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9-7-107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3 14:15: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海龙的AI财智道

这周末,我去了一趟中国移动营业厅。

事情很简单:

我名下的一个手机号,一直是老婆在用,最近她频繁被“实名验证”拦住,无法登录APP、刷脸失败、办不了业务。只能去过户了。

听起来,是不是几分钟的事,小菜一碟?

可我今天算了一下,从走进营业厅到离开营业厅,我整整花了:1个小时20分钟。

这个过程,海龙老师深刻的感受到这家企业,已经忘了什么叫“客户体验”。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1

一、第一关:等,无意义的等

营业厅很大、很宽阔,80%的空间是摆放手机的展示台,真正办业务的位置是最里面的一排小桌子,有4台电脑和工位,但只有2个营业员在上班。轮到海龙老师前,只有3个人在办业务:

  • 1个开新卡
  • 1个取消“乱扣费”的业务
  • 1个办理宽带

就这么三个活儿,我等了快40分钟。期间,没人引导分流,没人预审材料,没人告知预计等待时间。十年前,这里还有叫号机、有茶水、有微笑服务;现在呢?连一张“请稍等”的提醒都没有。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2

二、第二关:办,却被告知“办不了”

终于轮到我,我简单说明了情况和诉求

她操作了几分钟,抬头说:办不了。
我问:为什么?
她说:系统提示有欠费。
我问是哪个号码?她说了一个号码数字,
我想起来了,可能是十多年办理的号码,用在小朋友儿童手表上。
后来手表丢失了,号码也没有去注销,欠费一共是29.5元。
我也没有耐心去核实,乖乖就把钱交了,留下了这个支付记录。

640?wx_fmt=jpe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3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商户名称是一号传媒,并不是中国移动。我网上查了下,一号传媒和中移动并无股权关系,我这个29.5元钱到底交给了谁?这个历史欠费,这十多年间,我并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哪怕是给我这个手机号发一个短信也好。结果,当我来办理过户时,告诉我有欠费未结清。

三、第三关:拍,反复拍,无效拍

接下来是营业员办理业务的标准动作:
  • 身份证拍照(我和老婆的身份证放到高拍仪上正、反面拍一次)
  • 人脸录入(我和老婆在椅子上坐好,对着摄像头,连续拍几次)
  • 承诺书签字(我和老婆拿着触摸笔在电子屏上各签一次)

没想到的是,打算在写字板签字时,黑屏。

营业员反复测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她最后无奈的表示:设备坏了,换一台电脑,重新搞一遍。
于是,她换到另外一台电脑上,我们也走过去。

再拍一遍身份证、再拍一遍人脸、再签一遍字……

同样的动作,重复两遍。而令我想不通的是:这些数据,移动公司自己就有!我的身份证信息、人脸特征、实名记录,全在你们库里存着,为什么还要我一次次拍照和录入?

四、最后一击:慢,系统卡住

好不容易进入最后确认环节,系统卡住了。

又浪费了几分钟,最后,她松了口气:“好了,办完了。”
我看了一眼时间,全过程耗时:1小时20分钟。

为了一个双方持身份证到场、无争议、无资费纠纷的手机号过户,动用了两个人的身份验证、两次拍照、两次签字、三次系统操作、一次缴费、一次设备更换……

这不是服务,是“折磨”。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4

五、海龙老师的感慨:当年的标杆,如今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走出营业厅,我心里真是无尽的悲哀。

十几二十年前,中国移动是什么形象?
  • 产品创新的先锋(彩铃、短信、流量包)
  • 客户服务的标杆(10086、营业厅标准化)
  • 数字化的领航者(最早推电子账单、在线营业厅)

我也曾在这个厅办过业务,
那时流程清晰、人员亲切、效率极高。
我以为,那是“未来服务”的样子。
可今天呢?

它活成了所有企业最讨厌的那种营业厅,
人少、事慢、系统烂、体验差。
当然,有些人会认为海龙老师的遭遇到的情况是特例、个案,偶然。

但海龙老师不这样认为,它反映的是一种现象:
我们在数字化的时代,
企业一种普遍的线下服务拉胯、放弃行为。

六、真正的悲剧:线下网点,从“营销加分渠道”变成了“负面减分渠道”


这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APP、小程序、在线客服全面铺开,这本是好事。
可问题是,企业在撤掉网点的同时,并没有把“服务能力”转移到线上,反而把剩下的线下网点,当成“成本包袱”来削减。

结果就是:
  • 营业厅人员越来越少,一个顶三个,疲于应付;
  • 设备老旧,坏了没人修;
  • 系统卡顿,全靠人工补位;
  • 客户来了,接待能力、接待资源欠缺,客户一肚子火。

线下网点,不再是服务窗口,而是客户体验的“最后一道关卡”。

你在线上搞不定的,被系统踢出来的,

有争议的、复杂的、老人不会用手机的……

最后都涌向营业厅这里

可他们等来的,不是一个更好的体验,更好的终极解决方案,
而是一个半瘫痪的终端、疲惫的营业员、卡顿的系统、重复的操作。

这哪是服务?
这是把客户的信任,一步步逼成失望。

七、客户服务的本质:在你需要的时候,我能帮上忙

我们总说“数字化转型”,可很多人忘了数字化的终点,不是“无人化”,而是“随时有人能帮你”。
真正好的服务,不是“90%业务线上办结”,而是当你走进网点时,能感受到:

终于有人能帮我了。线下,是客户真实情绪爆发的地方,也是企业最后的信任防线。

在这里,一个微笑、一次快速响应、一句“我来解决”,可能就挽回了一个流失的客户。
可现在呢?我们把最需要专业支持的地方,
变成了最无力应对的堵点。

640?wx_fmt=png&from=appmsg&watermark=1#imgIndex=5

八、结语:网点可以撤,但服务不能退

海龙老师说:

你可以关闭营业厅,
但不能关闭服务。
  • 网点可以少,
    但留下的每一个,都应是标杆体验点;
  • 人员可以精简,
    但每一位,都应是问题终结者;
  • 系统可以整合,
    但每一次操作,都应是对客户的尊重。

过去,营业厅是“营销渠道”,今天,它更应是客户信任的基石。

可现实是,很多企业一边喊着“客户第一”,一边把最后的服务触点,变成“服务卡点”和“体验堵点”。
真正的进步,不是你的APP有几百个功能,而是你在线下,还愿意为一个普通客户,认真解决问题。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5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4 22:11 , Processed in 0.1820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