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下士

注册:2010-11-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0 23:31: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
BTS参数
原名:BTS
1.1
管理状态
原名: adminstrative state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2
IMSI结合和分离允许
原名: Allow IMSI Attach Detach(ATT)
1.2.1
定义IMSI分离过程是指移动台向网络通告它正从工作状态进入非工作状态(通常指关机过程),或SIM卡已从移动台中取出的过程。网络在收到移动台的通告后将指示该IMSI用户处于非工作状态,因此以该用户作为被叫的接续请求将被拒绝。与分离过程相应的是IMSI结合过程,它是指移动台向网络通告它已进入工作状态(通常指开机过程),或SIM卡再次被插入移动台。移动台重新进入工作状态后将检测当前所在位置区(LAI)是否和最后记录在移动台中的LAI相同,若相同则移动台启动IMSI结合过程,否则移动台启动位置更新过程(代替IMSI结合过程)。网络接收到位置更新或IMSI结合过程后,将指示该IMSI用户正处于工作状态。
参数ATT用于通知移动台,在本小区内是否允许进行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
1.2.2
格式ATT的取值有2种,即是或否(YES/NO)。NO表示不允许移动台启动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YES则表示移动台必须启用结合和分离过程。
1.2.3
传送ATT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3上传 送。
1.2.4
设置及影响ATT标志通常应设置为YES,以便在移动台关机后网络不再处理以该用户为被叫的接续过程,这样不仅节约了网络各个实体的处理时间,还可以节约网络的许多资源(如寻呼信道等)。
1.2.5
注意事项ATT的设置必须注意:在同一位置区的不同小区其ATT设置必须相同。因为,移动台在ATT为YES的小区中关机时启动IMSI分离过程,网络将记录该用户处于非工作状态并拒绝所有以该用户为被叫的接续请求。若移动台再次开机时处于它关机时的同一位置区(因此不启动位置更新过程)但不同的小区,而该小区ATT设置为NO,因此移动台也不启动IMSI结合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将无法正常成为被叫直到它启动位置更新过程。
1.3
平均周期
原名: Averaging Period(AP)
1.3.1
定义按GSM规范05.08的规定,BTS必须测量所有空闲信道上行链路的干扰电平,其目的是为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提供依据。由于无线信道干扰的随机性,BTS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测量的上行干扰电平作平均处理,其平均的周期由参数“平均周期( AP)”确定。
1.3.2
格式AP的取值范围为1~32,以SACCH复帧为单位。
1.3.3
传送AP仅用于控制BTS内部的行为,它只在系统的OM信道上传送,不出现在无线接口(Um)。
1.3.4
设置及影响AP的取值越小,测量的实时性越强,但同时在Abis接口上的流量也越大。一般建议AP取6~10的范围。若Abis信令流量负荷较重时,AP的取值可以适当增大。
1.3.5
注意事项无。
1.4
备用的BTS色码
原名: background BTS colour code(BBCC)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5
备用的BTS跳频模式
原名: background BTS hopping mode(BHOP)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6
备用的跳频序列号1
原名: background hopping sequence number 1(BHSN1)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7
备用的跳频序列号2
原名: background hopping sequence number 2(BHSN2)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8
备用的MAIO偏置
原名: background MAIO offset(BMO)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9
备用的移动分配频率表
原名: background mobile allocation frequency list(BMAL)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10
备用的网络色码
原名: background network colour code(BNCC)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11
对于激活MS的BCCH分配应用
原名: BCCH Allocation usage for active MS(ACT)
1.11.1
定义当MS处于连接模式(即所谓激活状态)时,MS将无法提取系统消息2、2bis和 2ter)中有关邻区的参数。为了保证MS正常的切换过程,在连接模式下的MS将从 SACCH信道上广播的系统消息5(或系统消息5bis、5ter)中提取邻区的BCCH分配表(BA)。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系统消息5、5bis和5ter)中的BA表可以与系统消息2、2bis和2ter的相同,也可以与之不同。这一选择由参数“对于激活MS的BCCH分配应用(ACT)”来确定。
1.11.2
格式ACT的取值范围可以是ADJ或IDLE,ADJ表示系统消息5、5bis和5ter中的BA表根据定义的BTS的邻区表生成(可能与系统消息2、2bis和2ter中定义的BA表不同);IDLE则表示系统消息5、5bis和5ter)中的BA表根据BTS的参数IDLE生成,即与系统消息2、2bis和2ter中的BA表一致。
1.11.3
传送ACT仅用于控制BSS内部的行为,它只在系统的OM信道上传送,不出现在无线接口(Um)。
1.11.4
设置及影响一般情况下由BTS邻区表定义的邻区和BTS参数IDLE中定义的邻区是一致的,因此ACT的设置对网络没有影响。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使上述两中情况中定义的邻区有所区别。例如:在双频组网时,为了使双频MS在空闲模式下尽可能驻留于GSM1800系统,可以设置GSM1800系统的系统消息2、2bis和2ter中不包含相邻的 GSM900的小区,但为了保证MS在连接模式下,为维持正常的通信必须作的正常切换,在系统消息5、5bis和5ter)中必须包含相邻的GSM900的小区频率表。
1.11.5
注意事项在NOKIA系统中本功能是一种选项(双BA表)。
1.12
干扰带边界1~4
原名: Boundary 1~4(BO1~BO4)
1.12.1
定义按GSM规范05.08的规定,BTS必须测量所有空闲信道上行链路的干扰电平,其目的是为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提供依据。另外,BTS必须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分 析,将干扰电平分成5个级别报告给BSC(当MSC询问时,BSC将这些信息报告给 MSC)。对于5个干扰级别的划分(即所谓干扰带),则由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进行设置。参数“干扰带边界1~4(BO1~BO4)”确定了划分5个干扰带的边界。
1.12.2
格式BO1~BO4的取值范围为-110dBm~-47dBm。当测得的干扰电平处于BO0(固定为-110dBm)与BO1间时,则干扰级别为0;当测得的干扰电平处于BO1~BO2之间时,则干扰级别为1;依此类推。
1.12.3
传送BO1~BO4为系统的内部参数,仅在相应的OM信道上传送,不出现在Um接口上。
1.12.4
设置及影响干扰带的划分应有利于说明系统中的干扰情况。一般建议采用系统的默认参 数,即:
·
BO0=-110 dBm(系统规定)
·
BO1=-105 dBm
·
BO2=-100 dBm
·
BO3=-95 dBm
·
BO4=-90 dBm
·
BO5=-47 dBm(系统规定)
一般情况下,空闲信道干扰电平都较小,因此BO1~4的值应较小。当系统中出现明显的较大干扰时,为了确切了解干扰的大小,可以将BO1~4适当增大。
1.12.5
注意事项设置时必须注意BO1~BO4的对应关系,保证BO1≤BO2≤BO3≤BO4。
1.13
基站色码
原名 BTS Colour Code, BCC
1.13.1
定义基站色码(BCC)是基站识别码(BSIC)的一部分,其作用参见本手册第一分册第3章。
1.13.2
格式BCC的取值范围为0~7。
1.13.3
传送BCC与NCC共同组成基站识别码(BSIC),在每个小区的同步信道(SCH)上传送。
1.13.4
设置及影响基站色码(BCC)是BSIC的组成部分,它用于在同一个GSMPLMN中识别BCCH载频号相同的不同基站。其取值应尽可能满足第一分册第3章有关BSIC的要求。另外按照GSM规范的要求,小区中广播信道(BCCH)载频的训练序列号(TSC)应与该小区的基站色码(BCC)相同。通常生产厂商应保证该一致性。
1.13.5
注意事项必须保证使用相同BCCH载频的相邻或相近小区具有不同的BSIC,尤其当某小区的邻区集合中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小区采用相同的BCCH载频时,必须保证这两个小区有不同的BSIC,否则可能造成越区切换失败。
1.13.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3.6节:基站色码BCC。
1.14
BTS识别
原名: BTS identification
与无线参数优化无关。
1.15
BTS跳频模式
原名: BTS hopping mode(HOP)
1.15.1
定义根据GSM规范,规定GSM基站设备应能支持跳频功能。
在BTS实现跳频功能时,一般有二种实现方式,即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参数“BTS跳频模式(HOP)”用于控制BTS是否采用跳频、采用哪一种跳频方式等。
1.15.2
格式BTS跳频模式HOP的取值方式有3种:
·
BB:采用基带跳频
·
RF:采用射频跳频
·
N:不采用跳频
1.15.3
传送HOP在系统内部的OM信道上传送,同时在Um接口上,系统是否采用跳频的信息包含于信息单元“信道描述”之中,在“立即指配命令”、“指配命令”等消息中由基站发送给移动台。
1.15.4
设置及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跳频可以有效地降低空间的射频信号干扰,提高话音的平均质量,因此建议运营部门采用跳频功能。
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表示BTS是通过基带处理实现跳频还是通过射频的频率合成器实现跳频。一般而言,基带跳频的性能优于射频跳频,但基带跳频有一个限制条件,即:基站跳频所用的频率集合只能限于BTS所拥有的载频数及设定的频率点。射频跳频则可以在规定的GSM频段内任意跳频。通常情况下,每个小区的频率设置在网络规划时就已经确立,跳频集合也只能在BTS所拥有的频点上进行,因此建议采用基带跳频。只有在系统的频率资源有大量富余,每个BTS所拥有的频点数可以超过 BTS实际拥有的载频数时,才建议采用射频跳频。
1.15.5
注意事项采用射频跳频时应注意,BTS的天馈系统是否能支持射频跳频。
1.16
BTS负荷门限
原名: BTS Load Threshold(BLT)
1.16.1
定义当BTS中保留的和不可用的信道数与总信道数之比超过一定的门限(BTS负荷门限(BLT))时,一般认为该BTS处于过负荷状态。当BTS处于过负荷状态时,BSC将不再接受以该小区为目标小区的切换接入,以控制该BTS的业务量。
1.16.2
格式BLT用百分数表示,取值范围为0~100%。M%表示:当BTS中保留的和不可用的信道数占总信道数比例超过M%时,该BTS将不再接收任何切换接入。
1.16.3
传送BLT仅用于控制BSC内部的行为,它只在系统的OM信道上传送,不出现在无线接口(Um)。
1.16.4
设置及影响BLT的设置主要用于控制BTS的业务量,其取值过大,可能使BTS的业务负荷过重,而导致大量呼叫失败(原因为“无可用无线信道”)。反之,若该数值太小,会使该BTS中的无线资源无谓地浪费,同时也造成更多的切换失败。
参数BLT的设置应根据统计资料确定。操作维护人员应长期统计BTS中应无可用无线资源造成的呼叫失败次数及以该小区为切换目标小区的切换失败次数(原因为“无可用无线资源”)。若前者较大,则应适当减小BLT;若后者较大,应适当增大BLT。一般建议BLT设置在70%左右。
对于一些特殊的小区,如仅用于切换接入的小区(BAR设置为YES),BLT设置应为100%。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7 14:19 , Processed in 0.62644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