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解决问题
ipran和一般路由器的区别
离问题结束还有0天0小时  |  提问者:switch123   |  提问时间:2012-7-25 16:45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ip ran产品研发工作, 就是有点疑惑: 这个ip ran和一般的三层路由器的区别在哪儿呢 ? 从功能上似乎看不出来. 和PTN相比,多了三层功能, 优势在什么地方呢?
我觉得IP RAN里的设备和传统的路由器比起来,我同意5楼的部分观点,总的来说,IP RAN设备,特别是接入侧的,就是阉割版的路由器,其实这也是对的,最好的设备是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业务要求,具体来说,有几个差别:
1、对时钟的支持:1588v2神马的肯定要支持,不仅仅要支持频率同步,还要支持相位同步。对于城域网、骨干网路由器来说,这种要求就比较少了,虽然这些路由器都支持。
2、对接口类型的要求。2M接口,CPOS接口,这些接口类型在城域网,骨干网几乎没有需求了,但是很多2G基站还是需要提供这样的接口。
3、对路由表容量的要求。IP RAN设备的路由表一定比城域网、骨干网的路由表小的多,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4、NAT特性、NetFlow特性,IP RAN的接入侧设备一般也没有要求。
5、设备的快速部署,这是IP RAN设备的一个重要需求。像城域网和核心网的高端设备,一般硬件安装时,需要进行配置,才能被网管管理和远程访问,继而进行具体的协议、业务配置。这些设备一般都处于城市中,软调人员进站也容易。对于IP RAN设备,数量庞大,站点偏僻的也多,如果都需要软调人员进站,工程成本就太高了。所以一般要求“即插即用”,即只要硬件安装队伍正确安装、上电、连好光纤,光纤通道没问题的话,这些设备就能自动在网管上线,网管自动下发配置。
6、业务的快速部署。城域网、核心网等传统路由设备,大部分是通过命令行进行业务配置,并且,这些配置不会特别频繁。IP RAN设备,每增加一个基站,如果都要逐台设备登录配置,这个效率就特别低了。所以,IP RAN设备应该支持网管上进行业务的快速配置和发放,增加一个基站,通常几分钟内就可以通过网管把业务配置好。这种通过网管快速配置和发放业务的功能也符合运营商维护人员快速上手。以前的IP RAN,通常是传输域的人员维护,不一定非常熟悉IP,IGP、BGP、MPLS、MPLS VPN这些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疏,如果要逐个用命令行配置,对维护人员的要求就高了,运营维护成本也会上升。所以,IP RAN设备能像传输一样基于业务,通过网管来快速发放,就非常有利于原有的维护团队继续维护新路由型的IP RAN。
回答时间:2012-8-13 02:06
 
我要回应:  回应字数在5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