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576|回复: 5

[技术资料] 基站建设验收技术文件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7-12-12
发表于 2019-2-19 15:04:39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基站配套设施技术规范
  
一、 为保证租赁服务供应商(以下简称第三方)交付运营商配套设施的施工质量、明确工程质量监查的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检查细则。
二、 本细则根据国家、行业及中移动集团公司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 制定,本细则未明确规的部份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三、 本细则既是工程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对工程质量的质监细则和对工程竣工验收的评分依据,又是工程施工部门的技术指导标准。
四、 本细则适用于服务供应商(以下简称第三方)交付运营商配套设施的无线基站工程。  
五、 本规范则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第一章 无线基站机房
1.1 机房选址1.1.1机房选址原则
基站设置关系到无线网络效果、全网通信质量以及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基站选址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考虑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使系统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
(2) 基站的选址要考虑将来的可扩展性,机房应具备适当的面积,便于扩容和新加其他系统;
(3) 应考虑其他系统的干扰因素,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
(4) 基站站址宜选在交通便利、供电可靠的地方;不宜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等附近;
(5) 远离加油站,至少保证间距大于20米;
(6) 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附近;
(7) 严禁将基站设置在矿山开采区和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严禁将基站设置在易塌方区。
(8) 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1.1.2机房高度和面积
机房必须有足够的空间高度,以便于安装机架、走线梯和布放电缆。 一般要求机房净高大于或等于2.7m,面积一般不宜小于25m
1.1.3机房荷载
(1) 机房的楼板必须有足够的荷载能力,足以承受机房内现有以及后期待安装设备所产生的压力。
(2) 在选定机房时,需请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核实机房荷载是否满足要求,并出具相应的承重核实报告。
(3) 机房负荷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要求。
1.2 机房装修
机房装修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相关规定。
1.2.1机房改造要求
(1) 机房内不能做装饰性装修(如安装吊顶和活动地板等)。
(2) 机房门一般情况下,其宽度不应小于1m,以便于工程期间设备的搬运。机房门应向外开。机房门应具有防火,防盗能力。
(3) 机房的地板要求采用水磨石或耐磨砖,不能采用水泥地面(如果承重方面不满足要求,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墙身要求涂墙漆。墙身 、天花要求结实,坚固。
(4) 建议机房门口应有门槛,以防水、防鼠。
(5) 机房内应安装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其电源不应与照明电源同一回路,若不能单独成一回路时,应选择带有保险丝的插座。
1.2.2机房照明
(1) 机房的主要光源应采用日光灯。照明要求:离地0.8m水平面上 ≥50Lux。
(2) 机房内应安装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其电源不应与照明电源同一AC输出端子输出。
(3) 机房内配置应急灯,安装位置在离地1.4~1.8m的墙上,应急灯前方尽量不能有设备,走线架等挡光源,应急灯有手动开关和测试按钮。当正常照明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急灯能提供应急照明。
(4) 不允许有太阳光直射进机房,所有窗户必须进行避光处理。
(5) 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
1.2.3机房环境
(1) 要求机房整洁干净,没有灰尘及杂物;
(2) 工程剩余材料要堆放整齐,并附有余料清单。
1.2.4机房防火
(1) 对机房进行改造时,只可进行为满足机房电气要求的修缮,而且需采用不透光,不燃或阻燃的满足防火要求的材料。
(2) 电力线、传输线、接地线、空调管、馈线等进线口,须用防火泥进行密封,如用套管时可用水泥密封,要求密封处平整,无缝隙。
(3) 要求机房内安装有烟雾告警设备,并且在室内靠门处配置有灭火器。机房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1.2.5机房防水
(1) 要求机房所有的门、窗和馈线进出口能防止雨水渗入,机房的墙壁、天花和地板不能有渗水、浸水的现象;
(2) 机房内不能有水管穿越;
(3) 不能用洒水式消防器材。
1.2.6机房密封
要求机房有良好的密封性,既能防止灰尘及害虫从外界进入机房,又便于对机房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1.2.7机房温度
(1) 要求机房室内温度保持在25±3度;
(2) 机房应配有温度计和温度告警设备。
1.2.8机房湿度
(1) 要求机房保持干燥,机房湿度H在15%~80%范围内;
(2) 配有湿度计和湿度调节设备(如空调、抽湿机)。
1.2.9机房空调
(1) 基站机房独立房间原则上应配装柜式分体空调,其制冷容量按面积的大小和远期的设备散热量进行配置。配置两台不小于3HP空调,至少有一台空调处于工作状态,且具有自启动功能。
(2) 独立的电池房,应配装柜式空调,房间温度保持在25±3℃。
(3) 室内空调机的温度设定为26℃,并贴标识以防止其他施工人员操作。
(4) 空调设备必须采用具备断电来电自启动功能。
(5) 机房空调应安装牢固,在底座固定的同时,若条件具备,应与墙体固定。
1.3设备监控
第三方交付运营商基站应配置1套一体化数据采集器(含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对基站内的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蓄电池组、UPS、空调机等进行监控。
(1) 开关电源
遥测点: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入频率、输出总线电压、模块单体输出电流、总负载电流、蓄电池电流;
遥信点:模块单体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模块单体故障/正常;系统状态(均/浮充/测试)、系统故障/正常、一次下电开关状态、监控模块故障、主要分路熔丝/开关故障;
遥调点:均充/浮充电压设置、限流设置;
遥控点:模块开/关机、均/浮充、电池管理;
(2) 空调设备
遥测点:温度;
遥信点:空调工作状态、工作模式(通风/制冷/加热/除湿);
遥调点:温度设置;
遥控点:空调开/关机;
(3) 不间断电源(UPS)
遥测点:三相输入电压、蓄电池组电压、三相输出电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出频率;
遥信点:故障告警;
(4) 交流配电箱(屏)
遥测点: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功率因数、频率、有功功率、电度;
遥信点:开关状态、市电状态;
(5) 蓄电池组
遥测点:蓄电池组总电压;
(6) 环境
遥测点:温度、湿度;
遥信点:烟感、水浸、门磁;
遥控点:智能门禁;
1.3.1外部告警
所有基站外部告警在触发时,告警信息能够在RNC上读取。
1.3.2温度告警
机房温度超过33摄氏度时,触发温度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于机架顶的走线梯上,控制设备安装于DF盒旁。
1.3.3烟感告警
探头感应烟雾时延迟超过30秒后,触发烟雾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在电源机架处天花板上。
1.3.4湿度告警
湿度范围为15%~80%,高于80%时触发湿度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在门口或窗口附近。
1.3.5水浸告警
在机房地面上放置水浸传感器,在机房发生水淹时触动传感器,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在门口、窗口或房间的最低水平位置。探头水平面尽可能与地水平面距离最短。
1.3.6门控告警
门开时触发门开关的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门控装置应安装在门的内侧,注意其防水及防潮处理。
第二章 接地系统2.1. 接地系统
基站地线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设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

21  联合接地示意图

22  移动基站地网组成
(1) 地网应在适当位置留出测试端,方便检测接地电阻。
(2) 接地引下线的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如采用竹管包覆或其它机械加强方式。
(3) 有相应的防腐防锈措施,如涂防锈漆或沥青等。
2.2. 联合接地
移动通信基站必须采用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基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宜控制在105 欧姆以内,当基站土壤电阻率大于700Ωm时,可不对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予以控制,此时的地网等效半径应大于等于20米,并在地网四角敷设20-30米的辐射型水平接地体。
2.3. 地排
(1) 室内地线排应尽量靠近地线进口。
(2) 不同类型的设备要单独接入地线排(如无线架、电源架、天馈线、AC屏等),并在地线排处标明;
(3) 地线排采用镀锌铜排。
(4) 机房室内地线排至少有5个空余的孔位(包括电源系统工作地、保护地、主设备接地、馈线接地)。
(5) 新增地线排与原有地线排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铜芯电力电缆与原有的室内地线排并接。
2.4. 母地线
(1) 从机房所在楼房的地网单独拉一根截面积 ≥95mm的总地线,接到机房的室内地线排上。
(2) 拉进机房的母地线必须直接连到室内地线排上,不能再经过任何设备(如:交流屏)才下地,必须直接落地。
(3) 馈线的母地线末端不能与走线梯相连接,并必须做好绝缘处理。
第三章  一体化机柜和房室内配套3.1. 机柜和室内设备
(1)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中国移动公司设计文件要求。
(2) 绝缘底座安装时,必须保证膨胀螺栓与机架之间绝缘(鼎桥基站除外)。
(3) 机柜或底座(支架)与地面固定膨胀螺栓安装正确牢固,各种绝缘垫、平垫、弹垫和螺栓螺母安装顺序正确,无垫反现象。(M12螺栓)紧固力矩不小于45Nm。
(4) 螺栓连接处有防松处理。
(5) 设备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
(6) 同一排机架的设备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偏差不大于5 mm;每列设备的列头柜应在统一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5mm。
(7) 室内安装相邻机架时,要求相邻机架紧密靠拢,架间缝隙应小于等于3mm。
(8) 不同排的机柜在主走道一侧应对齐,误差不大于5mm。
(9) 同类机柜相邻,高低偏差小于2mm。
(10) 同规格紧固件外露部分的长度差异小于3mm。
(11) 抗震加固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要求做抗震加固处理的机架(设备)应有抗震加固处理
(12) 机架和底座连接牢固可靠。
(13) 应有钢质底座,非镀层底座应涂防锈漆,做防腐防锈处理。
(14) 各机架裙板安装到位齐全。
(15) 设备安装完毕,设备周边防静电地板安装平整、牢固,底座应与地板紧密相贴。
(16) 机柜上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涂层应无剥落、碰伤,如有则应补同色涂,
(17) 保护地与工作地(-48V地)可以选择是否短接的方式;但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的多股铜线与机房保护地连接。
(18) B30保护地与工作地在设备内部已短接)
(19) 保护地线应用整段线料,多余长度应裁剪,不得盘绕。
(20) 机架间保护地线不得串接,设备间有意设计的等电位连接线除外。
(21) 室内接地排上接地,一个接地螺栓只能接一根保护地线。
(22) 设备金属外壳、前后门板应可靠接地;设备的外壳除了有意连接的保护地之外,不存在另外的接地路径。
(23) 保护地线上没有接头,没有加装熔断器或开关。
(24) 同一套设备的相邻机柜间应做等电位互连。
(25) 数字通信设备和模拟通信设备共存的机房,两种设备的保护地应分开,并防止通过走线架或钢梁在电气上连通。
(26) 接地铜排和建筑物的金属物采用绝缘安装,即采用绝缘瓷壶方式隔离。
(27) 所有基站支架采用热镀锌处理、不锈钢螺栓连接,避免因阻抗增大而影响雷击防护性能。
(28) 交流电源端口有不小于20kA的电源防雷器。
(29) 除却鼎桥基站外,由室外引入室内的所有带有金属材料的信号线(如天馈口)有不小于5kA的防雷器。
3.2. 室内走线架、线缆槽道
(1) 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 机房内须为中国移动设备预留独立使用的走线架,走线架宽度不少于400mm。
(3) 电缆走线架与墙壁或机柜列应保持平行,每米允许水平偏差为2mm。
(4) 走线架横平竖直,各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线架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线架扁钢相互垂直。
(5) 横铁卡子等部件、固定螺栓齐套并安装牢固。
(6) 走线架横铁间隔均匀,当影响走电缆时,可做适当调整。
(7) 槽道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道并接处允许水平偏差2mm。
(8) 走线架(或槽道)的保护接地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9) 线槽或走线架连接时,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10) 电缆走线架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
(11) 加固支撑安装平稳牢固,吊挂垂直整齐。
(12) 所有支撑加固用的同类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5mm左右)。
(13) 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空洞或墙洞处应加装保护框,电缆放绑完毕应用盖板或防火袋封住洞口。
(14) 室内馈线走线架应可靠接地,当走线架较长时,推荐每5m用多股铜线接地一次,接地线径不小于25mm
(15) 室内走线架不得与室外走线架有电气连接。
3.3. 线缆布放3.3.1. 线缆布放通用要求
(1) 走线
l 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缆的走线路由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l 各种电缆分开布放,电缆的走向清晰、顺直,相互间不要交叉,捆扎牢固,松紧适度。
l 机柜间电缆、连接其他设备的电缆应牢固地捆扎在走线架上。
l 在走线架内,电源线和其他非屏蔽电缆平行走线的间距推荐大于100mm。
l 在墙面、地板下布线时应安装线槽。
(2) 绑扎
l 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电缆表面形成的平面高度差不超过5mm,电缆表面形成的垂面垂度差不超过5mm。
l 机柜外的馈线,离开机柜及馈线窗1m以外不允许有交叉,1m以内允许交叉,但不得缠绕和扭绞。
l 线扣规格合适。电缆束的截面越大,所用线扣越长越宽(确保能够承受较大拉力),尽量避免线扣的串联使用,线扣串联使用时最多不超过两根。
l 线缆固定在走线架横铁上,线扣间距均匀美观,确保线不松动,间距与走线架间隔一致,一般为300~700mm。
l 多余线扣应剪除,所有线扣必须齐根剪平不拉尖,室外采用黑色扎带。
l 电源线(包括地线)与信号线分列在走线架的两侧。
l 线缆表面清洁,无施工记号,护套绝缘层无破损。
(3) 连接
l 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
l 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套管或缠绕绝缘胶带,颜色与线缆尽量保持一致(黄绿色保护线除外)。
l 同类线缆剖头长度、套管或缠绕绝缘胶带长度尽量保持一致,偏差不超过5mm。
l 焊线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芯线与端子紧密贴合。焊点不带尖、无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
l 各种电缆连接正确,整齐美观。
l 线缆与铜排连接时,需将铜排表面打磨以去除氧化层。
(4) 电源线、接地线制作
l 电源线、接地线应用整段线料,不得在电缆中间做接头或焊点。线径与设计容量相符,布放路由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多余长度应裁剪。
l 电源线、接地线端子型号和线缆直径相符,芯线剪切齐整,不得剪除部分芯线后用小号压线端子压接。
l 电源线、接地线压接应牢固,芯线在端子中不可摇动。
l 电源线、接地线接线端子压接部分应加热缩套管或缠绕至少两层绝缘胶带,不得将裸线和铜鼻子鼻身露于外部。
l -48V电源线采用蓝色电缆,GND工作地线采用黑色或红色电缆,保护地采用黄绿色电缆。
l 电池组的连线正确可靠,接线柱处加绝缘防护。
(5) 其他
l 数字中继电缆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mm。
l 机架内用扎带固定尾纤时不应过紧,尾纤在扎带环中可自由抽动。固定尾纤时,推荐在尾纤外面缠绕尼龙粘扣带后,再用扎带固定。
l 尾纤布放后不应有其它电缆压在上面,尾纤盘放弯曲直径大于等于80mm。
l 尾纤在机架外部布放应加套管保护,套管末端应固定或伸入机柜内部。
l 尾纤保护套管两端应用绝缘胶带封扎,避免尾纤滑动被套管切口划伤。胶带颜色宜与套管颜色一致。
l 过长尾纤应整齐盘绕于尾纤盒内或绕成圈后固定。
l 未用尾纤的光连接头应用保护套保护。
l 地排上的接地铜线端子应采用铜鼻子,用螺母紧固搭接;地线各连接处应实行可靠搭接和防锈、防腐蚀处理。
l 所有连接到汇接铜排的地线长度在满足布线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最短路由。
3.3.2. 电源线布放
(1) 电源线与电源分配柜接线端子连接,必须采用铜鼻子与接线端子连接,并且用螺丝加固,接触良好。
(2) 电源线与机柜输入接线端子连接,必须连接可靠,接触良好。
(3) 电源线布线应整齐美观,转弯处要有弧度,弯曲半径大于50mm(不小于线缆外径的20倍),且保持一致。
(4) 压接电源线、地线接线端子时,每只螺栓最多压接两个接线端子,且两个端子应交叉摆放,鼻身不得重叠(室内接地排上保护接地严禁与其它设备共用接地点)。
(5) 当电源线及地线接至电源接线端子时,应用工具钳拧出走线形状,走线应平直、绑扎整齐。连线时,连线较远的接线端子所连电线应布放于外侧;连线较近的接线端子所连的电线应布放于内侧。
(6) 在架内走线时,应分开绑扎,不得与其它电缆混扎在一起,在走线槽或地沟等架外走线时也应分别绑扎。电源线及地线应从机柜两侧固定架内部穿过,绑扎于固定架外侧内沿。线扣应位于固定架外侧。
(7) 电源接线铜鼻贴面应与机柜接线板平滑、紧密接触,电源线进机柜方式应与走线方式一致,即上走线电源应接在机柜上部,下走线电源应接在机柜下部。
3.3.3. 机柜内部线缆布放
(1) 机柜内每一条电缆都正确地连到标签所指定的位置,并保持走线平直无交错,用线扣绑扎整齐。
(2) 电缆两端有正确的标签,标签贴在距插头20mm处,插头与插接部位紧密牢靠,接触良好。
(3) 电缆布线应整齐美观,转弯处要有弧度,且保持一致,使电缆的根部、插头等所受应力最小。
(4) 单根电线和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该线径的10倍。
(5) 线组或线束的最小弯曲半径为该线组或线束直径的6倍。
(6) 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其外径的3倍。
(7) 机柜内较长且较粗的电缆,可将多余部分盘绕(半径100mm)且用线扣扎紧。
(8) 网线插头线序正确且符合568B标准,插头与导线接触良好。
(9) 机架内部线缆不得悬空飞线。
3.3.4. 机柜间线缆布放
(1) 机柜间电缆的布放符合机房电缆布放设计要求,走线合理、整齐。
(2) 整齐美观,转弯处要有弧度,弯曲半径满足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且保持一致,使电缆的根部、插头等所受应力最小。(不小于线缆外径的20倍)
(3) 网线插头线序正确,插头与导线接触良好。
(4) 电缆的两端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插头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
(5) 线扣松紧适当,分布均匀。
第四章 机房配套电源
4.1. 市电引入
外电引入要求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交流负荷不小于20kW。
4.2. 交、直流系统
标准机房基站配置1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1台交流配电箱、1套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2组(或1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组成。
交流配电箱
交流配电箱采用壁挂式配电箱,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输入开关要求为100A,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
蓄电池
新建基站宜采用2组蓄电池,容量按2组300Ah配置。机房条件有限制时可配置1组500Ah蓄电池,对蓄电池组后备时间有更长时间需求的基站可配至2组500Ah蓄电池。
蓄电池须满足提供主设备3小时、传输设备10小时后备蓄电池保障。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均按600A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
防雷器
可视乎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安装。一般基站在交流配电箱处设置一级标称放电电流为80kA的防雷器,雷电多发的郊区和山区设置一级标称放电电流为120kA的防雷器。
第五章  无线基站室外配套
无线基站室外天支、走线架、线缆、接地需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
5.1. 无线基站天支配套
(1) 需安装天线的抱杆安装稳固,接地良好,要求所有天线抱杆垂直于地面,保持垂直误差应小于2°。
(2) 铁塔上的天线横担,与铁塔连接可靠牢固。
(3) 所有天线支撑杆必须牢固安装,不可摇动,满足抗风(不小于12级风速或按工程要求)要求。
(4) 屋顶安装的抱杆必须接地并在避雷针的45°保护范围之内。
(5) 需天线实际挂高位置与网络规划一致,保证天线的安装时位置与设计相符。
(6) 抱杆需保证天线(包括GPS天线)在屋顶上安装时,应在避雷针45°保护范围之内,并保证安装全向天线后与避雷针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1.5m。
(7) 铁塔上需安装全向天线的横担离塔体距离应不小于1.5m,需安装定向天线离塔体距离应不小于1m。
(8) 需安装GPS天线的抱杆,其位置需满足安装GPS天线后上方±50°范围内没有遮挡物(天线和避雷针除外)。
5.2. 无线基站室外走线架
(1) 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 走线架横平竖直,各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线架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线架扁钢相互垂直。
(3) 横铁卡子等部件、固定螺栓齐套并安装牢固。
(4) 走线架横铁间隔均匀,当影响走电缆时,可做适当调整。
(5) 走线架的保护接地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 走线架连接时,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7) 电缆走线架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
(8) 加固支撑安装平稳牢固,吊挂垂直整齐。
(9) 所有支撑加固用的同类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5mm左右)。
(10) 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空洞或墙洞处应加装保护框,电缆放绑完毕应用盖板或防火袋封住洞口。
(11) 室外馈线走线架应可靠接地。
(12) 室外走线架不得与室内走线架有电气连接。
第六章  一体化机柜基础6.1. 设计工要求
1、平台设计要求。一体化机柜基础须满足600mm×600mm×2.2m设备架及一体化机柜安装。土建设计图纸上必须标明一体化柜开门方向,标识预留PVC管的用途及地网预埋扁铁位置。
2、预留PVC管要求。一体基础平台设计中,预留PVC套管必须在设计图纸上详细标出预埋位置和用途。平台靠通信杆侧预留3根Φ110PVC管作为无线天馈线通道。另预留4根Φ50PVC管作为传输和外电输入通道,2根传输PVC管分别外伸平台的不同边缘;外电1根用于外接输入,另1根用于外电控制箱与主设备机柜间的跳接。PVC管最小埋深不小于500mm。预留孔位全部整齐排列,第一个机柜安装时应全部覆盖除外电控制箱以外的所有预留PVC管。
3、外电控制箱安装要求。外电控制箱需安装在一体化机柜平台内,开门方向及安装位置要求与一体化机柜平齐。
4、地网扁铁预埋要求。预埋一根地排扁铁,外伸800mm,最小埋深不小于500mm,由地网施工单位负责将该预埋扁铁连接到大地网。
第七章  风压系数
风压系数仅适用新建普通地面塔、景观塔,对应风压系数见下表4;简易塔、普通楼面塔、楼面抱杆不适用风压系数调整,计算时风压系数记为1。
区域
风压
风压系数
区域
风压
风压系数
0.55
1.08
0.55
1.08
0.5
1.08
0.7
1.33
0.35
0.92
0.7
1.33
注:上述不同县区的风压取住建部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之附录B 各省基本风压与风荷载体型系数。如住建部对上述风压系数有新的调整,则以最新的要求执行。

租赁基站验收技术要求.doc (193.98 KB, 下载次数: 19) attach://387714.doc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尉

注册:2014-11-613
发表于 2019-2-22 11:08:09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中士

注册:2019-2-20
发表于 2019-2-23 23:43:29 |显示全部楼层
基站也可以租啊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少校

注册:2019-1-1219
发表于 2019-3-12 13:25:45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9-6-17
发表于 2019-6-17 14:22:26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内容是否可以学习一下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19-11-1
发表于 2019-11-18 16:11:05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Archiver|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6:48 , Processed in 0.3248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