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中兴2017年财报分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8-3-29 23:46
作者: h68810115     标题: 【原创】中兴2017年财报分析

中兴2017年年报分析


      本文纯粹为个人观点,所有数据都是来自公开的财报数据,业余时间所写,不代表任何组织立场。
      说明: 数据来源为ZTE 公开发布的年报数据,以2017年为主,辅助部分15-16年的数据,主要是用于看趋势。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分析经营情况,因此所有和16年的对比分析,剔除一次性大额的美国罚款影响,避免干扰,也就是说,将美国的9亿美金的罚款加到净利润中,并17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剔除对美国的罚款支出,重点是分析正常的经营情况对比。

1 收入和毛利率
1.1 整体收入:
01 收入变化图.jpg

中兴整体收入及增长率


      中兴16年可能受美国制裁的影响,收入只做到了1%的增长,17年的由于全球运营商在电信网络持续投入,国内各大运营商投资保持高位,并且还在挤压西方设备厂商的空间,以及中兴手机在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表现较好,因此17年全年实现了7%的增长,增速相比16年高了6个百分点。
02 国内海外收入变化图.jpg

中兴的国内海外收入占比

      如果打开国内海外,17年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就是,海外的占比再次走向上升,虽然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17年,国内收入增加34亿RMB,而海外增加42亿RMB,无论是增加的金额还是比例,都是超过国内,并且海外17年469亿RMB的收入已经超过中兴海外的历史高点2011年的468亿RMB,应该算2012年亏损之后恢复的一个阶段点和里程碑。
03 历年海外收入占比.jpg

中兴海外收入占比趋势
  
      从10年开始,中兴的海外收入的占比就持续降低,也就是说,国内的收入增长速度是超过海外的收入增长速度的。这其中,09年是因为08年中国发放3G牌照,国内的收入大幅度增长,而10年之后海外收入占比缓慢下降,主要是受到10年起的国内手机收入增长,及12年由于海外过于激进的市场策略导致亏损,因此海外就全面收缩,从14年开始,再次加速,主要是海外收入基本维持略增,国内受4G投资大幅度增加而收入增加。
04国内海外毛利.jpg

国内海外毛利走势

      由于中兴财报并没有公布分业务和分国内海外的业务结构,只从分区域或者分业务两个并列的维度进行了披露,因此对于毛利变化的原因只能通过财报的主要原因去推测。
05年报收入增减描述.jpg

年报对业务增减的描述
  
      从上面的描述看,运营商领域的4G,光接入产品国内海外都在增长,而光传输产品只在国内实现了增长,海外应该是持平或者降低的。政企业务是国内海外都增长。而终端业务是海外手机增长,国内收入应该是降低的,国内增长的主要是家庭终端,比如光猫,家庭WiFi等。
  
      根据上述的推测,在毛利方面,国内毛利在17年实现了提升,主要是由于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在国内,低毛利的手机业务收入下降的,而毛利较高的电信系统,比如无线系统设备,光接入设备和光传输设备实现收入的增长,不同盈利能力的业务收入的升降应该是国内毛利升高的主要原因。政企业务的金额及占比小,虽然也是增长,但是影响相对小。
  
      海外则是一个反向的过程,海外低毛利的手机业务增长,而运营商网络的合同中,4G系统设备应该是毛利相对高的,而业务的描述中提到的光接入产品毛利又相对低一些,而毛利相对高的光网络在海外并没有增长。这几项原因综合导致海外的毛利出现下降。并且17年的25.2%相对与14年度的28.4%有3个百分点的降低,从4年的趋势看应该算得上是连续降低,并且还是在低毛利的基础上的连续降低,应该引起重视。

      2016年年报分析中,也曾经对中兴的盈利走势有过一个方向性判断,17年年报的结果也基本验证了16年分析的判断:
  
      后续判断:因为国内是以系统设备销售为主,而海外终端销售的占比较高,因此整体上,国内的销售毛利相对高,而海外低一些。在上一个章节分析的,海外的ICT收入规模是往下走,并且运营商业务的特点是强者恒强,因此海外的毛利预计将会进一步走低,而国内的毛利因为格局确定,毛利可能还有提升的空间。


1.2  海外分区域情况:

   06 海外分区域收入.jpg

      再把海外的收入打开,海外已经从16年的3个区域都下降到17年的两个区域增长,1个区域下降,其中欧美澳区域相对2011年大幅度增长之后达到273亿,相比16年也实现了22%的增长,占海外整体收入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43%增加到58%;而亚洲则是刚刚恢复到和2011高点基本持平。而非洲的下降基本抵消了欧美澳的增长。
  
      在16年的分析中曾经分析过,欧美澳的收入中,手机销售收入占很大一部分,特别是美国的手机销售占比相对较大。虽然中兴手机在国内节节败退,但是在美国市场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在全美市场排名第四,这个也支撑了中兴在欧美澳的收入增长。
  
      在2017年,除了手机销售之外,收入增长还可能包括中兴在意大利获得的订单。据2016年12月下旬的报道,中兴获得了长江和记实业与俄罗斯VimpelCom两个运营商在意大利网络合并之后网络升级大单,也将为合并之后的网络提供管理服务,整个合同的价值超过10亿欧元,虽然在2017年并不能完全执行完,但是对收入增长肯定有是较大的支撑的,相对欧美澳200多亿的收入规模而言。
   
2016-12-23 15:49)今天凌晨彭博报道:长江和记实业以及VimpelCom Ltd.选择了中兴通讯作为合作伙伴,合同金额达到10亿美元,中兴通讯将负责合并和管理二者在意大利的电信网络。
本周初路透社就报道,意大利电讯企业准备与中国中兴通讯ZTE签署10亿欧元网络升级大单,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订单应该已经敲定。欧洲一直是爱立信的主战场,这对于和两家公司都有业务往来的爱立信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
“我们希望意大利成为中兴在欧洲的中枢,”中兴欧洲业务主管XiaoMing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一份公告中表示,中兴还计划在意大利创造“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提升工程人员的技能水平,扩展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

  
      而非洲区域从2011年开始,收入就开始持续下降,而且经过多年下降之后的2017年,还出现了35%的下降幅度,可以基本认为中兴在非洲区域市场格局应该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运营商方面,2017年由于美元升值导致多个非洲国家出现“汇困”,也就是国家外汇管制,导致运营商没有外汇买设备,或者中兴在非洲区域虽然能够销售,但是钱汇不回国内。17年典型的国家就是尼日利亚,而16年典型的国家就是埃及。因此非洲的收入下降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下降35%应该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因素之外另有原因,非洲的收入已经占海外已经低于10%。非洲区域下降很可能和埃塞的经营有一定的关系,16年埃塞电信的合同在年报中还是正常执行,17年年报中则是执行完成,而埃塞电信是这几年中兴在非洲进行披露的最大合同。
07分区域毛利.jpg

海外分区域毛利走势
  
      从毛利趋势上看就更能说明非洲的问题,非洲是属于收入和盈利双下降,而欧美澳则属于是收入上升,但是盈利略微下降,估计是由于手机占比上升所至,亚洲地区则是收入和毛利都提升,应该是属于业务状态最好的区域,只是收入增长的幅度略小了一点,但是亚洲区域的毛利提升幅度较大,由于东南亚区域正好处于4G投资的高峰,区域内的泰国,缅甸,印尼等人口大国,基本都是从16年,17年开始投资4G,部分国家已经4G投资的第二年,因此毛利提高也是属于正常的。
  
1.3 分业务的收入变化
  
      和华为的结构类似,中兴业务目前是分三块,最大的一块是运营商业务,主要是无线基站系统,核心网,光传输等,这一块业务也是我们通常说的通信设备商,也就是给运营商提供设备的部门,这一块的竞争对手基本只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了,其他的都已经合并的合并,倒闭的倒闭,另外还有就是三星有一点点份额。第二块是终端业务,也就是手机,家庭终端,比如光猫,家庭WiFi等,这一块业务大头是手机业务,竞争对手一般就是手机制造商。第三块业务则是规模还不算大的政企,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和企业,主要销售的是交换机,路由器等IT设备,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解决方案销售,这一块主要竞争对手是思科,惠普等,相比传统IT厂商,无论是华为还是中兴,基本都不占优势,还处于市场爬坡期。
  
      中兴之前的业务基本是以运营商业务为主,从01年之后逐渐涉及到终端业务,在04,05年之前,终端业务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好。和早期以波导为主OEM及合资手机不同,中兴的终端业务在功能机时代一直坚持是自行设计,因此在第一波国产手机倒下时,中兴手机应该是唯一一个还算活得比较好的,也是第一批手机生产厂商里向智能手机转型相对成功的,是国产智能手机“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的成员之一。
  
      坚持自我设计也使得中兴手机成为早期国产手机厂商的“黄埔军校”,现在国内手机ODM(专门做手机设计)设计的手机出货量几乎占了国产手机的一半,前三大ODM厂商分别是闻泰(6500万出货量),华勤(5790万出货量),龙旗(3200万出货量)的老板都是从中兴手机部门离职创业的,最早的是02年宫正军离职创建龙旗,05年邱文生创建华勤,张学政创建闻泰。其他还有多个手机方案设计公司,尤其是在山寨机流行的06-10年之间。
  
      虽然中兴向智能手机转型初步成功,但是并未在从13年开始的向公开市场转型成功。在16年年底,殷一民以执行董事的身份兼任终端事业部总裁,随着中兴遭受美国的制裁,和解的条件就是之一就是原中兴的总经理和董事长退出管理团队,因此就使得赵先明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随着形势的明朗,17年3月,殷一民成为中兴的董事长,并在17年4月份,终端总裁重新更换为程立新,原北美总经理。
081三大业务占比.jpg

三大业务占比

      从上面的三大业务占比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兴的主流业务还是运营商,并且这4年,运营商的占比还在一步步提升,从14年54%提升到19年59%,而终端和政企两块业务虽然收入还是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相对运营商业务来说要低一些,因此这两块业务应该并没有达到预期。
08分业务增长率.jpg

三大业务的收入增长率

   09分业务毛利.jpg

      在中兴的三块业务中,运营商主要是背靠中国的巨大市场,实现了8%的收入增长,同时运营商的毛利也有39%提升至40%。但是一个隐忧就是,运营商市场整体的规模已经基本见顶,业界4家主要设备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和中兴,基本上就是存量市场此消彼长的博弈,最根本的原因是运营商的收入不再增长,并且已经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全球人口总数,在中国这样的市场,已经有很多人都已经是2张卡,比如18年2月中国三大运营商各自公布的用户数总数已经达到14.33亿,而中国的总人口也就14亿左右,这还是包括一些肯定不不用手机的儿童和部分老人,可见移动通信的普及率之高。在这种情况下,几大设备商的收入都基本不再增长, 甚至爱立信还出现一定的收入下降。
  
      而终端5%的增长应该是主要在海外,国内市场中兴的销量已经是10名之外,因此换帅也是基于业务不如预期而必须如此。但是终端市场和运营商市场还有一些差异,终端市场有很强的品牌效应,一但在一个市场品牌和运作走下坡路,想要再爬起来,可能比重新塑造一个新品牌还难。终端业务17年的一个利好就是实现了毛利的提升,虽然提升之后还只有15%左右,终端业务在这个毛利水平,基本是属于很难盈利的业务,在这之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人员做研发业务,再加上公司层面分摊到终端的成本,比如公司层面的各种部门的费用。
  
      对于企业业务,因为收入的规模和占比都比较小,对中兴的总体影响不大,但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17年政企的毛利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由16年的37%降低8个百分点至29%,在这么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收入还未出现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不是因为低价抢单的影响,估计是因为业务结构或者业务策略调整导致。
  
1.4 销售毛利率再考:
10销售毛利变化.jpg

      按照年报中的披露,合并报表之后的销售毛利率为31.07%相比上一年改进0.32个百分点。2016年整个集团销售毛利率为30.75%。但是在财报合并报表附注50中又有另外一个信息,2017年中兴根据会计政策要求,将部分政府补助直接冲减成本。
11销售毛利率再考.jpg

合并报表附注50

  
      按照此解释,之所以2017年营业外收入大幅度降低,是因为将政府补助冲减了营业成本和研发费用,还有部分计入了其他收益。因此在财务报表上的2017年的销售毛利率就和2016年就不是同一个口径。如果把这个5.23亿成本还原是怎么样的情况?
  
      2017同口径销售毛利率= 1-(750.058+5.232)/1088.15=30.59%
  
      也就是说,2017年和2016年相同口径的销售毛利率是30.59%,相比2016年的30.75%是持平略低,当然这个幅度波动在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中也是属于正常,由于正好是处于临界状态,会计政策的变化是的原来毛利率降低变成为年报中的提升0.32个百分点。

1.5  收入分析总结:
1). 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于运营商业务;国内海外收入都实现了增长;
2). 海外收入占比略有回升;海外收入已经超过2011年的高点;
3). 由于会计政策的变化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由同比降低0.16%变成为同比提升0.32%
4). 海外毛利率持续下降至近年的低点;
5). 非洲业务应该是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收入和毛利都大幅度下降;
6). 终端业务的毛利略有回升;

2  人员及薪酬
  
      这里的人员变化,主要是雇员人数,雇员结构以及雇员薪酬的变化。主要是对比3年的变化以及2017年最新的变化。
  
2.1 人员结构变化
  
      人员结构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便看,一个是人员在公司中的占比,另外一个是不同岗位的人员绝对数量的变化,变化绝对数量的占比等。
12人员结构变化.jpg

中兴不同体系人员占比变化

13人员数量变化.jpg

中兴三年不同体系人员绝对数量变化

  
      从上面的结构图和两年的人员变化情况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裁员的问题:
  
      虽然16年的分析报告中已经说明了中兴的裁员,但是实际17年裁员的幅度更大,全年中兴的员工数量减少了6700人,两年合计减少接近1万,相对2015年8.4万人的规模,两年裁员达到12%。
可能有人要问了,中兴的利润增长这么好,为什么要裁员啊,并且17年裁员的幅度比16年还要高,这个可以从后续利润环节去回答。
  
      裁员的结构问题
  
      2017年一共减少了6700人左右,但是市场和服务人员3400人,超过了裁员总数的50%,而研发人员只减少了1100多人,这说明中兴目前在研发方面还是保持了队伍面对稳定,主要是减少销售和服务体系的人员,这个可能和海外部分市场收缩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如果某个国家的运营商市场出现格局的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减少在当地的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因为已经无活可干。
  
      一个比较的好的现象就是,2年里面生产人员减少的幅度相对是最高的,减少了16%,但是生产人员减少的最大的是在16年,生产人员占比降低一个百分点也是在16年已经完成,在17年,生产人员只减少了9%,是市场人员减少高达15%,服务人员也裁员超过了10%,只有研发裁员的比例最小,为3.8%。
生产人员比例还是偏高:
  
      中兴的生产人员占比超过20%,这个在科技行业是一个非常高的数据,因为科技行业,主要是研发,销售和服务,一般情况下,生产人员占比相对较少。这个原因和现象在16年的财报分析中已经写过,为了报告的完整性,将去年的分析继续贴出来:
  
      出现生产人员占比过高的现象,一般有两种原因:1.自产的比较高,而代工和采购比例比较低;2.每个产品的生产量都不大,规模效应不明显。
  
      比如手机,现在主要的手机厂商都是代工,虽然肯定也有自己生产的部分,但是一般情况下量都不大,保留生产线主要是实验性质,比如新工艺或者新技术,一般在成熟之后都会向代工厂转移。当然代工也是要比较成熟的设计,转移,验收,发货等流程和经验之后才能上马,但是如果不创造条件,那么生产的包袱会越背越重。
  
      第二个原因也是比较明显,和中兴业务结构比较类似的是华为,两个公司都是分为3个BG,运营商业务中,都包含无线,固定接入,光传输,核心网,IP,电信软件,天线等业务。企业业务也是聚焦于几个行业,终端业务也是包含手机,家庭智能终端,但是所有业务的规模仅是华为的1/5,每个品类的产量肯定都不大。
  
2.2  人员学历变化
14人员学历变化.jpg

      从人员减少的学历结构看,17年减少最多的是其他,也就是非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减少了18.6%。从结构上看,应该说此次裁员主要是减少低学历人员,一般低学历人员做的基本上是辅助性工作或者生产性的工作相对多一些,而本科以上学历的减少的相对少,对整个公司的经营影响应该会相对小一些。
而硕士增加可能的一个原因,现在像中兴这样企业,一般都是到211/985学校去招聘,而现在一般大学生本科毕业直接出来工作的相对少,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会再读一个硕士再出来工作,因此的大企业招聘一般都是以硕士为主。

2.3 人均薪酬

15人均薪酬变化.jpg

  
      2017年根据公司年底人力和薪酬的关联,可以看出2017年中兴人均薪酬有21%的增长,人均薪酬达到26万,这里的人均薪酬是采用年报中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年报原话:为员工支付的费用)”,也就是包括了公司给员工交的社保,以及其他福利,因此员工拿到手应该是低于20万的。这个26万的人均薪酬和原来在C114论坛上叫中兴一直叫“26”的称呼到是对应起来了,非常巧合。当然这个“26”的由来可以自行百度。
在通信行业,由于中兴的人员特别是研发人员,干的活可能和华为差不多,但是薪酬上面和华为差异还是很大。当然随着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的提高,如果月工资不达到1万RMB,相对来说生活应该不是那么宽裕。因为1万月薪,再扣掉社保和税,拿到手也只有7000块左右,如果是租房住再花个2000块,再去掉生活费,剩余的应该不多了。

2.4 人员及薪酬分析总结


1).中兴2017年裁员比例为8%,市场和服务部门裁员比例最大;
2).中兴2017年裁员主要是减少的低学历人员;
3). 中兴2017年的人均薪酬增长了21%;










附件: 01 收入变化图.jpg (2018-3-29 23:56, 76.3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yfGUyNTk4MTFh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2 国内海外收入变化图.jpg (2018-3-29 23:56, 108.0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zfDUwNmM5MThi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3 历年海外收入占比.jpg (2018-3-29 23:56, 63.7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0fDJjOTY5MWU1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4国内海外毛利.jpg (2018-3-29 23:56, 54.1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1fGJjYWQzYTk1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5年报收入增减描述.jpg (2018-3-29 23:56, 146.9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2fGVkMzcwOTI1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6 海外分区域收入.jpg (2018-3-29 23:56, 109.1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3fDk4OGYxZGEz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7分区域毛利.jpg (2018-3-29 23:56, 72.1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4fDgwOWQyNDFl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8分业务增长率.jpg (2018-3-29 23:56, 107.1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Q5fGNmMDY2MWU3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9分业务毛利.jpg (2018-3-29 23:56, 76.0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wfDMzYjljOThm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081三大业务占比.jpg (2018-3-30 00:00, 72.06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xfDk1YjQ0MWI5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0销售毛利变化.jpg (2018-3-30 00:04, 83.8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yfGM1YTYyYmY3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1销售毛利率再考.jpg (2018-3-30 00:04, 285.6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zfGExZjM2NGY5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2人员结构变化.jpg (2018-3-30 00:04, 99.3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0fDdhMTk1ZGQ1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3人员数量变化.jpg (2018-3-30 00:04, 183.1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1fGIwY2YwYzBh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4人员学历变化.jpg (2018-3-30 00:04, 127.7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2fGQzMGMzOWVh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5人均薪酬变化.jpg (2018-3-30 00:04, 87.3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U3fDM1ZWY3NjA1fDE3MTgwOTkzOTF8MHww
时间:  2018-3-30 00:10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18-3-30 00:20 编辑

3  利润分析
  
      按照中兴17年业绩发布的新闻通稿,中兴的利润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2018315日,中兴通讯发布2017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受益于全球运营商在电信网络的持续投入、公司海外手机及政企市场的开拓,2017年度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1,08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8%;基本每股收益1.09元人民币。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7%
  
     但是这个增长率的计算是建立在2016年整体利润为负数的基础上的,主要原因是16年一次性计提了美国政府的的一次性罚款62亿RMB,如果剔除这个影响,则净利润有48亿(不考虑因为净利润变化导致的所得税的不同)。为了分析17年的实际经营情况,可以将16年的这个一次性因素剔除,避免一次性因素影响到实际的判断。
  
3.1  利润组成分析:
  
     下图是财报中财务指标摘要中提供的利润变化情况,这里需要关注的就是红框中标示出来的几年的变化情况。
                     16扣非后损益.jpg          
中兴三年的利润变化情况
  
     上市公司的公告及新闻通稿中,大多数强调的最前面的指标,也就是利润总额或者归属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者每股基本收益等。但是标红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才是一个公司的真实的盈利能力,或者说是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
  
     那么什么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就是只是在当年度发生,并不是每年都有的偶发事项,比如16年的美国罚款,17年的努比亚出售事宜。类似的例子在上市公司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微软并购了诺基亚手机之后的15年,因为减记诺基亚资产,亏损31亿美金,17年,因为川普新税收政策,微软交了138亿美元的税金把高达130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转移回美国,都造成了偶发性亏损,但是微软的主营业务没有什么问题,因此并没有造成股价的大跌,因此就有必要将这个偶发因素剔除进行分析,看业务的实际情况。
  
     三年的损益表拉齐

17三年损益表.jpg
中兴三年损益简表
  
     上图的损益简表做两个处理,并做颜色标示,首先将16年的美国罚款剔除,还原为实际经营上的利润(不考虑因为提出带来的税收的变化),第二个是将17年的报表按照16年报表的同口径进行还原,还原的依据是上面已经列示的冲减成本,冲减研发费用,记入其他收益的部分。

18合并报表附注50.jpg
合并财务报表附注50
  
     根据上述的附注做了三个变化,在营业成本上增加5.23亿成本,在研发费用上增加16.8亿,在其他收益上减去30.2亿,而在营业外支出上增加约52亿的收入,不考虑三项变化带来的税收的变化和影响,税收上面可能会略有变化,不同子公司的税率可能不一样,可能涉及的税种也不太一样,但是总影响应该是比较小的。
从上面同口径的损益简表我们可以看出,相比16年剔除罚款之后的48亿的净利润,17年同口径的净利润为54亿,增加约6个亿,增幅为12%,高于收入8%的增幅。在这个之后,17年增幅补助增加约10个亿,而因为16年亏损,17年盈利,因此所得税上面自然要比16年多交7个亿,并且可能还可能是弥补16年的亏损少交之后的金额。
  
     再往上看一步,营业外收支前,也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的经营利润,17年的经营利润为15亿,相比16年的12亿增加3亿,虽然增幅相对比较高25%,但是绝对值增幅就比收入增加的绝对值小多了。收入增加了76个亿,但是营业利润只增加了3个亿,应该说是增量不增收,但是营业利润还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所有,因为营业利润里面还包括了投资收益,需要进一步分析,因为营业利润之前有一个影响很大的报表项,那就是投资收益。
  
3.2  投资收益
  
     2017年投资收益的金额为25亿RMB,相比2016年的16亿,增加了9个亿,而相比2015年的7个亿是增加了18个亿。投资收益可以算是日常经营的一部分,但是和主因业务是无关的,除非投资本身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或者是业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各自投资基金的主营业务就是投资-投资的公司上市-退出的逻辑循环,或者类似于小米生态链投资,虽然主营业务是终端业务,但是投资生态链是本身就是他的一个战略,是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中兴的业务分步看,投资应该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重要战略。
从中兴的财报上看,投资收益本身分为两大块:可出售金融资产及子公司长期股权处理,这两块信息披露还是相对完整的。
  
     第一部分:创投基金:
  
     这部分对应财报中是“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产生的投资收益”,在17年度一共确认了4.4亿的投资收益,相比16年的5.5亿减少了1.1亿。
  
     这个部分的业务主要是通过中兴的两个创投基金,中和春生及嘉兴股权实现,这两个创投基金通过出售已经在国内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的鹏辉能源,新易盛及兆易创新实现了超过4个亿的报告期损益。当然这个仅仅是这两个投资基金持有股票的一部分,明细情况如下表所示,剩余的股权约17亿,虽然部分股权部分已经进入权益公允价值变动,还有很大一部分未确认为投资收益,并且这些还仅仅是已经上市的,不包含在两个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但是还未上市的公司。

19股票投资.jpg
中兴投资基金所持已上市公司

  
     这部分的投资都是来自于原来的中兴创投,而中兴创投则是殷一民2010年淡出中兴管理层之后成立的。中兴投资的第一个收益则是2010年上市的国民技术,一个以半导体为主业的创业板公司。之后创投基金不断有投资的公司上市,而上述表格是目前中兴还持有的已经上市但是还未出售的所有的股票,合计17亿元,但是不包括已经投资但是还未上市的企业。
   20上市公司.jpg
     统计目前中兴在创投上面已经获得的收益,从2010年国民技术上市开始,已经有多家企业,下表是获利的金额比较大的企业,获利最多的则是国民技术,累计盈利超过13亿RMB。

  
     第二部分:处置长期股权(子公司):
  
     在中兴年报的定义中,股权超过51%的公司是子公司,20%-50%之间是属于合营公司,而小于20%则定义为联营公司,但是也是有部分特殊情况,有一个子公司股权是超过51%的,但是子公司章程规定相应的协议要超过2/3股权通过才有效,也定义为合营公司。
  
     在2016年,中兴的子公司处理收益达到了11个亿的收益,而今年这个数高达23.3亿,比16年的11亿要高很多。17年中兴出售了6个主要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是努比亚。努比亚是以终端为主的子公司,光这个子公司出售的投资收益就达到了21.6亿。最难以理解的是出售深圳市中兴供应链有限公司,在年报中未披露相应的交易及价格,估计是因为出售的价格和收益达不到披露的标准。
  
     努比亚是2001年成立的一个子公司,但是成立的时候估计是不叫这个名字,在2012年互联网手机最红火的时候,就在12-14年,各大手机厂商都在主品牌之下增加了子品牌,主要针对互联网,2013年10月,金立推出IUNI;2013年12月,华为推出荣耀;2014年1月,酷派推出大神;2014年1月,OPPO推出一加;2014年3月天语推出Nibru等等。中兴推努比亚手机子品牌应该算是比较早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只有华为的荣耀品牌是做起来了。
  
     努比亚经过2年的运作,还在2015年引入了苏宁作为战略投资者,苏宁花了19.3亿增资努比亚,占比33%,也就意味着,公司的估值是57.9亿。本计划是利用苏宁的渠道增加销量,但是奈何产品和运作上面并没有脱胎换骨,因此品牌一直不温不火,年销量基本就在1000万上下,并未达到重振中兴手机的目标。在战略投资引入之后,中兴股权占比为60%,还是属于中兴的子公司。
  
     在2017年,中兴和苏宁都放弃了优先认购权,中兴出售10.1%的股份,苏宁出售了4.9%的股份,合计15%的股份转让给南昌高新新产业投资公司,这个公司是南昌市政府下属的100%控股的子公司,但此次国有公司投资努比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中兴而言,此次的子公司出售的目的是很清晰的,那就是通过出售恰当的股权,使得努比亚公司的股权少于50%(49.9%),不再成为中兴的合并报表的范围,同时,通过出售股权,确认公司的价值,那么49.9%的股权可以名正言顺的确认投资收益
  
     努比亚在2016年收入为53.7亿,亏损9000万RMB,净资产为32亿(注意仅苏宁就增资了19个亿)。2017年1-4月收入是17.6亿,亏损7000万。根据7月份公告,中兴以7.272亿的价格转让了10.1%的股份,同时8月17日完成交易之后,在年度报告中确认了包含股权转让在内的投资收益21.63亿。
  
     出售努比亚不但带来大额的投资收益,还可以避免17年合并报表带来的亏损,因为按照公告,努比亚1-4月亏损7000万,而收入是16年的1/3,合理的推测,17年的亏损会超过16年的9000万,应该1/3估计应该在2.1亿左右,按照2亿估计,此次的交易至少可以增加23.63亿利润。
  
     在交易完成之后,努比亚继续作为做中兴的供应商,这个可以从年报的披露信息可以佐证。在8月份交易完成之后,在剩余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作为关联方, 中兴从努比亚采购了19.2亿的商品,而从销售给努比亚的是8.7亿,一般的理解可以认为类似于代工厂一样的运作,卖原材料到努比亚,采购成品的手机。而4个月的量为19亿,和1-4月努比亚股权转让之前的17亿规模差异不大,也就基本验证了之前按照16年的收入推测努比亚的销售基本差不多。
  
     因此可以对努比亚的股权转让做一个经济上总结,为中兴贡献了23.6亿RMB的税前利润
下面再说供应链的公司转让,年报中披露的信息相对较少,2017年4月20日完成出售深圳市中兴供应链有限公司的85%的股权,在出售之前中兴持有供应链公司95%的股权,出售之后只持有10%的股权,因此也不再合并报表。因为不知道供应链公司的业务范围,因此不做点评。
  
     另外出售了三家子公司的股权,同样未做公告和披露,分别是衡阳网信置业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北京市中保网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及服务)及深圳市中鹄实业发展公司(实业投资)
对于2017年的股权转让,就子公司出售而言,报表体现的损益23.4亿,再加上努比亚带来的不并表的2亿收益,一共有25.4亿的投资收益。
  
     如果再加上股票的4.4亿收益,那么仅投资收益这一块就有接近30亿的税前利润,当然在公司其他投资里面还有一些损失,因此在合并的损益表上体现的是25.4亿,如果加上努比亚合理的亏损,则应该是27.5亿。而25.4亿则是非经常性损益的一大部分。
  
     18年投资收益预告
  
     既然前面已经提到股票后面还有可能的收益,那么子公司出售的收益又如何?在16年的分析报告中提到“估计在16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上海中兴,中兴物联,中兴软创可能都是为了类似处理(出售)而挂牌。”本来预测是17年要发生的,但是实际上没想到17年出售是努比亚。但中兴软创也未落空,2018年2月,中兴及软创员工持股平台和南京溪软签署协议,中兴出售43.66%的股份,价格为12.33亿。
  
     中兴软创成立于2003年,其主营业务为电信运营支撑业务(即 BSS/OSS业务),在全球都有业务,也是国内三家运营商BSS/OSS的核心供应商;同时提供智慧城市领域内的交通和政务行业的应用软件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服务。2016年的收入为19.3亿,利润为1.2亿,中兴控股80%,其他为员工持股。中兴软创的大多数的收入是来自于中兴及关联子公司。
  
     收购方南京溪软虽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他背后站的是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这次阿里巴巴收购软创业界分析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阿里想切入电信含义的软件以及交通行业,另外一个原因是阿里参与了联通混改,阿里通过收购中兴软创,建立起自己的BSS/OSS能力,再结合阿里云计算上面的优势,估计是想在BSS/OSS上面助联通一臂之力。
  
     溪软一共收购了45.6%的股份,其中43.66%来自于中兴,还有部分来自于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公司,收购交易之后,南京溪软持股45.6%,中兴通讯占比 35.19%,嘉兴欧拉占比9.56%,软创员工持股平台占比 9.65%。每股的收购价格为4.67元,并不是一个很高价格,这个也是中兴某员工跳楼的原因之一(具体自行百度)。
通过这次子公司的出售,转让的43.66%股份将确认4.5亿投资收益,而剩余的35.19%估计还能确认3.4亿左右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18年的投资收益已经基本锁定8亿RMB左右了,但是这个还是不够的,再加上创投的投资收益多确认一点投资收益,估计中兴还是要做到15亿以上的投资收益。
  
     出售子公司一方面是可以聚焦于主业,降低管理复杂度,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兴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由投资收益撑起来的,除非某年的真正的经营利润能够达到预期,否则经营没改善,投资收益下降的话,必然造成公司整体的利润下降,因此18年继续出售中兴软创可能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3.3  其他报表项的影响:
  
     2017年如果按照16年口径的,营业外收入为54亿,这从来源上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软件退税,一个是政府补助,其他还有其他的小的,比如对供应商的罚款,但是金额相对小一些。

      2017年在会计政策有所变化,第一个就是将软件退税转移到运营利润前,记为其他收益,第二个是将政府补助可以直接抵扣部分成本和研发费用。

   21退税和不足.jpg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17年软件退税和政府补助相比16年有10个亿的提高,其中软件退税相比16亿减少了5个亿,其他形式的政府补助增加了15亿,猜测可能是将部分软件退税以其他的形式补助到企业,另外一个原因,目前正是处于5G大规模投入时期,政府对企业的5G研发补助肯定是加大的,这个应该也是补助增加的原因之一。
  
  财务费用

   22财务费用.jpg
     17年财务费用为10亿,相比16年的2增加了8亿,主要是由于汇兑损益造成。16年汇兑有6个亿的正收益,而17年由于美元的弱势及人民币升值,因此有4亿RMB的损失,也是属于不可控因素。汇兑无论是损失还是收益,基本上都是跟随宏观经济的大形势,当然这个应该是做了部分套期之后的结果,如果不做套期可能年度之间的波动会更大。16年分析的时候,曾经预测“17年财务汇兑收益应该有所降低”也基本实现,只是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幅度。
  
     人力成本的影响
  
     上面提到过,中兴在17年减少了6700人,其中销售和服务的人员占减少人数的一半,但是减少的人是以低学历的为主,可以合理推测减少的人员的薪酬应该是低于整个公司的人均薪酬。以26万的人均薪酬打个折,比如6折,应该是打折比较多的了,这样减少的人均薪酬为15.8万,那么减少是的6700人可以减少薪酬成本为10.6亿,这还不包括这些减少的人员带来的办公和差旅费用。
  
     为什么在公司的利润大涨的同时还要裁员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实际的经营利润并没有增加,利润增加的基本都是一次性因素,比如一次性的子公司出售收益,政府补助的增加等,因此为了保证运营利润的增加,做人员的减少是必要的,这个从下面的图中明显的看出来:
  
     17 VS 16利润增长的组成

  
     由于退税可以说是日常经营的一部分,只要有软件收入,那么就有退税,这个是国家对于软件产业的鼓励,每年都有,每年也都是固定的比例,可以不把他当成非经常性损益,但是不足和投资收益需要把他当成非经常性损益,因为和日常的经营活动关系不大。从16年的投资和不足的金额可以看出来,16年投资和补助的金额合计是33.7亿RMB,是低于正常经验的利润48亿的,也就是说正常的经营的利润还有10多个亿,其中财务汇兑收益又贡献了几个亿。
   23利润组成.jpg
     而17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补助和投资收益合计高达56.5亿,已经高于17年的净利润了,一次性收益主要是靠出售努比亚这样的子公司得来的,中兴下面像这样的子公司数量并不多,就像上面预告的一样,中兴软创的投资收益也只有不到10个亿,要达到17年一样的投资收益金额,可能需要出售更多的子公司。这几年出售子公司,主要是为了弥补美国罚款的窟窿,但是并不能长久。
  
     再说政府补助,17年的政府补助高达31个亿,这个可能和产业投资周期相关,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如果5G,NB-IOT和芯片的政府扶持高峰期过去,政府的补助可能没这么多了,和经营周期没有一定的关系。
在这之外,有另外一个因素没放到图中,因为中兴在17年减少了6700人,至少减少10亿以上的薪酬支出,如果没有裁员,那么中兴按照16年同口径的经营利润就会是负数,回到了12,13年的状态,因此17年的裁员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3.4    利润分析总结
       1)17年利润增加主要是由于出售子公司和政府补助带来的;
       2)17年的实际主业务运营和盈利并没有给利润增量贡献;
       3)研发费用的增长基本抵消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
       4) 17年的裁员至少给公司贡献10亿RMB的利润;
        5)18年政府补助有下降的风险,投资收益应该会低于17年



附件: 16扣非后损益.jpg (2018-3-30 00:14, 355.7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wfDVmYjVhNWRm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7三年损益表.jpg (2018-3-30 00:14, 238.33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xfDNhZjA2Mzg1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8合并报表附注50.jpg (2018-3-30 00:14, 255.4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yfDAzNDZhNDIy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19股票投资.jpg (2018-3-30 00:14, 259.5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zfDk0MjgwYmVh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0上市公司.jpg (2018-3-30 00:14, 125.8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0fGZlZmYzYTg3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1退税和不足.jpg (2018-3-30 00:14, 123.1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1fDMyZTg0MzVm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2财务费用.jpg (2018-3-30 00:14, 70.6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2fGU5OWY4NDMx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3利润组成.jpg (2018-3-30 00:14, 112.0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3fGRjZGYyMjc0fDE3MTgwOTkzOTF8MHww
时间:  2018-3-30 00:22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18-3-30 00:29 编辑

4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
4.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率:
24资产负债率.jpg

资产负债率走势

  
     中兴2017年在收入实现8%增长的同时,总资产只增长1.6%,资产负债率也出现3个百分点的下降。总资产由1416 亿增加至1440亿,总负债则由1008亿降低至986亿。2017年在消化了美国的罚款之后实现了资产负债率的下降,应该说资产结构的改善还是很明显的,当然这也有出售努比亚的贡献。总资产增加了23亿,而努比亚的增值部分也差不多是23亿,当然这个也仅仅是一个巧合,总资产的变化有很多种因素。
  
     努比亚的出售同时也在改变着资产结构,17年非流动资产之所以大幅增加,最大的一笔就是长期股权的增加,是出售努比亚之后剩余的努比亚股权被归类为长期股权投资。在出售之前,努比亚的存货,现金等,该是啥资产还是啥资产,然后合并报表,但是出售就使得这些资产统一变成了股权,属性的改。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都是几个亿的变动,影响较小。
  
     而流动负债的大幅度降低主要是在17年支付了美国政府的罚款。而非流动负债的增加主要是长期保理的银行拨款增加。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收入/总资产,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也可以简化理解为每一块钱资产能够带来多少的收入。通常,一般情况下,大企业这个指标的目标值应该能够至少达到0.8,目前中兴离这个值还有一定的差距,周转率指标在16年有一定幅度降低之后17年又有所回升,不过总体指标还是比较低。当然现在图上也不是严格意义上面的总资产周转率,一般都是要年初和年尾的平均值或者月度的累计值。
  
  流动资产
25流动资产.jpg

  
     从流动资产的结构看,一个好的现象就是2017年应收账款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货币资金比前几年都有所提升,17年比15年增加了10个亿。17年存货也比16年有所下降,但是这个下降是效率的提升还是本身努比亚出售带来的存货减少不得而知。
  
流动负债
26流动负债.jpg

  
     从流动负债的结构看,2017年应付账款相比16年有所下降,主要是16年的应付款中是包含了美国的罚款60亿,在美国60亿支付完成之后,应付账款减少约38亿,这说明其他的供应商的应付款又有所增加。
这里的其他是包括了预收款,银行保理以及递延等项目,中兴17年预付款约87亿,相比16年增加了6个亿。增加收预付款,同时减少对外付款,可以增加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关于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在下一节单独分析。
  
4.2 现金流量
  
     先看一下整体的现金流量表。
27现金流量表.jpg


  
     从上表可以看出,整体现金流量表整体还算健康,特别是17年,在有美国罚款支付的压力之下,还能够实现净现金流,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在经营性现金流之外,可以发现现在中兴的借款(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规模是连续3年上升,如果随着规模的扩张而上升的话,问题也不大,但是这几年的收入增长幅度相对小,但是借款的规模则在持续增加,借款增加的幅度是远远超过收入的增长的幅度。


4.3 经营性净现金流是如何产生的
  
     从上面经营性现金流来看,还算是比较健康的,每年经营性现金流都是正的,但是如果打开当年收入和成本,关联上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就会发现这里的17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大部分来自于多收。
28多收少付影响.jpg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收入的比例连续3年下降,说明含现金的收入增加,这个对公司运营来说是好事情,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加大了应收的账款的回收率,17年收入增加了76亿,但是应收账款是减少了接近 40亿。而对于应付来说,应付/成本率在17年略增了一些,也就是17年的付款率相对高一些,这里的成本是指销售中的成本,研发费用,销售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也就是公司应该付的费用。这个率越低说明付款越及时,反之,付款越慢。这个指标在15年及之前,基本保持在50%左右,16年因为美国的罚款的影响,一下提升16PCT,17年同样保持在60%以上。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每年的应收账款和收入的比例还是按照上一年的回收利率,可以得到当年应该收入的现金,再和今年实际收到的现金比较,就可以得到多收的影响。对于少付,就是按照用应付账款和当年的成本相比(含销售成本,销、管、研费用,税金及财务费用),如果按照上一年应付率是支付,再和今年实际应付去比较,就可以得到少付的影响。如上表所示,多收影响增加了78亿的现金流入,而支付率相比16年,有一定的多负,净对净现金流是-31亿,而总体通过多收实现了41亿的净现金流。
  
     这里要说的是,应收账款只占整体收入的37%,相比前些年要改进很多,但是这个比例再改进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虽然对应的业界这个比例好一点也就是20%左右,但是这个是建立在良好的合同质量和议价能力的基础上,目前中兴在这个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一般的企业都会有一定的账期(供应商开出发表之后延迟一定时间付款,一般以30天-60天的居多),如果是60天,自然的应收账款就有17%。再加上更长时间的付款账期和实际延迟的,所以20%的应收账款应该就属于很好的了。
  
     在上述多收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假定不管是否裁员,收入是一样的,那么裁员的至少的10亿的成本减少对经营性现金流是正向贡献。这两项加起来就有51-52亿,已经占了经营性现金流72亿的70%以上了。
  
4.4资产负载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总结


1) 通过出售努比亚获得的收益,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
2) 总资产周转率相比16年有所改进,但是离常规的0.8还有点差距
3)  应付账款规模小幅度增加,供应商的账期有所拉长;
4)  借款规模增长大于收入规模的增长;
5) 17年的收入现金流量含量增长,应收账款占比创历史新低,低于40%;
6) 应收账款的会受及裁员的减支贡献了经营性现金流的70%以上;

5 坏账分析
  
     一个公司的坏账主要是取决于坏账计提的会计准则,而坏账的核销和转回相关指标则能够说明坏账计提之后的质量及后续对财报的影响。
  
     先看一下中兴的应收账款部分:
29坏账比例.jpg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个不太好的现象,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和占比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13亿持续增加到2017年的41亿,已经超过1-2年账龄的36亿的规模,也超过2-3年账龄的23亿规模。而一般情况下账龄越长,回收的概率越低。
30应收回收率.jpg

分年坏账回收率


  
     因为年报中会公布所有的应收账款的账龄,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推演的逻辑是, 2012年的1年内的应收账款100块,到了2013年的年报中,除了收回的账款,在13年年报中的1-2年的应收15块就对应2012年1年内未回收的,那么一年内的应收回收率就是85%。这里逻辑上只有2-3年及3年以上因为3年以上再无法分段,只能将2-3的应收和3年以上的合并计算,也就是2-3年及3年以上是统计的2-3年和3年以上的总额回收率。这里的账龄里面还要减去在这一年将实际坏账核销(财报:转销),因为无法区分转销金额的账龄,因为金额不是特别大,可以将他都归为3年以上也是合理的假设。
  
     之所以要统计回收率,主要是现在坏账的余额比较大,并且很多3年以上的应收并没有真实的核销,导致坏账余额不断加大,但是实际上每年从坏账转回的又很少。下表是从12年开始所有的坏账计提,回收及核销的情况。
31坏账计提及转回.jpg

  
     如上面的表格所示,除了15年转回的坏账稍微多一点,其他年度对已经计提的坏账收回的很少,同时转销的也很少,造成坏账计提的余额这几年快速增长。
  
     2017年算是好的,计提的坏账收回了3.5亿,17年又计提了25.7亿。在2016年的分析中曾经预测 “预计17年坏账计提金额和余额都会创新高,余额甚至可能会达到100亿(需要净计提22亿,16年实际净计提20个亿),如果收入规模持平或略增的话,那么坏账余额甚至会达到收入的10%,那也会是一个奇观。所以呢,预计17年在坏账转销上面应该会超过5亿”。实际上2017年的计提是25.7个亿,转回了3.5,实际计提22亿左右,之前就预测到,17年肯定会加大转销的力度,否则坏账余额就会过百亿了,17年实际转销7.8亿,避免了坏账接近百亿,但现在91.8亿也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因此18年会继续加大坏账的转销。
  
     展望:由于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实际上是在持续降低,预计18年计提金额在17年25.7亿的基础上还会有一定的增加,18年最终可能是下面两个结果中的一个:转销金额超过10亿,坏账余额不超100亿,如果坏账转销低于10个亿,则坏账余额超过100亿。


坏账分析总结:


     1)  17年坏账余额超过90亿,加大了坏账转销
     2) 18年会应该会加大坏账转销上面的力度


6  母公司和子公司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越来越多,但是中兴财报涉及子公司和母公司的信息披露则是越来越少,这个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中兴17年新领导上台之后开始加大清理子公司的力度,但是在财报披露上采用不披露的方式来应对,是一个奇怪的招数。
  
     比如中兴新,中兴新是中兴通讯的母公司,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为中兴通讯的供应商,提供”机柜及配件、机箱及配件、方舱、围栏、天线抱杆、光产品、精加工产品、包材类产品“(年报原话)。注册资本一直为1亿。
  
     年报是从12年开始披露中兴新的经营情况,可能是因为有人关注到中兴的经营情况, 17年年报居然没有中兴新的经营情况。之前情况入下表:
32中兴新.jpg

  
     生产内容就是机框机柜,抱杆包材,利润率居然有如此大的波动,并且还能够高达40%甚至净利润超过收入的情况,应该说,是根据需要输送利润。
  
     再比如子公司的披露,原来年报中披露的重要子公司的情况一般都是10几个,但是从10年开始,子公司财报披露的越来越少,也许子公司也越来越不重要了。但是各种子公司的利益输送还是很明显的,不披露也许是全都清理了,没有利益输送了。下表是中兴康讯从01年开始的经营情况:
33中兴康讯.jpg

  
     中兴康讯在注册时,注册资金只有5000万元,另外10%的股权,实际需要资金是500万,01年之前的情况不太清楚,从01年开始到2012年,这500万元获得的利润就高达4.16亿,并且因为当时康讯很多时候利润都是占中兴合并报表的大头。2012年清理子公司,中兴又花了5350万购买这10%的股权,因此这500万在这10年的回报高达94倍。
  
   分析总结:
  
     17年中兴的经营不错,三大业务都实现了增长,但是非洲区域应该是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16年同口径销售毛利有所下降。17年裁员8%,节约成本超过10亿。17年收入增长并未带来利润的增长,为成本,研发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增长所抵消,利润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资本运作的努比亚子公司出售和政府补助的增加。资产负债率有一定的下降,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主要是由于应收账款回收和裁员节约开支所贡献。坏账余额创新高,17年回收率有所提升。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披露的信息有所改变。





附件: 24资产负债率.jpg (2018-3-30 00:22, 123.3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4fGVkYzFjMWY4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5流动资产.jpg (2018-3-30 00:22, 90.0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Y5fDY1NjVhNTc4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6流动负债.jpg (2018-3-30 00:22, 79.0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wfDM4NzQ5NmY2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7现金流量表.jpg (2018-3-30 00:22, 151.0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xfDU1ZTM0NTc5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8多收少付影响.jpg (2018-3-30 00:22, 202.2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yfDMwOGFmZmNh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29坏账比例.jpg (2018-3-30 00:22, 133.16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zfDFjMzVlODc0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30应收回收率.jpg (2018-3-30 00:22, 93.7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0fDNkODFiZDcz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31坏账计提及转回.jpg (2018-3-30 00:22, 158.2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1fDkwOTVhZDQ3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32中兴新.jpg (2018-3-30 00:22, 115.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2fGYxMDkwNzc5fDE3MTgwOTkzOTF8MHww

附件: 33中兴康讯.jpg (2018-3-30 00:22, 311.9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UwMTc3fDJjZjM0MjY3fDE3MTgwOTkzOTF8MHww
时间:  2018-3-30 08:38
作者: zgq_hh

火钳刘明,广告位出租
时间:  2018-3-30 08:38
作者: zgq_hh

火钳刘明。
再说一句,咋啥都是敏感词?
时间:  2018-3-30 09:22
作者: cattpon.chen

了解看看~
时间:  2018-3-30 10:05
作者: jethrowang13

有心了,谢谢.希望看到其他公司的财报分析.读财报的都是高手.
时间:  2018-3-30 10:11
作者: 无名小足

大牛分析的很透彻
时间:  2018-3-30 10:12
作者: PONY

为大元帅打call,中兴的手机真是很可惜,看着华为手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中兴手机身边的小矮子成长为行业巨人。
时间:  2018-3-30 13:49
作者: Chianti2018

高水平贴! 顶一下。

光从财务数据上看,中兴通讯的非洲市场表现惨不忍睹,管理干部团队的懈怠和素质能力差是主因。

但是,深入分析非洲市场,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非洲市场了,那时候刚刚拿到牌照的运营商多,需要融资,turnkey新建网络的需求多。群雄逐鹿。

如今,非洲老黑的用户水平也在不断成熟,眼界都盯着欧洲大T,  目前,非洲各国格局性的网络(尤其是无线)改造大单一般都涉及到技术要求精深的无线接入网swap和承载网更新换代。都是多器官移植大手术。实打实的考验销售综合素质和技术策划水平。

ZTE狗屁人力资源系统吧,把技术,外语水平最次的人,和新员工菜鸟往非洲塞。又没有华为饱和配股和艰苦地区奖金倍增策略来留住人。有经验的人员在非洲待不住。不能安心作战。同时,总部那些歪门邪道晋升上来的技术专家,主任工程师,在深圳讲个ppt还行,真求他们来非洲待三个月支持个重大项目投标,面对面和爱立信,华为真功夫干。都打死也不去。这就是狗日的人力资源政策设计的低能,和不能有效管理资源,投放,考核人力资源。

几年前,一份ZTE摩洛哥地中海电信的投标文档被咱从渠道获取到了,我看了SOC应答,质量太差,幼儿园水平。无法对爱立信,华为构成有威胁的竞争。
时间:  2018-3-30 15:00
作者: dsztt

学习了,谢谢!

时间:  2018-3-30 15:08
作者: chenshengqu

中兴的补助退税真是多呀。。不愧是国企
时间:  2018-3-30 17:10
作者: 64k

高手
时间:  2018-3-30 17:15
作者: dlutwang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3-30 13:49
高水平贴! 顶一下。

光从财务数据上看,中兴通讯的非洲市场表现惨不忍睹,管理干部团队的懈怠和素质能力 ...

要看不同的区域,据我所知,MTN是下了大力气的,答标什么的都很好。抢下了乌干达、尼日利亚的无线
时间:  2018-3-30 18:05
作者: Chianti2018

dlutwang 发表于 2018-3-30 17:15
要看不同的区域,据我所知,MTN是下了大力气的,答标什么的都很好。抢下了乌干达、尼日利亚的无线

哪有什么项目是靠答标书就赢了的? simple,naive!
说到MTN的故事,那是华为用错了人,好像提拔了以前一个非洲负责客户关系的VP叫什么忠的小蜜叫JT做了南非的总代表。
但这女的,心野,估计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斯威士兰这个小国的无线项目上一帮人合伙吞了本该给客户的代理费。但好像内部分赃不均,被捅出来给了MTN董事会。然后JT好像还伪造一些东西嫁祸给其他人。这彻底激怒了MTN董事会。本来,这项目四平八稳的就是华为的。出了这档子大事,MTN上上下下是王八吃秤砣要引入ZTE.
从斯威士兰开始,尼日利亚乌干达,这些是华为在MTN发家的老巢,让范虎守株待兔给守到了MTN高层客户关系猛的精进。
否则就没范虎的戏,你看后来他因为MTN升职到西欧,让他踏踏实实测试,认证,准入,MIC路标交流,研发状态交流,搞的他和他小弟们满脑子包,还摸不到头绪ABC。VDF他不是搞了几年搞不下去了?

这些主航道,战略聚焦点的故事,找时间整理一下,找机会写出来给读者一饱眼福。



时间:  2018-3-30 21:04
作者: fssw

好文。
时间:  2018-3-30 21:16
作者: sunhawk

对财务不是太熟,楼主分析得如此精细非常佩服。但是,有几点疑惑还望楼主赐教。先在此谢谢了!
疑惑之一:以前常听人说,26的经营利润大多都转移到子公司;典型的如2012年,母公司亏损20多个亿,而当年13家主要子公司的合计利润就接近30亿;如果如此,26的真实经营利润应该是看其子公司的利润,而不是财报体现出来的利润?
疑惑之二:2016、2017年大规模裁人,按法律规定是需要赔偿金的,而这一两年裁人多是老员工,因而赔偿金抵扣的话,按至少N个月赔偿金计算,17年26人力成本支出未必会是节省的,至少不会有十亿那么多;
疑惑之三:记得26去年曾经在深圳红树湾附近拍到一块地,年底就转给万科去经营了,这块是不是也要计入投资利润?
疑惑之四:今年26扩股,总金额达30多亿,这一块在今年的财务报表中该放在哪一块?

时间:  2018-3-30 23:11
作者: h68810115

sunhawk 发表于 2018-3-30 21:16
对财务不是太熟,楼主分析得如此精细非常佩服。但是,有几点疑惑还望楼主赐教。先在此谢谢了!
疑惑之一: ...

1. 子公司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转移利润,子公司原来的主流作用是为了获得新注册企业2免3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而注册的,随着税收的规范化及相关政策减少,以及交易规模的变大(都是几百亿了),税务部门也会关注到这一点,因此现在子公司更多的是税收筹划的承载,比如在全国各地如何交税,因为税收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交。利益输送只是在前期的一个顺便。子公司盈利,母公司亏损或者子公司亏损母公司盈利都是可以操作的,只要合并报表,就无所谓,因为和子公司之间都是内部关联定价,关键看这个子公司功能是看什么。实际上子公司大多数只存在公司的财务系统和税局那里,并不是真的经营,这个和关联方是本质的差别。
2. 关于裁员费用,就算是裁了部分老员工,但是这个比例应该不会很高比例。就算是老员工,也是有费用节省,社保和补贴的比例肯定有工资的30%以上。裁员,并不意味着都是要赔偿的,有些是辞职后不再补充,有些可能是暗示辞职。计算都是老员工,也都是裁员,还打了人均的6折,还不算办公费用和差旅费用的节省,因为人在那,都不是闲着的。
3. 万科的正式协议应该是18年签署的,只是收了万科17亿现金,体现了现金流量表,好像损益表还未提现,估计股东大会之后会有交易细节的公布,并体现在18年年报中。
4. 公开发行现在应该还未体现在报表中,因为还未实施,如果实施,一般是6.9亿记为注册资本金,其余的应该是进入资本公积,现金流量表体现在筹资收到的现金,对收入利润没有影响。比如你开一个公司,没有一分钱收入,开始注册资金100万,然后增资,收入是不变的,只是注册资本,公积(和发行价格有关)及现金流量有关,这也就是现金流量为什么区分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及筹资现金流的原因。
时间:  2018-3-31 00:19
作者: swzxb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3-30 18:05
哪有什么项目是靠答标书就赢了的? simple,naive!
说到MTN的故事,那是华为用错了人,好像提拔了以前一个 ...

哈哈,感觉你写出来不会比楼主差的
时间:  2018-3-31 00:22
作者: swzxb

h68810115 发表于 2018-3-30 23:11
1. 子公司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转移利润,子公司原来的主流作用是为了获得新注册企业2免3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而 ...

大元帅水平高,解答专业!
时间:  2018-3-31 06:47
作者: dear_bear2000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3-30 18:05
哪有什么项目是靠答标书就赢了的? simple,naive!
说到MTN的故事,那是华为用错了人,好像提拔了以前一个 ...

看你的啦~
时间:  2018-3-31 06:49
作者: sunhawk

h68810115 发表于 2018-3-30 23:11
1. 子公司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转移利润,子公司原来的主流作用是为了获得新注册企业2免3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而 ...

谢谢楼主的详细答复!
对于第一点的疑惑也就是在于利益输送这方面:如果26后续都不报告子公司的利润话,其真实利润外界就不知道了,只有26自己清楚。以2016年财报而言,48亿的利润超出很多人预期。这个很可能就是进行了与子公司间的利润划拨,但究竟划拨了多少外界无法知晓,也就无法评估26的真实经营状况了,对投资者而言无疑十分不利。
其次,26这三年来的收入水平一直在千亿左右徘徊,从规模上来看,是不是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期?国内4G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而且刚刚国家出台了电信费用降低等等一系列减费让税政策,对设备商而言未必是好事。26的海外,主要是手机业务的话,美国贸易战的实施,必将对26经营产生致命打击——如果26海外市场再无法有效突破,也许今明两年26的业绩会大大缩水?
时间:  2018-3-31 08:26
作者: zgq_hh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3-30 18:05
哪有什么项目是靠答标书就赢了的? simple,naive!
说到MTN的故事,那是华为用错了人,好像提拔了以前一个 ...

期待你的爆料。如果有华为的料也报一下,我转到心声上给老板看一下。哈哈
时间:  2018-3-31 08:51
作者: h68810115

sunhawk 发表于 2018-3-31 06:49
谢谢楼主的详细答复!
对于第一点的疑惑也就是在于利益输送这方面:如果26后续都不报告子公司的利润话, ...

如果是合并报表,子公司的利润无需关注,只是看是否是100%控股,不是100%就涉及把利益输送出去。
一般子公司都是合并报表的
时间:  2018-3-31 10:11
作者: 2015zter2017no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3-30 13:49
高水平贴! 顶一下。

光从财务数据上看,中兴通讯的非洲市场表现惨不忍睹,管理干部团队的懈怠和素质能力 ...

你应该是在华为吧。应该是个18级以上吧
时间:  2018-3-31 10:37
作者: Chianti2018

sunhawk 发表于 2018-3-30 21:16
对财务不是太熟,楼主分析得如此精细非常佩服。但是,有几点疑惑还望楼主赐教。先在此谢谢了!
疑惑之一: ...

接大元帅的专业答复,我 补充一点点鲜活的,2012如果是酿酒的话,对卓越来说不是个好年份。2009他们把殷一民赶下台,认为殷保守守旧,准备大干一场,尤其是在欧美。
2009到2010,靠着激进的综合商务策略,ZTE在欧洲是突破了几个单
,比如瑞典和黄,奥地利和黄,德国eplus, telenor马来西亚,葡萄牙sonaecom,土耳其等等。这里,要实事求是的指出,在欧美的这些大单突破中,betty cui 一个女流之辈比许多爷们都强,主要是她干出来的。不少男国代,穿着西服阿猫阿狗的,在当时的眼界和心胸,知识技能,只会卖点数据卡,无线大项目,连标书RFP,都不敢拿的不在少数。

Betty也是在数据卡里杀出来的,北欧五国,比荷卢她百花摧,09年10年杀的混天暗地。

大项目一来,康讯采购大单入账,各子公司分肉。乐此不疲。老侯振臂一呼,”我们要将战火烧到欧美!”。

但是,ZTE,和史立荣在不久后,就能深刻体会到ZTE的综合市场能力欠账,步子迈大了。综合体现在两点关键点上
第一,是大型综合型turnkey项目,考验高超的项目运作执行水平,首先暴露的是当初抢项目时候,综合概算,预算盲目乐观了,也没有本地商务模式调查。执行下去,分包,物流,一堆施工许可,都是蚕食可怜巴巴的利润,到了2011,2012,项目执行差不多了,要出核算报告,和提取经验教训的决算报告时候,那就馒头鲍了。小辣椒在郑州办是只卖设备,到了海外是卖端到端,但端到端能力建设,从一开始就是短板,ZTE也不重视,花钱买教训吧!。但是,betty的地盘上有一个是亮点,就是奥地利,那是当年分地盘时硬搭给她的,无心插柳,为了补偿ZTE前期在意大利和黄项目的辛苦付出,补偿了个奥地利和黄全网替换,分配了欧洲新面孔肖明做总负责,他一来,各项工作,各项指标井井有条。选的人也都是明白的能手。这个亮点在一片灰暗中,很亮。

第二,就是无线产品线,在战略布局上缺失,SDR自说自的搞一套,法电,从一开始,就认真带着ZTE做认证,是希望主动将ZTE纳入供应商格局内的少数几个大T.做了n年经年累月交流,葡萄牙给了150个站搬迁华为老设备,让你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结果不要说SINGLE RAN的架构没摸清,上网半年,硬件,软件,系统容量问题不断。客户怒搬之。法电集团CEO在巴塞罗那见了大雄总,庞胜清,赵先明,直言不讳,我们一直在教你们,但未来,你们先在非洲证明自己,欧洲不会给ZTE开放机会了。他们几个听了FT的通告,心里五味杂陈。

被搬了,废料处理。

康讯赚了,总公司核算下,总体亏了。2012亏的不少。
时间:  2018-3-31 14:14
作者: sunhawk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3-31 10:37
接大元帅的专业答复,我 补充一点点鲜活的,2012如果是酿酒的话,对卓越来说不是个好年份。2009他们把殷一 ...

12年的亏损,长久以来一直都有两个说法:1)欧洲订单巨亏;2)爱立信专利官司打输;到底是哪个原因造成?
12年巨亏,接下来又造成26首次大裁员,结果裁至美国律师头上;这位律师的赔偿不到位,他气极将26违法卖伊朗设备一事举报给美国政府,最好又造成26在2016年的巨额罚款……
以上两个传闻是否为真?
时间:  2018-3-31 22:21
作者: Chianti2018

2012海外大项目,尤其是欧洲项目执行的差不多了,财务决算下来,窟窿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后来SLR挂牌督办要解决的问题。自2012后,中兴通讯商务决策,回归以利润为中心,高度强调毛利水平维持在在一定的线上。根本有一个原因,是富有经验的项目财务人员紧缺,不能有效前置识别风险,及时预警踩刹车。2年后才踩

2012,也是多事之秋,中兴通讯被裁的美国律师诉讼中兴,当年9月,美国国会举行对华为和中兴通讯两家公司的国会听证会。这两家特别重视,都派了干将出席。但效果不理想。也许是董事会里缺乏有法务,合规管理经验丰富的外籍董事。H当时的答辩词洋洋洒洒念了几十分钟,议员们听起来就像一个“祥林嫂华为”在唠叨这几十年的成长是多么不容易。。。Z的答辩词准备的也是半斤八两答非所问 。这就凸显出董事会决策机构里要能有效进行国际沟通人才的必要性。

瞎扯一下,对这些欧美政客,儒家那一套没有用,他们也不吃。众参两院情报委员会负责特工机构拨款,也要定期审核情报简报,不是吃素的。推荐大家看一本书《谍海孤舟》,法国海外情报局第7处处长的回忆录,比瞎编的007,余则成之类的精彩。他就说到,世界上任何情报机构都窃听,偷外交邮袋。。。暗战不断。

中兴,华为是“航空公司”负责运“外交邮袋”,但邮袋是否被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和邮袋自身的防窃技术。

2012经过老美这么折腾,是让 SLR心里没底。

时间:  2018-3-31 23:01
作者: 六层马甲

本帖最后由 六层马甲 于 2018-3-31 23:05 编辑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3-31 22:21
2012海外大项目,尤其是欧洲项目执行的差不多了,财务决算下来,窟窿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后来SLR挂牌督办要 ...


请教大神,,依你看,,今后电信市场格局,,
是H/N/E三分天下,,Z退守亚太,,还是会冒出新的玩家?

一些大T,,似乎跟 intel/facebook,,打得火热。。。

https://telecominfraproject.com/members/




时间:  2018-4-1 20:52
作者: Chianti2018

一点浅显的愚见,供你参考。经济史和金融史,会在不同的时代重演。目前的电信运营业,说到底是政府特许经营权下的寡头竞争商业,需要license,要竞拍频段。即使英国,ofcom 也是把特许经营许可证牢牢抓在手里。这就有点像19世纪末美国的各大铁路公司的竞争。寡头杀到最后,资本走向理性必定是兼并,重组,共享,共治。

所以,短期战术上,未来2年内,5G建设的资本支出要比3G,4G更理性。为什么不能用RAN SHARING, 接入侧承载网资源共享,站点获取共享,来摊薄资本支出? 特朗普就是混迹在纽约布鲁克林区把一个房子打扫干净拆成3个apartment发家的。一分钱掰三份花,不让外人沾便宜。全球各个运营商最近日子都苦逼,资本市场也待她们如秋娘。融资不易。

我们已经看到了当泛美铁路网建立起来后,发大财的是借助铁路,开展邮购百货业务hudson bay公司。如同LTE网建好,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发了。价值极速膨胀。

那么在未来5年的战略上,可以预见,政府还是会搂着电信业特许经营权不放,如同铁路。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出现了,那就是以白牌和开源主打的“高速公路”网。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元首奠基的在波恩和科隆之间,短短30公里。但艾森豪威尔看到了它的威力,他当总统后,迅速建成了平行于铁路的全国高速公路网。这就如同基于开源的高速宽带数据网。一旦建好以后,就是智能终端和高性能云业务的狂欢。他们如同奔驰,福特汽车,和大城市郊区迅速发展的大规模房地产业,大规模数据也需要房子住。会出现一批卡尔奔驰,和亨利福特这样的企业家。与传统铁路网竞争。个人的云业务需求将伴随终身,可以将你的DNA到私人数据云化,就是死了,也能如同金融信托业务一样,做数据信托,赚你来生的钱。

华为和爱立信,目前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沙河口机车厂”和“庞巴迪”。能不能抓住奔驰,福特这一波,就看战略投入了。

歪了大元帅帖子的楼,向大元帅说声对不起!
时间:  2018-4-1 22:10
作者: 六层马甲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4-1 20:52
一点浅显的愚见,供你参考。经济史和金融史,会在不同的时代重演。目前的电信运营业,说到底是政府特许经营 ...


善!,,多谢大将军指点,,
时间:  2018-4-2 17:43
作者: xsohydra

有空出一版华为的年报分析嘛,感谢~
时间:  2018-4-2 19:59
作者: sunhawk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4-1 20:52
一点浅显的愚见,供你参考。经济史和金融史,会在不同的时代重演。目前的电信运营业,说到底是政府特许经营 ...

有空另开一贴介绍一下未来通讯行业的发展。
对于个人云服务的发展,目前看来需求量似乎不大,想象不到个人对于云端服务有哪些会是成为必不可少的需求。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时间:  2018-4-2 23:29
作者: h68810115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18-4-1 20:52
一点浅显的愚见,供你参考。经济史和金融史,会在不同的时代重演。目前的电信运营业,说到底是政府特许经营 ...

不用道歉,只有精彩回复多了,帖子才更有价值。
时间:  2018-4-3 00:11
作者: citycat

楼主分析的实在是太详细了
时间:  2018-4-3 12:56
作者: Chianti2018

回到大元帅的分析主脉上,财务报告显示研发减员在3.5%,这是财务统计静态数值,实际流动率估计在8%以上,有些产品线研发,人员流动率远超10%。要综合考虑员工自主辞职人数,裁员人数,和新员工招聘入职人数。

只有菜鸟财务经理和猪头小HR,才会只看报表把裁员和节省开支,增加效益划等号。

最反应问题实质的,是当年骨干研发员工自动辞职率,这是一个公司核心价值流失,千金难买。2011,2012就是有不少骨干研发员工辞职,ZTE在某欧洲大T,一年之内连续组织了三轮次测试认证准入,连滚带爬才通过。前两轮fail后,市场人员咬紧牙关付出了巨大的桌面桌下努力,才争取到第三次测试机会。严谨的客户技术团队2个V.P,指着ZTE 无线接入网产品第二次版本与测试报告simple naive的错误百出当面和ZTE团队拍桌子骂娘拂袖而去。回来以后,产品经理向客户经理道歉,研发团队不稳,没人力了。人头走了,留下猪头多。无论如何,再争取一次机会吧!

如今5G,承载网组织测试,招标先行,现在开始了。去年HR猪头小经理负责减员,减去的是人头还是猪头,到今年年底看ZTE拿到几份认证准入报告就能掂量出来。

光看财务指标,认为是省钱,实际是战略机会完全浪费,或通过数倍市场代价努力,再挽回的机会。实际是烧钱。






时间:  2018-4-3 13:12
作者: Chianti2018

sunhawk 发表于 2018-4-2 19:59
有空另开一贴介绍一下未来通讯行业的发展。
对于个人云服务的发展,目前看来需求量似乎不大,想象不到个 ...

对云计算,咱能力有限,眼界不行。点评一下已经是能力上限了。不够格开坛授业,误人子弟!
时间:  2018-4-4 10:07
作者: hy40310

大元帅
时间:  2018-4-4 15:47
作者: akuka

带血的数字,掩盖和隐藏着多少的罪恶啊!

那么多老员工人榨干青春后卸磨杀驴,强裁强开抛弃到社会,断供丢房、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身陷身陷囹圄的。 多少人每天睁开眼都要咒骂这些无良的企业。

快要爆发的活火山啊
时间:  2018-4-4 23:35
作者: happyAndy

给员工灌输梦想,文字激励的卓越公司,能不能给员工多发点工资。

至少达到业内平均水平吧。。。。要求很高吗?
时间:  2018-4-11 20:07
作者: 富裕科技123

我的印象就是中兴的CDMA,一个地市的售后成箱的送去售后服务,一个县市公司的量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