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中兴:面向价值的4G/5G协同解决方案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0-4-2 04:06
作者: just10086     标题: 中兴:面向价值的4G/5G协同解决方案

对于影响收益和口碑的价值区域,如果存在网络问题,需要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基于工程实践,先优化再规划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选择。中兴通讯基于大量的网优运维实践沉淀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规则库,结合AI挖掘的问题根因判决,可以对各种网络问题选用合适的维护、优化或规划措施。对于维护、优化无法解决的问题,纳入规划建设解决范畴。

预计4G、5G用户将长期并存,规模并存的周期可达4年以上,对于需要通过规划保障的区域,采用4G/5G协同解决方案。

4G/5G整体协同策略
整体策略:基于现网数据识别价值区域,区域内部署5G网络,区域外优先采用4G保障;随着网络的发展,价值区域识别的标准可以调整。

价值区域内的4G容量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4G扩容、5G分流。两种方式的作用与5G用户比例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现网用户的终端能力判决:5G终端比例超出门限的区域,以5G分流为主,其他区域优先采用4G扩容;随着时间的推移,5G分流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价值区域内的4G覆盖问题,仍需要持续解决,可以逐渐过渡到低频段、较小的频谱带宽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价值区域内,5G原则上应实现连续覆盖,以场景(或网格)为单位,对于其中话务热点、口碑场景,可按高标准建设,部署容量型基站,以支撑用户高速率体验;其余场景可按中低标准建设,仅部署覆盖型基站。

现阶段5G产品选型策略示例:

-64TR产品满足高速率高容量需求场景;32TR产品解决中低流量低成本建网需求;
-叠加或新建4TR Qcell解决高流量、高价值区域的室内覆盖;
-4TR Pad RRU等产品用于居民区、步行街等区域的补盲补热。

从节省空间和降低综合部署成本的角度考虑,优先采用4G/5G双模基站;原有的4G基站,可以应用于其余需要4G补强的区域。

5G站址选择策略:4G/5G业务可以相互替代,5G优先选用现网4G位置合适的站址,形成合理的网络拓扑,满足5G连续覆盖及容量需求;对于现有站址无法共享(例如天面空间不足、业主不同意、可用站点密度不足等)的情形,可以通过新建站址解决。

4G/5G各频段协同策略
5G建网初期,采用4G为“广”,5G为“厚”的策略;随着业务和用户的发展,5G网络内部再区分“广”“厚”。

为了降低综合建设成本,充分盘活频谱资源,对于5G中高频段,将来可主要用于解决容量型需求;现网4G及3G的低频段可逐步重耕为5G所用,解决覆盖型需求,利用低频段覆盖半径大的优势,大幅降低5G建设规模、节省投资。重耕低频段的带宽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以国内某运营商为例,该运营商拥有多个频段资源,建议采用如下策略(见图1):

-800MHz网络作为语音打底层,承载VoLTE、NB-IoT以及4G薄覆盖;
-1.8GHz网络作为4G主力频段,承载4G数据业务、eMTC,未来扩展到5G URLLC低时延业务,满足行业应用的需求;
-2.1GHz网络目前作为4G容量层,承担4G室外补热、室内覆盖;随着5G用户比例扩大,该频段逐步重耕用于5G覆盖;
-3.5GHz为5G现网主力频段,承担室内外覆盖和容量,将来逐渐定位为解决容量问题;

未来获得高频毫米波mmWave频段后,可作为5G eMBB补热。

行业应用重点区域解决方案
当前,5G在垂直行业的主流应用已初现端倪,如云游戏、车联网、远程医疗等。这些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用户需求、业务模式差异性大,定制化要求高,不能完全沿用以往的规划方案。

对于eMBB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虽然速率需求提升非常大,有对业务模式的“定制化”规划需求,但是总体思路仍然是基于传统方案的改进。同时,网络可以将低价值和低速率需求的业务转移到4G网络,以使5G网络能给高价值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URLLC业务,如工业控制、车联网等,终端用户有固定区域、固定业务需求的特点,从小区级的规划细化到波束级,追求每个规划区域都有稳定的覆盖质量、资源分配,某些业务可能需要分配固定的频率资源。以前述的国内某运营商为例,同时在1.8GHz上部署URLLC,可以提供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服务,以及相对较好的覆盖接入水平。另外,5G网络切片可以划分出多个虚拟网络,以应对时延、带宽、可靠性不尽相同的服务需求。

对于mMTC业务,需要考虑与NB-IoT的协同规划。如水表抄表之类的低价值业务,尽量接入到NB-IoT网络,减少对mMTC网络的负荷冲击。

城市发展重点区域解决方案
针对政府制定的城市规划发展重点区域,如果尚无4G现网,则4G、5G应分别建设连续覆盖网络,按照中长期需求一次性规划、分期分批部署实施。首期建设的目标是广覆盖,实际部署一部分站址、采用较低的容量配置,待用户增多之后,再加厚容量配置,增加部署站址。

“按照中长期需求一次性规划”,一方面是站址获取困难,需要一次性统筹协调;另一方面,网络部署后再进行拓扑改造的难度大,需要提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长期的话务目标估算,因全新发展区域话务体现不充分,可参照现网同等地位、同等档次、同等规模的建筑物或室内外综合区域进行类比,例如同为甲级写字楼、同为3万平米的建筑,未入驻的建筑话务需求可参照现网已经成熟的同类建筑,估算需要配置的4G、5G基站类型和数量。方案可体现网络发展的趋势:未入驻建筑物的4G、5G容量配置比例,与成熟入驻建筑物相比,4G容量比例适当调低、5G容量比例适当调高,但总体容量需求大致相当。规划方案在分期分批建设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与规划预期必然存在一些偏差,应基于实情及时对规划方案进行微调、验证效果,周期性滚动规划。

基于4G网络数据的5G预规划方案
在5G网络发展初期,无法获取丰富的5G实际数据,为了解决规划方案的准确性问题,中兴通讯创造性提出了基于4G网络数据的5G预规划方案。

-对于利旧站点,基于周围地形地貌及4G话务分布,进行5G站点的天线权值规划;
-基于4G基站工参和MR数据,预测利旧站点的5G覆盖;
-基于5G覆盖预测结果,剔除覆盖冗余站点;
-进一步分析规划区域是否存在5G弱覆盖,针对性规划新增站;
-规划5G新增站天线权值,预测新增站覆盖效果;
-多维度评估5G站点的建设优先级,输出总体方案。

下面介绍部分重要环节的要点。

-5G天线权值规划

对于5G新建站,基于3D建筑物地图、POI场景分类、4G/5G用户3D话务分布等信息进行天线权值规划,将波束尽量打向用户集中区域;并进行立体覆盖预测,调用ACP算法迭代调整方位角下倾角等参数,以达到最佳覆盖效果。

-5G利旧站点覆盖预测

4G/5G覆盖差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RS功率配置差异、天线波束差异、频段引起的空间路径损耗差异和穿透损耗差异等。
-5G新增站覆盖智能预测

基于4G现网MR数据,结合智能AI预测算法,再叠加4G/5G覆盖差异,可以准确预测5G新增站建成后的5G覆盖效果。


时间:  2020-4-2 07:24
作者: 喜涮涮

感谢
时间:  2020-4-2 10:23
作者: hanyongtao


时间:  2020-4-3 08:41
作者: 114_starlight

不明觉厉~
时间:  2020-4-3 09:14
作者: 18977111365

不错的分享,感谢
时间:  2020-4-3 09:58
作者: beebird

是个渐进的方案
时间:  2020-4-4 09:26
作者: fanjianbo8888


时间:  2020-4-7 11:15
作者: 提笔我画只猴。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