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车路协同 真的能落地 吗 ???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1-10-8 12:42
作者: jsblee     标题: 车路协同 真的能落地 吗 ???

微信图片_20200215213817.jpg 监控 eecf551d0f374d178fde86aa8022173d.jpeg


附件: eecf551d0f374d178fde86aa8022173d.jpeg (2021-10-8 12:41, 56.2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Dk5NDg0fDE0YzBiZDNjfDE3NTc1NDI5NzB8MHww

附件: [监控] 19162019zd75.png (2021-10-8 12:41, 484.8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Dk5NDg1fGNhNDk2ZjY4fDE3NTc1NDI5NzB8MHww

附件: 微信图片_20200215213817.jpg (2021-10-8 12:41, 41.9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Dk5NDg2fDgzNTA0ZjEzfDE3NTc1NDI5NzB8MHww
时间:  2021-10-8 12:48
作者: 大头you

能不能成交给市场,但支持创新。
时间:  2021-10-8 12:49
作者: 别闹

技术可以实现,关键是钱,需要很长时间。城市主干道、环路先做,然后高速公路、国道、城市支路、乡镇主干道路。
时间:  2021-10-8 18:25
作者: wqfreebird

这玩意儿还没有消停,还在炒作呀。
技术不是关键,关键点有两个:
1、RSU能够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给车?前面搞了好几年,就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2、RSU谁负责建设都没有搞清楚。利益链条搞不清楚,可见这事还差得远的。
时间:  2021-10-8 18:26
作者: ASB_NSB

不是华为做的就不行
时间:  2021-10-8 19:05
作者: wqfreebird

ASB_NSB 发表于 2021-10-8 18:26
不是华为做的就不行

和是不是华为搞的没有关系,主要是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都没有搞清楚。
即使是华为搞的,也不能逆天改命拯救这个车路协同的解决方案。
时间:  2021-10-9 09:21
作者: 六韬三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1-10-9 09:22
作者: hotheart

ASB_NSB 发表于 2021-10-8 18:26
不是华为做的就不行

面目可憎
时间:  2021-10-9 09:22
作者: coolfyh

  根本不现实,无法落地。
时间:  2021-10-9 09:23
作者: hotheart

我个人一直很看好,但是很多车厂的不这么看
时间:  2021-10-9 09:38
作者: highpeak

不能显著改善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解决方案都是噱头,为了骗钱
时间:  2021-10-9 10:00
作者: xuhaifeng

我觉得车路协同方案不如车际协同方案
时间:  2021-10-9 10:44
作者: twofire

5G技术的场景应用,应该是未来驾驶的趋势。
时间:  2021-10-9 10:49
作者: ddcczz001

找谁收钱?

别tm又搞出个养路费来
时间:  2021-10-9 11:06
作者: eric6886886

协同啥了,没啥意思
时间:  2021-10-9 11:12
作者: Lau1992

现在很多地方的乡镇干道都还是烂路,能不能搞点实际的东西?
时间:  2021-10-9 11:18
作者: hbe01563jp

有价值的信息想了想有以下几种:
1.市内通勤:躲避突发的车祸、施工、流量过大造成的临时拥堵,并规划新的行车路线;
2.远距离通勤:在上述躲避拥堵基础上,协助车主规划空闲的加油站、充电站和换电站路线,高效利用资源;
3.电子狗?可有可无,其他的目前还没想到。
时间:  2021-10-9 11:38
作者: hbe01563jp

嗯,还可以加入超过阈值的碰撞感应,高温感应预警,联动120和119,不过这个很多车企已经有了部分功能,就是没有统一平台和统一的联动出口。
时间:  2021-10-9 11:59
作者: hotheart

我能理解的是:
车上传感器部署位置低,供电紧张,功率有限,导致性价比比较低
路灯、基站上的传感器站得高看得远,更重要的是
1:用的是市电,供电成本大大低于车上内燃机和电池,
2:可以将很多算法放到云上,大型服务器算力功耗比大大优于嵌入式边缘计算
当然劣势是通信的时延和带宽问题
时间:  2021-10-9 12:37
作者: intval

“四跨”确实搞好了好几年,主要还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距离大规模应用不仅需要全面的技术探索和验证,还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钱哪里来,投入和产出)。特定场景车路协同会最先落地,比如园区、码头等。普通用户能感知到的公开道路中,全路网支持车路协同不现实,看好城市主路和高速路的应用,不过也是五年十年的事了
时间:  2021-10-9 13:14
作者: scnc001

如果是因为路边传感器出问题而导致事故,责任算谁的?
时间:  2021-10-9 14:12
作者: szlanjack

主要还是建网的主体,是ZF主导(比如交通部门)还是运营商主导,或者是ZF主导外包给运营商。先确定这个,全国才会统一一张网,统一标准。这个运营商有运营经验,但数据的敏感性又存在安全隐患。其次这张网一定是要有盈利能力,否者又是无效投资。那么就是需要有人买单,这个运营商有优势,比如增加一些防碰撞的增值服务,比如非机动车、单人传感器接入(可以集成到手机),收个20-50元每月,并加入保险公司相关险种支持。其他的自动驾驶应用作为主要应用,高速公路无人运输,市内无人公交、无人出租车可作为主要应用,毕竟节省了司机成本,而且机器24小时不间断。如果想明白怎么运维这张网,可以很快加速推进,5G技术基础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千万不能搞成一个GD模式,没有造血能力,走不远。
时间:  2021-10-9 15:09
作者: wyhmars

搞什么车路协同,出行统一调配,交给系统智能就好了~!
时间:  2021-10-9 15:23
作者: oooooooo

车路协同未来肯定会实现,但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智慧交通(或车联网、智慧城市等等无论什么叫法吧)的配套技术,就好比耳机之于手机,是用来提升手机使用体验的,主体是手机,耳机作为手机的配件提供增值体验。在智慧交通还没形成体系前,车路协同不可能落地,当然作为研究对象什么时候都不算早。
时间:  2021-10-9 16:12
作者: parladin

个人觉得比只靠起汽车的方案好
时间:  2021-10-9 16:40
作者: hbe01563jp

scnc001 发表于 2021-10-9 13:14
如果是因为路边传感器出问题而导致事故,责任算谁的?

应该找保险公司吧,哈哈,而且车路协同不一定非要取得车辆控制权吧
时间:  2021-10-9 16:58
作者: 马云的云

xuhaifeng 发表于 2021-10-9 10:00
我觉得车路协同方案不如车际协同方案

即使车路协同,也不需要所谓的「路侧运营商」,即使需要「路侧运营商」,高德、百度这种互联网公司来做上下游整合,也比一堆公司啥产品都没有,先琢磨标准强的多。
时间:  2021-10-9 18:11
作者: 马云的云

hbe01563jp 发表于 2021-10-9 11:18
有价值的信息想了想有以下几种:
1.市内通勤:躲避突发的车祸、施工、流量过大造成的临时拥堵,并规划新的 ...

现有导航APP都可以做,你得想一些现有导航APP不能做的功能。
时间:  2021-10-9 18:11
作者: scnc001

hbe01563jp 发表于 2021-10-9 16:40
应该找保险公司吧,哈哈,而且车路协同不一定非要取得车辆控制权吧

人、机多头指挥的结果,就是该负责的时候谁都没负责。。。
时间:  2021-10-9 18:18
作者: 马云的云

oooooooo 发表于 2021-10-9 15:23
车路协同未来肯定会实现,但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智慧交通(或车联网、智慧城市等等无论什么叫法吧)的配 ...

智慧交通本身就是一个虚头巴脑的概念。
时间:  2021-10-9 23:47
作者: sinv

目前所知,百度腾讯滴滴都在搞智慧交通项目,目前能看见几点作用:1、扩充城市交通基础设施,2、升级智慧交通治理平台软件算法水平和硬件计算能力,3、区域化信控调优,4、无人车路测经验积累,5、城市高精地图持续化快速更新。
时间:  2021-10-10 07:06
作者: urock

ASB_NSB 发表于 2021-10-8 18:26
不是华为做的就不行

看ID是上海贝尔的
时间:  2021-10-10 12:19
作者: zlk_zlk

szlanjack 发表于 2021-10-09 14:12:12 主要还是建网的主体,是ZF主导(比如交通部门)还是运营商主导,或者是ZF主导外包给运营商。先确定这个...

伪需求 无市场 零获利
时间:  2021-10-10 13:55
作者: oooooooo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09 18:18:12 智慧交通本身就是一个虚头巴脑的概念。

估计搞城市管理的不这么认为
时间:  2021-10-10 14:01
作者: laoxiong168

看好车路协同,光靠车子本身很难实现自动驾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转弯,汽车摄像头探测不到弯后面有没有停着车,但有道路信息就能实时知道弯后面有没有车
时间:  2021-10-10 14:04
作者: 枫叶荻花秋瑟瑟

scnc001 发表于 2021-10-9 13:14
如果是因为路边传感器出问题而导致事故,责任算谁的?

这确实是问题。。所谓“车路协同”,其实就是遥控汽车,没啥技术含量
时间:  2021-10-10 14:04
作者: 枫叶荻花秋瑟瑟

zlk_zlk 发表于 2021-10-10 12:19
伪需求 无市场 零获利

赞同,跟遥控汽车差不多。。
时间:  2021-10-10 14:05
作者: 枫叶荻花秋瑟瑟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9 18:18
智慧交通本身就是一个虚头巴脑的概念。

有道理!跟远程操控的无人机差不多
时间:  2021-10-10 15:46
作者: laoxiong168

枫叶荻花秋瑟瑟 发表于 2021-10-10 14:04
这确实是问题。。所谓“车路协同”,其实就是遥控汽车,没啥技术含量

做主的还是汽车,不是被遥控,只不过汽车可以获得更多、更远的路况信息,提前做出决策。技术含量高不高不重要,能有效减少车祸发生就行,比如前段时间上热搜的隧道停车,女儿亲眼目睹目前被撞身亡的事件,如果有了车路协同,就可以减少发生。
时间:  2021-10-10 21:03
作者: scnc001

枫叶荻花秋瑟瑟 发表于 2021-10-10 14:04
这确实是问题。。所谓“车路协同”,其实就是遥控汽车,没啥技术含量

不算遥控汽车,辅助定位而已(包括交通信号灯状态信号)。如果再涉及各车辆信息的收、发,就太庞大了,个人觉得可靠性存疑
时间:  2021-10-10 22:30
作者: ttxp2020

市场的就交给市场选择吧。
就像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直接补贴车企一地鸡毛
时间:  2021-10-11 09:01
作者: hbe01563jp

scnc001 发表于 2021-10-10 21:03
不算遥控汽车,辅助定位而已(包括交通信号灯状态信号)。如果再涉及各车辆信息的收、发,就太庞大了,个 ...

反过来如果根据流量来调控信号灯和路线优化,这个可靠性确实就%$^&$~
时间:  2021-10-11 09:20
作者: liuxy_zy

hbe01563jp 发表于 2021-10-9 11:18
有价值的信息想了想有以下几种:
1.市内通勤:躲避突发的车祸、施工、流量过大造成的临时拥堵,并规划新的 ...

导航不是就有这些功能吗
时间:  2021-10-11 09:43
作者: scnc001

hbe01563jp 发表于 2021-10-11 09:01
反过来如果根据流量来调控信号灯和路线优化,这个可靠性确实就%$^&$~

这个容易实现一些。说得难听点,就算路线负优化了,无非就是从堵变成更堵,对安全没影响,对人的心理没影响(下意识会认为别的线路更堵)
时间:  2021-10-11 11:44
作者: 原来考拉是我

别闹 发表于 2021-10-08 12:49:48 技术可以实现,关键是钱,需要很长时间。城市主干道、环路先做,然后高速公路、国道、城市支路、乡镇主干道...

别铺太大,先从收费路段开始,使用自动驾驶高速费用加成就能有收入
时间:  2021-10-11 12:07
作者: 大肉包

车路协同,以后用于共同驾驶领域,对于特定路线,特定车辆,可行性还是很大的!

私人驾驶领域,完全不看好!性价比严重不适配!
时间:  2021-10-11 12:32
作者: icesalt1990

民用很难落地,但是特殊领域说不定早就用了许久了……
时间:  2021-10-11 14:17
作者: 悠然见南山

大头you 发表于 2021-10-8 12:48
能不能成交给市场,但支持创新。

这玩意还真不是交给市场,没有ZF支持,谈都不要谈
时间:  2021-10-11 14:18
作者: 悠然见南山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10-8 18:25
这玩意儿还没有消停,还在炒作呀。
技术不是关键,关键点有两个:
1、RSU能够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给车? ...

不交炒作。国家搞了四个先导区,几十个示范区,是认真在探索。
时间:  2021-10-11 14:18
作者: 悠然见南山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9 09:23
我个人一直很看好,但是很多车厂的不这么看

车厂都是大公司,为何要把生命线交给瞧不上的通信厂商。参考上汽老板的说法
时间:  2021-10-11 14:19
作者: 悠然见南山

Lau1992 发表于 2021-10-9 11:12
现在很多地方的乡镇干道都还是烂路,能不能搞点实际的东西?

这完全是两码事。
时间:  2021-10-11 15:56
作者: wqfreebird

悠然见南山 发表于 2021-10-11 14:18
不交炒作。国家搞了四个先导区,几十个示范区,是认真在探索。

先不说是否炒作,或者在做认真的探索。我提的两个我认为比较关键的问题,不知道是否回复一下。
时间:  2021-10-11 16:26
作者: wxiiwxii

好像没有啥价值,还不如把农村的路修好点。
时间:  2021-10-12 12:11
作者: 马云的云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10-8 18:25
这玩意儿还没有消停,还在炒作呀。
技术不是关键,关键点有两个:
1、RSU能够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给车? ...

根本就不存在有价值的信息,原因在于:

1、对于视距内的信息,车载摄像头可以自主获取,例如红绿灯,无须V2X;
2、对于视距外的信息,由于信息点位于视距外,距离车辆较远,延迟不敏感,使用4G/5G传输即可,亦无须V2X;

结束。
时间:  2021-10-12 12:15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9 11:59
我能理解的是:
车上传感器部署位置低,供电紧张,功率有限,导致性价比比较低
路灯、基站上的传感器站得 ...

1、车载传感器位置虽低,看个信号灯、道路指示牌足够了,毕竟要给人类司机看到。
2、供电紧张?纯电动车不存在的。
3、功率有限?基于支持NN的ARM架构,3W的功率,识别红绿灯和道路标志标线毫无问题。

时间:  2021-10-12 12:17
作者: 马云的云

sinv 发表于 2021-10-9 23:47
目前所知,百度腾讯滴滴都在搞智慧交通项目,目前能看见几点作用:1、扩充城市交通基础设施,2、升级智慧交 ...

百度腾讯滴滴搞的智慧交通项目,绝对不依赖于V2X,只依赖于物联网,也就是NB-IoT/4G/5G这些公共网络。
时间:  2021-10-12 12:19
作者: 马云的云

laoxiong168 发表于 2021-10-10 14:01
看好车路协同,光靠车子本身很难实现自动驾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转弯,汽车摄像头探测不到弯后面有没有 ...

人类司机驾车怎么安全转弯的,车载摄像头就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模拟,并不需要超视距信息的支持。
时间:  2021-10-12 12:20
作者: 马云的云

枫叶荻花秋瑟瑟 发表于 2021-10-10 14:04
这确实是问题。。所谓“车路协同”,其实就是遥控汽车,没啥技术含量

还真不是,超视距遥控汽车,通过4G/5G连接汽车和手机就可以实现遥控,不需要V2X。
时间:  2021-10-12 12:22
作者: 马云的云

laoxiong168 发表于 2021-10-10 15:46
做主的还是汽车,不是被遥控,只不过汽车可以获得更多、更远的路况信息,提前做出决策。技术含量高不高不 ...

那个车路协同不一定需要V2X啊,通过4G/5G+导航APP一样可以避免事故。
时间:  2021-10-13 21:37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2 12:15
1、车载传感器位置虽低,看个信号灯、道路指示牌足够了,毕竟要给人类司机看到。
2、供电紧张?纯电动车 ...

1:路灯的优势是站得高看得远,比司机看的更远,比如几个车辆之前的拥堵,路灯可以感知到
2:电池的能源密度远小于汽油,所以纯电动车储能成本很高的,里程焦虑就从此而来。而且各种传感器的感知融合耗能很大,所以供电优势是RSU的核心竞争力
3:L2的能耗与L3的能耗不可同日而语。
时间:  2021-10-13 21:40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2 12:19
人类司机驾车怎么安全转弯的,车载摄像头就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模拟,并不需要超视距信息的支持。

小轿车在前方有遮挡时,人眼感知就很受限,如果有超视距的感知,做决策可以更优秀,比如提前感知前方拥堵,可以提前减速。
时间:  2021-10-14 09:37
作者: 悠然见南山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1-10-11 15:56
先不说是否炒作,或者在做认真的探索。我提的两个我认为比较关键的问题,不知道是否回复一下。

1、RSU能够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给车?前面搞了好几年,就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2、RSU谁负责建设都没有搞清楚。利益链条搞不清楚,可见这事还差得远的。

我不是干这个的哈,个人瞎扯一下。

1,目前能够传输的,应该是道路交通信息。我个人理解,就是高德地图的PLUS版?人工智能版?

2,这个就是在先导区探索啊。因为投资实在太大了
时间:  2021-10-14 15:14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3 21:40
小轿车在前方有遮挡时,人眼感知就很受限,如果有超视距的感知,做决策可以更优秀,比如提前感知前方拥堵 ...

超视距的信息,用4G/5G传输即可,不必需V2X。

现有导航APP就有前方拥堵请提前减速的提醒。
时间:  2021-10-14 15:15
作者: 马云的云

本帖最后由 马云的云 于 2021-10-14 15:16 编辑
悠然见南山 发表于 2021-10-14 09:37
1、RSU能够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给车?前面搞了好几年,就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2、RSU谁负责建设都 ...

关键是RSU相比常规4G/5G基站,能更好到哪儿去,一直是个疑问。

什么信息是通过常规4G/5G基站不能传输的、必须要依靠RSU传输?似乎这样的信息很少。

时间:  2021-10-14 15:16
作者: 马云的云

悠然见南山 发表于 2021-10-14 09:37
1、RSU能够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给车?前面搞了好几年,就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2、RSU谁负责建设都 ...

关键是RSU相比常规4G/5G基站,能更好到哪儿去,一直是个疑问。

什么信息是通过常规4G/5G基站不能传输的、必须要依靠RSU传输?似乎这样的信息很少。
时间:  2021-10-14 16:56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4 15:14
超视距的信息,用4G/5G传输即可,不必需V2X。

现有导航APP就有前方拥堵请提前减速的提醒。

V2X本身就是5G标准的一个子集哈,都是通信管道
现有的导航APP拥堵提示的时效性肯定不能用于碰撞防护
时间:  2021-10-14 18:24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4 16:56
V2X本身就是5G标准的一个子集哈,都是通信管道
现有的导航APP拥堵提示的时效性肯定不能用于碰撞防护

V2X也不可能实现碰撞防护,汽车不是轨道交通,不是说你可以精准的预测出通过某位置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汽车在行驶途中随时加减速、打方向,例如汽车一开始一直以低速前进,碰撞防护系统经过计算,判断两车能够错开,不会碰撞,结果A车在碰撞前3秒突然加速,或突然打方向,这能预测的出来?

V2X的碰撞防护功能纯粹是通信专家闭门造车。
时间:  2021-10-14 18:26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4 16:56
V2X本身就是5G标准的一个子集哈,都是通信管道
现有的导航APP拥堵提示的时效性肯定不能用于碰撞防护

我所说的4G/5G是狭义的4G/5G,仅指代公共无线数据传输,不包括那些乱七八糟的功能。

通信网络研发者看啥问题都试图通过通信网络来解决,这就是「拿起了锤子,看啥都像钉子」。
时间:  2021-10-14 18:35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4 16:56
V2X本身就是5G标准的一个子集哈,都是通信管道
现有的导航APP拥堵提示的时效性肯定不能用于碰撞防护

通信用于交通,可以用于航空和轨道交通(已经用了很多年了),但道路交通没戏,因为道路交通从一开始就是分布式自主决策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机构控制所有车辆的运行。

所以道路交通的参与者也只能依据局部信息进行即时决策。全局信息可以作为参考,导航系统可以给予引导,但别期望强制交通参与者执行。

所谓碰撞防护,只要听从信号灯指令(不听从也可以,等着吃罚单),就不会发生碰撞。所以V2X要解决的都是伪需求(真正的刚需,例如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早等不及你4G/5G-V2X了,人家用2G都实现CBTC了)。
时间:  2021-10-14 21:46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4 18:24
V2X也不可能实现碰撞防护,汽车不是轨道交通,不是说你可以精准的预测出通过某位置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
A车在碰撞前3秒突然加速

如果A车和B车通过V2X建立车间通信,那么A车感知到前方有车,将不会加速
时间:  2021-10-14 21:52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4 18:24
V2X也不可能实现碰撞防护,汽车不是轨道交通,不是说你可以精准的预测出通过某位置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
不是说你可以精准的预测出通过某位置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汽车在行驶途中随时加减速、打方向

你质疑的可能不是V2X,而是智能驾驶。
V2X要成功,应该是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集成了感知-决策-控制,达到了L2,那时候V2X的加入,将使得对其他车辆后续的位置姿态不是通过感知,而是通过通信:“我不是看到你从而预测你几点几分几秒到某地,而是你告诉我你几点几分几秒到某地”,通信的能耗,比感知小多了。
时间:  2021-10-15 20:01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4 21:46
如果A车和B车通过V2X建立车间通信,那么A车感知到前方有车,将不会加速

司机要加速,车是听司机的,还是听网络的?听网络的话,那不成了火车了,司机没有驾车自由了。
时间:  2021-10-15 20:08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4 21:52
你质疑的可能不是V2X,而是智能驾驶。
V2X要成功,应该是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集成了感知-决策-控制,达 ...

非常困难,要知道轨道列车防碰撞,都有一个叫做闭塞区间的东西,一个闭塞区间内只能有一辆车行驶,其它车禁止进入该区间,接近该区间时都要减速。汽车行驶随意性很大,除了本车道行驶,还随时可以变道,最关键的是,汽车并不是集中调度的,一辆车突然被人为改变加速路线,会引发周边连锁反应,所有车原定预测的行驶轨迹都要跟着改变,这种通信量我怀疑并不比实时感知来的小。最关键的是,实时感知不能少,因为你不能排除车辆状态上报的失误。要知道,铁路这种可靠性超高的系统,对闭塞分区的占用检测,依然是靠感知(轨道电路),而不是单纯的依靠车辆自主上报。更何况汽车这种车辆鱼龙混杂,万一车辆故障,漏报错报,其它车辆没有感知的话,岂不是会撞车?
时间:  2021-10-15 20:16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4 21:52
你质疑的可能不是V2X,而是智能驾驶。
V2X要成功,应该是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集成了感知-决策-控制,达 ...

L2不是强制,只是辅助,司机随时可以介入解除L2的辅助并手动驾驶。

即使L4时代,汽车依然是单车自主决策。如果要网络统一调度,剥夺单车的自主决策权,我认为不会有司机答应。

而一旦手动驾驶介入,预测便成为难题,司机如何加减速、如何转向,只能实时感知,而无法预测。
时间:  2021-10-15 20:18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5 20:08
非常困难,要知道轨道列车防碰撞,都有一个叫做闭塞区间的东西,一个闭塞区间内只能有一辆车行驶,其它车 ...

你论说的前提是开车的有无人驾驶也有人为驾驶,但是自动驾驶发展到后面,可能就全部不用人为驾驶了,都是机器和机器在沟通
时间:  2021-10-15 20:25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5 20:18
你论说的前提是开车的有无人驾驶也有人为驾驶,但是自动驾驶发展到后面,可能就全部不用人为驾驶了,都是 ...

但自动驾驶的发展,一定是从全人驾驶,到人机混合驾驶,最后到全机器驾驶,中间人机混合驾驶的步骤是不可能跳过去的。

所以V2X如果仅仅只能服务全机器驾驶的话,就很难说什么时候能商用了。
时间:  2021-10-15 20:28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5 20:18
你论说的前提是开车的有无人驾驶也有人为驾驶,但是自动驾驶发展到后面,可能就全部不用人为驾驶了,都是 ...

另外如我之前所说,即使V2X,从安全冗余角度来看,实时感知不能少,不能全指望车辆自主上报,这个可靠性是不够的。

华为也说了,5.5G乃至6G,是感知通信融合网络,通信网络本身要加入感知的功能,我理解是主动探测、主动感知,而不是被动的等着被感知对象主动上报自身的状态。
时间:  2021-10-15 21:56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5 20:25
但自动驾驶的发展,一定是从全人驾驶,到人机混合驾驶,最后到全机器驾驶,中间人机混合驾驶的步骤是不可 ...

我理解是逐步升级的,通信链路先打通,等着应用来填带宽。
V2X目前,应该还只是ADAS的辅助功能,主动感知是主力,但后续我认为V2X大有前途,关键是感知能力和能耗上有优势
时间:  2021-10-16 00:07
作者: 马云的云

本帖最后由 马云的云 于 2021-10-16 00:08 编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5 21:56
我理解是逐步升级的,通信链路先打通,等着应用来填带宽。
V2X目前,应该还只是ADAS的辅助功能,主动感知 ...

思路是不对的,通信从来都是先有应用的需求,再有网络的。

先有网络再等应用的,基本上网络都会亏本,因为一个网络的设备保鲜期也就5年,等到网络设备需要淘汰更新了,应用都还没起来的话,这个投资就太失败了。
时间:  2021-10-16 00:11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5 21:56
我理解是逐步升级的,通信链路先打通,等着应用来填带宽。
V2X目前,应该还只是ADAS的辅助功能,主动感知 ...

而且功耗看怎么说,大半夜车都在车库里睡觉,马路上的通信网络也不能关机,这个能耗算不算浪费了?车的能耗只在车开动那一会儿,网络能耗是7x24小时不间断的。

时间:  2021-10-17 19:49
作者: hotheart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6 00:11
而且功耗看怎么说,大半夜车都在车库里睡觉,马路上的通信网络也不能关机,这个能耗算不算浪费了?车的能 ...

这个控制起来很方便的,路上有车传感器就为他服务开一会儿,平时低功耗状态,智能路灯早就可以做到了
时间:  2021-10-18 01:44
作者: 马云的云

hotheart 发表于 2021-10-17 19:49
这个控制起来很方便的,路上有车传感器就为他服务开一会儿,平时低功耗状态,智能路灯早就可以做到了

没那么简单,就像5G基站,除非关机,否则只是休眠,对于降低功耗的效果并不好。
时间:  2021-10-22 17:06
作者: laoxiong168

马云的云 发表于 2021-10-16 00:11
而且功耗看怎么说,大半夜车都在车库里睡觉,马路上的通信网络也不能关机,这个能耗算不算浪费了?车的能 ...

按你这说法,大半夜的车都在睡觉,路上开路灯不是浪费电么,开路灯干嘛。
时间:  2021-10-22 19:41
作者: 马云的云

laoxiong168 发表于 2021-10-22 17:06
按你这说法,大半夜的车都在睡觉,路上开路灯不是浪费电么,开路灯干嘛。

有行人啊。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