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国产办公软件公司金山办公,迎来了一波泼天的富贵。近日,一则商务部公告文档中使用了WPS格式的消息,直接把金山办公送上微博热搜,也带动其股价上涨。 消息传出的10月13日,A股金山办公收盘大涨8.32%,港股金山软件更是飙升13.82%。这对金山办公无疑是一个利好信息,在政务领域,国产办公软件或将打开更大的增量空间。 凭借国民级办公软件WPS,金山办公成功突围,跻身千亿市值行列。但在“AI+办公”这个竞争更激烈的赛道,面对钉钉、飞书等协同办公劲敌,金山办公还未到放松的时候。 01、在挑战微软中闯出生路金山办公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本土软件行业奋斗史的写照,微软则是它避不开的竞争对手。过去多年,正是凭借对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兼容和本土化特色,金山办公打造的WPS Office得以在C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金山办公成立于1988年,最早为金山软件旗下的办公业务部分,后于2019年分拆独立上市。金山软件公司早期的创始人是求伯君和张旋龙,小米创始人雷军是金山的第6号员工。目前,雷军仍是金山办公实控人,同时还担任其名誉董事长。 金山软件成立之初,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兴起,求伯君在一间宾馆的出租房间里,用了大约一年半时间,在一台电脑上敲下了十几万行代码,最终完成了金山的里程碑之作——WPS,研发系统还是采用当时的DOS系统。 上世纪90年代,面对跨国软件巨头的竞争,金山软件也曾走到过艰难时刻,不得不另辟蹊径,陆续开发了金山毒霸、金山打字通、金山游侠、金山词典等多个软件产品来反哺办公业务。 直到2005年,金山推出WPS Office 2005,能兼容微软Office系统,才得以抢夺市场。当时正值国产办公软件采购需求增长,也为WPS追赶微软Office软件提供了绝佳契机。 后来,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WPS还宣布个人版永久免费使用,并在兼容Office软件文档格式的前提下,顺势推出了许多适用于国内用户的实用功能,如论文排版、思维导图、云字体、实时协作等。 到了2011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云服务尚未成型,很多打工人还需要拿着U盘来回复制文档。WPS抓住了这一痛点,率先开发了手机和电脑互传文件的快传服务,在市场中一炮而红。 金山办公靠着一边推出免费模式的WPS,另一边比微软早两年抢先推出了WPS移动版,并推出跨平台同步功能,巩固了其在C端市场的地位,这也让金山办公和微软的长期“抗衡”中,再次扳回一局。 如今,全平台同步体系依然是WPS的重要卖点。不过,和微软Office软件早期捆绑Windows操作系统以开拓市场不同,金山办公则将多数精力放在了与手机厂商的适配上,力图借助手机厂商的销量收获很多用户。 关注办公软件领域的从业者江辰告诉《财经天下》:“金山办公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小米、华为、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产品上预装了WPS App,一举提升了市占率。” 发展至今,尽管在一些复杂办公需求,如大型Excel数据处理、VBA编程、深度排版等方面上仍落后于微软,但在面向学生、普通上班族群体的轻办公业务方面,金山办公已经有了强大的用户阵营。 “WPS和Word的文字处理功能近两年已趋同,但还是有体验上的差异。比如在PDF、论文的处理上,我认为WPS的使用体验要明显更丝滑,有多种实用功能可选。”江辰说。 直到如今,C端业务一直是金山办公的业务基本盘。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WPS个人业务收入为17.48亿元,同比增长8.38%,占总营收比的65.8%,是公司的业绩压舱石。 不过,在存量时代下,金山办公的用户增长天花板已经日趋明显。活跃设备数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软件产品的大众接受度,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末,金山办公月活设备数就达到6.47亿;截至今年6月这一数据为6.51亿,环比增长1%。 02、不收广告费,押注C端订阅体系“未来,生成式AI会让办公软件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是金山办公CEO章庆元的一个判断。如今,这句话正在成为现实,各大玩家都掀起了AI革命的浪潮,金山办公也不得不做出更多应对。 就在老对手微软于2023年3月发布其AI应用——Microsoft 365 Copilot后,金山办公紧跟着作出了AI方面的新动作。2023年4月,金山办公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应用——WPS AI,并于当年9月5日正式开放。 AI技术集成方面,金山办公刻意避开了基础大模型这个巨头竞技场,而是接入了MiniMax、DeepSeek等第三方模型,以使用内容生成、内容理解、指令操作等功能。 为了进行更彻底的变革,金山办公还于2023年底正式关闭了WPS Office国内个人版的第三方商业广告。广告业务曾一度为金山办公贡献过半收入,一度让其有了 “购物办公” 的名号。 但在AI功能的加持下,金山办公加速了向订阅制商业模式的转型。在其会员分级制度上,也对AI功能的使用设置了严格的收费层级。 在官网信息中,金山办公将WPS会员种类从原来的两个升级到三个,其中WPS大会员包含超级会员和AI会员权益,可使用AI内容创作、AI生成PPT、AI写公式和AI阅读理解等功能,目前年费188元。 不过,这引起了不少争议。眼花缭乱的会员名称、碎片化的收费标准,令WPS平台的老会员纷纷吐槽。 对比行业来看,由于大模型的发展,打工人可选的办公产品变得越来越多。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积极自研大模型,以改造旗下办公产品,甚至百度文库也增加了“生成PPT”的功能。 后起之秀们的崛起,让金山办公的WPS AI变得不具备稀缺性。为了加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章庆元把金山办公的重心放在了对AI应用产品的Agent(智能体)搭建上。 2025年,金山办公在WAIC 2025上发布WPS AI 3.0版本——WPS灵犀,主打“智能体服务”新阶段,强调以文档处理为核心,加强AI与办公软件的深度整合。但从目前来看,对金山办公而言,AI对个人订阅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在2024年,金山办公WPS电脑版和手机版月度活跃设备数分别为2.70亿、3.29亿,WPS AI月度活跃用户数则只有1968万,还不到WPS付费个人用户数4170万的一半。 这也导致在大模型与AI重构办公软件的当下,作为国产软件龙头企业的金山办公,股价表现却长期落后于大盘。自2024年以来,金山办公的股价一度处于低迷走势。截至10月17日收盘,其市值为1378亿元。 如何打开AI商业化变现的富矿?金山办公将目光投向了To B端的业务挖掘。 03、掘金B端,能打赢钉钉飞书们吗?和C端市场相比,B端市场对金山办公是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章庆元就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对于金山办公来说,面向C端消费者市场的天花板比较容易达到,未来收入翻2~3倍基本就到头,而B端的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面向国内的企业服务市场,金山办公需要打入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的“腹地”。这些产品虽然问世时间都比WPS晚很多,如钉钉成立于2014年、飞书于2016年推出,但都早早盯上了to B市场这块蛋糕。 早在2023年4月,钉钉便启动了智能化战略。作为阿里系产品,钉钉可无缝接入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等资源。今年7月,钉钉再次宣布开放生态,表示要建立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度融合其AI功能。 另一边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也几乎同时推进了AI变革的节奏。2023年,飞书推出交互式AI助手“MY AI”,后又提出了“AI Ready”目标。今年7月,其王牌产品AI多维表格完成了更新,推进AI软件从“拼功能”到“重效果”的转变。 与之相比,金山办公的动作是最慢的。上述两家企业早在2023年之前就打响了AI领域的B端争夺战,但金山办公在2024年才吹响了进军企业服务市场的号角。 2024年4月,金山办公面向企业用户推出了WPS 365,正式切入协同办公市场。面对企业客户,其采用了“大模型合作+小模型自研”的策略,通过和国内第三方大模型厂商合作的方式,将自身精力集中在AI应用落地上。 金山办公加大了对央企客户优势的进攻,推出了面向政务市场的“金山政务大模型”和WPS AI政务版,以满足符合国央企客户看重的“安全、自主”痛点,带来显著效果,拿下了不少订单。但这也导致,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政企客户成为其B端主要的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政企市场的拓展下,WPS 365业务增长迅猛,2024年收入同比大增约150%。至2025年上半年,WPS 365业务收入为3.09亿元,同比增长62.27%,客户中包括中国联通、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宝武、中国银联、江苏银行等。 不过,目前WPS 365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从整体收入中占比来看并不算高,只有11.62%。对于下一步客户群体拓展目标,金山办公在财报中表示,将加速覆盖民营企业及地方国企。 但从整体协同办公行业来看,2025年的中国协同办公市场中,已经形成了钉钉、飞书、企业微信三强鼎立的稳定格局。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这三款产品的合计市场覆盖率已达92%。这意味着,几乎每家中国企业都在使用至少其中一款工具。 不久前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钉钉总裁叶军在主题演讲中介绍,浙江省政务协同平台“浙政钉”目前注册用户数已达180万,日活率达84%。如何从竞争对手的手中抢夺更多客户,是金山办公需要面对的大课题。 为了加强自身的技术优势,金山办公大手笔加强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金山办公研发费用为9.59亿元,同比增长18.70%,研发费用率约36%,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为66%。在此之前,其研发支出占比长期保持在30%以上。 但摆在金山办公面前的难题,也非常现实。从财报数据来看,金山办公仍面临着一定的业绩增长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其营收增速为12.40%,2025年上半年放缓至10.12% 。 当AI办公步入全面爆发的2025年,掘金B端市场成为金山办公明确的目标。面对激烈的竞争与“挑剔”的企业客户,金山办公“协作+AI”的路线能否挖出足够宽的护城河,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