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那些事
近日,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该公司由中国电信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海南省副省长顾刚、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亲自为这家新公司揭幕。
官方介绍,该公司将构建“覆盖全省、联通国内、面向国际”的数据交易体系,并聚焦海洋经济、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商业航天等海南特色产业,开发高价值应用场景。
显然,这是中国电信在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落子。
01
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被认为是地方政府与央企在数据要素市场关键领域深度捆绑的标志性事件。我认为除了其将开创了地方政府与电信运营商在数据要素领域合作的新范式,该公司还展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特质。
一是合作模式的创新性。政府与运营商“合资共建”,这在中国电信的产业布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此前,中国电信与海南省政府的合作多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但此次合作直接切入数据要素流通的核心环节。
这种模式的优势一方面在于政府主导资源协调,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为新公司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另一方面在于运营商技术赋能,中国电信在数据治理、云网融合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能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
二是业务范围的前瞻性。该新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数据交易、数据治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等,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链主企业”定位。通过整合多方数据资源,新公司将构建“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应用”全产业链生态。
这一模式与传统运营商的业务逻辑形成对比:传统模式以网络建设与通信服务为主,数据价值挖掘不足,当前新模式通过数据交易与场景开发,直接参与产业价值链重构。
02
不得不说,中国电信的这一步,无疑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重要布局。在中国电信整体战略版图中,也将承载着多重战略使命的重要布局。
从行业发展与集团战略的角度分析,这家新公司将承担哪些任务?
1.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区域样本"
当前,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面临着数据确权难、流通机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足等共性问题。海南自贸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备政策创新的天然土壤。新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数据要素供给、流通、应用等环节搭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南经验"。
例如,在数据交易环节,如何建立合规的定价机制与交易规则;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如何构建"安全有序"的管理模式。这些探索不仅将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更有望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参考范式。
中国电信此前已参与了多个地方数据交易所的建设,但此次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深度介入地方数据要素市场运营,是从"参与者"到"建设者+运营者"的角色升级,若能在海南取得成功,其模式可迅速复制到其他自贸区或重点区域。
2.助力海南自贸港构建"数据驱动"的产业生态
数据要素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中。新公司提出要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吸引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壮大"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应用"全产业链生态,这正是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路径。
以海洋经济为例,公司可通过整合海洋监测数据、航运数据、渔业数据,吸引海洋科技企业、航运服务企业、渔业加工企业集聚,形成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加工、数据交易再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信不仅是数据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更是产业生态的组织者与推动者。
3.打造中国电信在数据要素领域的竞争优势
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近年来在数据要素领域动作频频:2023年成立数据要素事业部,统筹推进数据要素相关业务;2024年参与投资多个地方数据交易所,加强数据流通领域布局。
此次成立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其在区域市场的深度突破。
一方面,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资合作,中国电信能够优先获取海南省内的政务数据资源与产业数据资源,形成差异化的数据资产优势;
另一方面,借助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公司可在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数据交易等领域提前布局,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从行业趋势来看,数据要素市场正在成为运营商新的增长极,国内电信运营商也在纷纷加大相关投入,中国电信通过海南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政企合作数据项目中的领先地位,为后续在全国其他区域的拓展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看似是一次区域性的政企合作,实则是中国电信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浪潮中的一次战略卡位。能否将海南的 "试验田" 培育成全国的 "示范园",将考验中国电信产业整合能力与创新运营能力。
对于行业而言,也将带来不少思考: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需要打破传统的 "政府主导" 或 "企业主导" 单一模式,政企协同、市场化运作、特色化定位才是破局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