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室内场景一体化综合覆盖方案技术指导意见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8-9-1 21:38
作者: 397198721
标题: 室内场景一体化综合覆盖方案技术指导意见
目 录
为指导分公司因地制宜提供宏微结合、室内外协同的综合覆盖解决方案,保证网络覆盖质量、降低综合成本,进一步提升分公司主导设计方案的能力,彰显铁塔公司的专业化水平,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与已经发布的中国铁塔〔2016〕21号《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中国铁塔〔2017〕144号《光纤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中国铁塔〔2016〕162号《室分类项目设计指导意见》、中国铁塔〔2017〕241号《大型项目设计编制指导意见》等配套使用。
一、总体原则(1)全面统筹电信企业的网络覆盖需求,充分掌握室内外网络现状,推动覆盖方案由单一、孤立地宏站、室分规划向宏微结合、室内外协同规划转变,提供技术合理、成本最优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2)由被动等待需求向主动推送设计方案转变,提前获取站址资源,主动规划合理方案,鼓励分公司向电信企业推介整体解决方案,提升服务水平。
(3)细分覆盖场景,综合覆盖目标环境特点、建设难度、投资风险、维护便利、商务定价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宏、微、室分等一种或多种覆盖方式,鼓励探索适合不同场景的新方案、新产品和新技术,实现覆盖方案的精细化设计。
(4)充分整合三家电信企业的建设需求,力争协调电信企业在同一室分站点或同一站点的相同区域采用一致的技术手段,优先采用公司共享型无源产品和光分产品,实现室分站点全部共享或部分共享,创造共享收益。
(5)提升专业化水平,自主主导设计方案,注重建设成本,充分利用已有铁塔、机房、城市灯杆、管道、桥架等资源,力争实现室分项目的精益化管理。
二、室内覆盖技术方案室内覆盖方式主要有室外覆盖室内和室内深度覆盖两种,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室外宏站、无源分布系统、光纤分布系统、室外微站、室内微站等。
图1 室内覆盖方案示意图
在进行室内规划设计时,应结合覆盖场景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或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覆盖方案的最优化。
图2 室内一体化综合覆盖解决方案示意图
1、室外宏站1.1技术特点宏站覆盖是通过室外宏蜂窝基站解决室内覆盖问题,宏蜂窝基站功率高,覆盖范围大,可以满足小型楼宇、小型建筑群的深度覆盖以及大型楼宇、大型建筑群的浅层覆盖需求。
(1)对于普通塔站或楼面站,一般采用RRU+独立天线方案进行建设,各电信企业可共享电源、机房、杆塔等配套资源。
(2)对环境要求高、天线安装空间受限的站点,无法为各电信企业提供独立的天线安装位置,如单平台美化灯杆塔、楼顶美化天线等,可采用RRU+POI/合路器+共享天线(多端口)的方式,电信企业共享合路器、天线、馈线等设备及电源、机房、杆塔等配套资源。
图3 室外宏站天线连接示意图
1.2适用场景室外宏站具备覆盖能力强、容量高、成本低、实施简单的优点,室内覆盖应优先采用室外宏站覆盖,对于室外宏站无法解决的平层、电梯、地下停车场等弱覆盖区或无法建设室外宏站的场景再考虑采用室外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等方式进行覆盖。
2、室外分布系统室外分布系统是指在室外建设多副分散的天线点,采用“多天线、低功率”对目标楼宇进行覆盖的方式,一般可解决穿透建筑外墙和室内一堵墙的覆盖。
室外分布系统适合采用光纤分布系统及室外微站两种技术手段,电信企业明确提出采用无源分布系统的站点可根据电信企业的要求实施。
2.1 光纤分布系统2.1.1技术特点光纤分布系统由接入单元(AU)、扩展单元(EU)、远端单元(RU)及分布系统组成,通过远端单元外接天馈系统或采用集成天线的远端单元进行覆盖。
图4 光纤分布系统示意图
采用光纤分布系统建设室外分布系统覆盖室内,一般采用远端单元外接少量室外型定向天线(壁挂天线、射灯天线、路灯天线等)的方案,远端单元RU可安装在楼顶、外墙或灯杆等载体上。
图5 光纤分布系统室外安装示意图
2.1.2产品类型(1)公司规划了“室内型、室外型、微功率”三大类光分产品,可满足三家电信企业8制式接入需求,支持LTE MIMO。目前2W型产品已实现平台线上采购,在有共享需求的室分站点应采用公司标准化光分产品。
(2)电信企业光分产品主要有500mW、2W两种产品,一般支持2-3个制式,不支持三家共享。在一家独享需求的室分站点,考虑建设成本,建议采用满足电信企业要求的独享型光分产品。
表1 光分产品主要参数
2.1.3适用场景采用光纤分布系统建设室外分布系统,适用于实施困难、信源消耗大的连片性建筑群或设备安装空间受限、环境美化要求高的场景:
(1)实施困难、难以采用传统无源分布系统解决的场景,如大型住宅小区、城中村等;
(2)设备安装空间受限、环境美化要求较高的场景,如隧道、景区等;
2.2室外微站2.2.1技术特点室外微站覆盖是指通过室外小微基站覆盖室内,微站结构紧凑、支持天线一体化安装、易于美化,对天面、电源配套要求较低,物业协调难度低,可灵活部署在墙壁、灯杆、监控杆、水泥杆等载体上。
图6 室外微站安装示意图
室外微站的典型载波发射功率有5W、10W、20W三个等级,一般配置为2T2R,挂高6-15米、覆盖范围50-200米;室外微站可支持1-3个制式,目前尚无支持3家电信企业共享的产品。按照设备形态可分为分布式微站和一体化微站两种:
(1)分布式微站的BBU和微RRU分离,微RRU可集成或外接天线,支持小区合并。
图7 室外分布式微站示意图
(2)一体化微站的BBU和微RRU集成在一起,可集成或外接天线,不支持小区合并;在无光纤传输条件的站点,可增加Relay设备回传。
图8 室外一体化微站示意图
2.2.2适用场景室外微站主要用于建筑物结构简单、易于穿透的室外补盲、业务分流及室外覆盖室内的场景。
(1)分布式微站支持小区合并/分裂功能,适用于建筑物数目较多的场景,如较长的商业步行街、大型居民小区等。
(2)一体化微站一般不支持小区合并功能,适用于建筑物数目较少的局部补盲吸热场景,如较短的商业步行街、独栋居民楼等。
2.3天线选型及布放2.3.1 天线美化形式室外分布系统的天线一般体积较小且易于伪装,主要有定向板状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垂直面大张角天线、水平面大张角天线等,应根据覆盖目标具体环境确定天线的美化形式。
草坪牌型 石头型 空调型
草坪灯型 电表型 路灯杆型
图9 室外分布系统天线类型
2.3.2 天线布放原则天线的布放应综合考虑楼宇在垂直、水平、纵深三个方向上的覆盖要求:
(1)垂直方向上,应根据楼宇高度、天线点与覆盖目标的距离确定天线参数(垂直半功率角、增益等)及天线数量。对于20层以上的楼宇应优选择垂直面大张角天线,20层以下的楼宇可选择定向板状天线、普通射灯天线、对数周期天线。
图10 垂直方向覆盖示意图
(2)水平方向上,天线布放数量应根据天线参数(水平半功率角、增益等)、输出功率、楼体宽度等综合考虑。一般一副天线覆盖2个单元。
图11 水平方向覆盖示意图
(3)纵深方向上,对于厚度15-20米的薄板楼,可在一侧安装天线进行覆盖;对于厚度20米以上的板楼,应分别在楼宇前后两侧安装天线进行覆盖;对于塔楼,要在更多方向安装天线进行覆盖,以抵抗楼内的多层墙体损耗。
图12 纵深方向覆盖示意图
3、室内分布系统3.1无源分布系统3.1.1技术特点无源分布系统采用基站做信源,采用RRU拉远的方式进行平层和分区的覆盖。无源分布系统由POI/合路器、馈线、功分器、耦合器、衰减器、负载、天线等器件组成。
图13 室内无源分布系统示意图
3.1.2产品类型公司已制定以高品质POI和高品质无源器件为核心的全系列标准化产品,满足三家电信企业9系统、12系统共享接入;同时制定了多家共享、一家独享及潜在共享的无源分布系统技术方案。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方案及产品选型参照《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 总体技术指导意见》。
3.1.3适用场景无源分布系统技术成熟、支持共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的室内覆盖。
3.2光纤分布系统3.2.1技术特点室内光纤分布系统的远端单元一般安装在弱电井内,外接小型分布系统覆盖楼宇的平层、电梯及地下停车场等区域。
图14 室内光纤分布系统示意图
3.2.2产品类型参见2.1.2章节。
3.2.3适用场景采用光分设备建设室内分布系统适用于业务量不高的大型单体建筑或住宅小区平层、电梯及地下停车场的覆盖,在路由复杂、信源安装空间受限、施工困难的场景,具备更大的优势。适用的典型场景如下:
(1)建筑面积超过40000平米且业务密度相对不高的大型建筑物。
(2)住宅小区、工业园区等建筑群业务量不高的楼宇室内覆盖。
(3)针对中小型建筑物的覆盖场景,可通过光纤分布系统引用附近的信源拉远进行覆盖,节约信源数量,如单一地下停车场覆盖、小型办公楼等。
(4)针对电梯数量较多或地下停车场面积较大、平层业务量较高的场景,可采用POI与光分相结合进行覆盖,如POI覆盖平层,光纤分布覆盖电梯和地下停车场,节约电梯和地下停车场所需要的信源数量。
3.3室内微站3.3.1技术特点室内微站主要为分布式微站,一般由基带单元BBU、接入合路单元DCU(可选,支持异厂家射频馈入)、集线器单元RHUB 和射频远端单元pRRU 等组成,pRRU单载波功率一般为50mW-150mW,设备支持末
时间: 2018-9-3 15:01
作者: cnqq9999
还不如上传文件,图片不显示
时间: 2020-3-18 16:23
作者: cnqq9999
谢谢分享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