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校

注册:2011-12-30203
发表于 2024-10-22 16:09:37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大厂人待了几年之后,产生的共识,互联网大厂不是职场归宿,原因如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简直太对了。人的选择,公司的选择,本质上都是经济学的产物。这里面有个东西叫做ROI,即投入产出比,即你把成本投入到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身上,会带来多少的价值?

在单个人的视角,这个价值回报就包括最直接的薪资奖金等直接能折现的,这是基本每一个人都关注的部分,但是这远不是全部。能力的增长、影响力的增加等等,那么你的成本就包括时间成本、身体健康度、情绪舒适度以及潜在的其他机会成本(如果你不做这个事情,去做另外一个事情,可能带来的收益)。

在公司的视角,这个价值回报就是这个岗位(HC)给公司能产生的收益(赚到的收入或者用户规模折算成收入),成本主要指对这个员工付出的薪资奖金等报酬。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员工从大学毕业到40岁左右的从员工角度和公司(互联网大厂)角度的投入产出比变化,我们按照职场经验由短到长分为0-3年(对应22-25岁,研究生和博士生适当后移),3到8年(25岁到30岁),8到13年(30岁到35岁),13年以上(35岁及以上)。

在新秀期(22岁到25岁),绝大部分人都是朝气蓬勃,一张白纸,什么都愿意做,不做做啥可以学到东西,从员工视角看,这个阶段刚刚从需要靠父母长辈照顾经济支持,变成能够独立生存,养活自己,并且真正摆脱长辈的影响可以自己做决策,从经济学上从一个“亏损”的个体,变成“盈利”的个体,是有巨大的价值跃迁的,所以这个阶段绝大部分人在公司里面都能干下去,而互联网大厂给的起薪属于就业市场里面的Top,性价比很高。这时候新人身上总有用不完的劲,最不缺的就是情绪价值,身心都处在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所以成本并不明显,看到的主要是收益。

对于公司侧来说,有些活儿如果不找新人做,就得排给老员工做,而支付给到老员工的薪酬一般肯定是要高于新人,所以公司会更愿意从学校招聘新人加入。除了这个之外,新人带来的活力、创新的意识理论上也是要更好的。再加上政府为了扶持年轻人就业,可能会有些税收方面的补助。这个就是各种大厂都非常愿意进行校招的原因,这个阶段是双方利益非常匹配的阶段。

到了上升期(25岁到30岁),员工的技能经验有所增长,10000个小时定律生效了,可以真正开始独立承担事情。

从员工视角来看,这个阶段干活逐渐开始得心应手,但同时也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收入也是快速提高的一个阶段(注意,同样是涨薪2000元,在这个阶段和后面的阶段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基数不一样),成本方面,这个阶段身体一般都挺好,身体各种机能都在巅峰状态,工作中能够学到东西,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生活上也处于找对象、体验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属于开放式未来无限可能的预期之下。

从公司视角来看,这个阶段的员工,用来干偏执行的活,一方面可以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做3年以内新人完成不了的事情,同时也不会有30岁以后员工薪资水平那么高,是真正的性价比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度既能有新人阶段的投入度,同时单位时间的产出也是较高的一个状态。

再过几年,大抵在30岁到35岁这个阶段,可以算上大部分人的职场巅峰期,少部分人有机会进入管理层,打开上升通道。这个阶段的员工一般Title是XX专家、XX高级专家、或者资深XX,负责“做”最核心的事情(注意只是“做”,但是做什么,大部分人并没有自主权,注意“把事情做对”和“做对的事情”的区别),在偏知识经验的行业,例如互联网行业,经验很重要,每一个领域专家基本上是之前的公司给交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培训费,在实际业务中学习成长,这个阶段的员工因为其经验方面的稀缺性,导致市场价值比较高。历史经验表明,大厂出去的,这个阶段的员工比较抢手。

而等到35岁之后,绝大部分人是无法晋升到管理岗的,机会非常之少。这个时候员工的产出无法变得更多,因为个体的能力已经达到天花板,知识经验带来的加成已经有明显的边际效应,另外方面,员工的身体状态、精神状况已经开始下滑,这个时候就会是一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会消耗一个人很大一部分能量,工作中绝大多数人已经无法全情投入了。投入多一点少一点其实区别没有多大,系统会自动选择损耗最小的方式。

这样对于公司而言,这样的员工就不再有性价比了,会逐步进行汰换。

这个阶段也有一部分人希望最求有更大的投入产出比,那么计算下来,从大厂出来加入小公司担任核心管理岗位,或者自己去做点事情,这些人就会体现出来跟互联网大厂的不匹配性。

因此,员工和公司在这个阶段已经无法达到完全匹配的情况,“分手”只能是必然。

更新换代是自然规律,虽然残酷但规则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那么,国企、公务员为什么这种情况相对好些?因为新老员工的收入差距不会拉得那么大,且知识经验在其中产生的变动价值相对幅度会更小一些。所以35岁以后,公司侧没有特别强的动力进行汰换,而员工侧,早早选择加入国企、公务员队伍的都是接受短期的稍低一些的经济回报,换取未来更长周期的稳定保障回报,从经济学上来说,这个收益至少从明面上来看是不亏的。

既然这样,是不是不要去大厂比较好?

并不是,建议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去大厂待一段时间,且这个时间点越早越好。最佳策略是毕业就加入大厂,待个3年左右再出来,因为在起步阶段大厂能给的职场加速度是最大的,会帮助节省以年计的时间。

但是,请牢记,大厂不是职场归宿,在某个阶段你必定要出来,独立探寻未来的路,请你在这个节点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5 01:59 , Processed in 0.15843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