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手机免费拿?小心“购机惠”成分期贷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0-1-13 09:51
作者: 国王长了驴耳朵     标题: 手机免费拿?小心“购机惠”成分期贷

  “手机免费拿”“信用购机”……近年来,一些电信营业厅里出现了大量的“购机惠”政策,买手机时只要对着营业员的手机眨个眼进行身份认证,就可以得到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优惠。

  有这么好的事儿吗?记者在北京、杭州等地走访多家电信营业厅发现,一些营业员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存在私自为客户办理分期贷款业务的现象。

  欠了话费却被催贷

  2019年9月,小萨收到一条催债短信,被告知“已经逾期四天,翼支付合约机欠款50.08元,近期将上传逾期信息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小萨对此一头雾水,因为她从来没办理过这项业务。后经查询得知,原来是她在去年1月,到电信柜台办理“碎屏险退费”业务时,“被办理”了这笔叫“橙分期”的业务。

  无独有偶,从未办理过贷款业务的张女士也经历了“被催贷”。2018年8月底,张女士到电信营业厅买手机。营业员称,只要办理每月99元话费的电信套餐(含三张无限流量卡),买手机就可以直降800元。

  张女士没有犹豫就办理了业务,售价为999元的手机,她只花了199元。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只要忘交话费,张女士就会经历“爆炸催款”。催款电话和短信中屡次提到如不缴费将“影响征信”。

  张女士查询发现,橙分期是某金融科技公司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分期消费模式,为电信用户提供0元购机、话费还款的分期服务。

  难道“热情”的电信营业员办理的直降800元手机优惠是一笔贷款吗?

  2019年6月,张女士到营业厅要求注销账号,却被营业员告知,必须交满当时优惠的800元,还有违约金1000多元。张女士无奈地交了近2000元后,才最终销户。

  杭州市民陈女士也反映,除“送手机”外,在办理电信业务时,营业员还以送电视、电动自行车、手表、流量以及帮缴物业管理费等名义,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分期贷款。

  记者调查发现,“被办理”橙分期业务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自2019年1月到9月底,多名电信客户发帖称,自己在办理电信业务时,遇到了此类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因不知道这笔分期贷款的存在,结果出现逾期记录。

  发展“人头”还有奖励

  “优惠购机”到底是怎样一种销售套路?记者随机选择了数十家电信营业厅进行体验。

  ——隐瞒贷款实质。“如果店员没有向您推荐直降1000活动,您可拨打17718501310举报获得100元奖励。”2019年9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一家电信营业厅的宣传海报十分醒目。

  营业员为记者办理这项业务期间,自始至终未提及消费贷。她只是承诺道,“原价1099元的手机,只要交99元就能拿到手,但每月必须交129元的话费。”

  办理期间,记者就收到了提示分期还款的短信。经过多次询问,这位营业员答复称,“你不用管这些短信,你只要交你的话费就可以了。”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电信营业厅,记者也遇到了相同情况。一名营业员表示,“橙分期”就是一个业务名称,但闭口不提贷款实质。

  ——发展“人头”有奖励。记者调查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分期”业务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电信营业员便会“抛出”各种诱惑。作为“主打”业务,西城区这家营业厅强调,“不是人人都有这个额度,如推荐朋友来办理,还能得到红包奖励。”

  朝阳区这家营业厅的员工直接表示,如果今天办理,不但不用补手机的差价,还送价值149元的无线耳机。为了表示这项业务很“靠谱”,这位营业员拿出办理该业务的名单,上面标注许多消费者已领了耳机、茶具等不同赠品。

  ——用“优惠”包装“贷款”。这项业务是电信业务吗?记者向电信客服致电咨询,对方首先肯定了该业务属于电信。当记者询问这项业务是否具有贷款性质,客服回答“是”。

  那么到底什么是橙分期?对用户有没有影响?未告知客户贷款性质便办理业务,是否合规?电信客服表示,该业务不在客服处理范围之内,需要记者拨打“翼支付”客服电话进行咨询。

  记者随后致电“翼支付”人工客服,对方又为记者转接到专业处理“橙分期”业务的客服人员。

  该名客服起初与营业员回答的如出一辙:“缴纳话费即可、对个人毫无影响。”

  当记者追问“这项业务是不是消费贷款时?”这名客服承认了这项业务的实质:电信利用自己庞大的用户基数,在用户办理橙分期业务对镜头眨眼的同时,实际是在授权电信以用户名义,办理一笔甜橙金融贷款。用户交话费其实就是还本金,而贷款所产生的利息,则由电信美其名曰“红包返现”,由翼支付直接代扣。

  正常情况下,只要电信按照约定返还红包,就不会出现逾期。但只要手机欠费,就会暂停发放红包。这也就是为什么办理该项业务后,用户不交话费,会“上传征信”或者“被催贷”。

  ——如不按期缴费,将影响征信。用“购机惠”进行包装的橙分期,到底是不是网贷?办理之后会对用户产生什么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分析称,橙分期从穿透性监管来看,冻结24个月花呗额度,且是翼支付分期,逾期违约金较高,这些都符合网贷特征。

  “即使电信按期自动扣款,如消费者账户资金短缺,无论金额大小,都很容易对其征信造成影响。”他还表示,橙分期的违约惩罚措施,分为违约金和滞纳金两部分,违约金是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很明显,这项业务并不像营业员所描述的那样“万无一失”。

  ——营业厅还有“两张面孔”,消费者维权难。记者调查时还发现一奇怪现象,有的营业厅热情推销橙分期业务,有的营业厅则表现“淡定”。

  记者致电中国电信客服得知,其营业厅分为官方营业厅与合作代理营业厅。客服承认,合作代理营业厅有些并不是电信“正式员工”。而向记者推销橙分期业务的,正是合作代理营业厅的工作人员。

  消费者该如何自保

  “优惠购机”活动到底存在哪些法律风险?消费者又该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这种“诱导式办理流程”,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商家在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只强调优惠,不提风险,诱导其购买存在较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明显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消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陈音江表示,因此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橙分期经营者,都应事先告知消费者安全注意事项、限制权利条款等,然后再让消费者自主决定是否购买。

  他认为,运营商在开展业务时,要在显著位置公示公布所有收费业务及标准,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有关收费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等,确保每笔收费业务都真正做到全面、准确告知,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对于已办理该项业务的消费者,虽然通过“对着镜头眨眨眼”授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运营商可以不担责。如果消费者不知情,那么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该协议条款无效。如果有证据证明,运营商存在故意隐瞒或欺骗,消费者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

  陈音江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要责成经营者退还费用和赔偿损失,还要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此外,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时间:  2020-1-13 10:15
作者: 准吧基佬

17年底-18年初那会,本市好几个电信营业厅门口,店内直接拉横幅。

只需一张身份证,全场手机免费领


时间:  2020-1-13 10:50
作者: lulumeimei

消费陷阱啊,不能贪小便宜,现在很多银行及支付宝还有京东白条什么的都有很多免费的分期可以用。
时间:  2020-1-13 10:51
作者: 知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0-1-13 10:54
作者: tianzhongshan

贪小便宜吃大亏
时间:  2020-1-13 11:06
作者: zjhaozyl

移动不是也差不多但是每个月用到那点话费的话就可以
时间:  2020-1-13 11:09
作者: 自由之声

其实就是分期付款
时间:  2020-1-13 11:10
作者: 自由之声

准吧基佬 发表于 2020-1-13 10:15
17年底-18年初那会,本市好几个电信营业厅门口,店内直接拉横幅。

只需一张身份证,全场手机免费领

赶紧去看看
时间:  2020-1-13 11:58
作者: cp01

准吧基佬 发表于 2020-1-13 10:15
17年底-18年初那会,本市好几个电信营业厅门口,店内直接拉横幅。

只需一张身份证,全场手机免费领

小县城太多了
时间:  2020-1-13 11:59
作者: hy007

我们这边移动送电视、烟、酒
时间:  2020-1-13 11:59
作者: 寒雪飘影

虚假宣传套路深
时间:  2020-1-13 13:32
作者: limitultima

现在是正大光明行骗,时间久了,90%的成了骗子,世界公认正确,然后90%的人指责10%的是杀币。猪脑子,蠢货。。。。。。。。
时间:  2020-1-13 14:56
作者: 观海

四川电信批量导入实名注册用户到翼支付,违反银行相关监管法规。
时间:  2020-1-14 09:49
作者: 登录用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0-1-14 10:16
作者: bobo90421

运营商都堕落到需要诈骗才能度日。
时间:  2020-1-14 10:18
作者: 凉橙

这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有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时间:  2020-1-14 11:02
作者: haihai309

执行层面业务办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客户投诉必然。
时间:  2020-1-14 11:32
作者: kkbox

免费的往往最贵
三大流氓都是挖空心思坑用户的钱
美其名 提升用户价值
时间:  2020-1-14 16:45
作者: dikeroy

橙分期,已中招,坑爹。虽然每个月按时抵扣,但还是有点不爽,早知道是一个分期,要进征信的,就不买了,以后再不搞这鬼东西了
时间:  2020-1-14 17:20
作者: yuxivv321

电信诈骗
时间:  2020-1-14 18:35
作者: Ebates

到现在没明白为什么运营商非要去做消费信贷业务,而且是不受金融监管的无照经营
时间:  2020-1-14 18:53
作者: it1010

自己不长心眼哪里都是陷阱
时间:  2020-1-14 19:44
作者: jorbo

感觉不少买了房的人都奇奇怪怪,一点点小事都上纲上线,什么都能说成侵害他合法权益
时间:  2020-1-14 19:45
作者: jorbo

jorbo 发表于 2020-1-14 19:44:16 感觉不少买了房的人都奇奇怪怪,一点点小事都上纲上线,什么都能说成侵害他合法权益

发错了,不能删除
时间:  2020-1-14 19:45
作者: pcsky

移动套路?
时间:  2020-1-14 20:03
作者: 7304265

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时间:  2020-1-15 04:43
作者: 登录用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