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任正非:招一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来中国扎堆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1-9-29 09:33
作者: 老地瓜     标题: 任正非:招一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来中国扎堆

敞开胸怀,解放思想

敢于吸收全世界最优秀人才

——任正非在2022年优秀人才&“高鼻子”获取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2021年8月12日

一、敞开胸怀,不拘一格,更加积极进取获取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敞开胸怀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激发好,更要能干出成绩。我们要主动拥抱不同国别、不同种族的优秀人才,加强对跨专业、交叉学科人才的获取与使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不要过分强调专业,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科学素养都很好,只要他愿意转行,足够优秀,就可以拿着“手术刀”参加我们“杀猪”的战斗,增加对这个事物的理解,就有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几年我们的招聘一直在进步,在国内坚持舀到最上层的那瓢油,这个没有变;近两年加大了海外留学生的招聘力度,现在要关注“高鼻子”人才的获取,给予海外研究所更多的预算。因美国对部分硕博留学签证申请进行限制,未来美国留学回来的优秀人才会逐渐减少。如何获取优秀人才,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其他国家在美国欧洲读书和工作的人很多,都可以吸引,为我所用。

二、海外研究院所要承担为公司招贤纳才的责任和使命,持续发现和吸引优秀人才,全球获取,全球使用。

海外研究所应同国内研究所一样,与业务部门一起承担起为公司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把北美研究所转成一个人才招聘所,去看看论文,去找找人才,喝喝咖啡。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不仅是所长,各级专家都要参与进来,吸引科学家、专家、在校学生,去和人家喝咖啡,在交流的时候就会产生共鸣,分享挑战和愿景。不仅仅是北美,各海外研究所都一样,共同构建全球人才网络。

招聘调配部要延伸到海外研究所,延伸到全世界。给他们一定授权,与人才的交际应酬费用可以像与客户交流一样报销。国内有“黄大年茶思屋”,俄罗斯叫“罗蒙诺索夫咖啡屋”,其他国家可以取科学家或足球明星的名字,也可以找现成的场所,形式可以多样,高雅一点就好。

三、成立高级人才定薪科,遵循人才市场竞争规律,打破平衡思想,对顶尖人才给出有竞争力的薪酬。

要转变过去以统一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全球人才的思路,要对标当地的人才市场薪酬,对高级人才给出有足够吸引力的薪酬包。吸引美国的顶尖人才,就要遵循美国人才市场的薪酬标准。我们未来要胜利,必须招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要国际接轨,并且在当地国家要偏高,这样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

对高级人才的定薪,人力资源要深度介入,成立一个专门的高级人才定薪科,直属人力资源部。这个科里面科员一定是高级别的、面对优秀人才敢于给出在当地人才市场有竞争力的offer。业务部门只负责面试考核,给出五星、四星、三星的面试结论,三星以下的就不要招了。

四、面试考核是为发现优秀人才,不要教条,不要拿一个标准来筛选。

面试首先请候选人讲自己的成就,然后再围绕他的成就和追求来提问,而不是拿一个标准来筛选,不要僵化,让我们的专家去沟通,专家如果从中看到火花,就把他招进来,特别是跨专业人才的面试。

高端精英要瞄准能引领一个专业方向的领军人才,不简单以职级作区分,一人一议。关键稀缺还是要真正聚焦公司的能力补齐,不能把关键稀缺变成人力补充。

2022届应届生招聘继续坚持大部分补充研发,研发持续开展10%的输出,出来的人员充实到销服、供应链等岗位。客户经理素质模型与研发相差甚远,要招聘合适做销售的人。

审计、财经、供应链、制造等特定职能专业岗位要持续补充应届生。应对业务颗粒化运作要求,每个产业颗粒都是麻雀虽小,五脏要补齐。我们要招一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进来,用三五年时间,从以前的“土八路”逐渐走向国际化。

五、加大吸引“高鼻子”来中国工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好上海淀山湖国际人才社区。

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国际竞赛等过程中,发现了优秀“高鼻子”,就和“高鼻子”建立感情,把他们吸引过来。我们还要专门去找“高鼻子”,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留学或工作过的各国优秀人才,吸引来中国工作。海外研究所是以研究为主体,不是以产品开发为主体,对于一些从事产品开发的人才,要动员他们来中国工作一段时间。

支持欧美一些优秀博士,来中国进入华为与中国高校联合的博士后工作站进行研究。也可以推荐信给中国高校,肥沃国家土地。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上海青浦建的“淀山湖”国际人才社区,建好后是很美的。那边专门修了外国风格的建筑,再配备好生活和语言环境,他们慢慢地就会喜欢到这儿来,人多了,扎堆了,就适应了,这是一个过程。现在中、东欧有些国家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留学的学生很多,优秀的都可以吸引到上海工作。

时间:  2021-9-29 09:58
作者: scnc001

要跟老米学习,招揽全球的人才为我们所用。。。
时间:  2021-9-29 10:47
作者: ABC2019

外来和尚会念经,还是高鼻子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更强?
时间:  2021-9-29 10:57
作者: tek2

高屋建瓴。有MZX的气势。
越是这样制裁越不会松。
时间:  2021-9-29 11:00
作者: SOHU2021

浪费钱 更有用的是之前和海外高校的合作 成本低技术收益大
时间:  2021-9-29 12:45
作者: 123就是123

境界的确比水军高很多。水军饭圈一直在自以为宇宙第一
时间:  2021-9-29 13:09
作者: 枫叶荻花秋瑟瑟

123就是123 发表于 2021-9-29 12:45
境界的确比水军高很多。水军饭圈一直在自以为宇宙第一

光靠高薪恐怕不行,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吸引世界人才
时间:  2021-9-29 13:25
作者: wqfreebird

我倒是担心这些洋枪洋炮是否真能够帮助华为摆脱困境。这些洋枪洋炮是冲着华为的高薪来的,他们的工作压力并不大,拿着华为的钱做研究,同时积累自己在业界的品牌。这些人对华为的归属感并不强,随时可以拍屁股走人。
时间:  2021-9-29 13:26
作者: wqfreebird

scnc001 发表于 2021-9-29 09:58
要跟老米学习,招揽全球的人才为我们所用。。。

企业养这么多研究性人才,是不合适的。研究性人才应该在高校去养。
时间:  2021-9-29 13:27
作者: wqfreebird

枫叶荻花秋瑟瑟 发表于 2021-9-29 13:09
光靠高薪恐怕不行,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吸引世界人才

洋枪洋炮会认同你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时间:  2021-9-29 13:43
作者: noname666

123就是123 发表于 2021-09-29 12:45:12 境界的确比水军高很多。水军饭圈一直在自以为宇宙第一


老爷爱干净,不会亲自泼分洗地的。
时间:  2021-9-29 13:48
作者: oooooooo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9-29 13:25
我倒是担心这些洋枪洋炮是否真能够帮助华为摆脱困境。这些洋枪洋炮是冲着华为的高薪来的,他们的工作压力并 ...

用洋人并不是要摆脱困境,而是技术积累。短视得公司只想着怎么包装好产品,稍有眼光的就会想着研究些替代的零部件降低成本,眼光更长远的回想着自己研究技术让别人来用。在我看来华为招洋数学家一方面是可以解决一些基础研究中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是可以树立一个重视人才的标杆。至于说归属感,就是个雇佣关系,各取所需罢了,要什么归属感?
时间:  2021-9-29 15:32
作者: weish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9-29 13:25
我倒是担心这些洋枪洋炮是否真能够帮助华为摆脱困境。这些洋枪洋炮是冲着华为的高薪来的,他们的工作压力并 ...

你格局不够大,任老先生在下一盘大棋。
时间:  2021-9-29 15:34
作者: silverbullet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1-9-29 16:05
作者: 六韬三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1-9-29 17:29
作者: coffee198375

ABC2019 发表于 2021-9-29 10:47
外来和尚会念经,还是高鼻子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更强?

用土招洋并不冲突。。。。
时间:  2021-9-29 17:30
作者: coffee198375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9-29 13:25
我倒是担心这些洋枪洋炮是否真能够帮助华为摆脱困境。这些洋枪洋炮是冲着华为的高薪来的,他们的工作压力并 ...

谁说工作压力不大了。。。。
时间:  2021-9-29 17:31
作者: coffee198375

洋枪洋炮也要够大够硬才够威力。。。。
时间:  2021-9-29 17:33
作者: wqfreebird

weish 发表于 2021-9-29 15:32
你格局不够大,任老先生在下一盘大棋。

你说的对,是我格局小了。
时间:  2021-9-29 17:34
作者: wqfreebird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1-9-29 15:34
去了解下微波。谁把华为产品从落后一把带到世界第一。

是我错了,格局小了。
时间:  2021-9-29 17:39
作者: wqfreebird

coffee198375 发表于 2021-9-29 17:30
谁说工作压力不大了。。。。

我说的不合适,高鼻子专家也有压力的,而且每个个体的压力也不同。
时间:  2021-9-29 17:54
作者: master123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1-9-29 15:34
去了解下微波。谁把华为产品从落后一把带到世界第一。

宣传的未必真实,米兰所究竟有多大贡献去成研所问问具体干活的兄弟。
我看到很多宣传把俄研所的工作都安在童文头上,这可能是公司的战略思考吧。
时间:  2021-9-29 18:24
作者: ABC2019

coffee198375 发表于 2021-9-29 17:29
用土招洋并不冲突。。。。

华为本来就是一家全球化企业,在全球设研究中心,生产制造基地,营销中心。有各种肤色的员工。
一边倒排斥高鼻子的,一边倒的给高鼻子的超额待遇高人一等,都是不合适的
时间:  2021-9-29 18:52
作者: cetdavid

本帖最后由 cetdavid 于 2021-9-29 18:52 编辑
tek2 发表于 2021-9-29 10:57
高屋建瓴。有MZX的气势。
越是这样制裁越不会松。


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哪有资格和ZX比。
时间:  2021-9-30 16:20
作者: scnc001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9-29 13:26
企业养这么多研究性人才,是不合适的。研究性人才应该在高校去养。

合适不合适咱说了都不算
时间:  2021-9-30 16:59
作者: 围剿食尸鬼

老了有点昏聩了,日本韩国一些高新企业都是土著
时间:  2021-9-30 17:00
作者: 围剿食尸鬼

开始学国足
时间:  2021-10-1 08:22
作者: SOHU2021

  大统领失业了,现在可以招聘特朗普当说客了  

时间:  2021-10-1 10:00
作者: mcfs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1-10-1 10:17
作者: wqfreebird

二战时期,美国趁欧洲打成一片焦土,把资金、人才大规模吸收到美国,奠定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如果后面中美脱钩,中国也不应该变成一个孤岛,而是尽可能的吸收欧洲、俄罗斯等地的人才。我前面对华为做这个事情有些负面的看法,主要是认为这个事情应该由国家层面去做更合适,一个企业的作用有限。
时间:  2021-10-1 10:20
作者: wqfreebird

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我们更缺科学领域的人才。而科学领域的人才主要是做基础研究,原理性突破,原材料突破、方法论的探索,企业如果过多把基础研究的任务背在身上,则负担过重。
时间:  2021-10-6 09:53
作者: 枫叶荻花秋瑟瑟

围剿食尸鬼 发表于 2021-9-30 17:00
开始学国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