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16-12-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7 10:2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云大数据
bigdatafamily   
ICT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发展趋势有共性,但发展模式在不同地域、不同市场阶段不一而同。通过分析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等典型区域的ICT进程,我们发现,推进ICT发展主要有四个驱动力:接入(Access)、内容(Content)、数据流(Traffic)和服务(Service),它们关联触发,构成ICT生长力模型ACTS。
  其中,接入是实现ICT的基础,运营商投资基础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让用户随时随地使用通信信息服务;内容带动用户使用业务,增加流量,提升ICT设施利用率;数据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产生价值;服务加速IT技术创新,增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能力,促进数据在规划、开发、生产、运营等环节的流动,实现数据价值变现。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触发多样的业务需求,促使ICT与服务业及基础行业融合,提供广泛的差异化服务,提速经济发展。
  连接、内容、数据流、服务四种驱动力不再呈递进式发展,它们相互交融,并对产业营收、竞合关系、用户结构、终端形态、业务提供、资费模式、网络部署、运营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运营商基于ICT行业的发展变化,从未来看现在,有助于识别规律,做出符合大势的决策。
对产业收入的影响
  接入:网络与终端技术进步带动ICT产业收入提升和结构变化,收入规模在未来5年将保持3.4%的复合增长率。智能手机业务广泛渗透,2019年全球互联网接入收入的三分之二将来自移动接入(来源:普华永道2014年数据)。技术进步导致产业链收入结构变化,纯管道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基于内容的增值服务价值提升。对比2G,4G时代的收入结构,电信运营商份额从75%下降到50%;服务商份额从1%提升到26%。根据Chetan Sharma分析,5G时代纯管道与业务服务收入份额将形成逆转,变为30%和50%;终端厂商收入份额保持在15%左右。
  内容:全球内容消费支出总额未来五年将保持5.5%的复合增长率,而数字内容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在15%以上。OTT提供内容接近40%,用户自制内容占50%。专业和优质内容是获得收益的关键。针对细分领域的内容服务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一款快速增长的应用,能在某一细分领域获得90%以上的份额。小微化的应用与开放大平台共存成为长期趋势。运营商基于开放平台和网络服务优势,提供内容整合、分析、精准营销等服务,以提升收入。
  数据流:OTT替代传统语音业务,更多运营商通过VoLTE或VoWiFi提供基于数据包的语音服务,传统语音收入下滑;数字业务收入上涨,全球固定宽带收入增速达5%,移动宽带收入增速超过8%。日本和美国作为ICT领先国家,数据业务收入比重已达60%以上。由于产业成熟度和技术更新加快,2020年全球将有80%以上市场的数据收入比重超过50%,数据流成为支撑数字社会运转的血液。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力促进数据流的价值转换。预计未来5年IT服务收入将保持4%的增长率。
  服务:越来越多的收入来自针对家庭、企业和行业的服务,收入规模为亿美元。家庭娱乐、教育、自动化等服务的收入增长约31%,融合通信、企业组网、系统集成、M2M、云业务等企业类应用的收入增长约15%。美国运营商AT&T的企业服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5%,EBITDA margin达到38%,成长性明显。
对产业竞合的影响
  接入:市场规模仍是重要的竞争优势。从全球典型市场的数据可以看到,领先运营商比排名第三的运营商利润普遍高10%;而传统领域的新进者,生存几率微乎其微。主流运营商间的网络收并购体量最大,呈十亿美元级别,每个国家提供基础通信接入的运营商将集中到3个以内。
  内容:内容为王,内容与技术结合创造最大价值。拥有网络优势的传统运营商通过广告、视频、云服务等收并购,增强内容领域的话语权,规模化和区域化明显。Verizon以44亿美元收购AOL,英国电信投入20亿英镑购买英超联赛独家播放权,都是传统运营商发力内容领域的范例。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0亿的Facebook为解决服务器端的图片、视频、虚拟现实等大容量数据传输瓶颈,部署100千兆交换机,每秒传输数据达3.2TB。
  数据流:运营商围绕核心业务构建生态系统,占领流量入口,以无边界的数据流获得规模价值。以美国为例,谷歌、苹果、微软以构建终端、操作系统、内容平台、甚至部分网络自建的方式,构筑跨国产业链,市值和利润均为美国传统运营商的3倍。
  服务:互联网与行业结合、运营商与OTT合作,服务从竞争到融合。当基础服务趋于同质化,灵活分享、按需提供、量化管理、智能互动成为新常态;持续的破坏式创新触发服务模式变革。例如,互联网+金融,让人人成为银行家;互联网+医疗,降低就医成本,增强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在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和云端分析平台等领域创造新市场。Facebook与运营商合作,通过免流量的Upsell业务套餐,前向吸引更多用户,后向通过Internet.org方案吸引商业伙伴,增加广告点击量。
对用户结构的影响
  接入:互联网不仅是年轻人的世界,年龄分级将触发更有针对性的功能和内容开发。在美国,50岁以上人群超过一半是Facebook的忠实用户;在中国超过65%的60岁以上人群通过接入网络享受更多精彩和便利。
  内容:全球活跃互联网用户的渗透率已达50%以上;用户不仅是内容使用者,也是内容创造者,UGC内容占互联网内容的50%。新闻、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民生类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信息App是移动端的最重要入口。
  数据流:智能终端普及加速,发达国家普及率接近80%;巴西、越南、土耳其、俄罗斯智能手机普及率平均提高了15-20%。智能终端带动月流量增长30%。2015年全球人均智能手机流量为929MB(来源:Cisco VNI Report,Feb 2016),2020年将超越5GB。
  服务:当互联网成为普遍性服务,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越发强烈,并产生服务溢价。基于不同行为、场景、偏好、态度划分,将呈现更多族群化的用户特征和动态变化,带动物质型消费向族群服务型消费转化。运营商聚焦小数据挖掘的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提供实际精准服务,提高客户接受度和盈利率;但针对某个特定族群的单项服务竞争激烈,最终胜出的只会有一家。
对终端形态的影响
  接入:智能手机是主流,但发展势头随区域两极化。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智能终端销量增速已在2015年出现下降,智能终端从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转移,将出现大量的物联网网关、通信模块和行业终端;而亚太、美洲、非洲等区域的智能手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家庭多终端趋势愈发明显,美国平均每户的终端为5.3个,中国千万个家庭的设备联网数量超过9台;家庭网络从接入转向家庭组网,设备间合作互动进一步增强。
  内容:终端成为各种智能硬件与传感器信息聚合的处理平台。终端智能感应和模式识别促进用户与数字环境的无缝交互;通过眼球感应、手势感应、方位感应、影响感应、矢量感应、方向感应,用户获取所需内容的方便度将大大增加。
  数据流: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平均产生929MB流量;2016年,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M2M模块、Tablet、便携机在内的移动终端产生流量将超过固定终端。到2020年,Tablet用户月均流量大约13GB,智能手机用户月均流量达到5GB,可穿戴设备月均流量消耗500MB。由于超过80%的移动数据流量来自智能手机,运营商借由智能手机,将勾勒出近乎完整的用户数字轨迹。
  服务:产业价值转移,上下游话语权增强;以应用服务推进产业整合,提升价值。以中国市场为例,联想、索尼等整机生产厂商利润率仅为10%,而上游高通等元器件企业的利润率超过30%,下游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应用企业利润率超过40%。终端厂商与用户,从一次性买卖,转变为基于粉丝经济构建长期认同感,以智能终端为中心,提供覆盖应用云、数据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场景的一致体验服务。
对业务提供的影响
  接入:人均连接数的增加推动业务融合,实现无缝全场景体验。2020年,全球人均连接数达到8.2个;人物/物物互联与人人互联间的比例将达到30:1。多屏/人机/物移融合成为常态。
  内容:以超级应用为核心,构建应用生态。例如,中国3家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电子商务、微信、搜索为核心构建生态系统,提供的增值应用在中国用户使用的TOP 20应用中占据75%的份额,体现出强大的聚合和竞争力。
  数据流:业务流量分布反映市场发展节奏,流媒体类业务流量比重是衡量市场状态的重要指标。例如发达的北美市场,流媒体视频占宽带流量市场份额达70%;而在处于ICT起步期的印度,这一比重是11%。
  服务:每个用户将与10个以上设备连接,用户账户是提供服务的最重要资产。以个人或家庭统一账户为中心,提供基于社群联接的衍生业务,创造更多价值。以日本KDDI为例,其统一账号“au ID”不仅可使用KDDI提供的自有移动互联网业务,还可以使用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用户以每月4美元的价格,使用500个最新App应用,获得50GB大容量网盘存储空间和云服务;还可得到O2O应用优惠券及积分兑换服务。基于这一服务,KDDI收入增长5.4%。
对资费模式的影响
  接入:在网络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资费仍是打动用户的最关键因素。以美国T-Mobile为例,由于Uncarrier策略推出免费国际漫游、数据流量转存、免费电影及无限量流媒体音乐等极具资费竞争力的套餐,受到用户广泛欢迎,用户获取速度大幅提升,在2015年Consumer Report运营商评比中名列第一。流量资费将快速接近成本,运营商以流量推动收入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过去5年,每GB流量单价以30%的速度下降,运营商增加管道附加值是盈利的基础;多终端互动、内容服务、融合服务将是运营商新的收入增长源。
  内容:以内容带动流量消费,再以低价流量促进付费内容消费。例如四川电信推出的视频通话业务“想家”,实现电视与电视、电视与手机、手机与手机间的可视通话,视频清晰度达720P,远超同类互联网业务。自2015年10月20日上市后,该业务两周吸引近50万用户,日均新增近3万用户,大幅带动了流量使用。美国AT&T在2016年1月推出的100美元不限流量套餐,把流量服务和电视内容服务捆绑,用内容付费业务增加收入。
  数据流:语音业务趋于免费,所以数据流量的定价将决定运营商营收的多少,定价模型随不同阶段的流量模型呈规律性变化。在网络发展初期,单用户月均流量低于500MB,运营商适合以定向APP捆绑,甚至激进的不限流量套餐,带动流量使用。在网络发展中期,用户数据业务使用习惯培养起来后,运营商适合以共享套餐绑定多终端和多用户,提升粘性,牵引用户月均流量使用达1GB以上。当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50%以上后,运营商经营由粗放到精细化,应根据不同用户体验需求,采用阶梯定价模式,并提供差异化速率和流量包。
  服务:数据流量作为网络社会的必需,从产品属性向货币属性转化,流量可交易、可转存、可赠送,能够带动运营商后向能力开放、多元业务融合和多边交易。例如中国电信流量交易平台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平安战略合作,让“流量+”覆盖互联网行业,渗透传统行业,推动流量及相关产业发展。AT&T为合作方和开发者提供消息、视频、广告、数字家庭、M2M等业务的开放API及服务,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实行基础API免费和特定API 99美元年费套餐,从而使每个月API调用超过120亿次。
对网络部署的影响
  接入:至少1Gbps的接入速度,高速移动网络与全光网是必需的。网络价值从接入侧向业务平台侧延伸。增强现实、浸入式视频等高带宽业务,车联网、工业控制等毫秒级时延业务,对网络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华为的研究,到2020年,接入网速至少要达到1Gbps,时延小于1ms。全球将有约六亿用户订购千兆网络,成为全球联网家庭的主流(来源:德勤报告)。流量降价反向压缩网络成本,流量价值从终端侧向业务平台侧延伸,要求新型网络架构和更加开放的接入。例如AT&T推出Domain 2.0计划,通过SDN/NFV,将网络基础设施从以硬件为中心向软件为中心转化,实现基于云架构的开放网络,将于2020年实现75%网络虚拟化。
  内容:智能化网络感知,基于内容的不同格式、不同终端、不同服务要求,提供相应标准的体验。例如西班牙电信针对移动宽带网络开展端到端用户体验管理,建立了包含60多个用户体验指标的系统,基于探针在各网络节点采集的数据整合并存储到数据库,支持用户体验测量。
  数据流:视频和云端数据的增长对网络成本、灵活性和扩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带动网络架构演进。从2012年到2017年,视频业务的数据流量将增长7.2倍,使骨干网的数据流量增长3.2倍,城域网的数据流量增长5.6倍(来源:贝尔实验室);城域网向边缘节点虚拟化架构演进,简化控制;70%的数据流量流向数据中心;云端流量占数据中心流量的76%(来源:2014思科云产业调研报告);运营商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网络弹性,增强云端数据的处理速度。
  服务:信息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融合,面向开放与共享的网络架构,提供网络即服务。例如NTT把网络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营作为服务,通过API接口提供给第三方,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服务管理功能、基础设施管理功能。运营商的网络功能与第三方的信息功能对接,以最合理的成本提供丰富的服务与业务。
对运营方式的影响
  接入:网络洞察栅格化。基于网络的地理覆盖划分为若干栅格,运营商通过各栅格的流量、用户、终端、收入、投诉和覆盖等维度分析,根据栅格价值确定投资优先级;也可以通过收集每一个栅格的网络性能,评估和呈现网络覆盖、用户、流量、异常事件、KQI分布,对网络健康程度开展综合分析,实现精细化的网络优化。
  内容:数字社会下的共享经济导致用户更加重视内容使用权而非所有权;20%的优质内容产生了80%的流量。用户体验是影响其使用的关键,独家、及时、优质、高画质内容是运营商竞争的利器;而制作方的投入回报更多地来自基于内容的增值服务。相对独家内容争夺导致的大幅价格上涨,优质内容制作要求有专业团队和雄厚资本。运营商的优势是提供端到端网络的视频体验保障和网络能力开放,通过互联网、PC、手机视频的整合服务和无缝体验,增强用户对网络和内容平台的依赖性,并据此经营更个性化的增值内容服务,如云服务、数据分析、安全监控等。
  数据流:运营中的新角色,大数据经纪人。在数据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上运营商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基于大数据提升运营效率,也可通过经纪人角色实现海量数据变现。例如Verizon推出Precision Market Insights服务,通过收集位置、网络浏览等用户信息,结合用户年龄、性别等信息,聚类后卖给商场、体育场馆,供后者定向营销。英国电信的安全数据分析服务Assure Analytics,帮助企业收集、管理和评估大数据集,将这些数据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企业,帮助其改进决策。
  服务:从运营标准化产品,转为运营以最终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关注实时、按需、永远在线、个性化自助和社交性(ROADS)体验。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和高速数据分析推动共享经济,在交通、房屋出租、教育、医疗等领域将构建起强大的服务平台,实现按需分配,服务组织的扁平化。企业将实体店铺、服务网点等物理渠道与网店、社交媒体等数字渠道组合,全渠道经营将覆盖用户消费的所有触点。随着VR/AR技术与线上渠道融合,消费者可在线上完成产品全方位体验和互动。
日本ICT发展战略分析
  日本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经历e-Japan到U-Japan到i-Japan的变革,形成以基础设施构建为始,丰富数字内容,到大数据/IT整合、数字化服务提供的发展主线。
接入驱动
  e-Japan在2001年初实施,主要针对接入问题,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IP地址资源有限、通信质量较差等瓶颈,四年内在 全日本建成3000万家庭宽带上网,及1000万家庭超宽带(30Mbps-100Mbps)上网的环境。e-Japan战略让宽带接入普及率快速提升,但宽带实际使用率却不尽如人意;例如DSL和FTTH的用量只占到设施能力的30%和5%左右;数字内容创造与流通、IT政策整合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
数字内容驱动
  2004年,U-Japan战略应运而生,目标是通过发展各种应用,增加网络中数字内容的流通,提升宽带使用量;到2010年建成在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无缝连接的泛在网络环境。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将影像、音乐、游戏、图书等内容数字化,并为数字内容的持续创建和流通构建适合的环境,包括内容流通及付费的环境准备、资料库的构建与利用、创造有吸引力的数字内容、推动电子政务、医疗、教育领域的数字内容开发。日本数字内容市场规模从2006年到2010年大幅增长。
数据流驱动
  数字内容的极大丰富带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大数据交换量的“国内流通量”在2005年到2012年的7年间猛增了4.5倍。然而,面对庞大的数据流,信息技术的利用进程非常缓慢。政府为此补拨1万亿日元预算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推出了i-Japan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以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加大云计算、传感器、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的开发,增强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效率及安全性。
  节能环保的大型数据中心的战略价值提高了。超高速宽带建设也提到新高度,Gbps级固定宽带速率,百兆级移动宽带速率,让用户放心快速地处理信息。数据流的充分利用也持续产生社会价值,新医疗技术开发、缓解交通拥堵等公共领域将因大数据而受益;零售业、制造业等4个领域将通过促进销售和削减成本,每年带来7.77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来源:2013年信息通信白皮书)。
服务驱动
  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云服务、智能终端的发展与行业深度融合,有助于持续改善用户服务,并创造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新服务。政府、企业与个人都充分把握时机,提供更便利的智慧生活服务。日本ICT市场总额已超100万亿日元,带动日本总体经济增长40%。
  以日本第一大电信公司NTT DOCOMO为例,将自身定位为以移动服务为核心的整合服务公司,2011年提出塑造智慧生活的愿景,依靠核心网络、云服务技术和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打造智慧生活平台,覆盖医疗、平台、商务、支付、M2M、媒体、环境、安全八大领域;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提供存储、智能助理、数字内容、生活支撑、O2O商务等智能服务。2014财年NTT DOCOMO智慧平台收入4370亿日元,增长速度超过20%。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Archiver|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5 14:14 , Processed in 0.19731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