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三大运营商的5G前传方案,恐全部无疾而终!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1-6-7 11:17
作者: 悠然见南山     标题: 三大运营商的5G前传方案,恐全部无疾而终!

2019年5G启动商用前,5G前传(就是5G基站信号传输到BBU),这是5G网络投资非常大的部分,三大运营商十分重视,纷纷推出了创新方案。

中国移动力推MWDM(中等波分复用)方案,据说得到华为公司强力支持。

中国电信搞了LWDM(细波分复用)方案。

中国联通提出了DWDM(密集波分复用)方案。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晗介绍MWDM方案:半有源MWDM方案涵盖支持轻量级OAM的半有源架构和不等距波长间隔、等距通道的MWDM两大核心。半有源技术具有四大优势,重构无线与传输管理域,远端灵活部署;采用吊顶技术,低成本实现轻量级管控;破解了无源波分需人工排障的难题,实现智能化运维,支持故障快速定位;同时支持全方位互通解耦,构建开放产业链。MWDM技术重用CWDM低成本25G DML光芯片产业链,支持12波长WDM系统、波道数提升1倍,满足一站一芯需求和10km以上链路预算。

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唐建军介绍LWDM方案:用于5G前传的LWDM方案,采用了25Gb/s和10Gb/s的混合速率波分系统。具有高承载效率,单纤支持6通道25Gb/s前传承载,同时预留6通道10Gb/s前传承载能力;高传输性能,25Gb/s波长集中在1310nm的零色散波长区域,具有明显的低色散代价优势;高可靠性,25Gb/s光模块全部配置TEC(温控),保证性能和寿命;高维护余量,保证3dB以上维护余量,满足超规格长距离传输。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部主任王光全介绍DWDM方案:G.metro城域接入型WDM技术,应用于5G前传,可以减少巨量光纤资源消耗,支持点到点(星形)、链型和环形组网,主要应用于剩余纤芯不足,且新建光缆困难或成本高的场景,成本优势明显。

如今已是2021年,中国在2020年建成超70万个5G基站,2020年再度建设超过60万个。去年和今年建设完成,5G的广覆盖就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上述5G前传方案应用,去年和今年是关键。

然而,我们不要管三大运营商怎么说,而是要看他们怎么做的,直白点说,是怎么花钱采购的。

可以看到,中国电信LWDM方案,最新的新闻还是试点;

中国联通DWDM方案,早已不知在何方。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中国联通需求较小,产业链号召力不强,该方案没有得到产业链的大力支持。

中国移动在去年和今年大规模采购了5G前传,但主要是传统的CWDM(粗波分复用)。

去年中国移动各省份的5G前传采购浪潮中,仅仅由中国移动湖北公司采购了一次MWDM方案,72套。同时湖北移动还采购了2.9万套CWDM无源波分、2653套CWDM半有源、645套MWDM无源波分。对比实在太鲜明了。

今年3月,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发布《2021年度前传波分产品框架采购项目_招标公告》,采购1.6万套前传波分设备,其中无源波分CWDM 14120套,半有源CWDM 4500套。

而MWDM,20套。纯属恶心人……厂商很难鼓足信心投入了。

随后,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发布《2021年无源波分设备集中采购项目_招标公告》,一共1.2万套,全部为无源波分设备。

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将钱都花在了CWDM上,只要考量估计还是方案成熟,且省钱。中国移动还将半有源技术优化近CWDM方案,也进行了较大采购。那么MWDM半有源方案,估计最后就停留在实验室了。

而号召力差一些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LAN-WDM、DWDM,要在产业链推广,恐怕更难。

当然了,这依然是有益的尝试,值得思考。当初,产业链由于是光模块厂商被这些名目繁多的方案搞的无所适从,现在方案简单了,大家反而轻松些。



时间:  2021-6-7 11:28
作者: oooooooo

不了解传输,前传不就是AAU到DU这一段吗?不是直接光纤连接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方案?
时间:  2021-6-7 11:49
作者: 科信通信

oooooooo 发表于 2021-6-7 11:28
不了解传输,前传不就是AAU到DU这一段吗?不是直接光纤连接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方案?

用波分 应对BBU大集中  节省光纤!
时间:  2021-6-7 11:51
作者: oooooooo

科信通信 发表于 2021-6-7 11:49
用波分 应对BBU大集中  节省光纤!

相当于射频拉远?
时间:  2021-6-7 11:57
作者: wqfreebird

oooooooo 发表于 2021-6-7 11:51
相当于射频拉远?

现在国内的BBU普遍采取小集中的场景,5-10个站的BBU集中到一个机房。这样RU和DU之间的距离就不是塔上塔下的关系了,不采用黑光纤直连的方式。
前传的方案主要有直连、无源波分、有源波分等。将来随着eCPRI接口的推广,不知道会不会上以太网交换。
时间:  2021-6-7 12:13
作者: 深圳普通用户

对我们外行人来说,楼主这些就是天书。
我们只知道网络覆盖好不好,网速快不快,深入一点的还略懂频段和频点,再深入一点的还有人懂射频天线。
时间:  2021-6-7 12:29
作者: 悠然见南山

深圳普通用户 发表于 2021-6-7 12:13
对我们外行人来说,楼主这些就是天书。
我们只知道网络覆盖好不好,网速快不快,深入一点的还略懂频段和频 ...

这里面其实有个关键,移动+华为联手,都没能把MWDM方案推出来。市场的力量太强大了。
时间:  2021-6-7 12:39
作者: 非法用户

不用看运营商的技术支撑部门提出的各种方案,就看指导当年建设或规划的指导意见中的要求,就知道各类前传方案的倾向了
时间:  2021-6-7 13:01
作者: CTUSER

好恶心啊!
哪个公司跟着他们走,岂不是要亏。甚至倒闭

时间:  2021-6-7 13:04
作者: CTUSER

悠然见南山 发表于 2021-6-7 12:29
这里面其实有个关键,移动+华为联手,都没能把MWDM方案推出来。市场的力量太强大了。

这么玩耍几次,就没人厂家跟着他运营商走了。谁走谁傻

时间:  2021-6-7 13:29
作者: 汤汤的汤面

CTUSER 发表于 2021-6-7 13:01
好恶心啊!
哪个公司跟着他们走,岂不是要亏。甚至倒闭

估计是有两手准备的
时间:  2021-6-7 15:11
作者: apollo0105

说白了还是啥便宜用啥,各个省公司也不傻,各地的设计院也精着呢,到底哪个适合落地谁都清楚。研究院的几个秀才搞创新、定标准还行,其它就嘻嘻哈哈了。。
时间:  2021-6-7 15:12
作者: apollo0105

oooooooo 发表于 2021-6-7 11:28
不了解传输,前传不就是AAU到DU这一段吗?不是直接光纤连接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方案?

为了应对C-RAN的,对省公司而言,纤芯资源也是钱
时间:  2021-6-7 15:17
作者: tianzhongshan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6-7 11:57
现在国内的BBU普遍采取小集中的场景,5-10个站的BBU集中到一个机房。这样RU和DU之间的距离就不是塔上塔下 ...

以后塔下的柜子里就剩下电源和光交板了!
时间:  2021-6-7 16:48
作者: youyouran

CTUSER 发表于 2021-6-7 13:01
好恶心啊!
哪个公司跟着他们走,岂不是要亏。甚至倒闭

都是做多手准备的,厂家基本都是看移动怎么选,移动一家的量比电信联通加起来都多,联通的方案基本没人跟,因为联通价格低,采购需求还少,谁投入谁傻,果然没人投入
时间:  2021-6-7 16:49
作者: youyouran

apollo0105 发表于 2021-6-7 15:11
说白了还是啥便宜用啥,各个省公司也不傻,各地的设计院也精着呢,到底哪个适合落地谁都清楚。研究院的几个 ...

嗯,说到底运营商还是希望便宜好用,什么创新的方案都太费事,何必自找麻烦
时间:  2021-6-7 21:25
作者: CTUSER

youyouran 发表于 2021-6-7 16:48
都是做多手准备的,厂家基本都是看移动怎么选,移动一家的量比电信联通加起来都多,联通的方案基本没人跟 ...

问题你说的移动主推的方案自己都不积极采购啊。前期研发投入就是水漂

时间:  2021-6-7 21:32
作者: tyunicom

深圳普通用户 发表于 2021-6-7 12:13
对我们外行人来说,楼主这些就是天书。
我们只知道网络覆盖好不好,网速快不快,深入一点的还略懂频段和频 ...

网络覆盖不好是因为资费低。
时间:  2021-6-7 22:51
作者: czzkx2019

断电还能撑几下
时间:  2021-6-8 16:31
作者: jiayuanfuguan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1-6-8 16:32
作者: jiayuanfuguan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