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公众号:思创科技平台
5G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既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社交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也将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提供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技术革新也在不断推动医疗的发展,医疗行业未来将受益于5G技术,在不远的未来让每个人都享受及时便利的智慧医疗服务。通过5G网络,智慧医疗将会呈现多个应用场景。
从政策层面看,相关文件频频发布,地方政府也在抢抓机遇。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组织实施2020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提出了推动“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随之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浙江、湖南等省市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5G医疗应用落地。
从市场层面看,除了传统的三大通信运营商争先恐后布局市场外,新经济行业巨头也开始落子5G业务。华为与中国移动合作,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舶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5G技术在国内医疗方面的可能应用
打破时空壁垒,让医疗资源实现线上化的集中
促进线上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快速通过网络调集来自全国的医疗力量,比如说在面对疫情过程中,各地通过互联网医疗特别是远程医疗提供在线诊疗、防疫咨询、用药指导,远程配送,远程教育培训等服务,为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分担了大量压力,成效显著,获得了各方认可,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推动医学教育方式的变革
混合现实平台将混合现实技术和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结合,并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传输,所有的医院和医护工作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实时、全息、三维的立体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医学信息的沟通和探讨。实时跟踪患者院后的个人健康管理
借助5G技术,可以将健康管理的终端连接医院、社区、家庭等各个场所,从而集成用户多个渠道的健康信息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医生可通过AI等智能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健康需求,为统筹医护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并让更多的患者参与其中。以慢阻肺疾病为例,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慢阻肺患者加强教育、进行连续12个月的随访等疾病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慢阻肺的住院次数和急诊就诊率。5G技术将使得个人健康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且科学。
重新审视物联网领域,医疗服务提供者将能够实时监测患者并收集必要数据,这将改善个性化和预防性护理。Anthem调查显示,86%的医生表示,可穿戴设备已经提高了病人对自身健康的投入,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可穿戴设备将使医院成本降低16%。
除此之外5G技术还可用于快速、可靠传输海量医学图像数据文件,可以通过边缘计算设备进行分析或者远程专家团队会诊,高清视频及物联网设备的成熟也将带领整个社会进入“随行医疗”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全天候高水平的医疗保障;边缘计算助力人工智能进行更加准确及时的诊疗服务,使得疾病可以在不易发觉的早期就被诊断,生成针对特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术后并发症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5G医疗信息安全
由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5G确实将有助于更快地传输大型患者文件,进行远程手术、远程医疗、远程患者监控等。不过,基于5G的数据存储和交换技术进步,以及包括物联网设备的使用,也将增加数据安全风险。医疗身份盗窃、健康隐私侵犯和医疗数据的管理将变得更具挑战性,
医疗数据中心的保障等级
目前,没有针对医疗数据中心的标准的普遍共识,有不少小团体在进行医疗数据中心业务的标准制定,但缺乏全行业的认可。从基础设施来说按照GB50174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分为A/B/C三个等级,医疗数据中心从其重要性来说其要求应该超越A级数据中心,那么其电力保障、网络保障、安全保障需要进行重新的定义。
AI医疗远程医疗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就如同无人驾驶涉及的伦理问题一样,5G技术进行远程手术目前存在容错率非常低的情况。手术作为具有较高风险性的医疗行为,一旦远程指导手术出现事故,责任如何界定等问题还存在一定争议。这对于行业参与者与决策者都提了一个难题,需要用实践与时间来改进与完善。
不过不必过分担心,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新技术的出现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但是有目共睹的是技术确实让生活更加美好,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随着5G技术的可用性增强,新的医疗模式必将出现,优质的医疗资源远程共享和实时交互等将打破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医疗水平分布不均等问题,将极大的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实质性降本增效。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