准的光波长和长受限色散距离的光源集成在SDH系统中。整个系统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增加多余设备。但在接纳过去的老SDH系统时,还必须引入波长转换器OTU,完成波长的转换,而且要求SDH与WDM为同一个厂商,在网络管理上很难实现SDH、WDM的彻底分开。集成式WDM系统如图1所示。


  开放式系统就是在波分复用器前加入OTU(波长转换器),将SDH非规范的波长转换为标准波长。开放是指在同一WDM系统中,可以接入多家的SDH系统。OTU对输入端的信号没有要求,可以兼容任意厂家的SDH信号。OTU输出端满足6.692的光接口:标准的光波长、满足长距离传输的光源。具有OTU的WDM系统,不再要求SDH系统具有G.692接口,可继续使用符合G.957接口的SDH设备;可以接纳过去的SDH系统,实现不同厂家SDH系统工作在一个WDM系统内,但OTU的引入可能对系统性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的WDM系统适用于多厂家环境,彻底实现SDH与WDM分开。开放式WDM系统如图2所示。
  图3是一个波长转换器0TU。该器件的主要作用在于把非标准的波长转换为ITU-T所规范的标准波长,以满足系统的波长兼容性。现在已商用的产品中,使用的依旧是光/电/光(O/E/0)的变换,即先用光电二极管PIN或APD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用该电信号对标准波长的激光器重新进行调制,从而得到新的符合要求的光波长信号。
  对于集成系统和开放系统的选取,运营者可以根据需要。在有SDH系统多厂商的地区,可以选择开放系统,而新建干线和SDH制式较少的地区,可以选择集成系统。但是现在WDM系统采用开放系统的越来越多。
2工作波长区的选择  对于常规G.652光纤,ITU-T G.692给出了以 193.1THz为标准频率、间隔为100GHz的41个标准波长(192.1~196.1THz),即1530~1561nm。但在实际系统中,考虑到当前干线系统应用WDM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容,全部应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在整个EDFA放大频谱1530~1565nm内,级联后的EDFA的增益曲线极不平坦,可选用的增益区很小,各波长信号的增益不平衡,必须采取复杂的均衡措施,并且当前业务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的容量。综合各大公司的材料,1548~1560nm波长区的16个波长更受青睐,西门子和朗讯都采用了这一波长区。在1549~156Onm波长区间,EDFA的增益相对平坦,其增益差在1.5dB以内,而且增益较高,可充分利用EDFA的高增益区,见图4。在多级级联的WDM系统中,容易实现各通路的增益均衡。另外该区域位于长波长区一侧,很容易在EDFA的另一侧153O~1545nm开通另外16个波长,扩容为32通路的WDM系统。

  16通路WDM系统的16个光通路的中心频率应满足表1的要求,8通路WDM系统的8个光通路的中心波长应选表:中加*的波长。
表1 16通路和8通路WDM系统中心频率
序号        中心频率(THz)        波长(nm)
1        192.1        *1560.61
2        192.2        1559.79
3        192.3        *1558.98
4        192.4        1558.17
5        192.5        *1557.36
6        192.6        1556.55
7        192.7        *1555.75
8        192.8        1554.94
9        192.        *1554.13
10        193.0        1553.33
11        193.1        *1552.52
12        193.2        1551.72
13        193.3        *1550.92
14        193.4        1550.12
15        193.5        *1549.32
16        193.6        1548.51



  WDM系统除了对各个通路的信号波长有明确的规定外,对中心频率偏移也有严格规定。通路中心频率偏移定义为通路实际的中心频率与通路中心频率标称值的差值。对通路间隔选择100GHz的16×2.5Gb/s WDM系统,到寿命终了时的波长偏移应不大于±20GHz。
3 光按口分类
  由于现在应用的WDM系统都是用于干线长途传输,因而我国只选用有线路光放大器的系统,不考虑两点之间的无线路光放大器的WDM系统。现阶段我们只考虑确定8波长和16波长的应用。
对于长途WDM系统的应用,我们规定了3种光接口:即8×22dB,3×33dB和5×30dB系统。其中22dB、30dB和33dB是每一个区段(Span)允许的损耗,而前一个数字8(5,3)则代表区段(Span)的数目。

  图5为8×22dB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由8段构成,每两个LA之间的允许损耗为22dB,BA和PA分别是功率放大器和预放大器,LA是线路放大器。假设光纤损耗以0.275dB/km为基础(包括接头和光缆富裕度),22dB对应于8Okm的光纤损耗,则8×22dBWDM系统可以传输8×80km=640km的距离,中间无电再生中继。
  80km比较符合我国中继段的情况,可以满足大部分地区中继距离的要求。目前干线的中继段距离大多在50~60km。另外8×22dB系统技术上相对成熟,可靠性高,性能好,光信噪比(OSNR)比3×33dB和5×30dB要好4~5dB。因此可作为干线传输和省内二级干线传输的优选系统。
  考虑到西北地区有可能出现超长中继的情况,增加了3×33dB系统(可以传输3×120km=360km),以适应某些沙漠地区超长中继距离的需要。另外由于5×33dB的实现尚需要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中继距离80km和120km以外,我们引入每区段(Span)损耗30dB(传送距离为100km左右)、5个Span的系统,即5×3OdB系统,作为长中继距离,多段数的补充,也是5×33dB的替代。这样使每个区段(Span)的距离由2种(80km、12Okm)增加到3种(80km、10Okm和12Okm),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
  在WDM系统中,目前的8通路系统不能被升级为16路系统,除非该8路系统是配置不完全的16通路系统的子集,否则都不能直接升级,即没有前向兼容性。这就要求运营者在建设WDM系统时,应对本地业务量发展有着正确的估计,以选择合适的通路数。
4 光按口参数
  在ITU-T G.692建议中,对于点到点WDM系统的光接口参数几乎为零,为了增加可操作性,我们重点参考了几家大公司的产品标准,制定了较详细的系统接口规范,增加了标准化程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考虑到高功率条件下的非线性效应和光信噪比要求,合理地选择入纤功率,并对开放系统和集成系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开放的WDM系统中,对于OTU在发送端、再生中继器和接收端的不同应用,分别给出了具体指标。考虑到维护人员的需要,对EDFA增加了在线监测口的要求,以方便日常的维护测试。
  针对WDM系统的模拟性质,我们特别制定了WDM系统接收端光信噪比(OSNR)数值,对于8×22dB的系统,其光信噪比为22dB;而对于5×30dB和3×33dB,则要求分别为21dB和20dB。因为系统的OSNR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区段(span)的损耗。区段(span)的损耗越大,则最后系统的性能越差。由于篇幅所限,参数的具体内容在此不详述。
5 性能要求
  目前,WDM系统还缺少一套衡量其传输质量的标准。虽然光信噪比(OSNR)可以衡量系统传输质量,但还存在一定缺陷。当光信噪比(OSNR)很高时(>22dB),系统的质量可以保证(一般BER<10-15)。当OSNR工作在临界状态,例如15~17dB时,OSNR就很难定量地评估信号传输质量;再考虑到信号脉冲传输中出现的波形失真,有时OSNR较高时相应的误码率有可能较差。因而承载信号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在电域上进行评估。
  实际上国家骨干网的WDM系统是基于SDH系统的多波长系统,因而其网络性能应该全部满足我国SDH标准规定的指标,包括误码、抖动和漂移。WDM系统在一个光复用段内,只有一个电再生段,没有任何转接,因而不能用通道指标进行衡量,暂定采用复用段指标进行要求。该指标与具体WDM系统光复用段长度无关。
  开放式WDM系统引入了波长变换器OTU,OTU应具有和SDH再生中继器一样的抖动传递特性和输入抖动容限。
6 光监控通路(OSC)要求
  与常规SDH系统不同,WDM系统增加对EDFA监视和管理。由于在EDFA上业务信号不进行上下,无电接口接入,只有光信号的放大,而且业务信号的开销(如SDH)上也没有对EDFA进行控制和监控的字节,因而必须增加一个电信号对EDFA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控。现在经常采用的是在一个新波长上传送检测信号。
  对于使用线路放大器的WDM系统需要一个额外的光监控通路,这个通路能在每个线路光放大器处进行上下。光线路放大器EDFA的增益区为1530~1565nm,光监控通路必须位于EDFA有用增益带宽的外面,我们规定采用1510nm波长。
  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见表2。
表2 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
监控波长        1510nm
监控速率        2Mb/s
信号码型        CMI
信号发送功率        (0~7dBm)
光源类型光谱特性        MLM LD待研究
最小接收灵敏度        -48dBm


7 WDM系统的保护
  WDM系统线路保护主要有两种保护方式:一种是基于单个波长、在SDH层实施的1+1或1 :n的保护;另一种是基于光复用段上保护OMSP,在光路上同时对合路信号进行保护。
  7.1善于单个液长,在snl1层实施的1+1保护
  这种保护系统机制与SDH系统的:1+1MSP类似,所有的系统设备都需要有备份。如图6所示,SDH信号在发送端被永久桥接在工作系统和保护系统上,在接收端监视从这两个WDM系统收到的SDH信号状态,并选择更合适的信号。这种方式的可靠性比较高,但是成本也高。与此原理相一致,还可以实现基于单个波长,在SDH层实施的1:n保护。

  另外一种方式是基于单个波长、同一WDM系统内1:n路的WDM系统中,n个波长通道作为工作波长,1个波长通路作为保护。但是实际系统中,光纤、光缆的可靠性比设备的可靠性要差,只对系统保护,而不对线路保护,实际意义不太大。
  7.2光复用段(OMSP)保护
  这种技术是只在光路上进行1+1保护,而不对终端设备进行保护。在发端和收端分别使用1×2光分路器或光开关,在发送端对合路的光信号进行分离,在接收端对光信号进行选路。
i+i图7是采用光分路器和光开关的光复用段保护方案。在这种系统中,只有光缆和WDM的线路系统是备份的。人们也可以用N:2的耦合器来代替复用器和1:2分路器。相对于1+1的全保护,该方法减少了成本。光复用段保护只有在独立的两条光缆中实施才有实际意义。
8 安全要求
  对于含光放大器的WDM系统,安全特别重要。因为一般情况下,光放大器系统工作在高功率情况下,有的已经在光纤安全功率极限的边缘。ITU-T建议规定:单路或合路入纤最大光功率电平为+17dBm。对链路切断情况下可能引起的强烈“浪涌”效应更应加以重视,必须保证系统能够及时关闭泵浦源和系统,以防止对系统造成损害。
  8.1光“浪涌”的产生
  使用EDFA放大光信号,当输入光功率迅速增大时,由于EDFA的慢增益动态效应会产生光浪涌,输出光功率出现“尖峰”,特别是对级联EDFA的情况下,其峰值功率可以到数十瓦,其原理如图8所示。
  在光缆突然被切断或其它原因导致信号丢失时,如果泵浦源不关闭,泵浦源还处于泵浦“状态,使高能级“泵浦”状态下的离子浓度达到最大。这时,当信号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如果一个较高功率的信号进入掺饵光纤,将引起几乎所有的亚稳态离子发生受激辐射翻转,使EDFA的输出达到一个最大值[+30dBm(IW)以上]。这种高功率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烧坏”光连接器和接收机。
  8.2光浪涌的防止(Optical surge prevention)采用图8所示的方法可以防止光浪涌。当光缆切断或其它原因引起LOS被检出时,当时间积累到一定长度,应减小直至切断向EDFA馈送的泵功率。而当链路恢复时,应待光信号恢复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向EDFA泵功率。对于WDM系统,只有当所有主通路的光信号都丢失时才启动EDFA自动功率关断(APSD)进程。APsD实施时,不影响并且能保持所有OSC(光监控通路)功能的实施。
9 单纤双向传输
  与单纤单向WDM相比,单纤双向WDM系统可以减少光纤和线路放大器的数量。但双向WDM设计比较复杂,必须考虑多通过干扰(MPI)、光反射的影响,另外还需考虑串音、两个方向传输功率电平数值、OSC传输和自动功率关断等一系列问题。
  从现在得到的资料看:大部分公司都是采用单纤单向系统。单纤双向WDM只适用于光缆对比较紧张的情况,目前只有Nortel采用了这种技术。单纤双向在于线中应用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它只适用于光纤芯数极少的地区,而通常干线的芯数都在24芯以上。这种技术适合在一些边远地区采用,而边远地区的业务量似乎尚不能达到N×2.5Gb/s超高速容量,真正实施的可能是622Mb/s或155Mb/s系统的简单两波分或类似系统。
  对于单纤双向系统,我们没有完全予以禁止,但也并不提倡。在光纤芯数可以满足要求时,最好仍采用单纤单向的WDM系统,只有在那些光纤芯数极少的地区,才有必要考虑采用单纤双向系统。
1O 总结
  当前,WDM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今年内,许多厂商的32×2.5Gb/s系统都将投入商用,另外N×l0Gb/s的WDM技术也发展很快,我们目前制定的规范仅仅对当前引进和建设的16(8)×2.5Gb/s WDM系统参数进行了具体规定,对于16通路以上的WDM系统的光接口参数还没有规范。但是许多普遍性原则,例如WDM分层结构、光接口分类、保护以及安全要求等在多通路WDM系统中仍将适用。另外我们也会加快32×10Gb/s(2.5Gb/s)和其它拓扑结构的WDM系统(如WDM环网)的标准化,以满足国内迅速发展的WDM技术的要求。

时间:  2004-12-16 15:11
作者: shujuren     标题: 第七讲 密集波分复用(MWDM)和稀疏波分复用(CWDM)

第七讲 密集波分复用(MWDM)和稀疏波分复用(CWDM)
  定义和概述
  定义
  所谓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DWDM,指的是一种光纤数据传输技术,这一技术利用激光的波长按照比特位并行传输或者字符串行传输方式在光纤内传送数据。
  概述
  本文将引领读者了解可伸缩的DWDM系统在促使服务供应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这一领域所具有的重要性。DWDM是光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IP协议、ATM和同步光纤网络/同步数字序列(SONET/SDH)协议下承载的电子邮件、视频、多媒体、数据和语音等数据都通过统一的光纤层传输。
  1. 当前通信网络所面临的问题
  为了理解DWDM和光网互联的重要性,我们就必须在通信产业、特别是服务供应商当前面临何种问题这一大前提下来讨论DWDM技术所带来的强大功能。我们知道,在网络的设计和建设时期,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对网络未来的带宽需求作出合理的估计。目前,美国等地区铺设的大多数网络对带宽的需求估计都是来源于古典的工程公式概算,比如泊松(Poisson)概率分布模型等。结果呢,网络所需带宽量的估测值通常按照某种统计假设条件给出,比如,一般认为个人在通常的情况下,在一个小时之内只会使用6分钟的网络带宽。然而,这一数学模型并没有考虑到由于Internet接入(这一业务的数据流量的年增长率是300%)、传真、多条电话线路、调制解调器、电话会议、数据和视频传输等业务而产生的数据流量。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网络带宽的用户使用模型就和现有的设计初期估计大大不同了。实际上,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平均使用网络带宽的时间是180分钟甚至超过1个小时!
  显而易见,运营商们迫切地需要大量的网络容量来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据估计,仅在1997年,通过一对光缆传输的长途电话的带宽容量就增加到了1.2 Gbps(百万比特每秒)。当数据传输速度以Gbps单位计算的时候,每秒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1000本图书的信息。可是,到了今天,假如有1百万个家庭希望观赏网站上推出的视频节目或者使用新出现的网络视频应用,那么,在这一需求场合下,网络传输速率就必须达到太比特级(万亿比特每秒:Tbps)。当数据传输速度以Tbps单位计算的时候,在一秒钟的瞬间之内,网络就可以传输2000万个并发双工电话或者300年来出版的全部日报的数据量。
  当然,谁也不可能准确地预见到网络带宽的需求增长的如此之快!比方说,有人通过研究预测:从1994年到1998年,美国长途交换网营运公司 (IXC)的网络容量会增长7倍,而美国的本地交换网营运公司(LEC)的网络容量会增长4倍。可事实上呢,现在已经有公司估计其网络容量会比往年增长32倍,而另一家公司单单在1997年的网络新增容量就达到了它在1991年的整个网络规模。还有家公司声称,其网络的规模在未来4年内将达到每半年扩张一倍的增长速率。
  除了消费者的带宽需求爆炸性地增加以外,众多服务供应商还面临着其光缆可用余量即将用尽的窘迫局面。有一份产业报告指出:在1995年,埋设光缆中已经使用的部分平均在网络中占到了70%到80%之多。现在,许多电信运营商的光缆使用率几乎达到了100%的有效利用率上限。另外还有一个窘迫的难题:网络服务运营商怎么才能在一种物理网络之上部署和集成五花八门的多种通信技术。消费者的需要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迫使运营商们一方面必须提供在建设和运营成本上比较经济的多种服务,而且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尽可能地在已经埋设的现有网络基础之上来部署这些业务。还好,辛苦出现了DWDM技术,正是DWDM为这些运营商们提供了同时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行解决方案(参看图 1)。

图1 从光纤传输到光网互联:光子层的发展
  使用DWDM技术可以让服务供应商提供传统的IP over ATM承载数据、SONET/SDH承载语音等传输方式所带来的电子邮件、视频和多媒体业务,与此同时,在无须考虑这些不同数据格式的情况之下——不管他们是IP、ATM还是SONET/SDH,DWDM 却能够同等地向这些不同的传输方式提供统一的带宽管理功能,所有以上三种通信协议都可以通过采用DWDM技术的光层得以传输。这种统一管理功能可以让服务供应商灵活地仅通过单一网络就足以满足顾客的带宽需求。
  运营商要想在商业运营上获得成功,其中的一个关键要旨就是需要一个统一的承载平台,这个平台能够统一承载各种通信技术并且同这些通信技术接口,而且,该平台还应该让运营商具备能把当前和新一代技术集成起来的能力。
  2. 解决带宽危机
  面对以上三个问题: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光缆余量用尽、统一的层次型带宽管理。服务供应商必须找到一条在经济上可行的解决方案。降低光缆耗用率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措施就是铺设更多的光缆,对那些铺设新光缆的成本可以保持最低的网络来说,这一措施可以证明是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但是,铺设新光缆却并不能促使服务供应商一定能提供新型服务,或者也不能让运营商们获得光传输层带宽的统一管理能力。 第二项措施是使用时分复用技术TDM来增加数据传输速率,TDM把时间划分为更小的间隔以便更多的数据得以在同一时间内被传输(参看图2),结果就增加了光缆的有效容量。其实,这也就是产业内目前已经采用的方案(DS–1、DS–2和DS–3等)。不过,当服务供应商仅仅使用这一措施时,他们的每一次网络扩容都具有显著跳跃性,意味着网络容量的增长很不平滑,很有可能最终让他们获得比当初需求更大的多的带宽,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很多运营商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其管理复杂性和投资都会增长得令人头痛不已。以SONET技术为例,从10 Gbps TDM提升的下一个容量层次就到了40 Gbps(这一令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巨大跃进对TDM技术来说在近期内是不太可能的)。采用SONET的北美传输网络和采用SDH的国际传输网络就都采用了TDM技术。

图2 增长的网络容量—TDM
  电信产业采纳了SONET或SDH标准以提供标准的同步光纤网络,通过它所具有的灵活性以匹配当前和未来的数字信号。SONET或者SDH通过定义标准的传输速率和光纤接口来实现以上的目标。比方说,终止SONET网络的终端会引入多种电子信号和光信号,这些信号在成为STS–1的数据负载(SONET 网络帧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之前会以电信号的方式被复用,STS–1负载随后被复用并以单一速率在单根光纤中传输,这些标准速率是:OC–3 、OC–12、OC–48乃至最终高达OC–192。 SDH具有和STM–n类似的帧结构,其信号速率可以达到STS–1到STM–64范围之内。
  SONET和SDH是两种密切相关的标准,就是这两种标准为今天的传输网络奠定了基础。这两种标准决定了传输接口的参数、传输的速率、传输数据的格式和信号复用方式乃至实现高速传输所需要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提供(OAM&)特性。同步传输模式意味着通过光缆系统流动的激光信号和外部时钟保持着同步。这样做的优点是通过光缆系统传输语音、数据和图象的数据流可以很平稳、规则的方式流动,结果每一束激光都可以很容易地被对端识别出来。
  3. 容量扩充和灵活性:DWDM
  服务供应商还可以选择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DWDM首先把引入的光信号分配给特定频带内的指定频率(波长,lambda),然后把信号复用到一根光纤中去,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大大增加已铺设光缆的带宽。由于引入(incoming)信号并不在光层终止,接口的速率和格式就可以保持独立,这样就允许服务供应商把DWDM技术和网络中现有的设备集成起来,同时又获得了现有铺设光缆中没有得以利用的大量带宽。
  DWDM可以把多个光信号搭配起来传输,结果这些光信号可以编成同一组同时被放大并且通过单一的光纤传输,网络的带宽也就大大增加(参看图 3)了。每个承载的信号都可以设置为不同的传输速率(OC–3/12/24等)和不同的格式(SONET、ATM、数据等)。比方说,某个DWDM网络可以在DWDM基础上混合OC–48 (2.5 Gbps)和OC–192 (10 Gbps)两种速率的SONET信号。从而获得高达40 Gbps的巨大带宽。采用DWDM的系统在达到以上目标的同时仍然可以维持和现有传输系统同等程度的系统性能、可靠性和稳固性——甚至过之而无不及。今后的DWDM终端更可以承载总计80个波长之多的OC–48以达到200 Gbps的传输速率或者高达40波长的 OC–192以达到400 Gbps的传输速率,这个带宽已经足以在一秒钟之内传输9万卷的大百科全书!

图3. 增加的网络容量—WDM
  实现这种高速、高容量传输能力的关键技术就是光放大器。光放大器运行在特定光谱频带之上并根据现有的光纤进行了优化,这样就可以使得光放大器有可能放大光波信号,从而在无须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情况下扩大其传输范围。超宽频带光纤放大器在实践中运用证明承载100个通道(或者波长)的光波信号可以有效地被放大。使用这种放大器的网络可以非常轻松地处理太比特级的信息。以这个速率传输,这种网络甚至可能一次传输全世界所有的电视频道节目或者同时传送50万部电影。
  以公路做比喻,一根光纤也可以看作一条多车道公路。通常意义上的TDM系统使用该公路的一个车道,通过在这唯一车道上加快汽车的驾驶速率来增加带宽。在光缆网络中,DWDM的采用好比为把后面的汽车放到了公路上没有使用的车道上(增加了铺设光纤的波长数目)得以获得难以置信的巨大带宽。另外还有一个好处:这条公路并不关心跑在自己上面的车流都是些什么类型。结果呢,跑在DWDM这条公路上的“车子“们可以装载ATM信元、SONET和IP包。
  4. 容量扩充潜能
  采用DWDM,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一种“随心所欲增长带宽”的网络,可以让他们增加当前和未来新一代TDM系统以实现事实上无休止的网络扩张(参看图4)。DWDM还可以让服务供应商灵活地扩充其网络中的任意部分,这是任何其他技术所不能提供的绝对优势。运营商还可以籍此解决因为高带宽需求而产生网络拥塞地区的带宽问题。在两节点之间存在多环交叉而产生光纤冗余的地区,该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图4. 容量扩充的发展:长期策略
  服务供应商总是在不断地搜寻新兴的、富有创造性的通信方式为自己创造利润,同时他们还希望这些方式可以完全满足其顾客五花八门的需求。而DWDM网络就可以很好地满足以上的要求。比如,服务供应商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分割和维护不同的专有波长,向带宽使用率比较高的商务用户出租单独的波长而不是一整根光纤。
  和使用中继器的网络应用相比,DWDM网络还增加了网络单元之间的相邻距离,这对寻求有效降低初始网络投资的长途通信服务供应商来说是个非常好的优点。DWDM系统的光纤放大器可以让服务供应商通过接收和直接放大光信号而无须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得以节约投资。此外,DWDM还允许服务供应商在1.55μm光谱区的广大波长范围内运行DWDM。比如,DWDM系统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复用最高16个波长,运营商可以在每个再生器放置地点按16的因数来降低放大器的数量。在长途网络中采用更少的再生器会产生更少的信号干扰并且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
  5. DWDM增量性增长
  DWDM网络设计目标是:为急于解决用户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问题的服务供应商提供漂亮的网络拓展方案。由于DWDM网络可以实现必要的容量扩张能力,所以,铺设该技术下的基础网络可以视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对DWDM采用增量增长步骤,服务供应商就有可能在部署长期运营的网络同时减低其初始成本。
  某些业界分析人士热切地称赞DWDM是满足更多带宽需求的网络的最佳之选。可是,这些专家也注意到要实现其目标也是有条件的:DWDM系统必须具有可伸缩性。尽管每光纤接口8或16个通道的OC–48系统现在看来有点超前了,但是这些措施对未来两年内保持其高效运转的网络而言是必要的。
  由于OC–48终端技术和相关的运营支持系统(OSS)和目前的DWDM系统完全匹配,服务供应商就有可能首先扩展已经连接到他们网络的TDM系统的容量。成熟 的OC–192系统就可以在以后增加以建立容量扩大到40 Gbps或更高的DWDM系统。
  6. 光层作为承载层
  光网除了能提供巨大的带宽容量以外,光层还是运营商把自己现有的多种通信技术融合为统一物理网络的唯一方式。DWDM系统在同一根光纤上具备速率可调、传输数据格式无关等特性,同时还可以接受任何接口速率的组合形式(例如,同步、异步、OC–3、–12、–48或者–192)。如果某家运营商同时运营ATM和SONET网络,那么ATM信号就不必复用到DWDM 网络承载的SONET速率。由于光层无需额外的复用即可承载信号,运营商籍此可以很快地在网络中引入ATM或者IP数据而无需重复部署网络。光网互联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在光网这条公路上,任何类型的货车都可以在上面跑。
  但是,DWDM也不过是全光网络互联和实现光层承载之路的第一步。全光网概念意味着服务供应商可以在网络的不同节点上对数据流量实现光接入。这很象是承载SONET流量的SONET层。光波长增加/减少(OWAD)技术就实现了这一功能,它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光纤中的波长数而无须SONET终端的存在。但最终,光层将由此实现带宽管理的灵活性和交叉连接能力。和OWAD和DWDM相比,光交叉连接(OXC)可以让服务供应商创建灵活、大容量、高效的光网,同时还具备完整的光带宽管理能力。这些技术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DWDM从1995年起就已经运用于长途网络,OWAD在1998年产品化,第一部OXC则在1997年面世。
  7. DWDM系统关键特性
  可接受的理想DWDM系统应该具备某些共有的关键特性。任何DWDM系统都应该具备这些特性以便运营商意识到该技术的巨大潜能。以下的问题有助于确定某个具体的DWDM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系统重用现有的设备和光缆设施吗?
  2.5 Gbps 级别的DWDM系统应能完全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光缆设施。
  系统既稳固可靠吗?
  经过良好工程设计和建设的DWDM系统提供自身的可靠性、系统可用性和系统冗余。虽然滤波器经常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但现在这已不成为问题。
  激光泵有连接器吗?或者,它们直接接合在光放大器内吗?
  光放大器具有两个关键部件:掺铒光滤波器和放大器。当激光泵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铒元素时,铒就会起到增益媒质的作用把引入的激光信号放大。如果使用连接器而不是直接接合,表面轻微的污垢就可能会破坏连接器。
  在增加或者减少通道的时候需要人工干预吗?
  当我们增加或者减少光通道数量以达到最优的系统性能时,光放大器会进行自动调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高能系统内只有一个通道,那么自相位调制现象会导致系统性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功率太低则会导致放大器无法获得足够的增益。
  系统使用氟化物或者硅基光纤放大器吗?
  在1530- 到1565-纳米光谱内,备有滤波器的硅基光放大器和氟化物光放大器性能表现都不错。不过,氟化物光放大器要实现起来成本较大。氟化物光纤的长期可靠性尚未经过检验。
  系统的波长数量和传输速率可升级吗?
尽管对各种DWDM系统来说这个答案都是肯定的,但对此进行升级计划也至关重要。如果服务供应商采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把他们的网络组装成一个整体再进行升级,那么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网络需要更大的功率或者附加的信噪比增量。比方说,每次供应商把通道数量或者比特率加倍的时候就需要额外附加3分贝的信噪比增量。
  系统提供遵守标准的维护接口吗?
  DWDM 系统下可以广泛使用STL 1接口。接口应当适应服务供应商通常的维护方案。
  8. 小结
  光网互联提供了支持现有的和刚出现技术的骨干,同时具备了几乎无限的带宽容量。通过光交叉连接而得以实现的全光网(不只是点对点传输)、光可编程增加/减少复用器和光交换机提供了满足现有和未来通信需求的统一网络架构。透明高效地移动数以万亿比特计的信息和经济的投资可以让服务供应商把现有网络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满足未来带宽需求的能力。
稀疏波分复用 CWDM
  DWDM(密集波分复用)无疑是当今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但其昂贵的价格令不少手头不够宽裕的运营商颇为踌躇。有没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享用波分复用技术呢?面对这一需求,CWDM(稀疏波分复用)应运而生。
  稀疏波分复用,顾名思义,是密集波分复用的近亲,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二点:一、CWDM载波通道间距较宽,因此,同一根光纤上只能复用5到6个左右波长的光波,“稀疏”与“密集”称谓的差别就由此而来;二、CWDM调制激光采用非冷却激光,而DWDM采用的是冷却激光。冷却激光采用温度调谐,非冷却激光采用电子调谐。由于在一个很宽的波长区段内温度分布很不均匀,因此温度调谐实现起来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CWDM避开了这一难点,因而大幅降低了成本,整个CWDM系统成本只有DWDM的30%。
  CWDM用很低的成本提供了很高的接入带宽,适用于点对点、以太网、SONET环等各种流行的网络结构,特别适合短距离、高带宽、接入点密集的通信应用场合,如大楼内或大楼之间的网络通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WDM与PON(无源光网络)的搭配使用。PON是一种廉价的、一点对多点的光纤通信方式,通过与CWDM相结合,每个单独波长信道都可作为PON的虚拟光链路,实现中心节点与多个分布节点的宽带数据传输。
  目前,有几家公司正推出与CWDM相关的产品。LuxN公司出品的WideWav系列CWDM模块支持8个CWDM信道,或者支持4个CWDM信道加16个DWDM信道。时代华纳公司已与LuxN公司签署长期采购协议,用包含WideWave模块的WavSystem DWDM设备在纽约、俄亥俄等地部署千兆以太网。Ocular公司推出的采用CWDM技术的产品有OSX-6000和OSX-1000两个系列的交换机,其最大特色在于能为高端用户提供专用波长信道服务和SAN服务。
  但是,CWDM是成本与性能折衷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性能上的局限。业内专家指出,CWDM目前尚存在以下4点不足:一、CWDM在单根光纤上支持的复用波长个数较少,导致日后扩容成本较高;二、复用器、复用解调器等设备的成本还应进一步降低,这些设备不能只是DMDM相应设备的简单改型;三、CWDM不适用于城域网,城域网节点间距离较短,运营商用在CWDM设备扩容上的钱完全可以用来埋设更多的光缆,得到更好的效果;四、CWDM还未形成标准。

第三章 DWDM(密波分复用)技术
第一讲DWDM发展回顾
  目前,DWDM光传输系统研发进展迅速,实验室中的DWDM的传输容量已经达到6.4Tb/s,2000年商用系统的容量将达到1.6Tb/s。复用30~40波长的DWDM系统已经大范围使用, 100~160波长的系统近期也即将商用。实验室中复用波长已超过1000波长。

  1996年美国的Bell Labs首先进行总容量1Tb/s级的DWDM传输实验,这在当时是最新记录,然而此记录不到一年就被刷新。在OFC '97上NEC宣布实现了2.6Tb/sDWDM传输实验,号称世界最新记录。但此记录仅保持了两年又被刷新,在OFC '99上NTT宣布完成了3Tb/s OTDM+DWDM的传输实验, Siemens公司也发表实现了80×40Gb/s总容量3.2Tb/s的传输实验,打破了NEC的记录。同年 Nortel在Telecom'99上宣布了两个世界记录,即单信道80Gb/s和总容量6.4Tb/s的最高记录。但这两个记录刚刚宣布不久,在11月份的新发明展示会上,Lucent宣布实现了单信道160Gb/s和DWDM 16Tb/s的传输实验记录,又把Nortel运运地抛在了后面。下一个世界记录属于谁,群雄逐鹿,风云再起。

  国内DWDM市场也一样,几家主要通信设备供应商纷纷进入DWDM市场开展竞争,一时间国内市场也被炒得火热。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烽火通信率先推出基于2.5Gb/s 的8、16、32波长DWDM产品,从1998年开始先后应用于军网和广东、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的干线工程;在2000年上海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又展示了首套国产10Gb/s SDH设备,并且此前已完成了8510Gb/s DWDM传输试验,16510Gb/s DWDM系统也正在研制中。能够生产10Gb/s SDH设备的厂家为数不多,烽火通信研制的10Gb/s SDH设备不仅国内领先,而且在国际上也跻身于少数可提供10Gb/s SDH设备厂商之列。作为颇具实力的国产设备厂商,烽火通信目前可为市场提供从155 Mb/s、622 Mb/s、2.5 Gb/s、10Gb/s的SDH和20Gb/s、40Gb/s、80Gb/s DWDM系列设备;下一个目标,是让基于10Gb/s的DWDM系统、 ETDM 40Gb/s系统、OTDM 40Gb/s 系统象烽火一样燎原。

第二讲DWDM与光纤技术的发展
  目前,DWDM技术已成为通信网络带宽高速增长的最佳解决方案,今后无论是广域网、城域网还是接入网,都将以DWDM为传输平台,基于DWDM的光传送网将构成整个通信网的基础物理层,因此,光纤技术的发展与DWD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密切相关。   编者

  DWDM对光纤性能的要求
  DWDM是密集的多波长光信道复用技术,光纤的非线性效应是影响DWDM传输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光纤的非线性效应主要与光功率密度、信道间隔和光纤的色散等因素密切相关:光功率密度越大、信道间隔越小,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就越严重;色散与各种非线性效应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其中四波混频随色散接近零而显著增加。随着DWDM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越来越多,信道间距越来越小,传输功率越来越大,从而使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对DWDM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克服非线性效应的主要方法是改进光纤的性能,如增加光纤的有效传光面积,以减小光功率密度;在工作波段保留一定量的色散,以减小四波混频效应;减小光纤的色散斜率,以扩大DWDM系统的工作波长范围,增加波长间隔;同时,还应尽量减小光纤的偏振模色散,以及在减小四波混频效应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光纤工作波段上的色散,以适应单信道速率的不断提高。

  适应DWDM的新型光纤的发展
  目前广泛应用的G.652光纤虽然有利于克服光纤的非线性效应,但它在1550nm区的较大色散,不能满足信道速率高速化的要求;G.653光纤在1550nm区的零色散虽然能满足信道速率高速化的要求,但在DWDM应用中存在严重的四波混频效应。有鉴于此,1994年,国外公司先后推出了“True Wave”(真波)和“STM-LS”等第一代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这种光纤在G.653光纤的基础上,优化了1550nm区色散值,使光纤的工作波段具有少量的色散,以有效地克服四波混频。ITU-T制定了该类光纤的G.655标准。后来,国内外大公司又纷纷推出了大有效面积G.655光纤和色散平坦型G.655光纤,这两种光纤属于第二代非零色散光纤,它比第一代能够更有效地克服非线性效应。最近,第三代的非零色散光纤又已推出,即色散平坦型的大有效面积G.655光纤,是适应DWDM应用最先进的光纤。

  1997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G.655光纤,目前烽火通信科技已研制出最先进的色散平坦型大有效面积G.655光纤,并相继推出了适应于架空、管道和直埋的36芯、48芯和66芯的层绞式G.655光缆产品,大量应用于国内干线网络工程。烽火公司先进的光纤光缆技术配合即将推出的国内最先进的N×10Gbit/s DWDM光传输系统和光传送网络产品,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通信市场的发展,在我国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讲DWDM技术走势
  DWDM关键技术都已成熟,Gb/s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Tb/s 级系统的商用也正在计划中。目前DWDM技术体现出如下发展趋势。首先是系统传输容量的持续增长,可通过提高通道速率、增加复用波长数量、扩宽应用波长范围等方案实现传输容量的扩大。  编者
  提高通道速率。
  最先实用的DWDM系统多基于2.5Gb/s的通道速率,现在基于10Gb/s的多波长系统正在实用,基于40Gb/s速率的系统已进入实验阶段,技术日渐成熟。此外应用OTDM技术可将单通道速率提高至ETDM方式无法达到的高度,目前的实验系统已经使通道速率达到了160Gb/s。

  增加复用波长数量。
  8、16、32个波长的DWDM系统已经大范围使用, 100个波长的系统也走向商用。而实验室里的成绩尤为突出,已完成了1022个波长的复用试验。应用波长范围受限时,要增加复用波长数量,必须缩窄通道间隔。目前的DWDM实验中,通道间隔已达到25GHz。

  扩宽应用波长范围。
  除了充分利用目前使用的 "C波段"的传输能力外,DWDM系统应用的波长范围正在向"L波段"发展,甚至有人将L波段的长波长一侧延伸到1700nm。此外,对"S波段"的应用也在计划之中。当1385nm波长的OH-吸收峰被削减之后,S波段与1310nm窗口便连接起来。对于比较短距离的传输,应用波长范围将扩宽至1100nm~1700nm。

  DWDM技术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光再生中继器的开发。 受光信噪比恶化、光信号波形恶化等因素限制,DWDM信号经过数个光放段传输后必须再生一次,再生段距离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随着通道速率提高、复用波长数量增多,解波分复用后分别进行再生的电再生方式,设备庞杂、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开发光再生中继器不仅对传输系统十分必要,对提高光网络的透明性、实现全光传送网络也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已有实验性光再生中继器,但其性能还不能与电再生中继器相提并论。如何实现对DWDM系统中的所有波长一起进行再生处理,仍在研究开发中。

  DWDM技术已经开始向城域网发展,日趋价廉的DWDM产品及其软件对本地网的建设和改造颇具有吸引力。各大设备厂商自1999年开始研制用于城域网的DWDM系统,并声称已开发出城域DWDM产品;网络经营商也看好DWDM设备,Bell Atlantic和Bellsouth这些老牌电信运营商都在考察这项技术并进行试验。据Lucent公司预测北美城域DWDM市场将从1998年的2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10亿美元,大约占DWDM市场的23%。世界范围内城域网和局域网所应用的DWDM设备市场年增长率约为60%,到2005年将会达到34.2亿美元,而长途传输用DWDM设备将为30.4亿美元。

  DWDM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但基本上处于利用DWDM终端与光放大器组成点对点传输线路的状态。随着光节点技术的进步,单纯点间传输的现状正在改变,开始引入OADM设备构成光环路,最终还要采用OXC构成可选择波长路由的格形光网络。如今,OADM已逐步投入商用,OXC也开始提供小规模的产品。





时间:  2004-12-16 15:15
作者: shujuren     标题: 全文下载

[点击浏览该文件]

时间:  2004-12-16 22:27
作者: dyt205

兄弟,正在研究光网络,遇到恩人了,谢谢!
时间:  2004-12-23 10:14
作者: zhangzhifan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4-12-27 16:11
作者: aya2001

好东西顶顶再说
时间:  2006-3-28 11:22
作者: xuhuhu1

haodongxi
时间:  2006-3-28 14:24
作者: rinbiod

lz辛苦了!!

谢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