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5G可能正成为地球温室效应的"推手",甚至破坏自然生态体系?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0-8-11 23:23
作者:
苏阿阿
标题:
5G可能正成为地球温室效应的"推手",甚至破坏自然生态体系?
今天,5G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主流观点认为5G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能让我们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数字化世界,
但也有一些小众的观点认为5G的能力和潜力仍待验证,可能将成为失败的技术,更有甚者,认为5G对世界的影响是存在危害的。
而由于种种众所不知的原因,5G成为了被炒作的技术,不光行业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在炒作,甚至国家之间出于政治目的也在炒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5G成为了"不容置疑"的技术,很多正常的观点、正常的技术讨论,都被归为阴谋论,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其实,到今天5G的标准尚未完全冻结,可以说5G仍然是一个新事物,对于这个新事物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肯定它的正面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去广泛地讨论其负面的影响,毕竟这是一个面向亿万公众的技术,容不得一点差错,一点技术层面的小缺陷,都有可能造成广泛的影响。
以下的观点来自于一位白犀牛的读者的后台留言,对于其观点,我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工具去证实,或证伪,但正如伏尔泰说的,"我也许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觉得这些看似危言耸听的言论,是有其讨论价值的,哪怕到最后被证实为荒谬,但至少杜绝了一种隐患。
01.
5G是地球温室效应的推手。
5G很耗电,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一个5G基站的功耗最高可达到一个4G基站的4倍,比如,根据此前中国铁塔的一份分析材料,目前几家主流的厂商的5G基站单系统的典型功耗分别为:华为3500W,中兴为3255W、大唐为4940W。
我们就以华为基站为例,以3500W的功耗运行一天就是84千瓦时,如果以完全建成的5G网络需要500-800万个5G基站算,一天就是6.72亿千瓦时,一年就是2452.8亿千瓦时!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这样来算,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780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4936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11863亿千瓦时。
这意味着,光是一个5G,就占全年全国总用电量的近4%,相当于3倍于第一产业的总用电量!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02.
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二千多亿千瓦时的电能到哪儿去了呢?
答案很让人惊讶!——百分之九十以上转化为热能排放于大气。
5G耗电一部分是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热量,直接释放在空气中。一部分功耗以电磁波方式从天线辐射出去,而发射出去的功率,被用户接收并发挥作用的不足百分之五,其余能量都辐射到地面、树木、建筑物上。
在某些国家,比如美国,5G是通过厘米波频段来承载的,要知道,厘米波的特点是工业烘干频率,把能量最终转化成热量,这对地区气候、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当前全球温室效应愈来愈严重,由此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灾害,比如2018年美国遭遇了零下52度的极端低温,同时,澳大利亚则面临48度的严重酷暑,还有超级飓风、异常洋流等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发生。
而更恐怖的是,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5G很可能将成为压在"温室效应"这只即将倒下的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点不得不谨慎考虑。
03.
5G基站可能将对自然界中的动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5G基站的站址资源问题,当前全世界各国的5G基站基本上都会依托电杆和路灯杆布设,而这个高度正好是鸟类和蜂类栖息高度。
虽这类基站并非5G宏基站,发射功率不大,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对近距离的动物伤害是明显的。比如,持续发出的高频电磁波会导致蜂类体温会升高,时间一长会导致蜂类群体性死亡。比如,高频的电磁波会伤害鸟类的眼晶体,同时会损伤体内的卵,鸟类被照瞎眼,只有死路一条,照伤体内卵,产卵属死卵,孵化不成生命。
人类的微波工作者知道佩戴微波眼镜保护眼晶体,但动物做不到。而如果是红外频段,自然界的动物都会感知热源存在及方向,有目的的避开,但微波具有穿透加热性,一般动物不具有效感觉器官,这才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上述所言并非唱衰5G,或为5G泼冷水,只是想当前的5G建设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向,尽可能地完善5G技术,让5G真正成为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技术。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