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不会再有6G了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1-1-7 13:46
作者: 马云的云     标题: 【原创】不会再有6G了

先说结论:4G可以满足90%的需求,5G厘米波满足剩下10%当中9%的较高需求,5G毫米波满足剩下1%的极高需求。

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是有限的,2G可以满足传输文本的需求,3G可以满足传输图片的需求,4G可以满足传输视频的需求,目前只有用户较多、流量密度较大的密集城区4G容量存在紧张的状况,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Massive MIMO + 3D BeamForming来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好的覆盖,所以现在上了2.6GHz和3.5GHz的5G,但其实这两个频段也可以上4G,而且也可以提供同样的容量。这就是9%的需求。那么还存在一种极端场景,例如人流极端密集的景区广场、交通枢纽、展览馆、演出场馆、体育赛场等,这种情况下频率带宽更大、天线更多、容量也更高的5G毫米波26GHz和39GHz可以缓解,而且这本身是短距离场景,毫米波覆盖起来没有问题。这就是最极端的1%的需求。

那么还有更极端的需求么?没有了。所以6G是不需要的。5G毫米波的容量也只能在1%的需求当中得到发挥,5G厘米波+mMIMO+3DBF的性能也只能在9%的需求当中得到发挥。剩下90%的需求,4G足矣。

为了捏造需求,某司提出了VR/AR,VR戴着眼镜,是需要同时传输多路视频,根据头的位置展示其中一路,其余丢弃,这本身就是极其低效的传输,这里且不说效率,就说VR本身,戴着眼镜,也意味着这就是一个室内固定通信的场景,因为你必须坐在椅子上使用,你不能边走边使用,也没这个必要。所以VR只对固定宽带有需求。AR呢?AR本身不传输视频,AR是在眼睛看到的视频上打标机,主要考验的是物体识别能力,AR不联网都能使用,AR对网络的需求跟一众地图软件对网络的需求是一样的,联网能用,3G带宽就够,脱网也能用,缓存了地图数据就行。

所以VR/AR对移动网络带宽是没有过多要求的。而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智慧煤矿、智慧港口等等,这些用5G主要是回传摄像头数据,而摄像头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或者极小范围移动的,可以使用有线连接,也可以使用固定无线连接,对于移动性没有要求。所以这也用不上移动宽带。

有人问移动宽带网络和固定无线宽带网络有什么区别?这个区别非常大。移动宽带网络必须考虑移动和漫游,因此其容量需求是不确定的,可能今天有一波人过来了需要很大的容量,明天人走了就不需要容量了,为了满足这种地点不确定、容量有波动的需求,移动网络的成本非常高,体现在必须做连续覆盖,并且必须确保各处容量都能满足突发需求。而固定无线宽带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哪里需要容量、哪里需要覆盖,我只覆盖那里就行,我只给那里提供容量就行,我不需要为随机出现的、临时性的突发需求提供服务。因此固定无线宽带的成本比移动宽带低一个数量级。而且固定无线宽带不需要运营商,谁用谁自己建就行。而移动宽带必须是一个公共网络,必须由公网运营商提供服务,大家一起用,一起分摊成本,才能实现每用户可负担的成本。

所以现在的5G+工业互联网,基本上都是伪需求。物联网里只有车联网是必须依靠移动宽带的,因为车是可以到处开动的,位置随机。只有人和车(广义的车也包括无人机、船等可自行移动的设备),这俩对移动宽带是强依赖,其余都是弱依赖,包括工业互联网、抄表传感器网、安防视频探头网等等,都只需要无线宽带即可。

再看有人提出的6G目标,什么太赫兹,10Gbps带宽,有需要吗?没有。还有卫星互联网,有需要吗?有,高空飞机、海上船舶、陆上无人区需要,但这些需求跟陆地移动通信相比占多少比重?估计1%都不到吧。因此6G就算有,也不是要替代4G/5G,而是补充,补充5G覆盖不到的那1%。况且卫星互联网根本不需要6G,因为卫星互联网运营商是全球运营,人家自己玩儿就行了,一个运营商就能覆盖全球,没有多运营商局部覆盖+互相漫游的需求,不需要多运营商执行一个共同的技术标准,那么何必非要融入ITU标准呢?


时间:  2021-1-7 13:57
作者: 马云的云

事实上对于人流极端密集的景区广场、交通枢纽、展览馆、演出场馆、体育赛场等,也不一定非要毫米波,采用分布式小站(通过小区分裂提高容量)一样可以实现。

因为这种场景下基本没有高速移动的需求,人基本都是静止或步行速度,因此小区半径缩短到几十米是完全可行的。宏蜂窝不能无线分裂小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考虑到移动速度,移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小区越小意味着切换频率越高,由于切换频率不能过高,因此小区不能过小。但如果不考虑到较高的移动速度,小区就可以进一步缩小。
时间:  2021-1-7 14:13
作者: oooooooo

有人用想象实现创新,有人用想象扼杀创新
时间:  2021-1-7 14:19
作者: 牛头萨

赞,很客观。感觉现在运营商/厂商鼓吹的5G赋能千行百业就是在给资本市场画饼,描绘ToC之外的市场,为了给资本信心,吸引更多关注。
时间:  2021-1-7 14:27
作者: Ebates

连接数据中心的固网,还需要投资,总盯着无线,其实用户也缺乏获得感
时间:  2021-1-7 14:34
作者: 马云的云

Ebates 发表于 2021-1-7 14:27
连接数据中心的固网,还需要投资,总盯着无线,其实用户也缺乏获得感

你说的是传输网,包括城域传输网、长途传输网。传输网需要向可重配置全光交换ROADM演进,目前这块儿国内电信是运用的最领先的。
时间:  2021-1-7 14:39
作者: demon999

当年还号称奔二不过时呢

时间:  2021-1-7 14:43
作者: huamutongyou

4G会不会像2G一样,在没有大的应用创新(类似移动互联网)之前,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10年)满足普遍需求?不过,6G也不一定是速度的提升吧
时间:  2021-1-7 14:53
作者: yospk2019

站在商业的角度来说要是没6G,7G。。。。以后设备商等怎么挣钱和吃饭生存下去。
时间:  2021-1-7 15:06
作者: 马云的云

huamutongyou 发表于 2021-1-7 14:43
4G会不会像2G一样,在没有大的应用创新(类似移动互联网)之前,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10年)满足普遍需求 ...

是的。不过随着手机的更替,FDD频段会全部演进到LTE/NR共享空口,也就是说,4G与5G会长期共存并融合协议。
时间:  2021-1-7 15:09
作者: 王志杰595210

貌似有点道理呀
时间:  2021-1-7 15:11
作者: 马云的云

huamutongyou 发表于 2021-1-7 14:43
4G会不会像2G一样,在没有大的应用创新(类似移动互联网)之前,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10年)满足普遍需求 ...

也许6G不一定是速度的提升,也许是协议的优化,也许是架构的改革,但运营商会不会买单就不好讲了。
时间:  2021-1-7 15:11
作者: 马云的云

yospk2019 发表于 2021-1-7 14:53
站在商业的角度来说要是没6G,7G。。。。以后设备商等怎么挣钱和吃饭生存下去。

只能转型。
时间:  2021-1-7 15:11
作者: 马云的云

demon999 发表于 2021-1-7 14:39
当年还号称奔二不过时呢

从没有号称过。
时间:  2021-1-7 15:14
作者: 马云的云

huamutongyou 发表于 2021-1-7 14:43
4G会不会像2G一样,在没有大的应用创新(类似移动互联网)之前,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10年)满足普遍需求 ...

就像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出现多少年了,至少20年了吧?已经满足需求了,未来也不需要再创新。
时间:  2021-1-7 15:16
作者: 华侨电信

个人觉得6G或者说真正能带来进步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该是智能化的(不是现在AI那种),就是多网融合且可以按需提供服务。
比如某用户身处某商场逛街看衣服,这时候其随身设备不需要高带宽,只是驻留在4G/5G厘米波网络上。
看中喜欢的衣服,在云端渲染的VR镜子前体验一下着装效果,这时候毫米波开始提供服务。
用户对衣服很喜欢,想看看自己穿衣在不同场合的效果,第三人称视角,这时候云端进行渲染,几十秒后用太赫兹推送到用户设备上。如果店铺内太赫兹电磁波不可及,那么用户设备自动连接到商家的Wi-Fi 7热点上或者Li-Fi上进行下载。
整个过程智能自动化无缝平滑完成,用户对这些切换无感知且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操作。
时间:  2021-1-7 15:17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14
就像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出现多少年了,至少20年了吧?已经满足需求了,未来也不需要再创新。

这种说话风格感觉跟骑猪的很像
时间:  2021-1-7 15:37
作者: 马云的云

华侨电信 发表于 2021-1-7 15:16
个人觉得6G或者说真正能带来进步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该是智能化的(不是现在AI那种),就是多网融合且可 ...

这个场景很多人设想过,但在商场无法实现,因为渲染着装效果的前提是要先精确测量你的身材,虽然ToF摄像头可以很方便的测出被测物体的3D尺寸,但前提是你不能穿厚衣服,你只能光着身子,或最多穿着非常紧身非常贴身的衣物,这样测量身材时才不至于出现误差,你认为在商场里可能做到吗?
时间:  2021-1-7 15:45
作者: 马云的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4:13
有人用想象实现创新,有人用想象扼杀创新

造谣也叫创新?明明是已知不可行的事情,非要说将来可行,是不是发明永动机也叫创新?
时间:  2021-1-7 15:49
作者: 马云的云

本帖最后由 马云的云 于 2021-1-7 15:50 编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5:17
这种说话风格感觉跟骑猪的很像

自行车再发展,速度也不会突破40km/h
汽车再创新,速度也不会超过120km/h
民航飞机再突破,速度也不会突破音速(曾经超音速的飞机已经倒闭了)。

物理原理和生理结构决定了有些东西是受限的,不是你可以无限增长下去的。
时间:  2021-1-7 15:50
作者: 特朗普他大爷

先给楼主一个大大的赞。
话说5G吹出去的牛,2030年之前有多少能实现规模商用。
时间:  2021-1-7 15:52
作者: 马云的云

特朗普他大爷 发表于 2021-1-7 15:50
先给楼主一个大大的赞。
话说5G吹出去的牛,2030年之前有多少能实现规模商用。

有些东西就是打着创新的名义造谣。你说它造谣,它就以未知创新的名义反问你你怎么知道将来不可行。

我就说永动机永远不会被创新出来。现在商用不了的,2080年也商用不了,因为它不符合逻辑。
时间:  2021-1-7 15:52
作者: chank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49
自行车再发展,速度也不会突破40km/h
汽车再创新,速度也不会超过120km/h
民航飞机再突破,速度也不会突 ...

物理极限是多少?
时间:  2021-1-7 15:55
作者: chank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52
有些东西就是打着创新的名义造谣。你说它造谣,它就以未知创新的名义反问你你怎么知道将来不可行。

我 ...

你说他造谣,可以拿出数据来哦!前两天有个自媒体发文章造谣被判刑了哦!不要逞一时之快蹲监狱,多不值得
时间:  2021-1-7 15:55
作者: 马云的云

chankoo 发表于 2021-1-7 15:52
物理极限是多少?

视网膜决定了分辨率超过330PPi后没有区别,刷新率超过120Hz后没有区别,这就是屏幕的极限,也是图像数据和传输带宽的极限。
时间:  2021-1-7 15:59
作者: chank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55
视网膜决定了分辨率超过330PPi后没有区别,刷新率超过120Hz后没有区别,这就是屏幕的极限,也是图像数据和 ...

你就说移动网络基站极限物理速度是多少
时间:  2021-1-7 15:59
作者: 特朗普他大爷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55
视网膜决定了分辨率超过330PPi后没有区别,刷新率超过120Hz后没有区别,这就是屏幕的极限,也是图像数据和 ...

考虑到机器视觉,及其对视频的处理和分析,更高分辨率还是会有需求的。
时间:  2021-1-7 16:00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45
造谣也叫创新?明明是已知不可行的事情,非要说将来可行,是不是发明永动机也叫创新?

造谣?笑话,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那么多运营商一起跟着造谣?
“明明是已知不可行”,都谁知道?反正我不知道,如果你是从20年后回来的我就信你。
时间:  2021-1-7 16:01
作者: 马云的云

chankoo 发表于 2021-1-7 15:55
你说他造谣,可以拿出数据来哦!前两天有个自媒体发文章造谣被判刑了哦!不要逞一时之快蹲监狱,多不值得

你不知道有句话叫「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吗?辟谣没那么容易的。
时间:  2021-1-7 16:02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49
自行车再发展,速度也不会突破40km/h
汽车再创新,速度也不会超过120km/h
民航飞机再突破,速度也不会突 ...

你这种凭以往经验给未来设限不是扼杀创新是什么?
时间:  2021-1-7 16:05
作者: 马云的云

特朗普他大爷 发表于 2021-1-7 15:59
考虑到机器视觉,及其对视频的处理和分析,更高分辨率还是会有需求的。

除了车联网,其它机器都是静止的或局部范围活动的,他们对无线宽带有需求,对移动宽带没有需求。

关于无线宽带和移动宽带的区别,我在本帖一楼有讲。
时间:  2021-1-7 16:08
作者: 华侨电信

本帖最后由 华侨电信 于 2021-1-7 16:09 编辑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37
这个场景很多人设想过,但在商场无法实现,因为渲染着装效果的前提是要先精确测量你的身材,虽然ToF摄像头 ...

这个测量身材首先真不需要脱光衣服,因为用太赫兹雷达技术也可以很精确的穿过衣物直接测量身材,效果类似美国机场用的人体扫描仪那种。(美国机场那个是X光散射)
其次就是不一定需要现场测量,用户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设备上或者云端保存一份提前准备好的自己的身材数据。
总之这个小技术细节不必担心。
我主要设想以后能否实现这种不同类型的无线接入方式完全无缝切换,商场这个只是一个常见场景。就是用户大部分时间都驻留在打底的低频覆盖网络上,偶尔带宽需求变大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毫米波覆盖或者毫米波带宽也不够分的话,那周围属于不同公司/个人Wi-Fi Li-Fi THz等设施就都能智能地打一个波束过来给我用,所有的切换和结算都在幕后进行,用户获得一个平滑的体验。不需要的时候就没这些波束。这样不需要高成本也能实现很好的体验。
时间:  2021-1-7 16:08
作者: chank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6:01
你不知道有句话叫「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吗?辟谣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要拿出数据说话,你基于什么数据来证明你的理论是正确的?如果你的理论正确,你未来应该怎么发现移动通信的物理极限?我不是很明白
时间:  2021-1-7 16:14
作者: 艾姆雷甄

然后有些被洗脑的人该说 什么2G时候想不到3G怎么样  3G时候想不到4G怎么样 等万年不变巴拉巴拉的洗脑话术
时间:  2021-1-7 16:22
作者: nforce4

4G时代也有这样的言论。

甚者56K Modem年代也有此类言论。

没有什么够不够,

时代在发展,新技术、新内容、新方式,不断更新

时间:  2021-1-7 16:27
作者: 马云的云

特朗普他大爷 发表于 2021-1-7 15:59
考虑到机器视觉,及其对视频的处理和分析,更高分辨率还是会有需求的。

而且机器视觉一直有两种路线,终端处理和云端处理,并且这两种路线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切换的。我个人倾向于视频在终端处理、图片在云端处理。因为既然是视频,就代表需要连续拍摄,就意味着需要及时处理,云端上传过程肯定会增加延迟和不稳定性。相反如果是图片,那么处理的延迟可以接受。没必要增加终端的成本,云端处理可以降低终端规格。还有一种可能是终端只负责探测,框选出识别对象的具体范围,然后讲这个范围内的图像或视频(连续图像)上传到云端进行识别,而不是将拍摄到的全部图像都上传到云端进行识别。这种框选的过程可以大大降低上传的数据量/带宽。
时间:  2021-1-7 16:29
作者: 马云的云

chankoo 发表于 2021-1-7 15:59
你就说移动网络基站极限物理速度是多少

我说的是需求的极限,不是你搞技术的实现的极限。你可以搞的很快很大很高,但用户用不上,不会为超出需求的部分买单,没有经济性,没有商业价值,自然无法应用,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时间:  2021-1-7 16:32
作者: 马云的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6:00
造谣?笑话,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那么多运营商一起跟着造谣?
“明明是已知不可行”,都谁知道?反正我不 ...

也有很多人反对,很多人在辟谣,5G在全世界都存在巨大的争议,当年3G也是如此,你看不到批评者的意见,只看鼓吹者的意见?再说有句话叫「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承认不?因为鼓吹者数量比批评者多,所以真理就一定掌握在鼓吹者那里?
时间:  2021-1-7 16:36
作者: 马云的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6:02
你这种凭以往经验给未来设限不是扼杀创新是什么?

这不单纯是根据经验,而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人的生理极限和物理极限。自行车没必要按80km/h进行设计,因为绝大多数非专业运动员都骑不到这个速度,这就是生理极限的依据,而不是单纯根据经验。移动通信也是一样,每个人每天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时间有固定的,最多24小时,而且不可能全部用来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的屏幕数量是有限的,屏幕尺寸是有限的,屏幕分辨率也是有限的,超过了视网膜的PPi就没有意义,那么意味着传输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极限,你的大脑也无法接受吸纳过多的信息。这也不是根据经验,而是根据生理极限计算出来的。
时间:  2021-1-7 16:41
作者: 马云的云

华侨电信 发表于 2021-1-7 16:08
这个测量身材首先真不需要脱光衣服,因为用太赫兹雷达技术也可以很精确的穿过衣物直接测量身材,效果类似 ...

这种无缝切换当然可以也有必要,而且现在就是这么做的,蜂窝/WLAN/WPAN切换,而且无线通信的范围越小,带宽越高,现有Wi-Fi 6技术已经可以实现Gbps的带宽,而目前没有需求需要如此高的带宽。

你说云端渲染,渲染完成后展示给用户,无非也是一段视频或VR,VR并不一定比2D视频需要的带宽大,还是看分辨率,帧率。具体到虚拟试衣间这个场景,对分辨率要求并不高,对帧率要求更低,甚至只展示一二十张前后左右上下等各个角度拍摄的静态照片都行,用户的核心需求是渲染出来的效果是否精确匹配真实穿衣后的效果,而不是对渲染后的视频质量有多么高的追求。
时间:  2021-1-7 16:45
作者: 马云的云

本帖最后由 马云的云 于 2021-1-7 16:48 编辑
nforce4 发表于 2021-1-7 16:22
4G时代也有这样的言论。

甚者56K Modem年代也有此类言论。

4G时代从没有过4G无用论的言论,因为3G连视频都看不了,更不要提PSTN模拟猫了。

新技术不断出现,但我家网线一直保持在100Mbps没有更新,为什么?因为100Mbps够用了。
时间:  2021-1-7 16:47
作者: 马云的云

liaoshijun 发表于 2021-1-7 16:28
5G撑不过两年,马上就上6G,就跟当年的3G一样的命运。

3G是因为上晚了,国外2001年开始上3G,到了2009年才发现3G不够用呢,这还是拜乔布斯2008年发明了iPhone所致,如果iPhone是2018年发明的,那么3G的寿命可以挺20年呢。
时间:  2021-1-7 16:48
作者: Yan-YY

当年谈4G应用情景,各位是否还记得?宣传片想象力不亚于今天对5G应用的期待。尽管意见、看法不同,但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G下去的..... 总是要进步、发展的。
时间:  2021-1-7 16:48
作者: lazy1234

yospk2019 发表于 2021-1-7 14:53
站在商业的角度来说要是没6G,7G。。。。以后设备商等怎么挣钱和吃饭生存下去。

同意啊,5G就已经是勉强推上来了,再往上搞最主要就是维持产业了。。。
时间:  2021-1-7 16:49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6:36
这不单纯是根据经验,而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人的生理极限和物理极限。自行车没必要按80km/h进行设计,因 ...

人的生理极限难道就是定死的吗?奥运会这么多年了,还不是经常打破世界纪录?你可能说那是专业运动员,不代表普通人,可是随着营养、医疗、生物等技术的发展,甚至人体辅助技术的发展,你敢说到了极限了?
时间:  2021-1-7 16:50
作者: 马云的云

Yan-YY 发表于 2021-1-7 16:48
当年谈4G应用情景,各位是否还记得?宣传片想象力不亚于今天对5G应用的期待。尽管意见、看法不同,但随着时 ...

不记得了,当时4G的应用情景根本不用谈,就摆在那里,就是上网。移动3G只有1Mbps的理论带宽,而且因为人多经常0速率,电信3G比移动3G好一点点但人多了也只有几百kbps,这能干啥。基本上网需求都无法满足,还需要想象应用?简直是笑话。

应用就是iPhone/Android手机浏览网页能痛快点就行了,这就是当时最迫切的应用。
时间:  2021-1-7 16:51
作者: Timmykle

还是要又想象力
时间:  2021-1-7 16:55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6:41
这种无缝切换当然可以也有必要,而且现在就是这么做的,蜂窝/WLAN/WPAN切换,而且无线通信的范围越小,带 ...

你说的这是最低需求,人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就好比人每天吃馒头米饭就咸菜就能活下去,但我们还想吃鸡鸭鱼肉生猛海鲜,还想吃各种水果,都能吃到了还要新鲜、质量更好,真正实现了又要考虑营养均衡,这也达到了可能又想增强某方面的能力。你不能否认人们对视觉享受是有更高追求的,更不能凭当前的技术水平就认为已经达到了极限。
时间:  2021-1-7 17:06
作者: 马云的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6:49
人的生理极限难道就是定死的吗?奥运会这么多年了,还不是经常打破世界纪录?你可能说那是专业运动员,不 ...

你还好意思说奥运世界纪录,每次进步都是比前一次提升了几个甚至零点几个百分点,而通信呢?动辄要搞数量级的提升,这匹配吗?
时间:  2021-1-7 17:26
作者: yospk2019

lazy1234 发表于 2021-1-7 16:48
同意啊,5G就已经是勉强推上来了,再往上搞最主要就是维持产业了。。。

维持产业链哪有重新卖一大批设备和相关行业赚钱多。
时间:  2021-1-7 17:29
作者: gxh265

本帖最后由 gxh265 于 2021-1-7 17:32 编辑

我也不知道6G商用是什么样子,除非新一代高级维度通信技术取代电磁波技术,算是全新6G网络。否则算是6G网络的话,仍然属于电磁波技术而已!
时间:  2021-1-7 17:30
作者: dingyuanfeng

一方面同意你的分析判断:4+5已经基本满足,6没有多大价值;
另一方面又有点不同观点,6之所以没有多大价值,原因在:5,6名为5G6G,实际上还是4G,没有根本的技术进步,所以无法带来根本的用户体验的提升。
如果新一代的技术可以弥补OFDM/mMIMO技术的缺点,我们认为6G还是需要的。实际上新一代的技术正在路上,2-3年后大家就可以看到
时间:  2021-1-7 17:32
作者: 五笔拼音

量子计算机都闻世了 网络的速度也只会向更快的速度发展
不要以只会吃红利的企业 去限制自己的想像
有空可以看看科幻片 看看小说三体
时间:  2021-1-7 17:33
作者: yospk2019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6:49
人的生理极限难道就是定死的吗?奥运会这么多年了,还不是经常打破世界纪录?你可能说那是专业运动员,不 ...

有些要考虑到一些现实问题,就像提及的汽车就算能做到每小时五百或者六百以上但是敢开那么高吗?因为还要涉及到道路和交通安全等问题,民航从技术上能做到超音速但是现实需求?协和飞机还不是因为市场和安全性等问题停飞了,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本论坛异想天开的无线取代有线,光是无线的不稳定和可靠性差等问题,万一和某某敌对国家发生对峙来个电磁干扰等问题估计很多行业都要停工停产,更加不用说平时有些容易受天气和环境等影响,所以还不是固网活得好好的。。。。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考虑到现实需求问题。
时间:  2021-1-7 17:33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7:06
你还好意思说奥运世界纪录,每次进步都是比前一次提升了几个甚至零点几个百分点,而通信呢?动辄要搞数量 ...

这根本没有可比性好吧?运动记录是在打破人体极限,通信性能提升是在满足未来需求。通信标准制定是在考虑了需求和实现可能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单说人的视觉需求这点,人的视觉享受的提升在目前远没到极限,只能说目前只是基础体验。就好比当初GSM出来人们觉得通话质量很好,后来CDMA通话比GSM更清晰,而volte提供的通话质量又进一步提高,但volte质量也不是极限,离高保真音质还差很远。
时间:  2021-1-7 17:40
作者: oooooooo

yospk2019 发表于 2021-1-7 17:33
有些要考虑到一些现实问题,就像提及的汽车就算能做到每小时五百或者六百以上但是敢开那么高吗?因为还要 ...

有线、无线的问题在那个帖子里已经说了好多了。这里只讨论你说的现实问题,就是需求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个先修路还是先买车的问题,有人觉得买了车再修路,不会那么浪费,有人觉得修了路自然有车去跑。我觉得既然已经建设这么大规模了就没必要再争论了,静待发展就好了。昨天还是前天有个帖子说国内5G垂直行业发展情况的,可以去找找看。
时间:  2021-1-7 17:44
作者: 马云的云

dingyuanfeng 发表于 2021-1-7 17:30
一方面同意你的分析判断:4+5已经基本满足,6没有多大价值;
另一方面又有点不同观点,6之所以没有多大价值 ...

NOMA?属于技术优化而已,部分场景下优于OFDMA,没有本质性的提升。再说也不需要太多提升,OFDMA已经相当好用了。
时间:  2021-1-7 17:47
作者: 马云的云

五笔拼音 发表于 2021-1-7 17:32
量子计算机都闻世了 网络的速度也只会向更快的速度发展
不要以只会吃红利的企业 去限制自己的想像
有空 ...

量子计算跟通信有什么关系?量子通信也仅仅是密钥分配通信而已。现在说的是通信,不是计算。

计算还有很大的潜力,最起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需要。但通信,确实感觉到头了。

即使有,也是要解决骨干网/数据中心的通信问题。终端接入这块儿,没有太多潜力了。
时间:  2021-1-7 17:48
作者: 马云的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7:33
这根本没有可比性好吧?运动记录是在打破人体极限,通信性能提升是在满足未来需求。通信标准制定是在考虑 ...

但GSM仍然足够了,更多的提升,不多花钱可以享受,多花钱的话就不必了。
时间:  2021-1-7 17:52
作者: 马云的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7:40
有线、无线的问题在那个帖子里已经说了好多了。这里只讨论你说的现实问题,就是需求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个 ...

肯定是先发明汽车,再修路,再制造汽车。

发明和制造是两码事。没有路,也可以发明汽车。你在自家院子里或操场上就可以发明、试验汽车。

但如果你发明不出来汽车,给你修好公路了你也发明不出来。

一个是发明,一个是推动普及,这是两码事。

基础设施建成后有助于推动已经发明的事物普及,但无助于发明本身。
时间:  2021-1-7 18:08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7:48
但GSM仍然足够了,更多的提升,不多花钱可以享受,多花钱的话就不必了。

人享受了山珍海味再去吃窝头,偶尔尝鲜行,时间长了肯定不爽。至于多花钱,现在volte资费比当初GSM要便宜好多了,以后其他业务的资费肯定也是在目标用户可接受范围内的。
时间:  2021-1-7 18:14
作者: danzvil

马云的云 发表于2021-01-07 15:11:08 <p>也许6G不一定是速度的提升,也许是协议的优化,也许是架构的改革,但运营商会不会买单就不好讲了。...

那不如叫5gs或5gplus
时间:  2021-1-7 18:17
作者: dudu244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4:13
有人用想象实现创新,有人用想象扼杀创新

非常赞
时间:  2021-1-7 18:17
作者: danzvil

既然5g已经问世了就先把5g就做好吧,等等硬件的技术和玩法
时间:  2021-1-7 18:18
作者: huamutongyou

nforce4 发表于 2021-1-7 16:22
4G时代也有这样的言论。

甚者56K Modem年代也有此类言论。

56K Modem……举例子也得靠谱,谁当年要抓着56K Modem说够用了那是他喝大了吧,有几个人会这么说?
时间:  2021-1-7 18:19
作者: 15517759089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6:49
人的生理极限难道就是定死的吗?奥运会这么多年了,还不是经常打破世界纪录?你可能说那是专业运动员,不 ...

这就是终极
时间:  2021-1-7 18:26
作者: 穿江大板

不是说2g只能看林志玲(原为苍老师,在下斗胆改用)文字报道,3g可看林志玲美图,4g能看林志玲视频,5g实现VR技术,6g岂不是可不可以与林志玲真人互动呢?想想都很期待,马大师完全是泼我等冷水嘛!
时间:  2021-1-7 18:43
作者: hoholo

社会的发展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难保将来个人飞行器的普及不需要6g、7G、甚至8G,每个人踩着一块滑板大小的飞行器在在空中飞来飞去如履平地,还有如汽车之类的其它一些低空飞行器飞来飞去,万物互联,对网络要求更高吧,反正现下的4g5g肯定是满足不了需求的。
时间:  2021-1-7 20:57
作者: zjhaozyl

说实话,现在国内的5g完全就只有国外4g的速度,所以我们需要5g,想电信的4g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已经没法用了。浙江电信晚上像蜗牛一样打开视频是别想了。刷新个不停。
时间:  2021-1-7 21:35
作者: helixcn

6g是量子通信
时间:  2021-1-7 21:53
作者: medieval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6:55
你说的这是最低需求,人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就好比人每天吃馒头米饭就咸菜就能活下去,但我们还想吃鸡鸭 ...

你这比喻根本不对,人一天所需的营养值已经足够了,再吃更多的更好的根本没有意义,吃饱之后没有需求了。
时间:  2021-1-7 21:54
作者: 马云的云

穿江大板 发表于 2021-1-7 18:26
不是说2g只能看林志玲(原为苍老师,在下斗胆改用)文字报道,3g可看林志玲美图,4g能看林志玲视频,5g实现 ...

不用6G,你去买个娃娃吹足了气现在就能跟志玲姐姐互动了哦。
时间:  2021-1-7 22:03
作者: 马云的云

hoholo 发表于 2021-1-7 18:43
社会的发展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难保将来个人飞行器的普及不需要6g、7G、甚至8G,每个人踩着一块滑板大小的 ...

你这比永动机还不靠谱啊。不是所有的幻想都能被发明出来。
时间:  2021-1-7 22:11
作者: 枫叶荻花秋瑟瑟

helixcn 发表于 2021-1-7 21:35
6g是量子通信

有道理!
时间:  2021-1-7 22:21
作者: Terrence1222

就普通消费者而言 未升级5G套餐 300Mbps的下行速度就是当年联通4G的速度 你们只不过是晚了好几年才体验到罢了 如果运营商继续对4G提出要求和发展 轮不到5G什么事 5G成本太高了 速度没比4G快多少
时间:  2021-1-7 23:03
作者: wycx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永远是永恒的主题,5G也好6G也好还是未来的NG,带来更丰富更强劲的网络连接性能必然会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说不会再有更多需求未免太早太武断也过于局限了些哦!
时间:  2021-1-8 00:10
作者: gzc_qq

现在2.5Gbps 电口的路由器已经越来越多了

时间:  2021-1-8 00:50
作者: gxh265

helixcn 发表于 2021-1-7 21:35
6g是量子通信

不,就是加密传输,不算是通信技术
时间:  2021-1-8 01:30
作者: myjohn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7 14:13
有人用想象实现创新,有人用想象扼杀创新

关键谁来定义创新?你这说法的前提是你认为的创新就是创新了,你认定自己是正确一面了
此谓诡辩论也
奇葩说看多了吧
时间:  2021-1-8 01:59
作者: 马云的云

gzc_qq 发表于 2021-1-8 00:10
现在2.5Gbps 电口的路由器已经越来越多了

1G的都用不上,100M足够。
时间:  2021-1-8 08:29
作者: 斐然2

现在的情况是技术创新远远超出了用户的实际需求
以PON为例,GPON其实足以,2.5G的下行,分64户,每户独享近400M带宽,基本上可以满足未来10年使用
但是技术上10G已经很成熟,40G的pon也已经出来了,问题是这么大的带宽给谁用
时间:  2021-1-8 08:36
作者: Suzhiwen

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5G/6G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是基本上看不到,但这也只能说明6G的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停留在实验阶段,定制研发和需求同步。拿5G去论证6G本身就是错误,5G是GJ政治设备商强推的结果,难得一次通信协议国际主导,不强推晚几年也一样会出现。下一代通信协议不仅看需求,还要解决现有协议存在的问题,设备层面协议层面都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你这样妄下“不会再有6G”的定论着实草木愚夫,在我看来,6G一定会出现,但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
时间:  2021-1-8 09:08
作者: 光之翼1995

斐然2 发表于 2021-1-8 08:29
现在的情况是技术创新远远超出了用户的实际需求
以PON为例,GPON其实足以,2.5G的下行,分64户,每户独享近 ...

每户独享40m吧
时间:  2021-1-8 09:09
作者: yangchengjun

还是有道理,好多细节不对,举例VR戴着眼镜,是需要同时传输多路视频,根据头的位置展示其中一路,其余丢弃,这本身就是极其低效的传输,这里且不说效率。

VR是多路视频拼成了一个流,就是传的一路,FOV以后,只传视野视频就好了。
时间:  2021-1-8 09:15
作者: 落英缤纷1106

某爱国企业的粉丝要来DISS楼主了
时间:  2021-1-8 09:16
作者: diaochong

这让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标准工程师情何以堪
时间:  2021-1-8 09:22
作者: qkb_75@163.com

实际上 5G的这些需求和应用场景,哪个才是未来10年最关键最重要的? 就连专家自己也争论不休。
所以,真理必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就好像毫米波,技术的想象和技术的实现本来就是两回事。
技术是什么,技术怎么做,技术能干什么,和技术最终创作了实现, 统统不在同一个层面。

你不能因为在原始社会里知道微积分定理对打猎没用,就否认微积分本身。

只能说:时机未到,起码不是现在,也不是5年以后。
未来的人们会看到这些东西的价值,并且会赞叹我们追寻找新技术的勇气,和我们能够利用手边简单工具进行创造的能力!
未来的人们会叹服于我们的心灵手巧,并以我们是他们的祖先为荣!
时间:  2021-1-8 09:22
作者: myamelie

hoholo 发表于 2021-1-7 18:43
社会的发展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难保将来个人飞行器的普及不需要6g、7G、甚至8G,每个人踩着一块滑板大小的 ...

欢迎进入仙剑的世界。
时间:  2021-1-8 09:33
作者: oooooooo

myjohn 发表于 2021-1-8 01:30
关键谁来定义创新?你这说法的前提是你认为的创新就是创新了,你认定自己是正确一面了
此谓诡辩论也
奇 ...

这话说你自己更合适。
我从来没看过奇葩说。
时间:  2021-1-8 09:36
作者: oooooooo

medieval 发表于 2021-1-7 21:53
你这比喻根本不对,人一天所需的营养值已经足够了,再吃更多的更好的根本没有意义,吃饱之后没有需求了。

你只是说了营养需求,没考虑感官需求,更多人追求吃得美味吃得享受。
时间:  2021-1-8 09:37
作者: 85928385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6:50
不记得了,当时4G的应用情景根本不用谈,就摆在那里,就是上网。移动3G只有1Mbps的理论带宽,而且因为人多 ...

3G只有1M的理论带宽???怕是你没经历过3G年代吧?

我用的联通3G当年正常实际带宽就达到了4M左右 极限跑到过近10M 你和我说只有1M??开什么玩笑
时间:  2021-1-8 09:40
作者: jbaojun

5G现在的状况就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虽说可以提供高带宽,可是花费巨大的能耗来换取,意义到底有多大。各种5G的应用创新,很多都是为了挂上创新,真正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工业2025,现在看,更多的得靠数字化,5G只是一小部分。移动通信原来就是一个基站,覆盖一大片,可以多多卖卡,比固网有优势,成本低;现在密集的基站,加上超高的电耗,性价比优势就没有了,剩下就是解决了个移动性问题。6G主打天地一体,更像是学术界的味道,没有需求,创造需求。卫星通信这么多年,通信的状况大家也熟悉了,不见得是通信发展的救命稻草。
时间:  2021-1-8 10:02
作者: damocles931

那些整天用以往的科技成果去套通信行业现状的 ,我提醒你们
以往的科技成果都是伟人创造的,不是阉人创造的
不一样
时间:  2021-1-8 10:31
作者: oooooooo

Suzhiwen 发表于 2021-1-8 08:36
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5G/6G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是基本上看不到,但这也只能说明6G的发展在未来相当长 ...

应用场景和需求一直都在,只是技术水平达不到罢了。现在我们是先把网建起来,倒逼技术进步,就好比村边修了条高速还有出入口,你会不会心痒想买辆车挣钱去?
时间:  2021-1-8 10:32
作者: 提笔我画只猴。

我感觉我让5G坑了,现实体现一般4G够用
时间:  2021-1-8 10:36
作者: zh11hd

研发5G/6G没有错,但是投入商用必须得评估一下成本,5G绝对速度是上来了,但是覆盖范围、耗电、功耗等成本都上来了。如果考量不成熟就急着上马5G,相当于是绑架了整个产业链,劳民伤财啊。

如果把4G好好地优化两年,采用先进进程、进一步提升速度、降低功耗,是完全可以持续发挥几年大作用的。
时间:  2021-1-8 10:39
作者: nbbigsky

我只记得,当初阿里找了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搞阿里云,然后连续多年贴钱亏损,网上一大批人在骂这个家伙就是骗钱的。我也跟风骂了几句。后来,这个人成了院士。

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对我不懂的事情发表过于肯定的回复。
时间:  2021-1-8 10:48
作者: Suzhiwen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8 10:31
应用场景和需求一直都在,只是技术水平达不到罢了。现在我们是先把网建起来,倒逼技术进步,就好比村边修 ...

对的,技术水平达不到,但再过两年技术水平也难达到。超前建设应该有个度,5G目前的建设进展刚好,城区室外覆盖,关键楼宇选择性室内覆盖,但目前看来倒逼技术发展的结果很不理想。我个人认为5G的超前建设还是过早,有这两年的窗口期先不建设继续完善设备等不更好吗?你这个例子不错,但在我看来这个村子的经济水平目前付不起车子的首付。
时间:  2021-1-8 10:51
作者: longyao666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7 15:49
自行车再发展,速度也不会突破40km/h
汽车再创新,速度也不会超过120km/h
民航飞机再突破,速度也不会突 ...

公路自行车车轻松破50
随便一个汽车都能上120
时间:  2021-1-8 10:55
作者: oooooooo

Suzhiwen 发表于 2021-1-8 10:48
对的,技术水平达不到,但再过两年技术水平也难达到。超前建设应该有个度,5G目前的建设进展刚好,城区室 ...

付不起首付可以努力挣首付啊,总算看见希望了。对我们这个大国来说,建设5G的那些费用跟带动的技术进步相比,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