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新办的手机卡,不断接催贷电话: “二次放号”让消费者麻烦倍增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0-10-10 09:15
作者: zzzlife     标题: 新办的手机卡,不断接催贷电话: “二次放号”让消费者麻烦倍增

本帖最后由 zzzlife 于 2020-10-10 09:16 编辑

新办的手机卡,刚启用就收到接连不断的催贷电话;注册App却频繁显示号码被占用;给运营商客服致电,却被告知要自己协商处理……当手机码号资源愈发稀缺,“二次放号”这一盘活资源的常规手段,为何给用户带来许多新麻烦?

1


新号怎有“后遗症”?


“二次放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当手机号用途愈发广泛,甚至已成“网络身份证号”,造成的后果就不是用户每天多接几个骚扰电话那么简单了。

——新号码注册遭拒,多种服务无法享用。目前在河北从事网站编辑工作的施女士,大学毕业后办理了中国移动“183”号段的新卡。一次她在网购火车票时,发现该手机号在12306网站上已遭注册,紧急与铁路客服协商,才得以购票,不至于延误行程。

接下来,她发现这个新号已经注册过支付宝、百度网盘、淘宝等多个第三方应用。“当时在网上营业厅随机选了这个号码,系统并未提示它是旧号。”施女士说。

——老赖金蝉脱壳,新机主遭催贷骚扰。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规范的网络小贷公司野蛮发展客户,甚至有网贷广告宣称“有手机号就能放款”“测测你的手机号值多少钱”。不少老赖为了撸网贷公司的“羊毛”,频繁换号,导致一些接盘“二次号”的无辜用户“背锅”。

一位不愿具名的机主告诉半月谈记者,从2019年年初办理新卡至今,每月月初和月末都会接到来自“么么钱包”和“医美贷款”等网贷公司的催债电话,且态度恶劣。运营商建议他开通来电拦截功能,但好景不长,“一些工作客户的正常电话也打不进来了,无奈只好又关掉”。

——通讯录等个人隐私存泄露风险。在南京读大三的杨同学上大学时办理了新卡,但第一次使用时惊奇发现,手机通讯录竟然存有大量陌生人的电话,部分还备注了工作单位、职务等。

她告诉半月谈记者,常有陌生电话打来要找某某领导,才意识到这张卡应曾被人使用:“我把以前的通讯录全删掉了,这个漏洞如果恰巧被不法分子发现利用,后果真不堪设想。”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在向运营商提出处理诉求后,各家均把皮球踢给第三方,要求用户自己协商。用户需要与各大应用挨个对接解绑,费时费力不说,金融证券类机构往往还要求机主拿着当地营业厅开具的纸质证明线下办理,这无疑给那些异地号码用户增添了负担。

2


“二次放号”实乃资源循环


所谓“二次放号”,是指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从事运营商无线网络规划业务的冷俊告诉半月谈记者,老号码重新进入运营商“号码池”前的“空置期”,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一般为3个月。

冷俊介绍,码号资源和网络IP地址一样,理论上属于稀缺资源。国内手机号以11位为主,随着用户激增,从最初的“13X”逐步扩展到“17X”“18X”“19X”等多个号段,而今部分号段已无新号可用,这是运营商要回收号码再次放出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9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亿个码号资源用于公众移动通信业务。随着新号段的开放,这一数量还在进一步增长。

“有人问11位号码能否再延长,比如扩至20位?那样用户拨号就很困难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对半月谈记者说,“二次放号”其实是国际通行做法。国内在最初制定用户入网协议模板时,就已借鉴发达国家通信的行业经验,写入这一规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专家孟然介绍,“二次放号”可以释放被占用的码号资源。除了用户主动弃用、换号,还包括用户自然死亡后,手机号无人继承的情况,这些号码都会重新启用,占了“二次放号”很大比例。

3


为“二次号”解困,路正长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消费者作为享受通信服务的主体,享有知情权,在其办理号码入网协议时,运营商应明确告知号码是否为“二次号”。另一方面,如何针对“二次号”完善服务体系,比如全面清除老用户的信息、痕迹,与相关第三方联动解绑各种捆绑账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前,行业主管部门和通信企业已着手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协调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间的信息互通和账号管理。比如,工信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的码号服务平台,中国移动推出的“二次号查询服务”系统以及部分商业机构建立的二次号付费解绑平台等。

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建“码号服务推进组”。这一由工信部指导成立的“国字号”服务平台,在“二次放号”衍生出的“号码误标记”问题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所谓“号码误标记”是指因旧机主从事相关业务关系,手机号被标记为快递送餐、房产中介甚至恶意营销,新机主取得号码后,标记未能调整,使用中易遭人误解,电话接通率低。

孟然介绍,平台通过与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7家主要号码标记服务商合作,帮助符合要求的用户免费取消电话标记。这一功能从2019年6月上线后,到2020年4月底,已处理超过36万次用户申请,涉及号码13万余个。

“号码误标记只是‘二次放号’众多不良后果之一。”孟然告诉半月谈记者,手机号注册可能涉及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不胜枚举,每年新注册量都数以亿万计,如果寄希望于共享数据平台完全覆盖,几乎不现实。

“理论上,这些平台也不能穷尽手机号和App间的关联。除非第三方与运营商有数据合作协议。”美团点评数据安全研发工程师兰安娜说,第三方提供的解决方案有限,目前只能在各家账号系统内增加多因素验证方式,比如人脸识别、与常用设备或登录IP对比、设置问题等,以降低“二次放号”等情况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如兰安娜所言,用户的手机号绑定了哪些应用,登录的时间、频率等使用习惯涉及个人隐私,在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共享账号数据平台时,这些账号数据如何妥善管理,也是亟待填补的制度空白。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8期
半月谈记者:刘宇轩 | 编辑:范钟秀

责编:秦黛新
校对:杨建楠
时间:  2020-10-10 09:32
作者: 133单卡用户

2次放号现在各家都会冷却1年半以上,甚至无期限
时间:  2020-10-10 10:17
作者: 自由之声

销户,省的麻烦!
时间:  2020-10-10 11:45
作者: 南博兔

二次放号,其实也算是循环利用了。
时间:  2020-10-10 11:56
作者: Ebates

二手号,除了新号段,现在哪有多少干净的号,常用的号谁会换呢
时间:  2020-10-10 11:57
作者: Ebates

133单卡用户 发表于 2020-10-10 09:32
2次放号现在各家都会冷却1年半以上,甚至无期限

应该冷却3年-5年,那估计催收的公司都关门了,人也换了,不会有这类电话了

等10年以上这类人,基本都消失干净了
时间:  2020-10-10 12:09
作者: maybeonly

本质问题就是用手机号登录的地方太多了。
时间:  2020-10-10 12:26
作者: 繁花似景

我三大的几个手机号还真没什么骚扰电话/短信
时间:  2020-10-10 14:14
作者: hzjppkk

没发现问题出在但凡注册一个网站都要手机号上面吗
应该出台一个法律,不得强制注册手机号
时间:  2020-10-10 15:54
作者: wyb82003

133单卡用户 发表于 2020-10-10 09:32
2次放号现在各家都会冷却1年半以上,甚至无期限

我有个移动号,在我手上至少2年没用,还是有很多骚扰电话。还有一个电信号最少10年没用了,也是不时有骚扰电话。

时间:  2020-10-10 15:55
作者: 133单卡用户

wyb82003 发表于 2020-10-10 15:54
我有个移动号,在我手上至少2年没用,还是有很多骚扰电话。还有一个电信号最少10年没用了,也是不时有骚扰 ...

扫号了解下
时间:  2020-10-10 16:03
作者: 联通5年老用户

本帖最后由 联通5年老用户 于 2020-10-10 16:05 编辑

不在通讯录里的号码一律拒接,然后开个机器人代接它不香吗,还能观赏一下机器人大战

我的沃助理已经帮我接了好多次10016了,手动滑稽
时间:  2020-10-10 17:20
作者: 790070586

我的手机号也是二手号,之前经常收到某银行理财、房贷信息,后来反应到相关银行后,银行那边给处理了就不会了
时间:  2020-10-10 17:26
作者: copperfiled

联动机制,如何让手机号在注销时,绑定的所有的业务都自动解绑,然后再次使用此号需要全部重新绑定。
时间:  2020-10-10 18:01
作者: wjyfdc

我怎么没遇到催收贷款的?
如果遇到,我就告诉他,还贷款我有钱,可是就是不还,你又能怎地?
不服告我呀,不服你就告我呀

时间:  2020-10-10 18:17
作者: 宇宙运营商

新开主力号码一定要鉴别一下是不是二手
时间:  2020-10-10 18:40
作者: wyb82003

wjyfdc 发表于 2020-10-10 18:01
我怎么没遇到催收贷款的?
如果遇到,我就告诉他,还贷款我有钱,可是就是不还,你又能怎地?
不服告我呀 ...

大部分催收电话是躺枪的通讯录上的倒霉蛋,我有个亲戚为了这个换了2个号最后干脆换成电信号码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