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超级版主

注册:2005-4-1520

爱心徽章,06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06年十大网友 家园07年十大网友 家园08年十大版主 家园09年十大版主 家园10年十大版主 家园11年度优秀版主 家园12年度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6 10:08:53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等193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详见附件1),《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终端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等5项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详见附件2),现予以公布。
193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
1、《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40-2009
2、《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编号为 YD/T 1841.2-2009
3、《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编号为 YD/T 1841.1-2009
4、《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42-2009
5、《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编号为 YD/T 1843.1-2009
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编号为 YD/T 1843.2-2009
7、《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编号为 YD/T 1843.3-2009
8、《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编号为 YD/T 1843.4-2009
9、《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5部分:物理层过程》,编号为 YD/T 1843.5-2009
10、《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6部分:物理层测量》,编号为 YD/T 1843.6-2009
11、《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45-2009
12、《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 第1部分:MAC协议》,编号为 YD/T 1846.1-2009
13、《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编号为 YD/T 1846.2-2009
14、《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编号为 YD/T 1847.1-2009
15、《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层一》,编号为 YD/T 1847.2-2009
1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令传输》,编号为 YD/T 1847.3-2009
17、《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4部分:NBAP信令》,编号为 YD/T 1847.4-2009
18、《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5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编号为 YD/T 1847.5-2009
19、《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6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编号为 YD/T 1847.6-2009
20、《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7部分: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编号为 YD/T 1847.7-2009
21、《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8部分: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编号为 YD/T 1847.8-2009
22、《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9部分:执行特定操作维护通道的建立和维护》,编号为 YD/T 1847.9-2009
23、《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48-2009
24、《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50-2009
25、《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基带单元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51-2009
26、《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基带单元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52-2009
27、《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射频远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53-2009
28、《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射频远端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54-2009
29、《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Ir接口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55-2009
30、《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Ir接口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56-2009
31、《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49-2009
32、《固定软交换网语音业务计费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第1部分:中继网关、信令网关接入方式》,编号为 YD/T 1883.1-2009
33、《信息终端设备声压输出限值要求和测量方法》,编号为 YD/T 1884-2009
34、《移动通信手持机有线耳机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85-2009
35、《移动终端芯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86-2009
36、《用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终端的低码速率图像编解码》,编号为 YD/T 1887-2009
37、《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终端/卡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88-2009
38、《手柄电话助听器耦合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编号为 YD/T 1889-2009
39、《信息终端设备信息无障碍辅助技术的要求和评测方法》,编号为 YD/T 1890-2009
40、《WCDMA/GSM(GPRS)双榄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三阶段)》,编号为 YD/T 1844-2009
41、《cdma2000/cdma2000 HRPD双模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91-2009
42、《GSM/CDMA 1X双模数字移动台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394-2009
43、《GSM/CDMA 1X双模数字移动台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395-2009
44、《移动终端管理业务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92-2009
45、《移动终端管理业务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93-2009
46、《移动终端电子邮件通知服务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94-2009
47、《移动通信网业务拨测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拨测管理系统功能》,编号为 YD/T 1895.1-2009
48、《移动通信网业务拨测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拨测管理系统与拨测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95.2-2009
49、《移动通信网业务拨测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拨测管理系统与测试卡管理设备接口要求》,编号为 YD/T 1895.3-2009
50、《移动终端产品使用说明规范》,编号为 YD/T 1896-2009
51、《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IKEv2)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97-2009
52、《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IKEv2)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98-2009
53、《深度包检测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99-2009
54、《深度包检测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00-2009
55、《互联网业务识别系统应用场景和总体需求》,编号为 YD/T 1901-2009
56、《互联网业务服务质量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462-2009
57、《消息类业务内容分类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02-2009
58、《反垃圾电子邮件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03-2009
59、《反垃圾电子邮件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04-2009
60、《IPv6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编号为 YD/T 1905-2009
61、《IPv6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核心路由器》,编号为 YD/T 1906-2009
62、《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 呼叫前转类业务(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931-2009
63、《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 标识显示及限制类业务(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932-2009
64、《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 IP Centerex业务(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933-2009
65、《基于IMS的组管理(XDM)业务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934-2009
66、《基于IMS的组管理(XDM)业务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935-2009
67、《会话描述协议(SDP)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36-2009
68、《移动网络中基于会话初始协议的推送业务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37-2009
69、《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 第4部分:基于软交换网络呼叫控制的SIP协议》,编号为 YD/T 1522.4-2009
70、《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 第3部分:ISDN用户部分(ISUP)和会话初始协议(SIP)的互通(补充件1)》,编号为 YD/T 1522.31-2009
71、《会话初始协议(SIP)测试方法 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编号为 YD/T 1938.1-2009
72、《会话初始协议(SIP)测试方法 第2部分:基于软交换网络呼叫控制的SIP协议》,编号为 YD/T 1938.2-2009
73、《开放业务接和主程序接口(Parlay API)映射技术要求 第1部分: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映射》,编号为 YD/T 1939.1-2009
74、《开放业务接和主程序接口(Parlay API)映射技术要求 第2部分:与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MAP)和CAMEL应用部分(CAP)的映射》,编号为 YD/T 1939.2-2009
75、《开放业务接和主程序接口(Parlay API)映射技术要求 第3部分:与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的映射》,编号为 YD/T 1939.3-2009
76、《开放业务接入PARLAY网关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40-2009
77、《具有内容交换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41-2009
78、《基于标记分配协议(LDP)的虚拟专用以太网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42-2009
79、《公用三层虚拟专用网业务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43-2009
80、《基于IPv6的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的虚拟专用网(BGP/MPLS VPN)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44-2009
81、《基于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的虚拟专用网(BGP/MPLS VPN)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45-2009
82、《支持组播的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BGP/MPLS)三层虚拟专用网(L3VPN)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46-2009
83、《基于2D-PAM3和4D-PAM5编码方法的距离增强型以太网物理层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47-2009
84、《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 第2部分:以太网用户网络接口(UNI)的网络节点接口(NNI)》,编号为 YD/T 1948.2-2009
85、《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物的无源光网络(GPON)第1部分:总体要求》,编号为 YD/T 1949.1-2009
86、《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物的无源光网络(GPON)第2部分:物理媒质相关(PMD)层要求》,编号为 YD/T 1949.2-2009
87、《接入网技术要求——局侧ADSL线路收发器单元(ATU-C)带内管理》,编号为 YD/T 1950-2009
88、《接入网技术要求——数字用户线(DSL)单端线路测试系统》,编号为 YD/T 1951-2009
89、《接入网技术要求——数字用户线(DSL)多线对绑定》,编号为 YD/T 1952-2009
90、《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编号为 YD/T 1953-2009
91、《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1部分:骨架式》,编号为 YD/T 981.1-2009
92、《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射频远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59-2009
93、《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射频远端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60-2009
94、《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基带单元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61-2009
95、《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分布式基站的基带单元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62-2009
96、《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配置网络资源模型》,编号为 YD/T 1863.1-2009
97、《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性能网络资源模型》,编号为 YD/T 1863.2-2009
98、《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基于 CORBA技术的网络资源模型设计》,编号为 YD/T 1863.3-2009
99、《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传统终端域(LMSD)ZZ接口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64-2009
100、《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传统终端域(LMSD)ZZ接口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865-2009
101、《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分组子系统》,编号为 YD/T 1866-2009
102、《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 分组子系统》,编号为 YD/T 1867-2009
103、《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分组预付费》,编号为 YD/T 1868-2009
104、《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 分组预付费》,编号为 YD/T 1869-2009
105、《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要求 高速分组数据(HRPD)(第二阶段)A接口》,编号为 YD/T 1870-2009
106、《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测试方法 高速分组数据(HRPD)(第二阶段)A接口》,编号为 YD/T 1871-2009
107、《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要求 传统终端域(LMSD)A接口》,编号为 YD/T 1872-2009
108、《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测试方法 传统终端域(LMSD)A接口》,编号为 YD/T 1873-2009
109、《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传统终端域(LMSD)移动交换子系统》,编号为 YD/T 1874-2009
110、《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 传统终端域(LMSD)移动交换子系统》,编号为 YD/T 1875-2009
111、《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测试方法 高速分组数据(HRPD)(第二阶段)空中接口信令一致性》,编号为 YD/T 1876-2009
112、《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分组数据(HRPD)(第二阶段)空中接口测试方法 网络兼容性》,编号为 YD/T 1877-2009
113、《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 移动台(含机卡一体) 第3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编号为 YD/T 1576.3-2009
114、《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分组数据(HRPD)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配置网络资源模型》,编号为 YD/T 1878.1-2009
115、《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分组数据(HRPD)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性能网络资源模型》,编号为 YD/T 1878.2-2009
116、《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分组数据(HRPD)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资源模型设计》,编号为 YD/T 1878.3-2009
117、《软交换互通系列互通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79-2009
118、《不同运营商软交换和电路交换网之间的互通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80-2009
119、《不同运营商软交换网络之间互通的协议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81-2009
120、《不同运营商数字集群网络互通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882-2009
121、《IP网间互联总体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402-2009
122、《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2部分:中心管式》,编号为 YD/T 981.2-2009
123、《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编号为 YD/T 1954-2009
124、《适用于xDSL传输的引入电缆》,编号为 YD/T 1955-2009
125、《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1部分:总规范》,编号为 YD/T 926.1-2009
1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926.2-2009
12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3部分:连接硬件和接插软线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926.3-2009
128、《1800MHz 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空中接口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56-2009
129、《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ASON节点设备》,编号为 YD/T 1957.1-2009
130、《准同步数字体系(PDH)虚级联和通用成帧规程(GFP)帧映射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58-2009
131、《继电保护设备和复用器之间2048kbit/s光接口技术要求》,编号为 GB/T 1959-2009
132、《N×10Gb/s超长距离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60-2009
133、《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5部分:基于IDL/IIOP技术的网元管理系统(EMS)-网络管理系统(NMS)接口信息模型》,编号为 YD/T 1620.5-2009
134、《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互联互通部分》,编号为 YD/T 1961-2009
135、《具有复用去复用功能的10Gbit/s和40Gbit/s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62-2009
136、《远程教学通信平台 通信协议》,编号为 YD/T 1963-2009
137、《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服务质量(QoS)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64-2009
138、《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编号为 YD/T 1965-2009
139、《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编号为 YD/T 979-2009
140、《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5部分:MPO型》,编号为 YD/T 1272.5-2009
141、《10Gbit/s同轴连接型光发射组件(TOSA)和同轴连接型光接收组件(ROSA)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10Gbit/s有制冷TOSA》,编号为 YD/T 1812.2-2009
142、《光缆线路性能测量方法 第3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编号为 YD/T 1588.3-2009
143、《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编号为 YD/T 901-2009
144、《光缆终端盒》,编号为 YD/T 925-2009
145、《移动通信用50Ω射频同轴跳线》,编号为 YD/T 1966-2009
146、《移动通信用50Ω射频同轴连接器》,编号为 YD/T 1967-2009
147、《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编号为 YD/T 1968-2009
148、《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编号为 YD/T 1969-2009
149、《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编号为 YD/T 1970.1-2009
15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 第4部分:不间断电源(UPS)系统》,编号为 YD/T 1970.4-2009
15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 第6部分:发电机组系统》,编号为 YD/T 1970.6-2009
152、《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 第10部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编号为 YD/T 1970.10-2009
153、《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业务的用户代理特性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71-2009
154、《IPv6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边缘路由器》,编号为 YD/T 1907-2009
155、《基于可扩展认证协议(EAP)的动态地址分配扩展协议(DHCP+)IP网接入认证鉴权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08-2009
156、《运营商提供的虚拟专用网安全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09-2009
157、《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综合接入系统》,编号为 YD/T 1910-2009
158、《软交换业务接入控制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11-2009
159、《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12-2009
160、《基于软交换的信令网关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13-2009
161、《基于软交换的应用服务器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14-2009
162、《IPv6技术要求——移动IPv6快速切换》,编号为 YD/T 1915-2009
163、《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编号为 YD/T 1916-2009
164、《IPv6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具有IPv6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编号为 YD/T 1917-2009
165、《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核心路由器》,编号为 YD/T 1097-2009
166、《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 核心路由器》,编号为 YD/T 1156-2009
167、《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边缘路由器》,编号为 YD/T 1096-2009
168、《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 边缘路由器》,编号为 YD/T 1098-2009
169、《ISDN信令与IP互通用户适配层(IUA)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18-2009
170、《接入网与IP互通V5.2用户适配层(V5UA)测试方法》,编号为 YD/T 1919-2009
171、《IPTV承载网络体系架构》,编号为 YD/T 1920-2009
172、《IP业务详细记录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编号为 YD/T 1921.1-2009
173、《基于H.323协议的IP用户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22-2009
174、《基于MGCP协议的IP用户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23-2009
175、《基于SIP协议的IP用户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24-2009
176、《基于H.248协议的IP用户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25-2009
177、《IT运维服务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体系架构》,编号为 YD/T 1926.1-2009
178、《IT运维服务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管理服务定义》,编号为 YD/T 1926.2-2009
179、《软交换业务接入控制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27-2009
180、《软交换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编号为 YD/T 1928.1-2009
181、《软交换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编号为 YD/T 1928.2-2009
182、《统一IMS的需求(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929-2009
183、《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930-2009
184、《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认证架构(第一阶段)》,编号为 YD/T 1857-2009
185、《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认证架构(第二阶段)》,编号为 YD/T 1858-2009
186、《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Iu接口测试方法(第三阶段)》,编号为 YD/T 1375-2009
187、《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Iur接口测试方法(第三阶段)》,编号为 YD/T 1549-2009
188、《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Iub接口测试方法(第三阶段)》,编号为 YD/T 1551-2009
189、《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编号为 YD/T 1552-2009
190、《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第三阶段)》,编号为 YD/T 1553-2009
191、《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编号为 YD/T 1547-2009
192、《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三阶段)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编号为 YD/T 1548.1-2009
193、《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三阶段)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编号为 YD/T 1548.2-2009
5项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
1、《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终端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编号为 YDC 080-2009
2、《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终端接收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1部分:T-MMB终端》,编号为 YDC 081.1-2009
3、《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终端接收性能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CMMB终端》,编号为 YDC 081.2-2009
4、《电话号码映射(ENUM)解析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Tier 1系统》,编号为 YDC 082.1-2009
5、《电话号码映射(ENUM)解析系统技术要求 第2部分:Tier 2系统》,编号为 YDC 082.2-2009

                                                                                                           二OO九年六月十五日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4 02:53 , Processed in 0.7754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