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列兵

注册:2012-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1 09:49:51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江苏移动基站设备安装指导意见
(暂行)
1        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为了对江苏移动基站室内设备及天馈线安装进一步进行指导,确保基站建设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基站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2  本指导意见适用范围为:江苏移动GSM、3G基站设备及天馈线安装。
1.3  各建设单位应参照本指导意见和工程设计要求,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1.4   未列入本指导意见的安装规格标准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工程设计要求实施。
1.5  本指导意见的技术规定不应与国家、行业标准相抵触,当出现矛盾时,应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准。
2        指导意见
2.1  铁件安装部分:
2.1.1            凹型钢的安装工艺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立柱的允许垂直偏差为1.5‰,对地加固牢靠,加固凹钢与墙柱(无墙柱时与墙壁)固定,不得与天花板、板墙固定,并符合抗震要求。
2.1.2            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件、蓄电池架均应作保护接地,接地必须使用接地垫片安装,且相邻走线架用短连线连通,接地垫片应在铜鼻子和走线架中间,接地线可放在走线架内侧,保证电气连通。
2.1.3            走线架、凹钢加固点或支撑点距离在1.5-2米;走线架横档面向上安装。
2.1.4            走线架整体应保持水平,垂直偏差不大于2‰。
2.1.5            走线架的高度应综合考虑机房内各种设备的走线;走线架宽度应结合网络建设实际情况确定。
2.2  机架安装部分:
2.2.1            机架安装工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2.2            机架垂直度误差允许小于等于机架高度的1‰,同一列机架的设备正面应成一直线。
2.2.3            机架应按抗震和工程设计要求防震加固。
2.2.4            所有机架应对地加固,膨胀螺丝规格不能小于M8。厂家有要求的应严格用厂家的配套螺丝。
2.2.5            机架走线槽、顶盖和防鼠网应全部安装。当机架顶部须开出线孔时,开孔边缘不得有毛刺。
2.2.6            机架前后门应安装且开、关顺畅,机架各部件油漆不应有脱落或碰伤,不得变形。
2.2.7            机架上的防静电手环要求正确安装。
2.2.8            机柜里面不应有多余的螺钉等杂物。
2.3  信号线缆部分:
2.3.1            线缆的规格与走线路由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布放路由应不影响维护和扩容。
2.3.2            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信号线必须分开布放。
2.3.3            布放线缆时,尽量避免交叉,要整齐美观。
2.3.4            绑扎线缆松紧适度,线扣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剪掉,不留尖刺,线扣朝向一致,间距均匀。
2.3.5            线缆不得有破损、断裂。任何线缆中间不能有接头。
2.3.6            线缆两端插头应完好无损,插接牢固。
2.3.7            尾纤在机柜外布放应采取保护措施,在槽道内(走线架上)应加套管或线槽道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编扎后的尾纤在槽道内(走线架上)应顺直,无明显扭绞。
2.3.8            传输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在拐弯处应留有余量。光缆的弯曲原则上应不小于其外径的15倍。
2.3.9            传输电缆接头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屏蔽层破皮不应太长,不应露铜,并用热缩套管保护。接头压接时应正确选择模具并压接牢靠。焊点要求光滑饱满,不得虚焊、假焊、漏焊。
2.3.10      120欧姆电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按照线径大小达到规定的绕接圈数,绕接线芯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2.3.11      传输电缆每根都应做导通测试,以防短路、断路现象的发生。
2.4  天馈线安装部分:
2.4.1            天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4.2            天线的组装应符合厂家说明书要求,特别注意将润滑剂涂在紧固螺杆上,便于将来调整天线。天线加固确保牢固可靠,注意正确使用双螺帽加固。
2.4.3            天线安装位置及高度要确保在避雷针的45度角保护范围之内。
2.4.4            天线扇区次序正确,方位角偏差小于5度,俯仰角偏差小于1度。
2.4.5            对于3G与GSM的共址站,3G的发射天线与GSM接受天线的水平隔离度、3G与GSM天线系统不同天线平台的垂直隔离度必须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2.4.6            电调天线的特殊施工要求:控制线必须安装避雷器,每个避雷器必须单独接地。
2.4.7            天线与室外跳线的接头、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符合相关工艺要求,确保相关电气和防水性能。
2.4.8            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应保持平直,平直段不少于40 cm,以保证馈线、跳线连接处没有应力。
2.4.9             馈线头必须按照安装说明制作,馈线截面切除平整,按图组装,严防铜屑或其它金属物留在馈线芯内。
2.4.10      室内外跳线原则上不应打圈。室内馈线头位置不要求一致,距离馈线头10-20cm处必须有馈线卡固定。
2.4.11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跳线,馈线应按照节约的原则进行量裁,允许余量为不超过馈线长度的5%。
2.4.12      馈线的规格、型号、路由走向、接地方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15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10倍)。
2.4.13      馈线卡安装要求牢固可靠、整齐美观。
2.4.14      根据馈线不交叉的原则确定馈线穿孔位置。
2.4.15      馈线进机房前应有滴水弯,滴水弯的制作应弧度一致,整齐美观。
2.4.16      馈线头接地装置要求压接整齐牢固。
2.4.17      施工完毕后所有馈线孔应密封好,不留空隙。
2.5  接地部分:
2.5.1            基站所有设备外壳、馈线窗必须做保护接地。各设备保护地应独立接地,传输综合机柜内的各设备(除传输设备外)应经机架复接后接到保护地。接地线径为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多股铜线。
2.5.2            光缆加强芯应按规定接地。
2.5.3            室外接地点分A、B、C三点(A点:距室外馈线头25-30cm;B点:水平天桥馈线起弯处向上0.5-1m处;C点:馈线防水弯之前)。禁止在馈线拐弯的弧度上做接地。当馈线长度超过60m时,应在中间部位增加一处接地。
2.5.4            接地线应顺直往下走,不得成直角弯、锐角弯、打圈等。
2.6  电源线部分:
2.6.1            380V电源线色谱要正确,ABC三相依次是黄 绿 红,零线为蓝色。直流线的高电位用红色,低电位用蓝色。黑色或黄绿线用作保护接地。
2.6.2            机房内的所有交直流电源线必须采用阻燃或防火电缆。
2.6.3            采用电力电缆的电源馈电母线,必须是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
2.6.4            铜鼻子必须经过镀锡处理后方可与设备端子相连。螺栓穿向应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由左向右。平垫、弹垫齐全(弹簧垫片应加装于螺帽一侧),螺杆露丝应不小于2螺纹。
2.6.5            电源线与铜鼻子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导线与铜鼻子应匹配,要求压接或焊接牢靠(采用压接不得少于2道),且用相应颜色的热缩套管保护。
2.6.6            电力电缆布放要求平直、整齐、美观,绑扎均匀。
2.6.7            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电缆外径的20倍。其它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倍电缆外径。在设备端连接电源线时不能出现“S”型弯。
2.6.8            电源线和熔丝、接线端子连接处不应有应力,正常情况下应保留线缆外径2.5倍直线距离之后才可以拐弯,铜鼻子长度要合适,应确保接触面积。
2.7  蓄电池部分:
2.7.1            蓄电池的组装要考虑出线路由,电池线尽可能短。电源线不得交叉、不得触地。
2.7.2            单体电池应按顺序排放,连接条及螺丝截面应涂上电力脂或其它保护材料,拧紧螺丝,套好接线端子保护套。
2.7.3            每块电池应按顺序贴上电池序号标签,总电压0V处为1号依此类推2号、3号……。
2.7.4            蓄电池抗震铁架要求对地加固并接地(两组电池架的复接地线连接位置、走向要一致)。
2.8  标签部分:
2.8.1            所有布放的线缆两端都必须有标签,并按有关要求注明去向。
2.8.2            室外线缆标签要防水、防腐、抗老化。
2.8.3            基站设备标签按相关要求在指定位置标明。
2.8.4            交直流电源开关、熔丝必须注明其连接去向。
3        附则
3.1  本指导意见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3.2 本指导意见解释权归省公司工程建设部。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5 10:48 , Processed in 0.2451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