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元帅

注册:2004-8-101756

爱心徽章,06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09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09年十大网友 爱心徽章,2010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2011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28 09:17: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5-11-28 09:30 编辑


      虽然现在智能手机在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手机真正如此重要也只是从2009年/2010年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才开始的,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手机/类手机已经低调的萌芽和发展了近百年。


      对讲机

      二战前,美国军方已经认识到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性,因为之前警方有不错的对讲系统(20世纪20年代),军方最初研制出一款报话机(WalkieTalkie)SCR-194,但非常笨重,通话时间又短,根本不可能投入商用。
1940,摩托罗拉收到了来自军方的合同,研发供步兵单位在战场使用的便携式电池供电语音无线电接收器/发射器。摩托罗拉开发的SCR-300系统得到军方高度认可,摩托罗拉在二战中一共生产了近5万部的SCR-300步话机。
             01 摩托罗拉 SCR300.png                   
摩托罗拉SCR-300

      在此基础上,摩托罗拉又开发了第一款真正的手持步话机SCR-536,SCR-536包括电池重2.3公斤,通信距离在几百米到2Km之间。在二战中,美国一共生产了13万部SCR-536, SCR-536可以认为是手机最早的雏形。

02 摩托罗拉SCR536.jpg
摩托罗拉SCR-536

      汽车电话

      无线对讲系统虽然可以通话,但是属于广播性质的,不是个人对个人,电报和固定电话又要求是固定地点和固定线路,因此,电报电话对讲系统都还不能满足个人在通信便利性方面的需求。

      1946年6月,AT&T完成了第一个移动电话(MTS,Mobile Telephone Service)产品研发,并在美国圣路易斯AT&T网络中开始商用,该系统终端设备重达36公斤,系统使用VHF(150M)频段,连接到公已有的固定电话交换网络。系统是不错,但这个系统最大问题是容量太小,整个系统只有3个信道,也就是最多只能有3个用户同时通话。

03汽车移动电话系统.jpg
      在此基础上,AT&T1964推出了新一代的IMTS(Improved MobileTelephone Service)系统,也就是改进的移动电话服务,该系统共有三个频段,32个信道。

04  汽车移动电话系统.jpg
      由于系统容量低,用户少,导致IMTS系统服务非常昂贵,每个终端用户需要花费20世纪70年代的4000美元(相当于现在2万美元以上),每个月还需要交120美元的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用是0.70-1.20美元,这在当时只能是极少数富人才能享受的服务。

      在美国之外,欧洲大陆也有不少类似电话系统在研制和使用,比如瑞典的MAT,MTA,MTB等多代系统。

05 MT三代电话.jpg

06 摩托罗拉4500X.jpg

Motorola 4500X 移动电话

      千奇百怪的第一代手机

      人们一般把1973年第一部手机的问世归功于当年的摩托罗拉总设计师马丁·库珀。
07 手机之父.jpg


马丁·库珀

      马丁·库珀1928年出生于美国,26岁加入摩托罗拉公司,他接到手机研发任务时,贝尔实验室还是认为需要的是车载电话,而库帕团队则认为无线系统的未来是人和人的通话,希望手机能够方便的跟随人而移动

      1973年马丁·库珀带领他的团队用了6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世界通讯史上的巨大突破,研制出“便携式”移动电话,并申请了专利。在随后的时间里面,摩托罗拉就继续在原型机上面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了AMPS系统的第一代手机DynaTAC。
08 第一部手机.jpg

首款商用手机,那时其他公司都还在生产汽车电话而非手机

      1983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摩托罗拉生产全球首部商用手机,1984年,这款重28盎司(约合794克)的手机正式进入了消费市场,售价3995美元。

      西门子:西门子推出第一个“移动电话”Mobiltelefon C1是在1985年,当然,从名字上就看出,Mobil  telefon 实际上就是“移动”+“电话”,从产品图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名副其实:
09  西门子移动电话.jpg

西门子移动电话
      爱立信:爱立信最初的终端产品几乎都是安装在车上的汽车电话,又大又笨重,销售的量也不大。之后爱立又改造出一个以电池供电在“移动电话”产品,虽然可以不用汽车电源供电了,但这个产品却很粗糙且质量不稳定,销量也不大。
10 爱立信Roadcom C600M.jpg
爱立信Roadcom C600M

      之后爱立信又经过5年的研发,终于在1987年研发出了能真正商用的手机,虽然设计水平与摩托罗拉还有差距,但至少已经能满足上市的条件,大小也合适,质量也有了较大改善。
11 爱立信柯特手机.jpg

      诺基亚: 1984年,Mobira(诺基亚持股)为北欧4国的北欧移动电话(NMT)设计生产了MobiraTalkman,虽然对Mobira来说是一个突破,但这个产品离摩托罗拉手机的差距还比较远,甚至这个产品都不能叫手机,只能叫“移动的电话”。
12 诺基亚Mobira Talkman.jpg


1984年Mobira Talkman

      在推出了第一代“移动的电话”之后,诺基亚也启动了真正的手机开发,几乎与爱立信同时,1987年诺基亚上市了第一代手机产品,Mobira Cityman 450,这是诺基亚手机霸主的起点。
13 诺基亚Cityman 450.jpg
诺基亚Mobira Cityman 450,1987

      数字化的GSM手机

      1992年年底发布的Nokia 1011是诺基亚第一款批量销售的GSM数字手机,也是第一款大获成功的GSM手机。1991年芬兰开通全球第一个GSM网络,1992年-1993年,美洲之外的其他区域选择GSM已经是主流趋势,这让参与GSM标准制定的爱立信,诺基亚及西门子等公司在GSM手机上的先发优势,毕竟,那个时代,开发一款手机的时间都要一年以上。

      Nokia1011虽然已经有了诺基亚直板手机的基本特征,但毕竟是首款产品,功能和产品上还有很多不完善地方,诺基亚手机真正开始大爆发的是第二款手机,1994年发布的Nokia 2010手机,一个开创了诺基亚时代的经典产品。

08 诺基亚首款.jpg
      在此之前,手机只能打电话和接电话,功能简单,Nokia 2010在手机中引入了软件,在手机上增加了多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已拨电话,已接电话和未接电话各保存显示10个,能够同时显示两行文字,诺基亚标志性的在屏幕两边分别显示信号强弱和电池电量,也是第一款支持收发短信手机(当时最新的GSM协议功能),用户界面采用可翻滚文字菜单,使原本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电源键转移到上部,天线可以抽出。

      总之,这款手机的操作便利性远超当时的其他手机,可能就类似于智能手机的iPhone与其他早期的智能手机相比。在手机由绝对高收入阶层向中高收入阶层普及的恰当时间点有一款领先的产品,鹤立鸡群的优势快速放大,辅助以恰当的营销和品牌包装,使得新潮手机的概念牢牢地构筑在了Nokia这个品牌之上,由此开始诺基亚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狂飙之路。

      功能机上的创新

      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数字手机上的创新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我们也把这段时间的手机叫做“功能机”,在功能机的10年历程之中,各种创新层出不清,蓝屏,和旋,彩屏,折叠,拍照,收音机等。按领域,可以把这一阶段的创新分为三类:外形上的创新,屏幕和显示上的创新,功能上的创新。

      16 手机集合.jpg
      外形创新:在功能机时代,所有厂商的手机都是由直板机发展起来的,因此外形上的创新主要是突破大家常见的直板模式,比如,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折叠手机掌中宝308C,西门子滑盖手机,以及后来摩托罗拉的旋转手机。

      从视觉意义上说,第一款内置天线手机实际上也是外型创新的一种,但这个创新需要天线上技术突破,将天线做小,信号质量还不受影响。

      屏幕和显示创新:西门子1998年发布的S10算是鼻祖,这是第一款彩色屏幕的手机,虽然该手机只能显示4种颜色,但相对于当时千篇一律的绿屏黑字手机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创新。创新值得鼓励,但西门子彩屏太过领先,远远超出当时的市场需求,当时的手机,只有文本,没有游戏和图片彩屏压根没有用武之地,再加上该手机其他功能较弱,体积还很大,结果就是该手机销售量很一般。
15 西门子 S10 彩屏手机4色.jpg

第一个彩屏西门子S10

      在此之后,爱立信在2001年上市的T68是一款真正的彩屏手机,在当时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但同样的,当时拍照未流行,文本用彩屏还是浪费。

      在其他手机厂商尝试彩屏的时候,诺基亚用了一个小创新,继续引领双色屏幕潮流,诺基亚8250是第一款蓝屏背景光的手机在绿屏之中唯一款蓝,当时诺基亚将8250定位为高端手机,再加上诺基亚的品牌号召力,其他厂商很快开始跟进了蓝屏显示。

      功能创新:摩托罗拉A6188应该是第一批使用大屏幕且使用触摸屏的手机,所以,A6188应该算是现代智能手机的鼻祖,该手机采用摩托罗拉公司自己的龙珠处理器,引入了手写中文输入,大容量通讯录,一经推出就成了商务人士的首选。但由于A6188太贵,市场受众受限,于是摩托罗拉又推出了A6288以及388,在商务系列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7 摩托罗拉388.jpg

摩托罗拉388

      其他比较大的创新是2000年夏普引入拍照功能的J-SH04手机,这是业界首款支持拍照功能的手机,虽然这款手机销量并不是很好,但将摄像头引入手机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随后的几年,产业界不断提升摄像头像素及拍照效果,终于使得摄像头成为了手机的标配,到智能手机时代,摄像头更进一步成为所有厂商竞争的一个主导方向

      其他功能创新,比如手机自带游戏,集成MP3,支持扩展存储卡,支持收音机,和旋铃声,自定义铃声,支持手机自拍等等,每一个功能的推出,都能在细分市场取得可观的销售,同时其他厂商也会快速跟进。

      在2007年iPhone诞生之前,实际上智能手机所需要的所有要素都已经出现,触摸,大屏幕,摄像头,甚至包括了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除了摩托罗拉商务系列手机操作系统之外,还有Windows Mobile,塞班Symbian,黑莓等多个操作系统,但所有操作系统都只在某个特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使用体验都非常不好。

      智能手机的探索

      1965年,英国皇家雷达研究院研究员E.A.Johnson在《电子快报》上发表了《触摸显示—一种新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论文,这标志着触摸屏理论的诞生。
18 触摸屏工作示意图.jpg

最早的触摸屏

      有了概念和方向,就会有很多机构跟进研究,触摸屏技术进步就快很多。1970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的Hurst发明了电阻触摸屏,1982年,多伦多大学的Nimish Mehta开发出了第一个多点触控技术,1984年,贝尔实验室开发出首个透明的多点触控技术,触摸屏的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将触摸屏用在手机上并不是由手机厂商或设备商完成的,而是美国南方贝尔联合IBM在1994年推出的Simon PDA Cellphone首先应用,这或许是真正的智能手机鼻祖,比诺基亚1996年的Communicator还早两年。当然,这个PDA使用并不能用手指,而是必须要用专用的触控笔。这个PDA有操作系统,有计算器,也有日历,传真,记事本等普通手机所没有的功能,因此,可以把这个PDA归类为智能手机。
19 IBM Simon.jpg


IBM Simon

      可能这款手机的设计太超前,也可能因为技术不成熟,或者定价过高,这款PDA(智能手机)销售了几万台之后就草草收场,并且还没有任何后续产品。

      1996年,诺基亚发布了一款Nokia 9000 Communicator,采用Intel 24MHz嵌入式80386EX处理器,操作系统是运行在DOS之上的PEN/GEOS 3.0,内存为8M。不要小看1996年的这款手机,1996年时,电脑CPU还处在486向奔腾切换的过程中,主流配置还是486芯片,也就是说,这台手机硬件配置和性能已经基本相当于2,3年前电脑配置。
20 Nokia-9000 Coummiutor.jpg

诺基亚9000 Communicator

      在设计上,Communicator采用翻盖式设计,合上的时候外形就是一个手机,打开之后是一个640x200的单色LCD显示屏和全QWERTY键盘。这款手机待机时长为30个小时,通信时长为2小时,重量为397克,不算太重,但也不轻。

      作为超越时代的产品,它的价格肯定不便宜,上市的时候价格高达1000英镑,时任总裁奥利拉在2012年时对此产品仍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这款产品领先了业界5年。虽然这款产品的销量并不是几百万部或几十万部,但他成功吸引了主流媒体的关注,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就在财经板块以《近乎售罄的芬兰产品》为题刊发了文章,从而引起了其他主流媒体的关注,并将诺基亚开始与微软,英特尔,索尼等大公司相提并论,是品牌上的极大提升。

      后续其他的智能手机探索,包括黑莓全键盘手机,以邮件处理为特长,塞班智能手机,WindowsCE操作系统智能手机,虽然这些智能手机已经有了智能手机的众多功能,但都有一个通病,用户体验非常差,无论开发者的程序上传,程序的兼容性,还是用户应用程序的下载和安装,再到层层菜单式启动,整个过程的体验都很差,因此都未能真正引爆智能手机市场。

      苹果重新定义手机

      苹果在2007年1月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这个第一代手机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iPhone和iPod之间还有一个iPod Touch,一个纯粹玩点小游戏的和手机大小差不多的产品,估计还是苹果公司用来验证触摸功能和性能的中间产品。

      第一代iPhone机身采用金属材质,苹果在iPhone上首次引入了电容触控和多点触控,用户可以抛弃原来触摸屏所必需触控笔,同时通过图标式桌面(类似于电脑上的Windows),应用市场,高质量的拍照功能等,极大的优化和提升智能手机使用体验。虽然第一代iPhone只支持2G功能,销量也不算太高,但iPhone构建的少键,图标桌面应用市场,多点触控等关键因素已经为智能机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8年6月,苹果发布了iPhone 3G版, 2008年9月,谷歌发布的安卓操作系统,这两个产品的发布真正开启了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

      iPhone 3G版是iPhone的第二个产品,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将通信功能从2G升级到支持3G,增加了GPS功能,与此同时,将外观从第一代的金属外壳改成了工程塑料外壳,大幅度降低成本,为iPhone定价从iPhone1的499美元和599美元直接降低至iPhone 3G的299美元(16G)和199美元(8G),于是,上市第一周销量突破100万台, 2008年苹果一共销售了1800万台iPhone。
21 iPhone3G.jpg


      iPhone虽然热销,但iOS毕竟是一个封闭系统,只能苹果一家公司使用,谷歌2008年9月发布的安卓操作系统补上了这个漏洞。当时市场上的手机操作系统除了全键盘的黑莓因为邮件系统有一定份额之外,传统手机阵营的塞班已经严重落后于智能机的体验,安卓操作系统的发布,降低了新体验智能机制造商的进入门槛,虽然安卓在发布之初的体验上比iPhone上差一些,但比诺基亚的塞班及微软手机操作系统的好太多,在谷歌几年的快速迭代和改进之下,安卓很快和IOS拉齐了基本用户体验。

      两大操作系统格局建立之后,除了体验提升之外,最大的好处是基本统一了手机程序开发的接口,统一了手机APP上载和安装的规范,使得智能手机应用开发变得更容易,这是智能手机应用呈指数级增长的前提。
2010年之后的智能手机,除了拍照上面的摄像头从一个增加到3个4个,拍照质量不断提升之外,加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其他方面都是延长线开发,没有太大的突破。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9 07:47 , Processed in 0.57058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