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HARQ相关分享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0-4-4 20:51
作者:
Honey3281
标题:
HARQ相关分享
HARQ协议是MAC层的一部分,实际的软合并由物理层完成,采用多个并行的停止-等待进程
仅适用于DL-SCH和UL-SCH。采用1bit确认位以告知发送方数据接收情况,发送方根据确认信息和HARQ进程的定时关系识别反馈的是那个HARQ进程;同时发送多个反馈时,通过确认信息在HARQ码本中的位置解决(?确认信息被延时调度时,是否仍然能对应)
注:重传会导致时延,此时显示的链路自适应更适合需求
异步HARQ :采用一个显示的HARQ进程号指示其对应那个进程(?接收方如何知道是接收的是哪个HARQ进程发送的数据。由DCI显示指示HARQ进程号)
异步HARQ即可用于上行,也可用于下行。用于支持没有固定上/下行配置的动态TDD模式,也为数据流和终端之间的优先级处理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有利于对未来非授权频谱的扩展
一个载波对应一个HARQ实体。NR最多支持16个HARQ进程(比LTE多1个)。原因是考虑射频单元拉远的情形,会带来一定的传输时延,以及高频时更短的时隙长度
NR中HARQ机制新增码块组重传,对非常大的传输块或者一个传输块被另一个优先级较高的传输干扰时有益
一个传输块被分割成许多个码块(每个码块都带24bit CRC,传输块有总的CRC),最大为8448 bit;当编码速率低于1/4时,码块大小为3840 bit。分割是为了信道编/解码复杂度
当干扰是突发性的且只干扰了少量时隙中的OFDM符号时,传输块中可能只有少量码块遭到破坏,只需重传错误的码块。同时,若HARQ机制需要对单个码块进行寻址时,控制信令开销大。因此,产生了码块组(codeblock groups, CBG)。根据初传的码块数目不同,可以配置2、4、6、8个CBG
带软合并的HARQ合并数据时,如何知道哪部分数据是错的?能够确定一个码块组中某个码块是错的吗?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CBG?
下行空分复用大于四层(与RI=4的区别?)时,两个传输块可以在一个传输信道上并行传输
HARQ重传必须发送与初传相同的信息比特集,但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比特集发送
HARQ软合并技术根据重传比特和初传比特相同与否,分为
追逐合并
(Chase Combing, CC)和
增量冗余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IR)
LDPC编码中,系统比特比奇偶校验比特更为重要。所以,初传应该至少包含所有系统比特和部分奇偶校验比特,剩余系统比特可以包含在重传中。偶数次版本的重传是可以自解码的
[]接收机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要在解码前进行软合并,什么时候要清空软换成,即区分接收到的是新传还是重传?
[]发射机如何知道应该发送新传数据还是重传数据?
下行HARQ
:下行调度分配包含HARQ相关的控制信令:
HARQ进程号
新数据指示
配置了码块组重传的码块组传输信息(CBG Transimission Information, CBGTI)(表面此CBG是否存在)
码块组刷新信息(CBG Flushing Information, CBGFI)(表面此CBG是要清空,还是软合并)
上行发送确认所需要的信息,如定时(3 bit,用于RRC配置表索引{0, 1, 2, 3, 4})和PUCCH资源指示(3 bit,[0, 7])
//为何需要新数据指示,CBGFI全0表示新传
上行HARQ
:上行调度分配包含HARQ相关的控制信令:
HARQ进程号
新数据指示
配置了码块组重传的码块组传输信息(CBG Transimission Information, CBGTI)
NR支持将多个传输块的确认复用为一个多比特的确认信息。多比特可以采用半静态码本或动态码本进行复用,由RRC配置
半静态码本
:由时域维度和分量载波维度(CBG或MIMO层)组成的二维码本,两个维度都是半静态调度。时域大小取决于配置的HARQ确认定时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载波域的大小取决于所有分量载波上同时发送传输块(或CBG)的数量。
缺点
是码本较大,利用率低 //若定时相同情况下,载波域存在相同的传输块数(或CBG)时,基站如何区分?
动态码本
:为了解决gNB和终端同时正确理解被调度载波数(即在PDCCH调度丢失的情形,终端依然知道gNB调度了几次),在DCI中包含下行分配索引DAI:
计数器cDAI。表示收到DCI起,当前下行调度传输次数。首先按照载波维度计数,然后按照时间维度计数
载波聚合配置下的总DAI(tDAI)。表示到目前为止,所有载波上下行传输总次数,即当前最高的cDAI值
时间:
2020-4-5 15:58
作者:
fanjianbo8888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