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格编号 | |
1310 | ||
项目名称 | 第 1 页 | |
交底编号 | 共 3 页 | |
设计文件图号 | 漏缆径路图 | |
施工部位 | ||
交底日期 | 2018年12月6日 | |
技术交底内容: | ||
1、技术交底范围; | ||
2、设计情况; 1、漏泄同轴电缆挂设高度为局轨面4.6米,在电气化区段,漏泄电缆若与回流线、保护地线和照明线等非高压带电体同侧时,间距应不小于0.6m。在回流会PW线家绝缘保护的区段,不应小于0.25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应不小于2m。 2、隧道内、外漏泄同轴电缆吊夹按照1m间距设置,隧道内每10m设置1处防火卡具,隧道外均设置防火卡具。漏泄同轴电缆首、尾端吊夹采用防火吊夹,漏泄同轴电缆的吊线应焊接联通,吊线两端及每隔500m左右应接地。通信漏缆在接触网设备(开关、下锚等)处,应采用射频电缆绕行连接两端漏缆(射频电缆需从隧道壁引下至电缆槽)。 3、本工程路基段有通信漏缆支撑杆,通信漏缆支撑杆之间间距不得大于30m,通信漏缆支撑杆只在路基一侧设置。杆塔内缘至铁路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1m。 4、本工程在长度超过500m的漏缆设置直流阻断器,每段漏缆长度为500-750m。 5、全线3km及以上连续漏缆区段设置漏缆故障定位监测设备。 6、漏缆挂设在隧道内壁一侧(按图施工)。 | ||
3、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 目前漏缆已招标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及驻地建设已经完善。具备进一步工作的条件 | ||
4、施工工艺; 根据《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确定漏缆挂设高度及卡具间隔。 1) 施工时根据站前单位确定的轨面标准线确定漏缆的挂设高度4.6m,然后用皮尺在隧道壁4.6m处确定漏缆挂设高度,然后用墨斗仪水平画线,1m长的直尺确定每个卡具的位置。 2) 卡具的安装位置确定好后然后用电钻进行打眼,钻头的型号采用Ø8mm钻头孔深为55mm,孔眼要求平直,不得呈喇叭状;打眼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不合格立即整改。 3) 打眼完成后安装膨胀螺栓,使用扳手紧固螺母; ![]() 4) 按顺序安装螺杆或固定座、卡具。 ![]() 5) 隧道内卡具安装要牢固,注意卡具开口的方向,卡具安装完成后效果如下: ![]() ![]() | ||
5、质量控制; 1)径路复测应全面、严谨、准确,应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 2)划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画出的线保持与轨面平行; 3)钻孔深度应符合卡具要求,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 4)卡具安装应牢固,防火卡具安装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6、质量检验; 6.1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卡具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2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吊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挂高度距轨面 4.6m。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6.3电化区段隧道内吊挂漏泄同轴电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在同侧吊挂时, 与回流线的距离应大于 600mm.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 ||
7、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7.1 安全要求 10.1.1 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安全防护服,并根据相关要求配置其他防护用品 (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灯、通讯工具等)。 7.1.2 应设安全防护员,要持证上岗,带齐防护用具。 7.1.3 电气化区段上道施工必须穿绝缘鞋。 7.1.4 机具、材料不得侵入限界。 7.1.5 使用发电机时应使用专用插头,电源插座必须有漏电保护器。 7.1.6 雨中禁止使用发电机和电动工具。 7.1.7 仔细检查施工所用电源,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7.1.8 缆盘应放置平衡,采用制动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7.2 环保要求 将施工中的废弃物集中回收,统一处理,做到人走料清场地净 | ||
8、成品保护措施; | ||
| ||
交底人: | ||
接受交底人: |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