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9-7-10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15 08:50: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日,中国联通宣布其5G先锋计划首批权益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交付,权益包的内容包括了5G手机、5G CPE等终端,以及不限量、不限速的体验5g网络,不换卡、不换号、不换套餐的vip特权,并且还有专属的5g终端、网络专家等专属技术服务。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在其官网上开放了5G权益包的购买渠道。

消息传出后,首先让人们感到“震惊”的是这个所谓的权益包的价格,权益包的基础服务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其包含的不同的5G手机,其中,华为Mate20 X售价12800元,天机10 Pro售价10800元,OPPO Reno售价11800元,vivo NEX售价11800元,小米MIX3售价 11800元,努比亚mini售价10800元,而包含以上全部5G手机的“全家福”权益包价格高达69800元。对于如此高昂的价格,网友都直呼“太吓人了”。

在震惊之余,回过神来的人们开始想一个问题:中国联通销售的这些5G手机拿到入网许可证了吗?毕竟,到今天为止,国内5G商用牌照还没有发放,甚至5G试商用牌照都还要等上一阵子才可能发放,既然5G牌照都没有颁发,5G手机入网许可更无从谈起。那中国联通是不是存在非法销售的嫌疑呢?

当然,中国联通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很贼,它对外宣称的是“向友好体验用户交付了5G手机用于测试体验”,这里面的用于非常讲究,比如,不说“用户”,而说“友好体验用户”;比如,不说“销售”,而说“交付”;比如,不说“使用体验”,而说“测试体验”。

中国联通在尽力规避的正式“非法销售的嫌疑”:我只是招募友好体验用户来进行业务、产品测试,我不是市场销售,既然不是销售行为,自然也就谈不上非法销售。这就是联通的行事逻辑和自作聪明的小算盘,但是它无法解释的是:既然是招募友好用户进行业务体验,那为什么会有高额的购买费用呢?难不成是这些友好用户自动捐献来支持联通发展的?还有,过去招募友好用户都是通过报名、筛选,或者后台点对点分析,以选择真正具有业务/产品测试能力的用户来参与活动的,为什么这次是公开开放购买渠道呢?又为什么制作了那么多精美的海报进行铺天盖地的市场宣传呢?

所以,虽然中国联通已经做得小心翼翼、机关算尽了,但仍逃不掉非法销售的嫌疑。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手机功能强大、质量好,用户愿意买单就行了,为什么非得要拿到入网许可才能销售呢?这要从两个层面谈起。

第一个层面,入网许可证是用以证明这是经过国家批准生产的或可以在中国境内合法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未获得进网许可证的,不得接入公用电信网使用和在国内销售。直接点说,无此标志的手机都不是行货手机,这里面存在偷税漏税的风险。

另外一个层面,在手机厂商申请入网许可证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会对手机进行缜密的测试,包括无委型号核准测试、泰尔性能测试、EMC测试和3C测试,测试的内容非常繁杂,主要包括手机的射频信号、功率控制、基站接入兼容性、通信效果、电信业务测试、抗干扰性能、安全性能测试、电磁辐射性能,甚至包括电池性能、充电器的安全性等等。总而言之,入网许可测试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卖给用户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

当前,5G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是个新事物,实事求是地说,当前5G很多技术环节尚不是非常完善,比如,5G的功耗控制暂时还是一个短板,功耗过大会直接造成大量热量,如果散热功能做不好,很容易导致手机过热,甚至热量在机身内积累会引发电池爆炸。

所以,将没有经过入网许可测试的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哪怕没有非法销售的嫌疑,也绝对是对用户的一种不负责任行为。

中国联通要抢占5G先发优势,以实现先发制人的目的,这种市场焦虑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关键环节上不能为了市场而绕过监管,更不能视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于无物,把用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赢得竞争的先决条件。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9 06:13 , Processed in 0.11420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