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乒乓切换的明显特征就是在某一区域切换频繁,如上图椭圆区域标注的,每条竖线代表一次切换。
可能性一:硬件问题。排除硬件故障来解决。
可能性二:在周围几个小区信号强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发生乒乓切换;体现为切换量大而且易掉话,切换失败高,信号质量差。
对于可能性二:
方法1:调整天线俯仰角使某个小区信号在该区处于最强(比其他小区强),有主服务区后乒乓切换的数量会减少。
方法2:在该处建新站或微蜂窝,目的与方法一一样。
方法3:选取最佳信号的小区(RXQUAL)作为处理对象。当入切换失败高时,调小切入本小区的其它小区对应的HOMargin值,提高邻小区(对切换次数影响大)对本小区的RXLEVPBGT门限。当出切换失败率高时,对本小区到邻小区的参数采用类似方法设置。
方法四:打开防乒乓切换的功能。参数组为:
timebetweenHoconfiguration=used/not :
(used :在BSC级决定hopingpongtimerejection 是否有效)
bts time between HO configuration=0/1:
(乒乓切换的拒绝时间能否在BTS级实现)
0:乒乓拒绝时间无效
1:乒乓拒绝时间有效。
HopingpongCombination:
(表明禁止pingpong切换的具体切换类型)
Hopingpongtimerejection= 18(s)
(乒乓切换的禁止时间)
(E)恶劣的无线环境
可能性一:覆盖。如果目标小区与源小区之间没有足够的重叠覆盖区域,切换可能应无法登陆目标小区的TCH而造成切换失败。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回到旧小区的概率会较低。一旦怀疑,最好进行路测以便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无线优化手段改善覆盖。提高小区的覆盖可以通过减小下倾角或增加天线高度来实现。但是这样可能会干扰其它邻小区。
如下图:
可能性二:干扰。干扰会造成即使目标小区的电平很好,但上/下行信号质量很差的情况移动台将难以占上目标小区的TCH。
如果入切换执行失败率很高,必须检查小区的干扰情况。对每一对邻小区检查来/去切换执行失败率能够指明干扰是存在于某一对小区还是很多小区,并进而大致判断干扰区域和干扰性质。
如果去切换执行失败率很高,可能是因为切换发起小区的下行干扰。移动台无法解码BTS发出的HANDOVER_COMMAND消息,这时由于T3103超时(计数器 C1164/24),将产生掉话。还有可能是目标小区的下行或上行干扰。因此,需要认真检查每一对相邻小区,以帮助判断干扰原因。同时检查目标小区的切换执行失败率和分配失败率的相关性。干扰造成的高切换失败率往往伴随着高分配失败率。
为了确认小区的干扰,检查计数器“Average Level of Non decoded RACH ”, 并且同时查看“Ratio of HO on UL Quality” 和 “Ratio of HO on DL Quality”。
未解码RACH平均水平:(average level of non decoded RACH)=C1033.
C1033:仅针对未解码RACH的信号强度进行统计。(大致反映BCCH频率的受干扰水平)
真正的干扰水平必须灵活定义C1619计数器才能准确区分,还是得从C1619取得空闲信道干扰的近似情况。
(CT7200中的CQ表)有两种情况需要区分。不能一看到上下行切换比例大就一定有干扰。
如下两图:(取自同一个地区同一天)
(A)可能有干扰:Average Level of Non decoded RACH的值偏低,同时上下行质量较差。
(B)可能是硬件损坏:切换失败率高,同时下行电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