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尉

注册:2018-11-91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6 13:3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自:悲了伤的白犀牛


 Google于2009年启动了气势恢宏的登月计划,并寄望这个计划能够支撑谷歌未来10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

  登月计划是由很多个子项目组成的,包括广为人知的无人驾驶汽车、抗衰老医药、Google Glass、平流层网络气球、机器人等等。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许这些项目在技术上取得很多突破,但在市场上可以说是惨败的,光2015年,这些充满未来主义的项目就亏掉了Google36亿美元,实际上,除个别项目外,大部分项目几乎是零营收的。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Google 在自己头上成立了名为 Alphabet 的控股公司,相当于母公司,Google自身还是经营着搜索、广告、Android等核心业务,而其他比如光纤宽带 Fiber、自动驾驶、机器人、AlphaGo等项目则划拨到Alphabet之下。

  这样会让Google的财报和成长性看起来漂亮一些。

  更重要的是,谷歌高调声明以后将改掉了此前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表示将修正公司此前不计后果的探索性赌博。

  到2017年,从某种意义上说,Google的登月计划正逐渐死去,改变世界构想败给了缺乏市场的现实!其实如果细细去分析登月计划里的每一个项目的话,其实每一个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有着庞大的潜在市场,如卫星通信网、热气球、光纤,这些项目要是按照其立项的概念去切实做出来并在市场中得到实践,世界将被彻底改变,如卫星和热气球通信就能把今天的运营商的运作模式彻底颠覆,进而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模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为什么做不成功呢?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谷歌的搜索和广告业务太赚钱了,有庞大现金流的企业都不会有心思去做其他需要花大量精力的工作,就因为它赚钱太容易了,辛苦的钱都不太想赚了。

  这似乎有点荒谬,但我想事实就是如此。

  之前有看过一些新闻,谷歌为这些登月计划项目的员工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待遇和非常宽松的环境,甚至均以科学家待之,导致很多员工把这个平台当作是提升自己能力和简历漂亮度的跳板,普遍没有共同进退的责任心。

  而更重要的,谷歌给这些项目的定位和导向是探索未来,因此大部分项目都只是从科研的角度去考虑和研究,没有相应地有针对性地去考虑市场层面的事情。

  说句可能会得罪人的话,一般意义上的做科研比做市场容易得多,有多少人是像居里夫人、爱迪生那样去搞科研的,尤其是附属于大企业的研究机构。

  为什么谷歌能提供这一切?就是因为它有钱,有钱,有钱。

  所以说,有时候,赚钱太容易也是一种桎梏。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富二代创业往往难以成功”,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那种破釜沉舟势在必行的气势,而市场竞争需要的就是这种破釜沉舟。

  其实中国移动在某种程度上看也存在这个问题,在过去2002年-2012年的“黄金十年”里,中国移动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只需要费点力气把基站建好,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而正是赚钱太容易了,导致了在企业创新发展上的不思进取。

  肯定会有人质疑说,中国移动可以算是国内最思进取的企业之一,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变革,怎么能说它不思进取呢?确实,中国移动是国内企业中现代化管理理念最强烈,也是最先进的企业,可能没有之一,这一点从它养活了数以千计的小小的咨询公司上就能看出来,中国移动非常渴求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在不遗余力地在企业经营中践行。

  而我所指的中国移动的“不思进取”,是指它多年来革新的触角一直没有触碰过其最核心的业务——语音、短彩信。

  中国移动凭借这两个简单的杀手级业务稳稳当当地赚了十年轻松钱,导致它在企业的潜意识中已经把这两项业务当作企业的根本,不可动摇的根基。

  基于这样的理念,其他所有后面开始发展的业务,都被定义为“增值业务”,是用于赚点小钱,增加用户粘性的,而且这些增值业务要赚钱很费劲,要去分析用户的需求、痛点/痒点,要去有针对性开展营销,要去对产品进行更新升级,甚至有些增值业务还会冲击核心业务的收入,这对习惯于赚easy money的中国移动来说有点难度,所以在潜意识里就选择放弃。

  而这使得中国移动错过无数的机会,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

  不光是中国移动企业本身,甚至在员工层面,“赚钱太容易”也成为一种桎梏。

  在中国移动最风光的时候,中国移动员工几乎成为各行业员工的翘楚,众人羡慕的皇冠上的明珠,想当时,要进入中国移动简直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过了这座桥后,他得到的待遇确实配得上之前过桥付出的艰辛。

  我听过最夸张的版本——有一年,在某发达省份的地市公司发年终奖,员工们都用麻袋把钱装回家的!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当时员工的待遇之优渥。

  而正是那时候赚钱太容易了,而且又是个国企的铁饭碗,这让大部分员工失去了进步的动力,他们没有把时间花在增长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方面,企业太有钱了,他们完全可以雇用外协来处理那些复杂的工作,比如雇用咨询公司来帮他们规划发展,雇用设备厂商来帮他们运维网络,而他们则只复杂一些简单轻松的日常管理工作,这让他们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到今天,我们能看到外面形成了阿里系、腾讯系、华为系等成派别的创业力量,而且很多做得很成功,但我们似乎很难看到有从中国移动走出去创业,并取得成功的,最多是中国移动的高管跳槽到其他企业中任高管,这其实也是中国移动人才匮乏的一种体现。

  其实,那些年里,中国移动几乎把各大名校的优秀毕业生都收归囊中,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这些人才并没有在中国移动真正成长起来。

  到今天,经常能听到中国移动员工吐槽待遇低、奖金少,甚至有些地区的基层员工收入已经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我们很少看见有大规模的离职潮,这正是因为很多人经过多年的能力退化,已经丧失了在真正的社会上谋生的能力。


举报本楼

本帖有 7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0 12:57 , Processed in 0.16190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