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士

注册:2012-8-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19 09:2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漏泄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2.1 施工工艺流程

2.1 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2.2 一般技术要求
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复核施工图纸,澄清相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对工程参建人员进行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
3)施工中应根据设计配盘要求,漏缆进行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漏缆。
4)施工中应保证漏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漏缆两个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5)根据怀邵衡铁路红线内公网覆盖工程施工图设计,漏缆吊挂敷设高度为距离铁路钢轨轨面2.6m。
6)在电气化区段隧道内施工时,漏缆若与回流线或PW线同侧时,间距应大于0.6m。与吸上线交越时,漏缆需套厚度8mm,长500mm的聚乙烯护套管防护。
7)漏缆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项   目
漏泄同轴电缆规格代号
42
32
22
1
最小弯曲半径(单次弯曲)mm
600
400
240
2
最小弯曲半径(多次弯曲)mm
1020
760
500
8)漏缆敷设时,尽可能不与其它线缆交叉,如无法避免时,应注意将漏泄同轴电缆敷设在外侧,避免其它线缆阻挡漏缆的信号覆盖。
2.3 漏泄电缆敷设施工标准
2.3.1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事先与怀邵衡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各相关站段、参建各站前站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入场施工事项。
2)按照要求对进场漏缆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型号、规格、盘长、漏缆端头密封状况等检查和电气性能测试检验,并做好检测记录。
2.3.1 漏缆耐压性能测试
    3)对使用的车辆、工具要进行检查,确保性能指标正常。
2.3.2 径路复测
径路复测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站前施工单位隧道施工进展情况,是否具备漏缆敷设条件;
2)实地测量隧道、隧道内洞室之间以及隧道口引出至场坪长度;
3)调查隧道内或隧道口过轨位置预留钢管情况;
4)调查隧道内漏缆吊挂敷设的高度位置情况,是否与其它专业安装的设施存在冲突;
5)调查施工线路沿线道路交通状况以及适合的漏缆卸盘施工地点。
2.3.2 现场调查照片
2.3.3 漏缆运输
1)漏缆运输宜采用长途直达运输,将漏缆直接从生产地运抵现场施工料库,再由施工料库运输至现场敷设施工地点。
2)漏缆运输作业时应使用吊车或叉车,当使用跳板时应小心装卸,严禁将漏缆从运输车上直接推落到地面。
3)滚动缆盘时,必须顺盘绕(箭头)方向,并只能做50m以内短距离滚动,当滚动距离大于50m时应使用运输工具。
4)漏缆运输时,应将缆盘固定牢固,不得将漏缆盘歪斜或平放。
5)卸盘地点应根据径路上障碍情况、敷设方法、支盘地形条件以及缆盘的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
6)漏缆运输到工地后应对照运单检查标记、端别、盘号、盘长、包装有无破损、缆身外观有无损坏、压扁等,并作出记录;当包装有严重损坏或外护层有损伤时,应详细记录,并汇报项目技术主管。
2.3.4 隧道内画线及钻孔定位
1)根据设计规定的漏缆安装侧向及高度要求,漏缆安装高度定位线画在面向衡阳方向左侧(特别注明:付罗坡二号隧道进口至洞室1区段在右侧)隧道壁上,画线位置距离铁路钢轨轨面高度2.6m。为了保证漏缆吊挂完毕后整体平直、美观,本次工程全线采用红外线水平仪在隧道壁上反射激光红外线进行画线。
2.3.4 隧道内利用红外线水平仪画线
2)画出的卡具安装高度定位线应平直,保持与轨面平行。
3)在距离隧道口向隧道内2米处已经画好的漏缆安装高度定位线上,画出卡具安装钻孔第1个定位点。若隧道口为倾斜式隧道口,以隧道口顶端引下的垂直线为基准,向隧道内2米处开始画卡具安装钻孔第1个定位点。然后利用长度1m的标尺,向隧道内依次画出卡具安装钻孔定位点。
2.3.5 隧道内钻孔
1)卡具安装孔应打在所画的卡具安装定位点上,水平孔距为1m。卡具安装定位点若遇到隧道接缝处,打孔位置应错开接缝处10cm。
2.3.5-1 隧道内钻孔照片
2)使用 φ8mm钻头在墙体上垂直钻孔,孔深60mm,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为保证打孔深度控制在60mm,施工中在电锤外侧安装保证钻孔深度标尺。
        
2.3.5-2 钻孔示意图               图2.3.5-3 钻孔实物图
为保证钻孔作业时,钻头与隧道壁保持垂直,本次工程加工了保证钻孔垂直度专用工具。在钻孔电锤前端加装两根安装有弹簧装置的连接杆,在连接杆前端焊接角钢标尺。利用角钢与隧道壁紧密贴合保证锤头钻孔的垂直度。
2.3.5-4 钻孔专用工具
2.3.5-5 钻孔专用工具使用照片
3)用吹灰器清除干净孔内粉尘。
2.3.5-4 孔内清洁示意图         图2.3.5-5 孔内清洁实物图
2.3.6 隧道内卡具安装
1)安装膨胀螺栓
装入膨胀螺栓,使用扳手紧固螺母。


2.3.6-1 膨胀螺栓安装示意图
2)卡具安装
按顺序安装螺杆或固定座、卡具。
2.3.6-2 卡具安装示意图
3)隧道内卡具安装要牢固,注意卡具开口的方向。
4)防火卡具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每10 米安装1个防火卡具,即连续安装9个普通卡具后,安装一个防火卡具。一条漏缆两头最末端应安装防火卡具。
2.3.6-3 漏缆卡具安装现场照片
2.3.7 漏缆敷设
1)漏缆展放
1)敷设漏缆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不超过5-7m,以避免漏缆拖地。
  
2.3.7-1 漏缆展放照片
2)漏缆过轨时应该换接阻抗相同的射频电缆。
2)隧道内漏缆吊挂
1)漏缆放入卡具中,并卡上卡具。注意漏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应向着墙体(即安放于卡具凹槽内)。

2.3.7-2 隧道内漏缆吊挂示意图
2)漏缆吊挂敷设完毕,漏缆端头至最近一个漏缆卡具余留长度50mm。
2.3.7-3 隧道内漏缆敷设完成效果照片
2.3.8 漏缆接续
在漏缆接头位置卡具外制作接头,漏缆接头距离卡具20cm,用1/2馈线连接漏缆接头,做直径30cm大小的余留圈,并用1/2馈线卡固定(馈线重叠部分的1/2馈线卡为双联卡)馈线卡加平垫、弹垫、双螺母,外侧为防松螺母。

2.3.8 隧道内漏缆连接示意图
2.3.9 馈线引下及引入
1)漏缆做完接头后,漏缆接头距离最近一个漏缆卡具20cm,馈线使用1/2馈线卡固定在隧道壁上,1/2馈线余留圈30cm,采用1/2馈线卡三点固定(馈线重叠部分的1/2馈线卡为双联卡),馈线卡加平垫、弹垫、双螺母,外侧为防松螺母。
2)使用φ50mm钢管防护引下至光(电)缆槽道,设备洞室两侧射频电缆引下钢管距离洞室壁80cm(或距离电力引下钢管外侧20cm)。防护钢管距地高度1.9m(钢管长度2m),在隧道壁上采用3个U型卡箍固定(3个U型卡箍分4段距离分别为:30cm,65cm,65cm,30cm)。U型卡箍膨胀螺栓加平垫、弹垫、双螺母,外侧为防松螺母。所有固定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引下钢管口用麻布片垫底,防火泥封堵呈锥形。
3)引下的馈线经过余留腔及洞室金属线槽连接至设备。过水沟φ50mm钢管长60cm(钢管口与电力、光(电)缆水沟侧槽道壁平齐),洞室φ50mm引入钢管长1.5米(钢管口与光(电)缆水沟侧槽道壁平齐)。
4)引下钢管与过水沟钢管之间用φ50mm金属波纹管连接并在金属波纹管上面覆盖5cm厚混凝土。过水沟钢管与洞室引入钢管之间用φ25mm金属波纹管连接;洞室引入钢管至洞室金属线槽之间用φ25mm金属波纹管连接。
2.3.9-1 隧道内洞室漏缆引下及引入示意图
2.3.9-2 隧道内洞室漏缆引下及引入照片
5)隧道内过轨处引下及隧道口引下方式参照洞室处引下。隧道内过轨处引下2根馈线采用1根φ50mm钢管防护引下至槽道内,经过轨引入到对侧洞室。隧道口引下1根馈线采用1根φ50mm钢管防护引下至槽道内。

2.3.9-3 过轨处漏缆引下示意图
2.3.9-4 过轨处漏缆引下实物图


2.3.9-5 隧道口馈线引下示意图
6)引下钢管外1/2射频电缆接地卡地线、避雷器地线用室外型黑色扎带与1/2射频电缆绑扎,扎带头要留5mm,并通过引下钢管平行引下至光(电)缆槽道就近连接综合贯通接地端子。地线规格:1/2射频电缆专用接地卡地线、避雷器地线采用铜芯低烟无卤阻燃绝缘铠装电缆(600/1000V WDNA-RYY 1*16mm2)。
2.4 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2.4.1 漏缆穿越接触网下锚洞方案
漏缆在隧道内壁挂敷设,经常与隧道内站前单位修建的接触网下锚洞交越。漏缆吊挂敷设过下锚洞时,采取将漏缆内弯折进下锚洞内壁,在下锚洞内壁安装漏缆卡具安装吊挂漏缆的方式敷设施工。为增加牢固度,漏缆折进下锚洞内壁时采用防火卡具。
2.4.1 漏缆穿越接触网下锚洞现场照片
2.4.2 漏缆吊挂敷设与隧道内壁挂高压电缆等设施冲突方案
漏缆在隧道内敷设时,遇有隧道内壁挂高压电缆或其它设施情况时,一般采取在遇有隧道内壁挂设施之前,附近距离内将漏缆过轨至另一侧的隧道壁上吊挂敷设的方式。待避开隧道内壁挂设施后,再将漏缆过轨回原吊挂敷设一侧。
2.4.3 预介入单位意见
序号
提出的问题
施工单位意见
备注
1
施工过程要求预介入。
采纳意见。
2
漏缆过下锚洞采用内弯折进下锚洞内壁,安装防火卡具方案实施。
采纳意见。
3
馈线引下槽道内同径路与专网馈线进行挂牌区分。
采纳意见。
建议采用喷漆方式进行区分。
4
馈线引下防护采用PE管
采纳意见。
馈线在隧道内洞室以及隧道口引下防护管材质,备选方案采用同等规格型号的PE硅芯管防护。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4 18:02 , Processed in 0.36240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