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984|回复: 3
打印

蓝牙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22-10-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 19:40: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蓝牙是怎么来的
为了满足人们对无线连接的需求,在1994年,某某公司研究开发一款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连接技术,用做电子设备的无线连接。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仅靠自身是很难将这个技术推广开来,于是就成立了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SIG。
蓝牙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伟大的国王——Harald Blåtand,Blåtand 换成英语就是Bluetooth,刚好这位国王非常喜欢吃蓝莓,并且不爱刷牙,牙齿都是蓝色的,所以人们干脆就叫他蓝牙王 King Blurtooth 。这位国王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统一了古代的丹麦,瑞典和挪威,并且在北欧海盗盛行的地方引进了基督教,使海盗时代逐渐终结。所以这位蓝牙王位列影响世界的100位帝王的第63位。而且这个蓝牙王口齿伶俐,善于交际,在有生之年将挪威、瑞典和丹麦统一起来,和建立特殊兴趣小组的初衷是一样的。所以就把这项无线技术命名为:Bluetooth 蓝牙。Harald Blåtand 的首字母被设计成了蓝牙的标志。
蓝牙技术的发展
蓝牙1.0的发展期在90年代末到2004年,而在2000年的时候推出了世界第一款支持蓝牙技术的手机,不过只能运行单工模式,且只有单声道模式,在用蓝牙进行通话时是不能传输文件的。
蓝牙1.2标准的发布是在2003年的年末,同时也是第一代蓝牙的最后一个版本。蓝牙1.2修改了遗留的bug并加了蓝牙立体声耳机的支持。
时间来到了2004年,在这一年推出了蓝牙2.0的标准,蓝牙2.0相比较于之前的蓝牙标准提升了无线通讯传输的带宽,从0.7Mbps提升到了2-3Mbps,在听歌的同时还能传输数据文件,即双工作模式。而后推出的蓝牙2.1也降低了待机的功耗以及优化了无线传输的距离(从10米增加到二三十米)
到了2009年,SIG想用蓝牙做到像WiFi那样无线传输大数据量吞吐,所以在蓝牙3.0的标准制定中引入了一个HIGH SPEED,蓝牙3.0通过集成WiFi协议适配层实现了蓝牙技术的高速传输,使得传输速率的带宽提升到了24Mbps,而WiFi通过了WIFIDirect扩展出了热点,再加上蓝牙3.0的高功耗,很少有厂商愿意去使用。
蓝牙4.0的标准在2010年推出了,经历了蓝牙3.0的失败经验,整合了诺基亚的WIBREE低功耗技术降低了功耗,同时打包优化成了BLE,并兼容了之前的蓝牙标准,传输距离提升到了上百米,进一步增强了自身技术的定位,低功耗实现了各种电子设备的无线互联,而不是之前的高数据传输工作,伴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也出现了大量支持BLE物联网设备,在之后的蓝牙4.1-4.2对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支持进行了优化,让蓝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蓝牙模块5.0协议在2016年6月发布。在有效传输距离上将是4.2LE版本的4倍,传输速度将是4.2LE版本的2倍(速度上限为24Mbps)。蓝牙5.0还支持室内定位导航功能(结合WiFi可以实现精度小于1米的室内定位),允许无需配对接受信标的数据(比如广告、Beacon、位置信息等,传输率提高了8倍),针对物联网进行了很多底层优化。同时,支持蓝牙mesh为网状网络拓扑结构,不同于第四代蓝牙的星型网络,使得在物联网中的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应用中更进一步,下图为蓝牙发展年表
蓝牙工作在我们熟悉的2.4G频段,Band83.5MHz,并且采用了跳频扩频技术来处理干扰,实际上蓝牙只有1MHz的频段被占用,每秒可以跳1600,同时为了解决蓝牙和无线网Wifi之间的共存问题以及潜在的干扰,还提出了无线个人局域网标准IEEE802.15


举报本楼

本帖有 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0 08:27 , Processed in 0.12306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